五人墓碑记翻译,五人墓碑记翻译全文

文史通2年前历史书籍257

最近,一家博物馆在官方微博上,发出一则私信聊天截图,向一位10岁的小男孩致谢。

为什么呢?原来,他在游览参观时,为博物馆指出了“错误”。

一时间,引来众人好奇:为博物馆纠错?这孩子怎么这么厉害?当了解原委之后,大家对这位男孩纷纷点赞!

五人墓碑记翻译,五人墓碑记翻译全文

1

爱阅读的男孩

发现博物馆“出错了”

男孩叫田佳沛,这事儿还要从他和父母的“西安之行”说起。

“我喜欢历史,又学了快3年的书法,期待西安之旅,期待碑林博物馆。”小田说。

到西安的第二天一早,他们迫不及待地进馆参观。

“每个展馆我都看得挺仔细,尤其是我正练习的颜真卿的字,碑刻的感觉比平时我在字帖里看到的更加栩栩如生!”小田回忆道。

展开全文

大概11点,他们走到出错的那块碑刻旁。

“碑刻上是‘陕西藩署增置颜柳碑记’字样,下面‘清光绪十七年’后的括号里标注为1689年。我直觉不对,就对着我妈喊,‘妈,这个时间有问题?’”

小田介绍:光绪是清朝倒数第二个皇帝,他1875年继位,1898年开始戊戌变法,咋可能出现1689年?

另外,皇太极1644年入关,光康熙在位就有60多年,咋都不可能是1689年。

而另一块相邻的碑,标注则是对的——碑上刻有“雍正十二年”,标注的时间是“1734年”。

当时静悄悄的馆里,忽然响起声音,有游客转头看向他们,妈妈有点尴尬。

后来,她听到儿子的一番解释,觉得“不管对与错,孩子的质疑精神值得嘉奖”。于是,和孩子一起把问题反馈给工作人员。

此后,小田满怀期待地等着博物馆回复。过了2天,上午10时许,母亲温女士记得很清楚:

“碑林博物馆官博发来私信、订正后的正确时间,儿子高兴地‘wohoo’了几声!”

她笑道,“尤其是碑林博物馆还赠送我们一次免费游的机会,儿子说一定要再去西安。”

2

言传身教 耳濡目染

让孩子发现自己的兴趣

为什么10岁的小田能纠错?温女士简单讲述了孩子成长中的几个片段。

“我和他爸都是理科生,我是护士,孩子爸爸经常出差。儿子目前了解的历史知识已经超过我们,应该是受爷爷影响。”

小田的爷爷虽然只有高中文化,但喜欢历史。在爷爷的影响下,小田一直就爱看书。

4岁时,他自己通读了少儿版《上下五千年》,不认识的字就查字典,主要是读个大概,但能简单复述一些小故事。6、7岁时,他可以讲五代十国大致的更替顺序。

采访中,小田还大方地讲起了隆美尔和蒙哥马利的故事。里面像“伍尔德里奇”等一大串长长的人名,他都能准确讲出。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天生喜欢读历史。至今,我已把《上下五千年》通读了5遍。”

对于此次成功给碑林博物馆纠错,小田挺自豪,同时也谦虚地说:“古代史里,我最喜欢的就是清代史,所以对那些时间熟悉,才能发现错误。”

可能在一小部分人眼里,一提到历史,就联想到“死记硬背”、“海量背诵”;

但是,在小田看来,历史是一个又一个生动故事的串联,是如推理解密一般引人探索的谜题。

因为有爷爷的言传身教,因为有父母带他走访参观、身临其境,因为有家庭读书氛围的熏陶,让他调动起了兴趣,并变成了自己的长处。

3

如何把兴趣与学习相结合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曾经这样阐述,不仅适合于老师,其实也对家长有所启发。

学习兴趣的来源,第一在于教导者对知识和事实的态度。将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注意到未知领域的新奇感和奥秘感,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第二在于把知识加以运用。在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之后,还要指导学生将知识运用到实践,让他们感受到“知识就是力量”、感受到思考的快乐!

五人墓碑记翻译,五人墓碑记翻译全文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

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已无需多说。

我们现今所生活的社会日新月异,知识爆炸、科技飞跃,不断有新岗位诞生、新技能出现。

未来,社会需要怎样的人?也许,是具有终身学习意识和能力的人。而当孩子开始为自己的兴趣和未来而学习,教育才能最终达成其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