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平入洛对不对,南宋端平入洛之后为什么守不住洛阳?

文史通5年前历史故事问答811

南宋端平入洛之后为什么守不住洛阳?

南宋军队战斗力不差,但是军队垮掉了——很简单,没吃的,军队饿散了

严谨权威的历史书都会说宋朝“积贫积弱”而不会说宋朝富裕,而宋朝经济的成就体现在“商品经济发达”和“市民经济发达”上,至于粮食这个国家根本,宋朝其实相比唐、明没有什么过人之处。

1、

端平入洛之前,有些有识之士已经提出“荆襄连年水潦螟蝗之灾,饥懂流亡之患,极力振生,尚不聊救,征调既繁,夫岂堪命?自开督府,东南民力,困于供需,州县仓卒,匮于应办,辇金帛,挽刍粟,络绎道路。”湖北一带连年灾祸,根本就无法供应军粮,粮食不得不千里迢迢从两浙运来,以宋朝的国力根本维持不了这种补给。(北宋末年的常胜军也是如此,京东、河北三路保持不了燕云前线的粮食,军队直接垮掉)这是最根本的原因。

2、

端平入洛缺乏组织协调,就算缺粮,如果及早谋划也是可以储备一些的,可是宋朝之前没有占领三京的打算,是临时起意决定占个便宜,事前无准备,也没有积蓄物资,如何占领河南,如何组织防御、如何应对蒙古,外交上军事上经济上也包括思想上都没有准备。湖北官员和北伐官员,互相扯皮想看对方的笑话(北宋末年北伐辽朝也是如此,二种的老西军和童贯的新西军互相扯皮,导致15万宋军精锐在白沟河被4万辽军残兵打的大败)

3、

没有占领区人民的支持,蒙古灭金花费20多年,金朝军民牺牲极大,由于蒙古军队屠杀破坏生产,金朝内部矛盾减弱合力抗蒙,金朝最后一次人口调查在1206年,人口5600万,而元朝蒙哥时期的普查,北方只剩下1080万人了,可见损失之重,洛阳在那时也爆发了洛阳保卫战,金军低级军官强伸带领数百金军抵抗蒙古大军月余,失败后殉国。而宋军最后与蒙古联手灭金大大激怒了河南原金朝地区的军民,全子才占领洛阳时就被忠于金朝的洛阳居民击败过。而开封那时已被蒙古军洗劫,全城只剩下600户居民,宋军得不到当地的补给,也没有居民的支持,十分艰难。

4、

宋军的战斗力也逊于蒙古,早在对金朝作战之际,蒙古军就多次绕道吐蕃进入宋朝四川,绕路进攻金朝背后,名义上是“借道”,事实上一路破坏,四川疲弊,宋军完全不能制止远道而来的蒙古孤军。蒙古西征、灭金之后,能调动的军队、粮食、物资事实上已经超过了南宋,蒙古军装备好(中亚是古代世界重要的铠甲产地,阿拉伯出产名马,又从金朝那里夺来了火器)、物资充足、战争经验丰富,士气也高。而宋军没有这么好的条件,虽有黄河,但是正如吴潜所说:“须用十五万兵,又须百战坚韧如金(朝)人,乃可持久岁月”,金军守黄河防线,是在蒙古不熟悉地理的前提下,动用几十万民夫使出吃奶的力气防守的,宋军没有这种条件。龙门、洛东之战可见宋军实力上完全不能抵抗蒙古军。

南宋时期发生了争议极大的端平入洛事件,端平入洛事件究竟是指的什么?

端平入洛,是指端平元年,也就是公元1234年,南宋在联合蒙古灭金国后,在宋理宗、全子才、赵葵等人的计划下,出兵收复位于河南的原北宋东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西京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和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三京的军事行动。

战争爆发的背景:

端平元年,宋蒙联军攻破蔡州,金哀宗自杀,金国灭亡。按照事先约定,宋军和蒙古军在灭金后各自撤退。但是当时有一个难题摆在宋蒙联军面前,战争结束后,对于河南的归属问题,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众所周知,在北宋时期,河南作为北宋三京所在地,对于北宋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于南宋而言,河南这三个地方也同样重要。此时的蒙古军队,因为天气转热,粮草不足等问题,也撤出河南,北撤到黄河以北的地区,而南宋的军队因为开辟了其他战场,无暇顾及河南。所以,就导致河南成为无人占领的地区。

史弥远在端平元年(1233)年去世后,宋理宗亲政。他意图有所作为,主导了一场“端平更化”。宋理宗扫除弊政,提拔新人,为收复三京地区做准备。在赵范、赵葵兄弟的建议下,宋军计划趁蒙古北撤之机,出兵北伐,“抚定中原、坚守黄河、占据潼关、收复三京”。收复三京的计划,在当时的朝廷引发了剧烈的反抗之声,无论是朝廷上的大员,还是在边疆作战的将领,一致反对宋理宗和赵范兄弟的计划。但是对于这次军事行动对于赵氏兄弟来讲有着重要的意义。

他们平定了李全之乱,但是在灭金的大场合上却输给了荆襄的史嵩之。而史嵩之是史弥远的侄子,想在朝廷上占据优势就必须在战功上超过史党。所以,他们极力说服宋理宗出兵。而宋理宗年轻气盛,想要有一番作为,所以,也想通过收复三京来巩固自己的政权。最后,他们力压群臣,仓促发兵,结果可想而知。由于粮草不济以及缺少骑兵等原因,最终被蒙古军大败而退回原来的防线。不仅如此,这场军事行动还成为了蒙宋战争全面爆发的导火线。

历史上的“端平入洛”是指什么

  端平入洛,是指南宋在联合蒙古灭金朝后收复位于河南的原北宋东京开封府、西京河南府和南京应天府三京的军事行动,由于粮草不济以及没有骑兵等原因,最终被蒙古军大败而退回原来的防线。

 【过程】

  端平元年六月十二日,庐州知州全子才率淮西兵万余人收复原来金国的归德府【即北宋的南京应天府】。七月五日,又收复东京开封府。半个月后,赵葵率兵五万由泗州抵达开封,到达开封后责问全子才为何不向西京河南府【即洛阳】进军而在开封滞留半个月,全子才答“粮饷未集,无法进兵。”京湖后方是史弥远之侄史嵩之把持,拖延提供粮草的工作。另外,这两支部队一路上收复的都是空城,无法从当地百姓那里筹集粮草。

  尽管如此,赵葵还是命令徐敏子率一万三千人先行,杨谊率一万五千人为接应,带了五天的口粮开赴洛阳。七月末,徐敏子到达洛阳后发现全洛阳城只剩下三百余户,和一座空城无异。得知宋朝开战,蒙古军队随即南下伐宋。宋军占领洛阳的第二天,后来的杨谊一部就在城东遭蒙古军的伏击,几乎全军覆没。蒙古军进攻洛阳和徐敏子一军僵持。八月初,徐敏子一军在断粮四日的情况下被迫撤退。蒙古军趁机掩击,宋军大部被消灭。

  在开封留守的赵葵与全子才得知洛阳一部惨败后,再加上粮草不济,也被迫撤军。“端平入洛”以失败收场。

南宋端平入洛之后为什么守不住洛阳?

宋理宗时期发生了一起“端平入洛”,本是收复故土的行为,可是竟然反被蒙古人占去了大片土地,请问这起事

原本宋蒙联合灭金,灭金之后为了展现自己的复兴,宋朝贸然兴兵对蒙古开战。也有人说是为了取得战略主动。总之历史上的事情很多时候是智者见智。

端平入洛和二战时期苏联吞并西乌克兰和波罗的海三国的目的和意图相同 为何苏联成功了南宋失败了?

这两个怎么能相提并论

苏联吞并西乌克兰和波罗的海三国实际上依据之前的额里冰特洛夫-莫洛托夫秘密协议案,双方的大boss都彼此承认对方的领土要求

其次,对于德国而言,在灭亡波兰之后,他们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向西击败英-法,在东线要暂时保持平稳,以避免陷入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所以苏联有了足够的消化战利品的时间

反观南宋的端平入洛

当时蒙古已经灭金,下一个目标就是宋,这种情况下,宋的行为实际上就是扩展战略缓冲地带,蒙古怎么可能放任?

其次,从力量上说,和蒙古的军事力量相差太大了,没有足够的武力作为支撑,怎么玩

关于宋朝的一点疑问。

不可能让蒙古白出力啊。

大名在原北宋的边疆地区,靠近蒙古。联蒙灭金,商量好了瓜分金国土地,靠北边的地方归属给蒙古,大名也包括在内。而其余三京全在中原,归属南宋。

所以只能是收复三京了

蒙古是以什么理由进攻金和宋的?

LZ您好

蒙古进攻金朝和宋朝理由完全不同

蒙古进攻金朝出于世仇,理由也是世仇。

当初,女真族是辽朝契丹族统治下弱小民族,后完颜阿骨打带领下翻身后,立刻转变为对别人残酷的民族。这就包含了对蒙古族的民族压迫。

金熙宗时,成吉思汗的曾祖父的堂兄弟俺巴孩,当初是蒙古的大汗,结果被金朝以莫名其妙的反叛罪钉在木驴上处死;金世宗的时候,每3年就用各种理由向蒙古高原部落围剿杀人,美其名曰“减丁”;最后成吉思汗说了句看不起完颜永济的话,金朝就准备趁着蒙古人入贡的时候抓人。

于是蒙金彻底绝交。

后来在蒙金战争的初期阶段,蒙古作战多占了即撤,亦体现出了其处于报复的心态。(直到1218年指挥权交给木华黎后,战术意图才变为消灭金朝有生力量)

蒙古进攻南宋的理由是端平入洛事件,这个理由是随便找的!

蒙宋联军消灭金朝后,宋理宗迎来亲政,意图有所作为的他策划了一次“收复三京”的计划。结果自然成为了蒙古攻宋的借口(而且洛阳,开封周围早被破坏得赤地千里,于是北上收复失地的军队无粮可守,端平入洛就变成了羊入虎口,两个梯队的军队被几乎全歼。)

但是,实际上早在端平入洛事件之前,耶律楚才就有给蒙古统治者窝阔台上过《平南策》等。所以可以认为蒙古攻宋是个迟早的事情,不因宋理宗的这次军事行动而改变。而宋理宗的这次军事行动,就理所当然成为最恰当的书面借口。

重庆钓鱼城为什么有名,那发生了什么事(条理清晰些)!谢谢

钓鱼城之战

南宋宝佑六年至开庆元年(蒙古蒙哥汗八年至九年,1258年—1259年),在蒙哥攻宋之战中,宋将王坚及副将张珏扼守钓鱼城(今四川合川东钓鱼山上),抵抗蒙古军进攻的著名要塞防御战。

宝佑六年七月,蒙哥汗统兵4万,号10万,自六盘山(今宁夏境)分兵三路进攻四川。十二月,攻占川西、川北大部州县,进抵武胜山(今武胜县城附近),准备进攻合州,宋将余玠已将合州治所移于钓鱼城。钓鱼城坐落在今四川省合川县城东5公里的钓鱼山顶,其山突兀耸立,相对高度约

300米。处嘉陵江、渠江、涪江汇合处,南、北、西三面环水,壁垒悬江,城周十二三里,均筑高数丈的石墙,南北各建一条延至江中的一字城墙;城内有大小池塘13个,井92眼,可谓兵精粮足,水源充足;江边筑设水师码头,布有战船,上可控三江,下可屏蔽重庆(今重庆市),是支撑四川战局的防御要塞,地势十分险要。蒙哥派降将晋国宝入钓鱼城招降,被王坚所杀。九年正月,蒙哥汗恃其兵强马壮,不纳术速忽里避开坚城,迂回夔、万东下的建策,无视天候、地理的不利条件,决心攻下钓鱼城。遂遣诸王末哥攻礼义山城(今渠江东北,俗称三教寺寨),曳剌秃鲁雄攻平梁山城(今四川巴中西),命宋降将杨大渊率军突袭合州旧城,切断外围诸城与钓鱼城的联系。同时,令四川都元帅纽璘自成都趋涪州蔺市(今四川涪陵西)造浮桥,断绝宋援。又在铜罗峡据险为垒,阻遏重庆宋军北进。二月二日,蒙哥汗率军渡过鸡爪滩(今钓鱼城东北鸡心石),驻于城东石子山,三日,蒙哥亲督诸军攻钓鱼城。七日,蒙军攻一字城墙。九日,蒙军猛攻镇西门,不克。这日,蒙古东道军史天泽率部也到达钓鱼城参战。三月,连续进攻城东之东新门、奇胜门、镇西门、小堡等处,但在宋守城军民顽强抗击下,均遭失败。四月三日,连降大雨20天。二十二日初晴,蒙古军偷袭城南护国门未逞。次日深夜,攻破城北出奇门至嘉陵江一侧的一字城,但被王坚率勇士力战夺回。宋理宗闻讯,下诏嘉奖,鼓励合州军民。钓鱼城久攻不下,蒙哥汗命诸将“议进取之计”。术速忽里认为,顿兵坚城之下是

不利的,不如留少量军队困扰之,而以主力沿长江水陆东下,与忽必烈等军会师,一举灭掉南宋。然而骄横自负的众将领却主张强攻坚城,反以术速忽里之言为迂。蒙哥汗未采纳术速忽里的建议,决意继续攻城。蒙军大举攻蜀后,南宋对四川采取了大规模的救援行动,但增援钓鱼城的宋军为蒙军所阻,始终未能进抵钓鱼城下。尽管如此,被围攻达数月之久的钓鱼城依然物资充裕,守军斗志高昂。一日,南宋守军将重15公斤的鲜鱼两尾及蒸面饼百余张抛给城外蒙军,并投书蒙军,称即使再守10年,蒙军也无法攻下钓鱼城。相形之下,城外蒙军的境况就很糟了。蒙军久屯于坚城之下,又值酷暑季节,蒙古人本来畏暑恶湿,加以水土不服,导致军中暑热、疟疠、霍乱等疾病流行,情况相当严重。六月初,四川制置副使吕文德率战船万艘,溯江而上,冲破蒙古军的封锁进入重庆。后又率舰千余艘沿嘉陵江北上,救援合州,至三槽山西,遇蒙古军阻截。经略使史天泽分军为两翼,跨江侧射,亲率舟师顺流纵击,夺宋战船百余艘,击退其援军,乘势追至重庆而返。时天气大热,瘟病流行,蒙古军战斗力大减。王坚乘机多次夜袭蒙古军营地,使其人人惊恐,夜不得安。初五日晨,蒙古军前锋元帅汪德臣率军乘夜突破外城马军寨,王坚率兵拒战。天将亮时,下起雨来,蒙军攻城云梯又被折断,被迫撤退。蒙军攻城5个月而不能下,汪德臣遂单骑至钓鱼城下劝降,被城上飞石击中,不久死于缙云山寺庙中。蒙哥汗大怒,命军在东新门外筑台建楼,窥探城内虚实以便决战。七月二十一日,蒙哥汗亲临现场指挥,中飞石受伤。二十七日,卒于军中(一说染病而死)。蒙古军遂撤围北还。

标签: 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