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格式,家谱格式有几种?

文史通4年前历史故事问答2379

家谱格式有几种?

家谱族谱,是一个氏族历史的载体,应有一个完整的体系,要有纲有目,层次分明。卷首《谱头》应有序言、氏族源流、祠堂、族产、世系分布、迁徙衍变、古迹遗存、文物文献、典故轶事、名人传记、先祖遗训、族规家训、诗词歌赋等。分卷按支系记载,记录世系姓名、性别、婚配、子女、生卒年月、居住地、坟山坐向、墓地墓碑等。请采纳。

家谱的格式怎样写啊,需要些什么内容。说简单一点

古代的家谱在选官、袭爵、婚姻、社交、财产继承、睦族等方面都有着重要

的作用。因而,在编修家谱时,都应把这些方面的内容收录进去,以传示时人和

后人。从家谱产生之时起,三千多年来,由于时代的不同,家谱内容的侧重也有

所不同。上古时期的家谱,仅为君王诸侯和贵族所独有,家谱的作用仅为证明血

统,是为袭爵和财产继承服务的,关于这点,可从甲骨实物和《史记》中的有关

部分得到证实。先秦时期的家谱特别重世系,家谱的内容也比较单一,仅为世

系。魏晋以后,选官、婚姻以至社会交往均看门第,这样一来,家谱在政治生

活、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就大大增强,家谱的内容也相应比以往有所增

加。魏晋以至唐代的家谱现在已基本无存,从现存的其他一些著作所引的零星文

字和后人再整理的资料来看,仍可了解到一些基本情况。魏晋至唐代家谱的内容

大致包括:郡望、源流、家族世系。当然,首先书写的还是姓名,姓名包括字、

号,还包括小名、异名、别名,然后记载生平,官爵(即使没有做过官,是处士

也记录上谱),生卒年及特殊死亡原因(如何时、何故遇害等等),婚姻状况

(妻妾姓名、排行,岳家门第,离、退婚等等),兄弟姐妹及子女的做官、婚配

情况,以及著述、居住、迁徙、家族支系、坟墓等等,其中尤以地望,家世,官

爵,自己及兄弟姐妹、子女的婚配等情况,记录得比较详细。

宋代以后,家谱在政治生活中不再发挥作用,家谱的作用转移到尊祖、敬

宗、睦族上,因而,家谱的内容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宋元时代的家谱流传极少,

明代的家谱现在保存较多,分析一下,宋代以后家谱基本上去掉了关于岳家的内

容,而把记录的重点移到有关祖先、世系、恩荣、祠堂、居住、田产、坟墓等方

面,尤以子嗣和与血统有关的内容记载特详,但如岳家家世显赫,也可写上。宋

代以后家谱的内容通常包括:1、族姓源流,一般总要上溯到家族的始祖,大多

上托帝王、名人,以表谱形式,列出家族流传世系。2、恩荣,记录本家族列祖

列宗的诸如科举、仕宦以及受到政府褒奖等情况,即使没有做过官,也要写上处

士,实在没有可写的,年纪活得大,则写上耆寿、寿妇等字样,努力使自己的家

族门楣生光。3、对每一个入谱之人,尤其是家族的重要人物,一般都写有传

记,详细记录他的名字、号谥、婚姻、生死经历、登谱之年、妻妾、节孝,其中

对子嗣记录得特别认真,严格掌握入谱标准,对诸如养子、私生子、女儿、11岁

以下死亡的幼殇以及人赘等情况,特别慎重,以防出现“冒宗”、“乱宗”之

事,保证血统的纯净。4、祖宅是先人们居住、生活过的地方,祠堂是祭祀祖先

的场所,祖茔是列祖列宗长眠之地,尊崇祖先对于团结族人有着极大的意义,故

对祠规、祠记、祠产、义庄、义田、家礼、家训及祖茔、祖屋的地形图等也记载

较详。5、最后是家传,一般收录有声望的先人的墓志铭、行状、寿序、年谱、

像赞等传记资料。有些家谱后面还专列著述或艺文一节,收载家族先人的著述、

诗文等。

中国古代的家谱,因为时代不同,作用不同,因而,记录的内容也不完全相

同,大致看来,越到后期内容越多,越到后来记录越详,与之相适应的是,家谱

的格式在不同时代也不尽相同。

商周甲骨、青铜家谱仅录世系,格式上是每人一行,说明关系,较为简单。

汉代的家谱格式大致有三种:一为横格表制,分代分格,按时代顺序排列,《史

记》中有关各表是其代表;二是以姓名为单位,先叙得姓起源,再述世系和官

位;三是一贯连写,汉代流传至今的两块碑文《孙叔敖碑》和《三老赵宽碑》是

其代表。魏晋南北朝是分行写,或连行写,每代与前代空一格,这从现存北魏薛

孝通贻后券、彭城王元勰妃李媛华墓志和刘宋临澧候刘袭的墓志就可看出。不同

的是后两块墓志不仅记述了自家世系,而且还详细记述了亲戚的谱录,这在后代

是不可思议的,但在南北朝时期却是司空见惯的。唐朝的家谱,大多为合谱,一

般是以姓为单位排列连写。宋代以后,又开始分代分格。明清时代的家谱,大多

取法于宋代家谱,卷首列世系总表,以备检查,然后每人半页,依辈排列。

家谱修撰,到了明清两代,其结构已基本定型。明清两代,家谱的格式大致

排列如下:

1、谱序:有自序和他序的区别,其内容为叙述修撰缘起,修谱目的,本谱

的修撰历史、过程与内容大要,修谱的人员构成,修订年月,家族的渊源传承和

迁徙经过,郡望,以往历次修谱情况以及对谱学理论的认识等,作用是宣扬本谱

主旨,颂扬祖德,使子孙读后能敬祖向善。如果本谱是续修之作,那么,除收载

新写的序外,以往历次修谱的旧序也一并收入,对于续修次数多的家谱,有时新

旧序能多达数十篇。此外,为了增光族望,还会专请当代名人作序,并将以往名

人为列谱所作的序也依时代先后排列收载。谱序在有些家谱中亦有别称为

“引”、“谱说”、“谱铭”、“谱券”等。

2、题辞:不是每部家谱都有,大多是前代皇帝或名人为本家族或家谱的题

辞,放在显著位置,目的是以此炫耀家世。

3、凡例:也有称谱例,主要是介绍本谱的纂修原则与编写体例,收录范

围,结构特点,各种著录规则,本谱中各类目的立类理由,适用范围,各种可入

谱和不可入谱人物的标准,以及诸如如何避讳等行文要求,中心是强调家族血缘

的重要性和谱书记述的真实性,内容较丰富,少则几条,多则几十条。

4、谱论:也称谱说、援古,主要收录前代名人学者谈论谱学的简短语录,

其中尤以欧阳修、苏洵、朱熹、程颐、曾巩等宋儒语录最为普遍,也有将明清两

代皇帝的谕民榜、谕民诏令载入谱中,作为另一种类型的谱论。

5、恩荣:也称告身、诏敕、赐谕、公文,集中记载历代皇帝和地方官员对

本家族或某些成员的褒奖和封赠文字,包括各种敕书、诏命、御制碑文等,有的

还包括皇帝或地方官员为本家族题写的各种匾额,目的是通过重君恩来彰明祖

德。

6、图:明清时代家谱的卷首,多数都有图版,内容不完全相同,二般总具

有祖庙、祖茔、祠堂以及牧场、水源或住宅四至图。

7、节孝:宋代以后至明清,特别重视节孝,家族中出了节妇孝子,是全家

族的光荣,因此,很多家谱都在首卷立节孝一章。

8、像赞:将本家族先人中显达之人,画出其仪容,有些还写上赞语,置于

卷首,以求达到光大族望,熏陶后人,使“后世子孙起敬起孝,且可惜为感奋”

的目的;有些还刊载一些先人遗墨。

9、考:有疑则考。一个家族,存在几百年、千余年,自然有些事情不太清

楚,可修谱时又必须写上;因此,只得进行考索。通常需要进行考证的,大抵有

如下内容:姓氏来源、得姓始末。始祖、始迁祖、支派、迁徙经过和原因、如今

分布、某些世系、仕籍、先人科名以及祠庙、祖茔等,尤其是本支的迁徙、定居

历史和各支外迁史比较重要,其中以先世考最为重要,也最为常见,也有的家谱

将这些内容称之为谱镜、谱撮。

10、宗规家训:可单称为族规、族约、祠规、祠约、家规、家约、家戒、

家法、家议、家典、家范:家训、家箴、规约、诫谕、宗禁、祖训、规条,是各

家族自己制定的约束和教化家族成员的家族法规,内容广泛,基本上为修身、齐

家、忠君、敬祖、互助、守法等方面。其中一部分为规约,族人必须遵守,如有

违犯,则以家法制裁。另一些为训语,主要为劝戒的内容,教人做人行世的道

理,这部分通常称为家教。还有一部分为庙规,也称家礼,为家族祭祀礼仪,如

祖庙祠堂组成,祭祀规矩、程序,婚丧仪式等等。这部分内容是封建伦理道德在

家谱中的集中体现。

11、祠堂、祠产、坊墓:记录家族祠堂的历史与现状、规制、神位、世

次、祠联、祠匾、配享、崇祀、管理,以及祠产、义庄、义田、祭田的管理和牌

坊、祖茔及各房墓地的分布与坐向等。

12、派语,也称字辈,为记载族人的排行字语。封建时代,家族排行都是

有一定寓意的,大多是由皇帝、名人、祖先确定,子孙后代一代一字作为排序。

如孔子后代排行字语为:希、言、公、彦、承、宏、闻、贞、尚、衍、兴、毓、

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

扬,就是明清两代皇帝赐予的,孟、曾、颜三家亦一体遵行。字辈原为汉人专

利,清代以后也曾为满族人采用,如清代皇室起名原无字辈,康熙朝始确定字

辈,皇子名首字用“胤”,皇孙名首字用“弘”,二字用 “日”旁,乾隆、道

光、咸丰三朝,又分别增加四字,形成“胤、弘、永、绵、奕、载、溥、毓、

恒、启、焘、岂(加门旁〕、增、祺”14代字辈。

13、世系:也称世表、世系表、世系图、根图,是以图表形式反映家族成

员的血缘关系,这是家谱的主要内容,通常是五代为一表。

14、世系录:也有家谱称世序、世系考、传实、行实、世录,是对世系表的

解释,即记录一个人生、老、病、死、葬的简历,内容包括父名、排行、名、

字、号、生卒年月日时、享年、官职、功名、德行、葬地、葬向、妻妾的生卒年

月日时、封诏、岳家、子女、女嫁之人,有无富贵外孙等,特别重生死、血统。

15、传记:与世系录有点相似,不同的是世系录是本家族每个男性成员均

有,而传记类则是家族中有功名贤能、特殊事迹、丰功传业、名可行世之人方可

入传。形式包括行状、墓志铭、神道碑和年谱等多种。传记又可分为内传、外传

两种,内传为有懿行的女子传记,外传为男子传记,可由后人写,也可请当代名

人写。也有的按德行、孝友、烈女、仕宦等分类排列。

16、仕宦录:也称荐辟系、科第录,用以记载族中历代及第人仕族人的名

单、履历、科名、政绩、功勋、著作等。

17、志:家谱中另一种比较重要的内容,大多为家族中专门资料的汇集,

如科名、节孝、仕宦、宗行、宗寿、宗才、封赠、族内学校、、学产、历代祖

屋、祖茔、祖产分布等等。这是明清家谱取法于史书中的“志”,即专门史而

成。

18、杂记:其他类不收或遗漏的均在此处叙述,大多为本家族的一些专门

资料,如男女高年、争讼。田产、茔地的契约、合约、合同、诉讼文书等,范围

很广、很杂。

19、文献:也称著述、艺文、文苑,收载的均为本家族先人的著述,其中

包括各种家规、家训、家范、墓志、行状、诗、文、帖、简、奏疏等。有的全

收,有的仅开列目录。

20、修谱姓氏:一般包括两项内容,一为领衔、编纂人姓名,一为捐献经

费人姓名,均列在谱未。

21、五服图:五服是封建家族法规的重要依据,很多家谱后附五服图,目的

是为了令族人重视和了解,不得混乱。

22、余庆录:家谱修成,末尾照例留几页空白纸,上书“余庆录”,意为

子孙绵延,留有余庆。

23、领谱字号:为了防止家谱外传,一般在家谱后都有顺序号,或用一段特

殊文字,如撷取《千字文》中的一段等,然后登记注册,某人领某号,定期抽

查。

此外,在有些家谱中,还有一些特殊的内容,如某些家谱专设义谱一类,收

载族内各支所收异姓养子、义子的世系,有些家谱中收录有家族中重要人物的年

谱资料等。还有些家谱则在谱末专辟“修谱志”、“附记”等篇章,专门记述本

次修谱的经历和遇到的问题等。也有的家谱会注明修谱时的收支账目。近代一些

家谱后面,有的还附有一些统计图表,如人口等。

以上所说的家谱的各种格式,并不是每部家谱都完全具备的,由于时代、地

区、家族的差异,所修成家谱的详略程度不会完全一样,其余诸如格式分合、排

列次序也不会都完全一致,但总体来说,基本上还是按照上述次序排列的。

家谱格式有什么要求?

家谱族谱,是一个氏族历史的载体,应有一个完整的体系,要有纲有目,层次分明。卷首《谱头》应有序言、氏族源流、祠堂、族产、世系分布、迁徙衍变、古迹遗存、文物文献、典故轶事、名人传记、先祖遗训、族规家训、诗词歌赋等。分卷按支系记载,记录世系姓名、性别、婚配、子女、生卒年月、居住地、坟山坐向、墓地墓碑等。请采纳。

家谱有没有什么标准的格式啊?

标准家谱的编写格式

一部体例完整的家谱,大致应有以下24项:

1.谱名。一般称为族谱、家谱、家乘、家志、家传、通谱、统谱、谱录、谱牒、世牒、世谱、世家、世典、宗谱、支谱、房谱、祖谱、故谱、合谱、谱传、真谱、私谱、本书、族系、族讲、石谱、系谱等,也有的称为渊源录、源流考、清芬录、世恩录、族谱图、大同谱、大成谱、联宗谱、先贤录、传芳集、家传薄、先德传、谱志略、家谱汇编、家模汇编、源流大典等,是以记载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事迹为中心的历史图籍。

2.谱序。稍具规模的家谱,卷首一定会有一篇至几十篇不等的序文,它是每部家谱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谱序包括新序、旧序、族外人的客序、跋语、目录和刻印人名以及其它关于本族的记述。

3.谱例。又称凡例,主要是阐述家谱的纂修原则和体例。

4.谱论。许多家谱都专门辟有谱论一章,专收先贤的谱说、谱论、谱议的篇章和古代经典中的有关论述,对修谱的作用、功能、意义、历史、原理、方法等加以发明和阐述,是研究谱学的宝贵资料。

5.恩荣录。主要内容为历代皇帝对家族中的官员及其家谱的敕书、诏命、赐字、赐匾、赐诗、赐联、御谥文、御制碑文以及地方官府的赠谕文字等,以显示和炫耀朝廷对该家庭及其成员的奖励和表彰,同时反映该家族的地位和身份。

6.遗像、像赞。祖先及家族中历代英贤、重要人物的图像资料,一般为正面是遗像,背面是像赞。

7.姓氏源流考。中国家谱素来有“叙本系,述始封”的传统,明清以来各家谱也大多有记姓氏源流的一章,或称姓氏源流,或称宗族源流。它主要是用来记述本姓来源、本族的历史渊源、始祖、世派、迁徙、各支派间关系、甚至改姓的原委等。

8.族规族约。是宗族家族成员共同制定的、用以约束和教化族人的宗族法规,是家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名称各异,种类很多,诸如家规、家约、家戒、家法、家礼、家典、家仪、家条、族规、族约、祠规、祠约、规范、规条、规矩、条规、戒谕等。

9.祠堂。记载宗族、家族祠堂修建的历史,介绍祠堂的建筑规模、地理位置,收录有关祠堂的碑文、诗文、祠联、祠匾、祠堂图、建祠捐资人名,记录祠堂内神位世次、配享、附享、祭祀情况等。

10.五服图。又称服制图。所谓五服,就是指古代丧服制度中的五种服色,即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丧服是根据生者与死者的远近亲疏关系而穿着的一种服饰。

11.世系考。这是家谱中的主体部分,又称为世系图、世系考、世系记等。这部分内容为所有中国家谱所共有,因而成为家谱区别于正史、地方志的最明显的标志。世系表除欧阳修、苏洵所发明的欧式图谱和苏式图谱外,还有两种比较常见:(1)宝塔式图谱。这一图谱形式何人所创、创于何时目前尚元定论,不过至迟已在南宋时出现,因此很可能也是南宋人的产品。(2)牒记式图谱:这一图谱的特点是分别按世代以文字叙述先人的事迹,既不用线条,也不用图表。

12.传记。家谱中的传记又称行状、行述、行实、事状、志略等,其体裁有传记、行状、寿文、贺序、墓志、祭文以及抄自史传中的资料,主要载录家族成员中“方行可书”的“忠臣孝子”、“节妇义夫”的事迹和传记资料。

13.谱系本记。也称作世序、世系录、先世考等,主要内容与世系部分大致相同,记载本族成员的简况即本人名讳、父名讳、排行、字号、生卒年月、寿数等。

14.族产。记录家族、宗族的集体财产,如祀田、坟地、义庄、学田、义墅、山林、房屋等。

15.契据文约。专门登载与记录和族产有关的契据文约、管理制度以及宗族、家族内部关于承嗣、婚姻、分家等的文书及契约。

16.坟茔。记载族中公共坟地的情况,包括墓地图、坟向、祖坟及各支派墓地分布等。

17.名迹录。记载与本族或族中成员有关的山水桥梁、亭台堂舍、庵寺书院等。

18.任宦记。记载族中成员历代官宦名人事迹,其内容与传记部分大致相同,包括履历、科第、政绩、功勋、著作、学说等。

19.年谱。是按照年、月、日专门记载一个人生平事迹的一种体裁。

20.艺文。收录家族、宗族成员的著述,包括奏疏、殿试文、万言策、诗词和各式文章等。

21.字辈谱。又称派语、派行诗、行第、派引、排行等,专门登载族内成员姓名排行的字语。

22.领谱字号。中国古代家谱修好后,在派发给族中成员前,对每部谱都编以号码。

23.续后篇(长生普、余庆录)。指家谱修完后,专门留空白纸数页,留待后世子孙续,以示绵延不绝。

24.纂修、捐资人名。家谱的纂修或续修,是家族、宗族中的一件大事,涉及族中许多人员,且须动员全族成员捐款助修。

以上是家谱的基本格式。一部家谱也许不可能将上述基本格式全部用到,但格式中的主要部分如谱序、凡例、世系图、传记、家规、艺文、字辈谱等肯定会有,家谱也正是凭借上述内容将家族的历史渊源、迁徙情况、历代英贤等保存下来,并流传后世。

其实一部完整的家谱,就是一部家族史或宗族百科全书。通过这部家谱,我们可以了解到该家族的历史沿革、世系繁衍、人口变化、居地变迁、婚姻状况,该家放成员在科第、官职等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事迹,该家族的经济情况和丧葬、礼典、家规、家法等典章制度等。而家谱也正是将这些内容以书、图、志、表、史的形式记录下来,是与正史与方志并列的三大文史宝库,是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瑰宝。

Word如何做家谱世系图

1、电脑打开Word文档。

2、打开Word文档后,点击工具栏中的插入,然后选择智能图形。

3、进入选择图形页面,选择图形后,点击确定。

4、Word正文添加构造图之后,就可以输入名字世谱了。

5、如果表格不够,可以选中一个图标,点击右上角的添加,可以选中在上方或者下方添加项目。

做家谱要用什么纸还有格式··急

  族谱纸 宣纸 洒金红色宣纸

  族谱的形式有装订成册的(古为线装,今与一般印刷物相同),也有图表式的。许多家族把编纂族谱作为后代子孙的一项义务写进族规,重修族谱年限不等。闽北浦城的季氏和李氏家族,均规定族谱30年一修。房氏则规定“宗谱有贤子孙或十年、三十年一修,则存没葬地,时日不爽。先儒云,一世不修谱为不孝,宜知之。”(清·光绪《闽浦房氏族谱》)类似的族规,使修谱用家族法的形式永久化了。

  族谱所载内容详略不一,通常除记载全族的户口、婚配和血缘关系外,还有全族的坟墓、族田族产、祠庙等的方位、数量及管理使用办法、家族的规约训诫、修谱凡例义则、各类合同契约文书等。一些较详的族谱,还记载有家族历代的重大事件、与外界的纠纷、可嘉奖的人物传记、科举出仕、名人传记以及义行节烈等。

  族谱的核心内容是记载家族的世系源流、血缘系统。以防血缘关系紊乱而导致家族瓦解。连城《新泉张氏族谱》卷首说得明白:“亲疏派别得谱则溯其源,上下分支得谱则穷其本,即荡析代变,而皆有所考焉。”为达到显示血统的目的,各地族谱均有认中国先朝名人为远祖的习俗,这种附会的谱风,虽能使其家系倍增光彩,但往往导致家史失真和对后代误导。安溪湖头的李氏宗谱,认先祖为道教创始人李耳,直系则“出陇西,为唐高祖李渊公之苗裔。”南靖庙兜郭姓,认始祖为周文王之弟“虢叔”(“虢”与“郭”音近),并由虢叔是黄帝的二十七世裔孙,郭子仪是虢叔的第六十世孙、黄帝的八十七世裔孙,而推论自己的宗族嫡出于中唐名将郭子仪。(《南靖文史资料》第二期89页《庙兜郭姓的历史渊源》何柳枝)这些记载,易使族人深信不疑。其他的如刘姓必溯祖为刘邦,肖姓多探源为萧何,都是这种攀强名流、附会望族的修谱心态之反映。

  族谱中,家族迁居(开基)始祖之下的代系排列严格分明,不容混淆。这往往是族谱中最具史实价值的部分。福建的许多家族,都实行名字排行制(古称“昭穆”),俗称“排辈份”。即在同一辈份的族人中名或字须用某个统一规定的单字起头,再与其他单字结合成名或字,以示区别。如某一父辈生三子,儿辈名按“永”字排列,分别称“永志”、“永仁”、“永贵”。如此,在族谱中一看“永”字排行便可知其为兄弟或堂兄弟辈份。已去世者,则在其名上写上谥称并加上“公”字,以示区别,沙县一带习俗,收养子若无族长和六亲认可,不可上谱排字辈,否则会被骂为“出透的人”而遭岐视。排辈份除少数由祖、父辈临时决定外,大多是按先祖早已选定的排行用字。南靖县双峰村《丘氏族谱》载:从其二十一世始,标定的昭穆用字是:“文章华国,诗礼传家。创垂显奕,继述藏嘉。光前荣耀,世德作裘。仁亲义祖,燕翼贻谋。桂芳兰茂,日新月盛。思皇多佑,福禄来成。庆余善积,谱泽绵延。宗风丕振,亿万斯年。”(《南靖文史资料》第二期86页《双峰丘氏的历史渊源》林明波)目前已传至“垂”、“显”字辈,即第三十至三十一世。这种按族谱排辈份的方法,使农村常可见到这样的俗象,由于世系分支发展速度不一,一些年届七旬的老翁,要向三岁稚童称“叔”或“伯”。永定俗谓:“白头哥,坐地叔”(即对平辈的白头老翁仅呼“哥”,而尚在襁褓中的叔辈,即使上年纪老者也要唤其为叔)。为了区别同辈中的年龄次序,“排辈份”之外还要“排号”。永泰县同安乡张氏族谱规定,族人添丁按先后次序排号,日常称呼常舍其名而直呼其号,如同辈中是第20个出生的,就直呼“二十”以代名字。这一习俗在当地一些年高者中至今仍颇为流行。

  同一姓氏的不同分支家族,还经常利用族谱中的血缘世系排行记载,进行“联谱”活动。安溪谢氏家族,曾于民国年间合数十宗支进行大联谱。辈份分明后,各宗支子孙公议决定排行班次悉归画一,修纂总谱,旨在扩大家族势力。谢氏家族裔孙谢维峻在《联谱序》中称:“联之以谱,化弱小为强大,转柔软为坚刚,众志成城。”此外还有,当族谱分支过多时另分几个房派修谱(房谱和族谱通称家谱)。如一房人外迁,其房谱分出后就成为新的族谱。

  由于族谱为同一姓氏家族承继的依据,故一般只记男丁。少数族谱也将族中所谓“贞妇烈女”记载入乘。族谱有的依不同对象规定用笔着色的。据《岛居三录》载:“泉郡向修族谱,世系图所牵连之线,有红有黑,体例甚严。红线者,一本至亲,虽远房承宗亦然;黑线者,乞养异姓,即显宦不能免,此亦春秋诛心之法也。”有功名成就或能光宗耀祖之人,族谱中用红笔记入以示表彰,过去秀才或秀才以上的读书人也用朱笔入谱。现在一些新修族谱仍沿此习。寿宁《刘氏总谱》中,凡上大学的族人,名下都划上红线,所书的姓名用谱名(即按族谱排行而起的名字),抱养子用黑线注明(连城一带是用蓝线)。修谱和查阅族谱也很有讲究。旧时对祖谱保管十分重视,须慎重保存,定期曝晒,认真缮修。霞浦一带,谱系分正谱、副谱(草谱)。副谱可以查阅,而正谱修好后,要入箱上锁,将开锁的钥匙丢入祖祠神龛,以示此谱交祖先收存,以后禁开锁。若遇副谱丢失,有事要查谱时,要先做“牲福”,祭请祖先同意,方可开锁。

  旧时一些宗族修谱,每逢初一、十五日要祭祀祖宗。族谱告成后,还要造灵厝、做功德,请和尚法师观灯;观灯时造3座大灵厝(纸糊房子),供已超度的神魂居住,另设一些黑龛,供无子孙后代及未超度的神魂居住。福建省连城一带宗族,每年正月要拜“代图”(即写在布上的族谱)。行仪时,本族男丁都要到场,先是“新丁上图”(即新添男丁的名字入谱),上图之家要给执笔者一个红包,并烧香燃炮,用三牲祭祖。若逢大祭,要用整头猪羊置于下厅的支架上;继而是鸣锣击鼓放鞭炮;最后会餐,座位严格按辈份排列。族人围坐喝酒谈心,气氛很好。连城人把正月“拜代图”的宗族聚会称为“闹花灯”。

  另:有些地方有专业的修家谱的团队或个人,你可以打听下。如果你是成都的可以去琴台路找找,那里有个专门为人修家谱的老人。

家谱格式怎样写的

能输入的字太少了。我就简单和你说下吧!1.谱名2.谱序3.谱例4.谱论5.恩荣录6.像赞、遗像7.姓氏源流8.族规家法9.祠堂10.五服图11.世系12.传记13.谱系本记14.族产15.契据文约16.坟茔 17.名迹录18.任宦记写不下了字满了

标签: 家谱几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