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昪:礼贤下士 隐忍等待 终成一方霸业 完成了从乞丐到皇帝的人生华

文史通4年前历史故事问答776

李昪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的建立者,原姓李,父亲李荣在战乱中失踪 ,后随养父徐温改名徐知诰,是五代十国时期吴国大将徐温养子。939年,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他在位期间,勤于政事,变更旧法,又与吴越和解,保境安民,与民休息。

u=1674829084,265078628&fm=26&gp=0.jpg

少年孤苦,得遇贵人

唐末乱世,多少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生活难以为继。而在这些人当中,李昪无疑是最幸运的那一个。李昪出身贫贱,又生逢乱世,幼时的李昪只能跟随长辈四处游荡,艰难度日。在李昪六岁的时候,父亲李荣就在乱军中不知所踪。父亲走后,李昪的生活便越加艰难,只能在伯父的带领下来到了濠州开元寺一代流浪,勉强混上一口饭吃。乱世之中,像李昪这样的普通百姓,过得都是有今天没明天的日子,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一命呜呼了。当时的李昪可能早就有了类似的心理准备,因为他无论如何也猜不到,幸运女神正在向他微笑。

公元895年,割据淮南一代的藩镇杨行密攻打濠州,在开元寺见到了年仅七岁的李昪。杨行密南征北战,戎马一生,像李昪这样穷孩子不知见过多少个。但不知怎么,却对李昪生出了喜爱之意,打算将李昪收为自己的义子。在五代十国这个义子成风的年代,义子和亲生儿子具有同样的继承权。当时的杨行密已经坐拥淮南,手握重兵,割据自立是迟早的事情,杨行密的那几个亲生儿子又怎么可能允许一个外人过来分家产?

于是乎在几个儿子的联名抵制下,杨行密只能打消了收李昪为养子的打算。但杨行密对李昪实在是喜欢得紧,不忍心放弃,就命令自己麾下的心腹大将徐温收了李昪为义子。从此,李昪改名为徐知诰,在徐家开启了他辉煌而璀璨的一生。

u=1712595603,1481673647&fm=26&gp=0.jpg

步入朝堂,兄弟相争

从一个流浪儿,一下子变成了藩镇大将的养子,李昪的人生完全可以用一步登天来形容。年少的李昪极为珍惜这个机会,不但认真学习徐温所传授的每一样东西,还对徐温本人异常的孝顺。再加上李昪天资聪慧,无论学什么都上手极快,不免就让徐温发出了亲子不如养子的感叹,从而就更加愿意培养自己这个养子。

长大之后的李昪,身长七尺,方额隆准,身材挺拔,声若洪钟,善读书,好骑射,在同龄人中算得上是首屈一指的人物,让徐温深以为傲。杨行密每每见到李昪,都会夸赞李昪为少年英雄,顺便再说一说自己当年的决定是多么的正确。可惜杨行密绝不会想到,眼前这个被自己改变了命运的少年,在多年以后会成为南吴杨氏的掘墓人,不但逼迫杨氏族人行下作之事,还会彻底断送南吴杨氏的生路。

公元905年,杨行密因病去世,其子杨渥即吴王位。杨渥即位之初,吴国的权力还是集中在杨渥的手中的。但此人骄纵跋扈,耽于享乐,完全不理朝政。徐温等重臣多次劝说,杨渥依旧是我行我素,朝局开始隐隐变得混乱。

公元907年,徐温为了稳定朝局,联合南吴大将张颢发动兵变,控制了南吴军政大权。从此南吴杨氏大权尽失,权力都掌握在徐温、张颢二人手中。不久之后,徐温设计杀死张颢,南吴大权尽归徐温所有。随着徐温的飞黄腾达,大权独揽,作为养子的李昪也开始步入朝堂,帮助自己的养父处理一些政务。徐温也有意培养自己这个儿子,愿意将很多政务交给李昪去做。

公元909年,刚满二十一岁的李昪进入升州为官,开始一步步在南吴官场上打开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在李昪治下的升州,发展的非常迅猛,几年的时间就变得极为富庶,李昪本人也得到了当地百姓的爱戴。李昪出色的表现,让徐温越发满意,开始下意识的将李昪当做继承人来培养。而徐温的这一举动,就让徐温的那些亲儿子越发的不满,其中以徐温的长子徐知训为甚。本来徐温总是说亲子不如养子,就已经让徐知训非常有意见了,现在见徐温有让李昪继承家业的意思,就实在是忍无可忍了。

徐知训多次设计想要杀掉李昪。但李昪或许是有上天庇佑,徐知训几次三番为李昪摆下鸿门宴,却都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使李昪成功走脱。非但没有伤到李昪一根毫毛,反而让兄弟之间的关系越发恶劣了。但李昪因为养子的身份,再加上徐知训常年坐镇都城广陵, 即使徐知训已经如此明目张胆,李昪也只能暂避锋芒,静待时机。其实徐知训作为徐温的长子,只要一天坐镇广陵,李昪就一天难以上位。但一个突发事件,让李昪一下子就抓到了机会,从此李昪的人生彻底拐进了自立为帝的快车道。

u=1539403265,2688277240&fm=26&gp=0.jpg

掌控朝局,收买人心

从公元915年开始,徐温就坐镇润州,让自己的长子徐知训在广陵辅佐吴王杨隆演。名为辅佐,其实就是监视,以防朝中有人想对徐氏不利。徐知训本身就是那种桀骜不驯,骄纵自大的性子,到了广陵城中,一切以自己为尊,更是飞扬跋扈,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就连吴王杨隆演,也常常遭到徐知训的戏弄。一些南吴旧臣对徐知训怀恨在心,但迫于徐家权势,只能忍气吞声。但凡事都有个度,徐知训如此猖獗,终于有人按耐不住了。

公元916年,宿卫将李球、马谦二人挟持了杨隆演,准备以杨隆演之名发兵诛杀徐知训。好在平卢军节度使朱瑾及时赶到,杀散乱军,救了徐知训一命。被救了一命的徐知训非但没有感激朱瑾,反而因此感觉朱瑾兵锋太盛,打算削弱朱瑾的兵权。朱瑾乃是唐末著名的藩镇,曾跟随朱温平定过秦宗权之乱,又怎么肯任由徐知训拿捏?

公元918年, 朱瑾将徐知训骗入家中,持剑砍下了徐知训的头颅。消息传出,举国震动。在润州领兵的李昪乍闻消息,顿时意识到这是天赐良机,星夜带兵赶到广陵,平息朱瑾之乱,从此南吴朝政尽入李昪之手。徐知训执政这几年,弄得朝局混乱不堪,朝廷上下对徐家颇有微词。

李昪上台之后,明白这是收揽人心的好机会,便一改朝局气象。宽刑罚,推恩信,招贤纳士,广开言路。不仅如此,李昪还深入民间,了解民间疾苦,与百姓打成一片。徐温虽然名义上还是大权在握,但人心其实已经不知不觉偏向了李昪。至此,李昪的官越做越大,历任左仆射、参知政事、同平章事,奉化军节度使,真正做到了只在徐温一人之下,却在南吴万人之上。

u=60806351,1493503706&fm=26&gp=0.png

兄弟争权,自立为帝

公元927年,此时的徐温已经病重,开始考虑继承人的问题。毫无疑问,最合适也最得人心的继承人,自然是养子徐知诰。但在最后关头,徐温在谋士徐玠的劝说下,还是决定传位给自己的亲生儿子徐知询。可徐温还没来得及让徐知询彻底坐稳位置,就一命呜呼了。失去徐温管束的李昪,那真如鸟出樊笼,虎入深山,丝毫没有让位给徐知询的意思。徐知询虽然继承了徐温的部分兵权,也屡次与李昪争位,可非但丝毫占不到上风,反而让李昪找机会撤掉了兵权,彻底失去了与李昪掰手腕的资本。

而随着徐知询的黯然退场,整个南吴朝廷彻底成为了李昪的一言堂。就这样又过了十年,李昪在吴国的权势日盛,先后被加封为尚父、丞相、太师、大元帅、齐王,几乎彻底掌控了吴国的每一寸土地。吴国百姓不再记得什么杨行密,什么杨渥,什么杨隆演,他们的眼中只有齐王徐知诰!

公元937年,眼见时机已经成熟,李昪宣布建立齐国。同年十月,李昪接受吴王杨溥的禅让,登基为帝,改元升元,国号大齐。公元939年,李昪恢复本姓,自称为李唐皇室后裔,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公元942年。为了防止杨氏后人作乱,李昪竟下旨将所有杨氏子孙迁于海陵,让所有人居住在永宁宫内,一步不得出入。久而久之,永宁宫内的杨氏男女居然自行配对,结为夫妻,不由得让人哀叹。公元943年,李昪即位第七年。因为沉迷丹道,李昪中丹毒,背生脓疮,不治而亡,享年五十六岁,庙号烈祖。

下载.jpg

李昪执政期间,一直坚持止戈停战,休养生息,兴利除弊,保境安民,使吴国的民生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并且流落到江淮一带的难民,李昪也统一进行安置,轻徭役、薄赋税,让他们能过够在李昪治下重新开始生活。从这些方面来讲,李昪绝对算得上是一代贤君明主。

但李昪能成帝王之业,全赖杨行密一言之功。若没有杨行密这个大恩人,李昪或许早就客死他乡。如此重生再造之恩,李昪非但不思回报,反而却能如此残忍。篡权夺位不说,还将杨氏子孙逼到这般尴尬境地。人性之复杂,人性之丑恶,可见一斑。

标签: [db: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