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化皇帝--拓跋宏Ⅱ

文史通4年前历史故事问答958

不讲历史,只说故事,大家好,我是讲故事的吕秀才。


我们今天继续讲述汉化皇帝拓跋宏,昨天我们讲到,在拓跋宏哄骗之下,北魏的军队和文武百官大都被弄到了洛阳,那么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际成事实就无法改变了,伴随着朝廷明发的迁都诏令,那么居住在北方的鲜卑人或自愿或被迫的,也就都开始了大规模的南迁


也就是说,魏孝文帝拓跋宏的迁都壮举实现了,但是实现了不等于成功了,拓跋宏的目的可不是简单的位置移动,他的目的是让鲜卑人与汉族人融合,让鲜卑文化与汉族文化融合,这种融合呀,并不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是你还是你,我照着你的模样变成你。


就当越来越多的鲜卑人来到洛阳的时候,他们猛然发现,皇帝太狠了,皇帝不让他们穿衣服,当然呢,不是让他们光屁股,而是命令大家都要穿汉人的衣服,这个太不尽人情了啊,自己呢祖祖辈辈都穿鲜卑人的胡服,骑马打仗特别方便,现在呢穿上长袍马褂大袖子的汉服,不光看着别扭,身上也难受,想挠痒痒都费劲,但是这才仅仅只是一个开始,很快皇帝下令,大家的发型和首饰搭配呀也要和汉人一样,头上有小辫的啊,都给我解开,那大老爷们啊,耳朵上那零碎,你都给我摘下来,把腰上别着的弯刀都给我换成短剑!来来来把帽子都带好。


这一下子弄得鲜卑人都不敢照镜子,照镜子也没用,也认不出自己了,原本熟悉的朋友啊,走在街上都不敢打招呼,因为怕认错人吗,自己回家了啊,家里的狗都咬自己,很快皇帝的新诏令来了,咱们鲜卑人呐以后不许说胡语了,都要说汉语,这下可难倒了这些鲜卑人,大家也都有体会啊,学习一门外语是多么的费劲,不过皇帝有办法,皇帝呢,亲自颁发实用汉语教材,同时派汉语老师到民间免费教学,全世界都在讲中国话,孔夫子的话呀,是越来越国际化。


发现谁讲鲜卑话,那就抓到监狱里,那实在是笨学不会的,也有一招,那就是闭嘴,别说话,于是,当年在北魏的大街小巷就会发生很多让人啼笑皆非的场景,比如呢,两个人明明都会说话,但是这两个人都在装哑巴,沟通啊就变成了比比划划的啊,这手语,和吱吱呜呜的声音,谁也不敢张嘴说话。


本以为皇帝折腾的差不多了,没过多久呢?皇帝的诏令又来了,咱们鲜卑人死了,就不要送回北方安葬,都埋在河南吧,这个命令可是太不尽人情了,这活着的时候被你皇帝折腾,死了回老家都不让,汉人不是也讲落叶归根,怎么这方面就不学汉人呢,对于这个疑问,皇帝拓跋宏自然也有自己的理由,我们呢,是彻底汉化的第一代鲜卑人,我们就要把自己当成汉人,那中原地区就是汉人文明的发源地,所以我们落叶归根了,就要皈依到中原来,这里才是我们的根,你们的户口本啊,朕都给改了啊,大家的户籍所在地都改为了河南洛阳,以后啊,就别想着回北方了,那里跟你们没啥关系了。


就在南迁的鲜卑人为自己不能落叶归根,而伤心抹眼泪的时候,皇帝的诏令又来了,这一次规定的内容,足以让这些鲜卑人感受到祖坟被刨的痛彻心扉,因为皇帝给他们改姓了,鲜卑族的姓氏基本都是复姓,就是两个字,甚至更多字的姓氏,而且呢,这几个字啊,大都是晦涩难懂的,这叫起来麻烦啊,写起来呢也不方便,那就改了吧!比如独孤改为刘,步六孤改为陆,贺楼改为楼,皇帝呢,自己也改啊,他把这拓跋改为元,就是我们人民币一元两元的这个元,从此啊,这魏孝文帝拓跋宏就叫元宏了


在一系列的汉化改革同时,魏孝文帝也开始鼓励和汉族通婚,从血缘上的融合呀,是内在的是根本的融合,这样一来,几代人之后改革就彻底完成了。和以往一样啊,还是皇帝率先垂范啊,娶了一大堆汉人闺女当老婆,之后呢,就是摊派,王公贵族必须至少要有一位汉族老婆,这是标配,而且呢,特别强调啊,你这位汉族老婆可不能像以前一样啊,不能是骑马抢来的,那得三媒六聘、八抬大轿、明媒正娶,这样一来啊,洛阳城中的汉家女孩,可就成了抢手的资源,女儿多的人家啊,应该也都一夜暴富了。


一系列的汉化改革,推行的都算比较成功,但在成功的背后却隐藏着极大的危机,这危机来源于改革的方式方法上,一刀切,并且急速迅猛的改革,让很多鲜卑人都产生了巨大的抵触情绪,普通老百姓呢,迫于国法的约束只能顺从,但鲜卑的王公贵族可是有实力与皇帝元宏对抗,自从迁都洛阳开始,就有很多位高权重的人意图抵抗皇帝的改革进程,由此引发的叛乱呢,也不止一次的发生过,这其中最为惊险的一次,就是由太子引发的。


魏孝文帝的太子元恂打心眼里就看不惯父皇的迁都和这一系列的汉化改革,为什么呢?因为热,大家没听错,他的确是因为热,本来在山西大同啊,呆着舒服着,结果呢,被老爹忽悠到了洛阳,一进入夏天的这三十多度的高温,就让太子元恂受不了,这哥们长得跟我差不多,都是大胖子,来洛阳除了热以外,还必须穿汉服,穿汉服啊就不能像以前穿胡服一样光这半拉膀子,这就更热,而且呢,还得学汉语,这哥们还特别笨,三字经都学不会,父亲呢就总骂自己。


于是呢,太子元恂就开始有了巨大的抵触情绪,他经常公开的说鲜卑,公开的穿胡服,光着这半拉膀子,父皇赐给他的汉服啊,他就用剪子剪成碎片,因为这些皇帝曾经多次严厉的批评,甚至责罚太子,那么太子元恂就决定跟父亲分道扬镳了


公元四百九十六年,十四岁的胖太子元恂,决定带着自己的身边谋臣、士兵和三千匹战马逃出洛阳回到平城,但是啊,还没有行动,就被魏孝文帝知道,皇帝愤怒了,连自己的儿子都不支持自己,都要背叛自己,这绝对是不能容忍的。于是呢,皇帝亲自动手打了儿子的屁股,打完了又让自己的弟弟接着打,把这太子元恂打的是屁股开花,之后呢,贬为庶人,但是这被废的太子还不服气,还想背叛皇帝,于是啊孝文帝一狠心,太子元恂就被赐自尽了


在孝文帝忙于处理太子的同时,一群不满皇帝改革的皇室宗亲也开始合谋起兵了,这场叛乱呢,持续了将近一年,虽然后来被平定,但也为孝文帝的汉化改革蒙上了一层阴影,可能孝文帝会思考如此激进的改革方式,真的是正确的吗?但是身为皇帝的他,显然不会承认自己的错误,他认为此时应该凝聚人心,让北魏举国上下空前团结,那如何能做到呢?其实也不难,这就是发动一场战争,这战争呢,有一个响亮的政治口号,叫做一统天下。


公元四百九十七年的夏天,魏孝文帝元宏亲率大军南征,此时,南朝已经由刘宋政权变成了南齐政权,这个政权更替的过程啊,我们后续也会讲到啊,此时呢,魏军势如破竹先后夺得了南齐的诸多城池,但魏军也遇到了顽强的抵抗,损失也不小,就在魏孝文帝担心自己呀,陷入战争泥潭的时候,一个消息传来了,南齐的皇帝死了,魏孝文帝立马说出了一句,让大家匪夷所思的话,叫做礼不伐丧,这是西周时期的老礼啊,是孔夫子他老人家特别重视的礼仪,这皇帝元宏啊,其实引用这个礼仪,无非就是给自己退兵找了一个好借口,因为他本来就不想一直向南朝用兵,谁不想过安稳日子呀,你南朝死了国君我呢,本来可以灭了你,但是我比较讲究,我让你们好好办后事,我先回去啊,以后再来。


你看这事办的有里儿有面儿啊,就在元宏准备回到都城的时候,他听到了一个不好的消息,这个消息啊,是关于皇后冯妙莲的,话说,这个冯妙莲呢,长的是貌美如花,皇帝对她呢也没得说,但是皇帝太忙,不是打仗啊,就是外出考察,好不容易回到皇宫啊,本着雨露均沾的原则,能来陪她的时间也是很有限的。


那寂寞而美丽的皇后冯妙莲就玩了一把红杏出墙,确切的讲,应该叫招蜂引蝶,冯妙莲儿时有个青梅竹马的好朋友,叫做高菩萨,这里呢,为了不亵渎神灵,我们就称他为老高了,两个人自幼相识老高懂医术,冯妙莲呢,有什么不舒服的时候,就让老高来给自己看病,久而久之呢,两个人就互生情愫了。


但是后来冯妙莲进宫嫁给了皇帝元宏,老高啊,也就梦想着能进宫当太医,听到这里啊,大家应该就会觉得啊,这怎么跟甄嬛传里的桥段这么相似?的确啊,甄嬛传的编剧应该也读过这段历史。老高很不幸啊,他没能像温太医一样成为太医,他也想过啊,就是认命吧,默默的祝福吧。


但是得知自己心爱的人在皇宫里呀,过的并不幸福,这一下老高可坐不住了,于是老高循着这冯妙莲抛出的红杏花,就溜进了皇宫,皇后冯妙莲的身边呐就多了一个太监高公公,当然了,老高是个假太监,接下来的事就不用我多言了,皇帝可以把老婆当成饮料瓶子,但是皇帝扔的瓶子别人是不能捡的,老高捡了皇帝的饮料瓶子,那皇帝自然要弄死他,但奇怪的是,魏孝文帝元宏却没有杀死皇后甚至都没有废了皇后,他怎么做了呢?他跟皇后分居,由此啊,也可以看出,皇帝还是挺重感情的,这件事给魏孝文帝的身体造成了巨大的打击,忍住不哭的人呐,吞噬的都是有毒的泪水啊。


一年以后,魏孝文帝元宏带病再次出征,如果是为了完成一统天下的伟业,那么这一次南征他失败了,如果是为了逃离这个让自己伤心的地方,那么这一次南征他成功了,因为他没能活着回来。


公元四百九十九年,北魏孝文帝元宏在南征途中病死,年仅三十三岁,在临死前,他下诏赐给了皇后冯妙莲一杯毒酒,冯妙莲也欣然的喝下了这杯穿肠的毒药。


好了,今天就说到这里,欢迎大家使用探心猫APP,听更多好故事,学更多好知识,我们明天再见。


相关文章

民间发生命案,县令:是自杀,皇帝大怒:身中五刀自杀,当朕傻吗

民间发生命案,县令:是自杀,皇帝大怒:身中五刀自杀,当朕傻吗

刑部是中国古代的司法部门,古代的官制“三省六部制”里,户部、兵部、工部、礼部、吏部、刑部各司其职,因为刑部主管刑罚,显得格外严肃一些。当然,一般的民间案子不需要刑部上阵,但如果涉及到命案,总得到刑部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