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史实大全,历史史实是什么意思

文史通5年前历史故事问答1310

历史史实是什么意思

历史史实就是专家们说的历史上实际发生的事情。虽然也不一定正确,但是专家会给你一些所谓的证据

智取华山的历史史实

内容介绍:

1949年5月中旬,随着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陕中战役”的展开,已遭到我陕甘宁边区大荔军分区路东总队(以下简称总队)重创的国民党保安第六旅旅长兼第八区专员韩子佩率残部400余人逃上华山,企图凭借“自古华山一条道”的天险负隅顽抗。

韩子佩部逃上华山后,路东总队奉命回师华阴,任务是休整、剿匪、围困华山。为防止敌人逃跑,解放军增派一个连占领了华山东面通往陕南的皇甫峪口。原来一直在围困华山的一营部队仍然驻扎在华山脚下的玉泉院,担任上山道路的警戒任务,同时就地整训,并寻机歼灭山上之敌。

总队其余部队驻扎在华阴县城内整训,同时派少量部队执行剿匪任务。围困华山的部队安置好后,在加强整训、以防不测的同时开展调查研究,了解敌情。

当时敌人为了节省粮食,延长他们的抵抗时间,把山上的年轻道士驱逐下山,这正好为我军了解敌情创造了有利条件。

凡是从山上下来的人,总队首长都要找他们谈话,了解山上的情况。经过调查得知,韩子佩住在西峰,保六旅旅部和大荔专署职员驻扎在东峰、南峰,敌营长带一个排约30人驻扎在北峰,副营长指挥两个连沿北峰以下道路设防,直至山上的路口。

敌人认为华山只有一条路,只要他们守住这个天险,解放军是上不来的,因此他们饱食终日,抽烟打牌,思想麻痹。总队首长还了解到山上的存粮大概够敌人吃一年零四个月。敌情基本搞清楚后,总队党委专门进行了研究。认为强攻不利,长期围困也有困难,敌人粮食够吃一年多,不能等待。

路东总队决定派参谋刘吉尧带侦察小分队进行秘密侦察。经过秘密查访,刘吉尧一行7人在华山东猩猩沟两岔口找到了一位名叫王银生的猎户,通过宣传动员,王银生向他们介绍了可从华山东峰石岩上爬到山顶的情况,并表示愿意为小分队带路。6月13日黎明,刘吉尧、王银生一行来到了东峰“天井”,这里地势险要,四周均为陡峭的山壁,

王银生通过用竹竿挑将绳子拴在“井口”伸出的一根树干上形成了一道“天梯”,接着,战士们一个个小心翼翼地攀上了“天井”。天黑时,他们越过“青龙背”,从连接东峰的石崖上隐蔽机动到苍龙岭的老虎口附近。

此时,刘吉尧发现北峰是华山下接老君犁沟、千尺幢,上通西峰、中峰的咽喉,如果夺取了北峰就等于切断了敌人的上下通道,上面的敌人也就成了瓮中之鳖。根据这一情况,刘吉尧果断决定在晚上乘敌人入睡时打个措手不及,以夺取北峰。

他把八个人编成四个战斗小组,分别明确了战斗任务。午夜一时左右,刘吉尧带领一、二、三组共六人向北峰庙摸去,借敌哨兵换哨之机,尾随其后悄然进入庙内,乘敌不备一齐开火。被枪声和喊杀声从睡梦中惊醒的敌人乱成一团,还没来得及穿上衣服就做了俘虏,侦察小分队仅用30分钟就结束了夺取北峰的战斗。

在山上道士的帮助下,他们又解决了瘟神洞、千尺幢各一个排的守敌,接着又向苍龙岭之敌进攻。至14日中午,刘吉尧率领小分队夺取了华山北峰、苍龙岭、千尺幢四个据点,俘敌110名,缴获了大量的枪支弹药和各类装备物资。

随后,刘吉尧安排山上的道士化装下山,向分区首长报告情况。15日下午至16日清晨,增援部队陆续到达北峰,并做好攻击西峰的准备。17日天亮时,在炮火的打击、掩护下,我军很快攻上五云峰和金锁关,包围了敌旅部,活捉敌旅长韩子佩。“智取华山”一役是我军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韩子佩企图固守华山,以拖待变的梦想至此破灭。

战后,刘吉尧光荣出席了全国英模代表大会,并被授予“全国特等战斗英雄”荣誉称号,智取华山也被拍成电影,广为传颂。

扩展资料

“智取华山路” 是除了“自古华山一条路”之外最有名的登山道路。历史上,“智取华山路”的黄甫峪、猩猩沟等路段,开发早于“自古华山一条路”的华山峪。如今这条路已于上世纪80年代开凿台阶、加固铁链,成为供游人攀爬的一条便道。

1949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由山民王银生引路,于黄甫峪攀上华山北峰,进而解放了华山,创造了“神兵飞越天险、英雄智取华山”的奇迹。

“自古华山一条路”就是当地人所说的“华山峪”登山道,包括了自古以来华山唯一登山道上的沿途各景点,连起来就是通常所说的“自古华山一条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从古至今都大名鼎鼎的登华山唯一“一条路”。直到上世纪90年代黄甫峪的“智取华山路”凿通之后,华山才有了第二条登山道。

在解放战争时期的1949年,当时国民党残部想借华山北峰之险负隅顽抗,解放军八勇士在当地老乡指点下,用竹杆和绳子从绝境处登上北峰,歼灭华山守敌。这个神奇故事后来拍成电影《智取华山》。

现在在悬崖峭壁上修凿出的“智取华山路”,基本以当年解放华山侦察分队勇士们经过的原路为路线,全长2公里左右,约4000级台阶。游人可以从黄甫峪的索道站开始由此路登山,直通华山北峰。

智取华山路的建成结束了“自古华山一条路”的历史,也成为一处爱国主义教育场所和红色旅游的重要景点。今真武殿前百米处建有六角攒顶飞檐斗拱华山花岗岩圆雕石亭一座,亭中立有解放华山纪念碑一通。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智取华山路

参考资料:揭秘:当年解放军如何智取华山——江苏省仪征市双拥办

传说与史实有什么区别

区别:

同: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支柱。

异:传说不一定真实。但是它有真实的影子存在,口述无书籍流传;史实是历史事实,客气存在,有文学书籍流传下来。

传说[chuán shuō]

1.传说是神话演变而来具有一定历史性的故事的名称

2.有关某人、某事或某地的一整套传闻。

3.纯地方性传说中的人类及历史价值。

4.在文字尚未发明的时代,人们要对历史做纪录只能利用口耳相传的方式,此即为传说的由来。

因此传说通常不可靠,所描述的事件发生年代远在文字发明前的遥远过去。

中国的神话传说是最悠久的了。

5.目前未解无法解释之谜只能靠时间有待考证。

史实【shǐ shí】

历史事实,不一定真实;历史又分正史和野史之分。

康朝主要历史史实

先说康熙王朝犯下的错误吧

只要一说起历史剧,《康熙王朝》永远是大家绕不开的话题。这部历史剧在豆瓣给出了9.0分,可见口碑还是不错的,但却比不上另一部清宫历史剧《雍正王朝》。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源于剧中频频出现的史实错误。前几期达摩君一直揪着《雍正王朝》不放,那今天达摩君就要对这部《康熙王朝》下手了,来盘点一下这部剧中的史实错误。

错误1:关于孝庄

孝庄太后,本名布木布泰,是蒙古科尔沁部贝勒塞桑的女儿。在剧中,她经常说的一句台词就是“我孝庄如何如何”,但“孝庄”其实是她死后的谥号,其谥号全称是“孝庄仁宣诚宪恭懿翊天启圣文皇后”。既然是谥号,本人活着的时候怎么能未卜先知呢?此外,孝庄太后去世的时间也搞错了。她去世于康熙二十六年,康熙则一直侍奉在旁。在剧中,这段历史被放置在了康熙四十年上下,而且康熙是在外征战,与史实不符。

错误2:关于苏麻喇姑

历史上对这位苏麻喇姑的记载非常少,只知道她是孝庄太后的贴身侍女,出生于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前后。算起来,康熙出生那年,她已经42岁了,而在剧中却被描述成一个与康熙年龄相仿的女性。苏麻喇姑去世的时间也错了,历史上她死于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剧中却说她与孝庄太后同时去世。前面已说过,孝庄太后死于康熙二十六年。

错误3:关于周培公

在剧中,周培公担任抚远大将军,一举平定三藩之乱,功成之际却被拿下,是个真正的国之栋梁。而在历史上,周培公也是个狠角色,曾向图海上《平凉策》,被招为幕僚,后亲自前往王辅臣处招降,官至参议道台、山东登莱道、盛京提督。另外,剧中周培公临死前曾向康熙进献《皇舆全览图》,但历史上绘制这幅图的人不是周培公,而是耶稣会士雷孝思、马国贤、白晋、杜德美等。

错误4:关于李光地

剧中,李光地最后被康熙贬为台澎知县。但在历史上,李光地是康熙年间名臣,曾任翰林编修、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等职,在平定三藩之乱和统一台湾的过程中立有大功,而且还是一位理学大师,但他从未做过什么台澎知县。

错误5:关于姚启圣

剧中,康熙皇帝为平台搞迁界禁海,当地居民十分不满,姚启圣出面劝阻,说自己已经六十四岁了。考究历史,姚启圣生于1624年,卒于1683年,你算算他活了多大岁数?另外,姚启圣曾担任福建总督,是收复台湾的决定性人物,这个都不假,问题在于,前面说姚启圣在马场看马,因为性格问题官越做越小,这个不属实。历史上,姚启圣历任广东香山知县、诸暨知县、浙江温处道佥事、福建总督等职,既没有在马场看过马,也不是官越做越小。

错误6:关于郑经

剧中,清军破台之时郑经自刎而死。但实际上,郑经死于1681年,而清军平定台湾是在1683年。也就是说,清军平定台湾的时候,郑经已经死了。而当时主政台湾的是郑经的儿子郑克塽。

错误7:关于施琅

剧中,施琅因与郑经产生嫌隙,被迫投降清军,随后任福建水师提督,率领清军平定台湾。但实际上,施琅为郑芝龙部下,顺治三年(1646年)就投降了清朝,康熙元年(1662年)已经担任了福建水师提督。

错误8:关于苏克萨哈

剧中,康熙七年京试大考,主考官为苏克萨哈。但在历史上,苏克萨哈恰好死于康熙六年(1667年),不符合史实。

错误9:关于朱三太子

剧中,杨启隆假冒朱三太子朱慈炯,一再谋划刺杀康熙,推翻清朝。考察一下历史便知,崇祯皇帝一共有7个孩子,活下来的有4个,即:长子朱慈烺、三子朱慈炯、四子朱慈炤、五子朱慈焕。朱慈焕因与老四朱慈炤同岁,且为一母所生,故被称为“朱三太子”,并不是什么朱慈炯。而且历史上,朱慈焕并无反清复明之意,但确实有人借他之名从事反清复明活动。于是在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清廷逮捕朱慈焕,并将其凌迟处死。

错误10:关于耿精忠

剧中,三藩之中的耿精忠是镇南王,孝庄太后还感慨道:“这耿精忠六十有二了。”而在历史上,耿精忠是靖南王,不是镇南王,且耿精忠并不是第一代靖南王,清初分封的第一代靖南王是耿仲明,第二代为耿继茂,第三代才是耿精忠。康熙十二年(1673年)三藩之乱爆发时,耿精忠不过才29岁,何来六十有二之说?

这些都是《康熙王朝》中最主要的史实错误,此外在细节上,这部剧也有很多严重失实的地方。

2.然后就是史实了

标榜为历史正剧的《康熙王朝》自播出后,就引来一些有关史实方面的批评。随着故事的发展,批评声也越来越多。历史上的“康熙王朝”到底是什么样?

吴三桂

玄烨当上少年天子后,孝庄文皇后常给他讲“得众则得国”的道理。随着鳌拜专权的日益严重,康熙在祖母的支持和策划下,开始实施擒鳌拜计划。他先将索尼之子索额图召入宫中,以演“布库戏”为名,让十几个八旗少年在宫中习武。由于鳌拜身躯高大,孔武有力,因此在细节上也作了安排。当鳌拜到内廷觐见康熙时,内侍将事先准备好的一个折腿椅子请他坐,而让另一内侍立身其后。康熙又命赐茶,但内侍却用一只经沸水煮过的极热的碗盛茶,鳌拜接茶时因炙手难耐,将茶碗猝然坠地。趁鳌拜屈身拾碗时,鳌拜身后的内侍趁势把他推倒扑地,年轻侍卫们一拥而上,将鳌拜擒住。

董建中博士的话很有意思,他说清史本身就很丰富,没有必要再虚构了,何况虚构后还那么多错。艺术作品是可以夸张的,但绝不能自诩为历史正剧,这样会严重误导观众。(

长达8年之久的平三藩是对少年天子意志力的考验。当时耿、尚两藩在吴三桂之后起事,在台湾的郑氏也挑战朝廷。更严重的是,杨起隆在京师联络八旗奴仆数千人起事,蒙古察哈尔部布尔尼亲王也举兵称叛,西北的王辅臣在总督莫洛的激变下也揭旗而起。局势急剧恶化,康熙经受着“极限考验”。最糟糕的是统治阵营内部也出现混乱。索额图等主张,仿效汉文帝故事,先杀了主张撤藩的人。汉官中的动摇分子偷偷地遣家眷回原籍,做好“另仕新朝”的准备。满官中有人主张应即速“搬家”,撤离京师回辽东。

康熙临危不乱,他每天要听取前线奏报,确定对敌方略。平均每天处理军报高达三四百件之多,还每天出游景山射猎不止。

明珠在满族大学士中是非常有作为的人,索额图被免之后更是举足轻重。他的发迹是与身属纳拉氏有关,鳌拜当权时曾亲身到厦门与郑氏和谈,但却从未踏上过台湾的土地。平三藩时明珠力主撤藩,而且善于用兵。他的汉文化修养很高,身边聚集了不少汉人才子。平台湾时明珠也坚决支持康熙。但后来也结党营私,甚至康熙的决策如得不到明珠支持就推行不下去。康熙27年,明珠丢了大学士一职,随后做过一段领侍卫内大臣。后来的明珠已无过多权力。明珠死于康熙47年4月,废太子之事发生在同年9月。

孝庄文皇后

周培公、姚启圣和施琅

康熙

智擒鳌拜,是康熙对权臣的第一次行动。很显然,他得到了孝庄文皇后的授意。以后,平三藩、收台湾,康熙都曾得到过祖母的教导。

苏麻喇姑是蒙古族人,本名叫苏墨儿(尔),她出生在科尔沁部一个牧民之家。确切的生年历史中没有留下记载,但从她作为孝庄的陪嫁侍女来推算,苏麻喇姑应该比康熙大40岁左右,应是玄烨的祖母辈。

索额图与明珠

索额图出身名门望族,他的父亲和兄弟也均在朝廷身居要职。早在鳌拜当权时,索额图就已身居高位,但他却辞职做了康熙的贴身侍卫。在擒鳌拜时他立了大功,自此平步青云。索额图对汉文化涉足不深,只和李光地较为亲善。康熙19年,索额图因结党营私被罢免了大学士,康熙21年其所有职务被罢免。在以后的重大历史事件中虽有参与,但已不起决定作用。康熙42年,因太子争位一事被康熙软禁,后活活饿死。

8年的平叛战争使康熙较早成为一个成熟的政治家,这是他一生受用不尽的财富。

苏麻喇姑

康熙8岁丧父,10岁丧母,因此对祖母有特殊的依恋。他对祖母大海一样的恩情,总有难以报答的感觉。孝庄文皇后年纪渐老,他几乎每天上朝以前或下朝以后,都要到祖母宫中问安。孝庄文皇后外出,他总是前行探路。康熙二十六年,孝庄文皇后终因75岁高龄病倒。康熙衣不解带,睡不安榻,昼夜守在祖母身边达一个多月之久。尽管康熙“检方调药,亲侍饮肴”,也没能挽回他敬爱一生的祖母的生命。

由于庄妃从皇太极的侧福晋一路攀升,苏麻喇姑的地位也得到提升。苏麻喇姑的马上功夫十分了得,她常常骑马外出为孝庄文皇后办事。苏麻喇姑平生有些“怪癖”,《啸亭杂录》说她一年中从不洗一次澡,只有除夕那一天,用极少的水对身体进行擦洗,然后将“秽水自饮”,据说这是“为忏悔”。至于“忏悔”的是什么,不得而知。

吴三桂举事后,三四个月间,很快饮马长江。这时,他要求清廷兑现“划江而治”。在沙场上周旋滚打的吴三桂以为乳臭未干的少年天子定会有“城下之盟”。但康熙见到此信大怒,将吴三桂之子吴应熊及孙吴世霖处绞。当时吴三桂正在用餐,闻听子孙被杀后大惊,说:“上少年乃能是耶!事决矣!”推食而起。吴三桂死于病疾,其后三藩之乱彻底被平。

清朝统一中国后,三藩拥兵自重。吴、尚、耿3人作为明将在投降清朝后,为清王朝定鼎华夏立下了汗马功劳,因而分别被封王,也称“三藩”。

“冲冠一怒为红颜”,当年吴三桂打开山海关时曾留下一个历史疑案:他与多尔衮约定,镇压李自成后划江而治,江南仍由汉人掌管。但后来清朝并没有兑现。此后吴三桂一路南下,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一块天地,“云南王”的日子倒也逍遥。清朝最初的感觉是,有吴三桂在云南,踏实。但对他的猜忌防范与日俱增。对此,吴三桂心中有数。

22日晚,记者在历史学教授林乾博士的办公室中,听林博士和人大清史所的董建中博

士讲述了一个真实的“康熙王朝”。

孝庄文皇后13岁离开科尔沁草原来到陌生的清宫,凭借家族的背景和她的聪明智慧,在残酷的政治斗争中她一次次获得新生。电视剧中,有孝庄文皇后给顺治下毒的情节,顺治的归宿也以出家告终。事实上,这都是“戏说”。据亲自草写“遗嘱”的内阁学士王熙记载,顺治明明白白死于天花。

周培公长于计谋,曾因功授七品官。图海统领大军进至潼关时,他上《平凉策》,因此被招为幕僚。清军攻下平凉咽喉虎山墩后,坚不可摧的平凉城已置于清军炮火之下。这时,在王辅臣部下任总兵官的黄九畴及布政使龚荣遇得知自己的同乡周培公在图海大将军帐下做幕僚,于是愿做内应,劝降王辅臣。图海最终没费一枪一弹降服王辅臣。但剧中说周培公得到重用,任抚远大将军,有兵力20余万等等,皆属虚构。

历史上的姚启圣也不是“官越做越小”。姚启圣曾在不到5年功夫即从一个记名知县升到福建总督。姚启圣家中十分富有,他确曾于康熙八年“以擅开海禁”被革职,此后在浙江沿海一带以经商为业。耿精忠在福建叛清后,他变卖家产招募壮兵投赴军前效力。升任总督后招抚台湾郑氏集团兵将,颇有成效。施琅就是这时被姚启圣等力荐福建水师提督的。

施琅比姚启圣年长3岁,史书上说他精习兵法,但为人偏狭。顺治初年,他曾降清不久复叛追随郑成功,后又与郑成功不和再度降清。由于他左右摇摆,康熙让他以内大臣名义在京赋闲10年。经姚启圣多次力荐,并愿以家人百口担保,康熙任命施琅出任福建水师提督。康熙21年10月,经议政王大臣会议,康熙正式下旨令施琅“专征”台湾。此时的姚启圣虽为失去亲征台湾的机会痛心不已,但仍以大局为重,督运粮饷,甚至将妻妾首饰捐出激励将士。

李光地

在《康熙王朝》后半部中,李光地无疑是一个重量级人物。历史上,李光地备受诟骂。李光地比康熙长12岁,他早年是个“神童”,教书先生还未开口,小光地已能成诵。康熙9年,28岁的李光地考中进士,后开始仕途。三藩之乱,他上蜡丸密疏向清廷提供福建前方情报受到康熙赞许,升为侍读学士。又由于平定台湾有功,升任翰林院掌院学士,正值壮年的李光地可谓春风得意。

李光地的名声不好源起他的“卖友案”。耿精忠在福建叛乱时,曾请李光地、陈梦雷到耿氏政权中任职,遭拒绝。后李与陈商量,陈接受邀请做内线。陈将耿氏内部情况写成初稿送给李光地,李光地改正后则只署自己名字上给朝廷。不久,李光地因功升授侍读学士,而陈梦雷则被拟罪处斩,经康熙宽免发往沈阳给披甲人为奴。陈梦雷知道为李光地所卖大闹。一次康熙东巡盛京(沈阳),召见陈梦雷时屏退左右,对陈说:“你屡次告李某人,你今天在我面前,又无旁人,有什么话就说吧!”陈梦雷一再讲李光地欺君卖友的事。但康熙最关心的是李光地如何“欺君”,因此诱使陈梦雷说“你今天再不说,恐怕永远没有机会了。”陈梦雷只好说:“李某负奴才千般万般,要说他负皇上,却没有。奴才怎敢妄说?”康熙这才和颜悦色。晚年的李光地得到康熙宠信,出任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等职。太子被废、皇八子失宠后,李光地开始辅助后来的雍正帝。

噶尔丹

或许为了剧情的需要,《康熙王朝》把征剿噶尔丹的时间向后推延了20余年,而且还虚构了很多情节,如噶尔丹在京城贸易、康熙被迫将爱女蓝齐儿下嫁给噶尔丹等。

噶尔丹其人十分枭悍,他早年在西藏当喇嘛。康熙29年,噶尔丹率2万精骑,进入内蒙古境内,在乌尔会河击败清军后继续南下,距北京仅700里。一时间朝野惊恐不安,京师为此全城戒严,米价骤然涨到白银3两一石。后康熙派军讨伐噶尔丹,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乌兰布通之战,噶尔丹虽损伤不少兵将,但清军也伤亡很多,佟国纲等血洒疆场。

为了彻底征服噶尔丹,康熙35年春玄烨率劲旅亲征大漠。最后,抚远大将军费扬古率西路军在昭莫多与噶尔丹遭遇。第二年春,噶尔丹在众叛亲离的窘境下,饮药自尽。

关于清史,两位博士有着说不尽的话,清朝在历史上发生的故事实在太多了。回到剧中,林乾博士说,这部剧虚构了太多人物和史事,而且历史上的康熙解决问题的思路是很清晰的,除鳌拜、平三藩、收台湾、打沙俄、打噶尔丹,但电视剧中有关重大事件却多次重复,甚至康熙28年了还禁海,要知道收台湾是在康熙22年啊,康熙28年时都签订尼布楚条约了。”

康熙即位时虚龄只有8岁,但从他的身体发育和心理年龄上却非常早熟。也许正因如此,康熙才在祖母孝庄的旨意下,于康熙四年7月娶四辅臣之首的索尼的孙女赫舍里氏为皇后。这时康熙只有11岁。

如何获得正确的历史史实

历史的史实在思考之中,读历史,有质疑,有自己的观点,慢慢能力也就高了,这是一个过程,走走听听看看,接触知道实际,了解实际情况,遇到问题敢分析情况解决,根据情况假设,可能的出现情况有哪些,拿出针对性的措施,做好准备,对于一些目标,充分了解情况,认真分析情况,大胆假设,根据情况分析可能采取的措施有哪些出现的情况有哪些,小心论证,拿出好的措施或制定出好的方案,一点点做,去实现,总结经验教训,独立思考,勇于承担敢于承担。

历史书上什么是史实

史实,历史事实,史实在人的思考之中,人具有思考能力,能认识和改造世界,要多思考,有自己见解,敢承担,这样才能发现真实的历史,对自己好,对国家民族的发展也有利。

史实什么意思

史实就是不加任何解释,定义的阐述一个历史事件。因为统治者的需要,同一事件的总是有着不同的解释,所以历史就有点人为影响。但史实就没有了。它只是客观的记载历史事件。

标签: 史实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