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规律的内容和作用,价值规律的内容和作用的表现形式

文史通2年前历史故事问答356

马克思主义哲学——商品经济

复习提示

主要讲了三个内容,首先,从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的分析入手,进而以发展商品经济为主线,系统介绍了商品的二因素,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及其相互关系原理,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关系原理,货币的产生、本质和职能原理,价值规律,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等内容,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石——劳动价值理论。

其次,紧扣关键词“剩余价值”,系统讲解了剩余价值的生产、积累、流转和分配,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本质,并以此为基础,介绍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及其本质特征。

最后,对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做出了阐述,从而完成了对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整体勾勒。

要点图解

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

(一)自然经济

自然经济是一种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形式。自然经济以分散的、自给自足的家庭生产为基础,生产规模狭小,社会分工低下,以使用价值为生产目的。在人类历史上,自然经济是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基本经济形式。

(二)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有两个:一是社会分工的出现;

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三)商品的二因素

  商品二因素

  使用价值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反映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一切劳动产品共有的属性。

价值规律的内容和作用,价值规律的内容和作用的表现形式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

  二者的关系

  对立: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二者不可兼得

  统一: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即有用劳动

  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消耗

  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

  二者的关系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是统一的

  具体劳动所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它是劳动的自然属性,而抽象劳动所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它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四)商品价值量的决定

商品价值的量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而劳动量则是按劳动时间来计量的。决定商品价值量的,不是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而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展开全文

生产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

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劳动生产率指的是劳动者生产使用价值的能力,它的高低可以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来测量,也可以用单位产品中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测量。

简单劳动是指不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的一般劳动者都能从事的劳动。

复杂劳动是指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和技术专长的劳动者所从事的劳动。

价值规律的内容和作用,价值规律的内容和作用的表现形式

商品价值量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计量的,复杂劳动等于自乘的或多倍的简单劳动。

(五)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商品的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①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②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③一般的价值形式

④货币形式

货币有五种基本职能,即

①价值尺度

②流通手段

③贮藏手段

④支付手段

⑤世界货币

货币的产生使整个商品世界分化为两极:

一极是各种各样的具体商品,它们分别代表不同的使用价值:

一极是货币,它们只代表商品的价值。

这样,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就发展成为外在的商品和货币的矛盾。货币的出现,有利于解决商品交换的困难,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但是,货币的出现并没有也不可能解决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反而使矛盾更加扩大和加深了。所以,马克思把商品转换成货币,称为“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但一定是商品占有者”。

(六)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客观要求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格围绕价值自发波动。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

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在:

第一,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第二,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三,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分配。

价值规律在对经济活动进行自发调节时,必然会产生一些消极的后果。

其一,可能导致垄断的发生,阻碍技术进步。

其二,可能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一部分具有有利条件的生产者可能积累大量的财富,而一部分处于不利地位的生产者可能亏损甚至破产。

其三,价值规律自发调节社会资源在社会生产各个部门的配置,可能出现比例失调状况,造成社会资源浪费。

(七)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在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具有两重性:

既是具有社会性质的社会劳动,又是具有私人性质的私人劳动。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构成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首先,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其发展过程。

其次,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础。

最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进一步发展成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正是这一矛盾的不断运动,才使资本主义制度最终被社会主义制度所代替具有了客观必然性。

(八)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第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扬弃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观点,为剩余价值理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第二,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揭示了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九)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第一,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对生产性劳动作出新的界定。

第二,深化对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在社会生产和价值创造中所起的作用的认识。

第三,深化对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关系的认识。

真题演练

1.(2014.19多选)1918年,马寅初在一次演讲时,有一位老农问他:“马教授,请问什么是经济学””马寅初笑着说:“我给这位朋友讲个故事吧:有个赶考的书生到旅店投宿,拿出十两银子,挑了该旅店标价十两银子的最好房间,店主立刻用它到隔壁的米店付了欠单,米店老板转身去屠夫处还了肉钱,屠夫马上去付清了赊帐的饲料款,饲料商赶紧到旅店还了房钱。就这样,十两银子又到了店主的手里。这时书生来说,房间不合适,要回银子就走了。你看,店主一文钱也没赚到,大家却把债务都还清了,所以,钱的流通越快越好,这就是经济月。”在这个故事中,货币所发挥的职能有

A.支付手段

B.流通手段

C.价值尺度

D.贮藏手段

2.(2013.3 单选)《资本论》中有这样的表述“对上衣来说,无论是裁缝自己穿还是他的顾客穿,都是一样的”,这样只有因为无论谁穿

A.上衣都起到着使用价值的作用

B.上衣都起到着价值的作用

C.上衣都是抽象劳动的结果

D.上衣都是社会劳动的结果

3.(2011.3 单选)马克思把商品转换成货币称为“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但一定是商品的占有者。这是因为只有商品变为货币

A.货币才能转化为资本

B.价值才能转化为使用价值

C.抽象劳动才能转化为具体劳动

D.私人劳动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

4.(2008.21 多选)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当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时会使

A.单位商品的价值量降低

B.商品的使用价值量增加

C.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变

D.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提高

【答案】1.ABC 2.A 3.D 4.AB

标签: 容和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