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千古风流人物作文,话说千古风流人物作文600字

文史通2年前历史故事问答319

著名作家厉彦林。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无论城市乡村,商家店铺、机关、职业大都贯以‘人民’二字……

时令进入了烈日炎炎的夏季,伴随着气温的升高,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也一浪高过一浪地迎来了高潮。前不久,我参加了“山东作家寻访抗战故地”采风活动,重新目睹了冀鲁豫边区军民的英姿、铁道游击队健儿的身手;再次聆听了台儿庄大战的怒吼、沂蒙红嫂支前的歌谣……

我一遍一遍地思索:在那血雨腥风、强敌凶猛的年代里,积贫积弱的中国究竟依靠什么获得了最后的胜利?几十个风雨春秋过去了,成千上百个答案摆在人们面前,无疑很多都是正确的,但最根本的一条呢?这时,一本文学期刊中的一篇文章让我眼前一亮。这就是发表在2015年第7期《北京文学》“真情写作”栏目头条位置的作品——《人民、人民……》,作者是山东著名散文家厉彦林,我的老朋友,也是我任职《山东文学》主编社长时的重点作家。从某种意义上说,他这篇新作可谓给出了“权威性”的解答:人民的战争!人民的胜利!

出生于沂蒙山革命老区的厉彦林,从小沐浴着爱党爱军爱祖国的阳光雨露成长起来,淳朴真诚的父老乡亲给了他好学上进的不竭源泉。

岁月如歌,不仅使他成为一名优秀的公务员,同时也修炼出一支丰富多彩的文笔。他早年工诗,有诗集《都市庄稼人》《灼热乡情》问世,进而以极大的热情投入散文写作,笔耕不辍,立于文坛。结集出版过《春天住在我的村庄》《享受春雨》等书,并曾获冰心散文奖、吴伯箫散文大赛一等奖《时代文学》年度奖等奖项,其中多篇被《读者》《散文选刊》《青年文摘》《新华文摘》等报刊选载和中考试题、写作教材选用。他的作品多是写家乡往事、故里亲情,诸如《春燕归来》《布鞋》《青石小巷》等篇什,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真情特色。

然而,好一个厉彦林,骨子里是一名来自老革命根据地、耳濡目染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打江山的党员作家,笔下除了“小桥流水人家”似的温馨与亲切,还有“大江东去,浪滔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放与担当。在写作以故乡和村庄为题材的散文同时,他还用深邃的思考和饱满的激情,结合近现代神州大地的风云变幻,以及当代改革开放的壮阔波澜,抒写了一系列关于国家命脉和时代精神的篇章,可谓挥动如椽大笔,描绘热血春秋。记得2013年第8期《北京文学》就发表过他的《土地、土地……》,引起极大反响,我专门写过一篇题为《一曲民族精神的颂歌》评论,曾被多家媒体网站转载。今天我又高兴地看到厉彦林的新作《人民、人民……》,堪称那篇“土地之文”的姊妹篇,而且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了。

展开全文

全文约近8000字,分为5个小章节,取题为“角力人心”“点中命门”“中国脊梁”“精神支柱”和“赶考路上”。起笔从一代领袖毛泽东天安门上一声高喊“人民万岁”进入,而后回顾历史人物事件,思考江山兴亡得失,旁征博引,条分缕析,一层层深入浅出的递进,一次次穿针引线的启迪,一遍遍切中时弊的强调,最后回到新中国诞生前夜,中共中央机关在毛泽东、周恩来率领下“进京赶考”的故事,深刻而鲜明地诠释了人民是根本、成败在人心的历史真理,抒发了作家讴歌人民、赞美大地的真挚情感。

应该说,这与那篇《土地、土地……》一样,是一篇“大散文”中的佳作。所谓大散文,是针对一些描写儿女情长、短小精悍的“小散文”而言。当然,小散文不小,写得好同样引人入胜,一咏三叹。新时期以来,文坛上兴起一种写历史文化的散文,且往往洋洋洒洒逾万言,称之为“大散文”。无疑,厉彦林的这篇《人民、人民……》可以归于此列,但又有所创新,有所突破,更类似于一声直抒胸臆的时代强音。因为,有些历史文化散文多是借旧地之人文,发思古之幽情,甚而用于春秋笔法。而《人民、人民……》一扫沉闷的发黄的感受,黄钟大吕般地歌赞劳动人民、革命人民的历史贡献。在抗战和反法西斯胜利七十周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4周年之际,献上了一部激情磅礴、动人心弦的交响乐章。

这,就是我想说的“大散文”的新突破!

实际上,以民为本的思想由来已久。春秋战国时期的孟子就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意思是说人民放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君在最后。这是因为,有了人民才需要建立国家;有了国家才需要有个“君”。盛唐名臣魏征在《贞观政要》中对唐太宗说:“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而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则更加明确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从这个层面上说,厉彦林的这篇作品则以清新有力的语言、气贯长虹的豪情,艺术地表达了上述观点,为这些手上有老茧、脚上有泥土、身上有汗水的人民大众唱响了一曲激越悠扬的赞歌。

请看作家在作品中开宗明义:

话说千古风流人物作文,话说千古风流人物作文600字

“……一撇一捺,脚踏大地、互为支撑为‘人’。人民,普通得像大地上一棵棵的小草,平常得像大海里一朵朵的浪花,平凡得像天上一粒粒无名的星辰。每每写下‘人民’这两个字,我顿感神圣凝重!每每读到‘人民’这两个字,我立刻肃然起敬!”

继而通过起承转合的铺垫,进一步阐述:

话说千古风流人物作文,话说千古风流人物作文600字

“中国共产党人尊崇人民、服务人民的优良传统和政治追求,不仅是政治理念,更是思想和行动的自觉。上了些许年纪的人,都会记得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无论城市乡村,商家店铺、机关、职业大都贯以‘人民’二字……当硝烟散尽、枪声渐远,战争让位于和平,发展取代了生存,却有少数干部的心离群众渐远,与群众的感情渐淡,群众在心中的分量渐轻。当发展进入关键期、社会处于转型期、改革步入深水区时,更须坚实地脚踏生养自己的‘土壤’,倾听‘人民声音’……”

读到这里,读者会情不自禁热血沸腾,激动不已。这些文字已经远远超出了文学欣赏的范围,而是感受到了一种忧国忧民、戒骄戒躁的拳拳之心。中国共产党人靠人民掌握政权,就像古希腊神话中的英雄安泰一样,所有的力量都来源于大地母亲,而这个地母就是人民!一旦脱离了人民,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也就失去了根基。“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正是我党中央在新时期提出的执政理念。简言之,还是毛泽东主席那句话:“为人民服务。”只有这样,才会永远连民心,接地气,不管遇到什么风浪都无往而不胜。

《人民、人民……》和他的土地、故乡等系列作品,完全有别于某些打着历史文化大散文旗号的文本,没有沉湎于春花秋月的离情别绪中浅呤低唱,而是直面人生、反思现实,写出了一名党员作家的历史使命感和时代责任感。这是真正的有温度、有力量、有担当的力作,也是中国传统“文以载道”的新体现。或许有人会说太过政治化了,像一篇论文。其实,散文的范畴相当宽泛,有些理论文章有文采有激情,完全可以说是政论性散文。比如毛泽东主席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预言革命高潮:“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鲁迅先生在《记念刘和珍君》中则挥笔写道:“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难道这不都是好的散文语言吗?!

诚然,如果厉彦林在写作此类作品时,再多注意一下艺术构思和语言张力就更好了。这是我在高度评价此文思想立意、谋篇布局的同时,对作者提出的一点更高要求。这会为作品的魅力增光添彩。在个别文人不知是糊涂还是别有用心,贬低崇高,金钱至上,甚而歪曲历史抹黑英雄的当下,《人民、人民……》这样的作品横空问世,犹如一曲嘹亮的号角、一声惊天的战鼓,会起到振聋发聩、鼓舞人心的作用。我相信,也期待着我的朋友作家会再接再厉、游刃有余地运用“乡情”和“豪放”两副笔墨——无论“小散文”还是“大散文”,都不断写出新的精品力作。

2015年7月初写于青岛崂山

(作者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理事,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省作协期刊委员会主任,《山东文学》社原社长主编,第五届冰心散文奖获得者)

标签: 古风流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