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十开头的吉祥成语,一到十开头的吉祥成语生日祝福

文史通2年前历史故事问答422

1.张可久《[中吕]普天乐·秋怀》

2.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

3.盍西村《[越调]小桃红·客船晚烟》

4.刘庭信《[南吕]一枝花·春日送别》

5.乔吉《[双调]水仙子·重观瀑布

6.涨潮[商调]黄莺儿·赠燕

7.乔吉《[双调]水仙子•寻梅》

8.张养浩《[中呂]朝天曲》

9.刘庭信《[南吕]一枝花·春日送别

10.吴西逸《[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

11.张养浩《[双调]水仙子·咏江南》

12.白朴《沉醉东风·渔父》

13.汤式《[双调庆东原•京口夜泊]

14.无名氏《[双调]水仙子》

15.汤式《[正宫]小梁州·九日渡江》

16.杨果《[越调]小桃红》王恽《【越调】平湖乐》

17.吴镇《渔父》

18.卢挚《[双调]沉醉东风·闲居》

19.王实甫《[中吕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

20.白朴《双调]得胜乐》

21.李致远《[中吕]喜春来·秋夜(其一)》

22.无名氏《梧叶儿嘲谎人》无名氏《醉太平·讥贪小利者》

23.卢挚《蟾宫曲·寒食新野道中》

24.宋方壶《[中吕]山坡羊·道情》

25.元启《[双调]殿前欢·梅花景》

26.周文质《[双调]折桂令·过多景楼》

展开全文

27.王恽《[越调]平湖乐·尧庙秋社》

28.滕宾《普天乐》

29.赵善庆《【双调】·沉醉东风秋日·湘阴道中》

30.周德清《[中吕]朝天子·秋夜客怀》

31.关汉卿《[双调]大德歌·春》

32.关汉卿《[双调]沉醉东风》

33.薛昂夫《[双调]殿前欢·夏》

34.薛昂夫《[双调]楚天遥过清江引》

35.无名氏《折桂令·微雪》

36.张鸣善《[正宫]塞鸿秋·山行警》

37.贯云石《[正官]小梁州·秋》

38.赵孟頫《[仙吕]后庭花》

39.【明】陈所闻《[前调]阊门①·夜泊》

40.【金】吴激《人月圆》

41.白朴《天净沙·秋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2.薛昂夫《[正宫]塞鸿秋》

43.卢挚《[双调]沉醉东风·重九》

44.元好问《[双调]小圣乐》

45.王元鼎《醉太平·寒食》

46.姚燧《[中吕]普天乐》

47.贯云石《[双调]清江引·咏梅》

48.杨朝英《[双调]水仙子·西湖探梅》

49.赵善庆《[中吕]普天乐·江头秋行》

50.【明】冯惟敏《[玉鞭蓉]喜雨》

51.关汉卿《大得歌》

52.查德卿《[双调]蟾宫曲·怀古》

53.薛昂夫《山坡羊`述怀》

54.张养浩《[双调]殿前欢·对菊自叹》

55.查德卿《[双调]蟾宫曲·怀古》(注:题与52不同)

56.王磐《朝天子·咏喇叭》

57. 关汉卿《【双调】沉醉东风》

58.张养浩《[中吕]山坡羊·骊中怀古》

59.乔吉【双调】折桂令·荆溪即事

60.张可久《[中吕]卖花声·怀古二首》

61.姚燧《[中吕]•满庭芳》

62.张可久《[中吕]红绣鞋·天台瀑布寺》

63.滕宾《中吕] 普天乐·翠荷残》

64.张可久<[双调]清江引··秋怀>

65.马致远《南吕]四块玉·马嵬坡》

66.周德清《[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

67.白朴《[双调]沉醉东风﹒渔夫》

68. 关汉卿《大德歌·秋》

69.汤式《[双调]天香引·西湖感旧》

70.张舜民《卖花声·题岳阳楼》

71.汪元亨《[双调]雁儿落过得胜令·归隐》

72张舜民《卖花声》

73.卢挚《[双调]沉醉东风·春情》

74.汤式《[中吕]满庭芳•武林感旧》

75.周文质《[双调折桂令 过多景楼]

76.徐再思《[中吕]朝天子·西湖》

77.张养浩《[双调]雁儿落兼得胜令·退隐》

78.查德卿《[越调]柳营曲·江上》

79.王实甫《[中吕]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

80.张养浩《雁儿落带得胜令》

81.徐再思《水仙子·夜雨》

82.乔吉《[双调]折桂令·客窗清明》

83马致远《[双调]寿阳曲·潇湘夜雨》

84.张可久《[越调凭阑人·江夜]

85.赵善庆《[中吕]普天乐·江头秋行》

86.白朴《天净沙·春》

87.曹德《[双调]沉醉东风·村居》

88.乔吉《[双调水仙子·游越福王①府]

89.无名氏《[双调]水仙子》

90.杨朝英《[双调]水仙子》

91.张可久《喜春来·金华客舍》

92.张可久《[双调]折桂令·九日》

93.白朴《[中吕]阳春曲·知几》

94.乔吉《[中吕]满庭芳·渔父词》

95.元好问《临江仙》

96.张可久《[黄钟]人月圆·客垂虹》

97.乔吉《[双调]水仙子·重观瀑布》

98.乔吉《[双调]水仙子·寻梅》

99.张可久《[越调]天净沙•湖上送别》

100.徐再思《[南吕]阅金经·春》

1.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

一到十开头的吉祥成语,一到十开头的吉祥成语生日祝福

[中吕]普天乐·秋怀

张可久

为谁忙?莫非命。西风驿马,落月书灯。青天蜀道难,红叶吴江冷。两字功名频看镜,不饶人白发星星。钓鱼子陵①,思莼季鹰,笑我飘零。

[注释]①钓鱼子陵:严子陵和刘秀的关系非常密切,刘秀称帝后多次邀请他做官他都没有答应。后来刘秀又将严子陵请到宫中,想请他做谏议大夫时,他终于不辞而别,隐居富春山下,每天钓鱼。

(1)请简要概括曲中刻画出的人物形象。(3分)

(2)这首元曲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任选两种进行鉴赏。(5分)

参考答案

(1)这首元曲刻画出一个为功名忙碌奔波直至白发年迈(1分),却始终抑郁潦落、不能施展抱负的失意者形象(2分)。

(2)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西风驿马,落月书灯”,这两句写秋日景物,又有很强的概括性:表明自己一年到头,一天到晚,都是这样辛勤劳碌,但却没有结果。景物描写渲染出一派萧索凄怆的氛围,烘托出主人公的伤心怀抱。

②虚实相生。“西风驿马,落月书灯”实写秋景,“青天蜀道难,红叶吴江冷”化用李白《蜀道难》名句,形容自己求取功名的道路艰难,是虚笔。这四句虚实相生,极写作者劳苦奔波却又落寞凄清、无人赏识的凄苦境况。

③用典。“钓鱼子陵,思莼季鹰,笑我飘零”,在富春江垂钓的严光(子陵),见秋风起而思故乡莼菜鲈鱼脍的张翰(季鹰),都是历史上敝屣功名富贵的著名“高士”。与他们相比,作者觉得自己热衷功名却落得潦倒失意确实十分可笑。(答出一点给2分,答对两处给5分)

2.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

[双调]水仙子·夜雨

徐再思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逆旅淹留①。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注】①叹新丰句:化用马周困新丰的典故。据《新唐书·马周传》唐初中书令马周贫贱时,曾住在新丰的旅舍,店主人不理睬他,备受冷落。

(1)“落灯花棋未收”一句描写了什么情境?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怀?(3分)

(2)本曲开头两个诗句的数量词叠用有什么妙处?请结合诗句内容进行赏析。(5分)

参考答案

(1)描写了纷纷落下的灯蕊余烬及散乱的棋局(1分),从侧面表现了作者梦前以棋解闷,梦后独对孤灯百无聊赖的情怀。(“侧面”或情境描写1分,“百无聊赖”1分)

(2)作者在此取“一”的联想意义:一点点儿梧叶芭蕉之动,都会牵动秋的愁绪,羁旅的惆怅;一声声滴落在芭蕉叶上的嘀嗒雨响,都使得愁思更浓。正是这“一点”“一点”、“一声”“一声”使得三更梦醒后的作者辗转枕上,绵绵相思、悠悠乡情涌上心头。(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合理2分)开头两句诗的数量词叠用不仅巧妙地表现了作者愁肠百结、夜不能寐的心理状态(1分),而且读让人有抑扬顿挫之感(1分),同时又渲染了孤寂惆怅的气氛(1分),使诗句蕴含更丰富的内容,耐人寻味。

3.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8~9题。

[越调]小桃红·客船晚烟

盍西村

绿云冉冉锁清湾,香彻东西岸。官课今年九分办①。厮追攀,渡头买得新鱼雁。杯盘不干,欢欣无限,忘了大家难。

【注】①官课:指上缴官家的租税。九分办:免去一分赋税,按九成征收。

1.开篇“绿云冉冉锁清湾”一句历来为人所称道,请结合全曲加以赏析。(6分)

2.结尾“欢欣无限,忘了大家难”语调轻松却带有深意,请加以分析。(5分)

参考答案

1.这句描绘了一幅优美恬静的日暮云雾江湾图。(2分)。如云团一般的烟雾冉冉升起,覆盖了清净的江湾(1分)。“锁”,为笼罩之意,缓缓流动的云雾笼罩着清澄的江湾,久久不散,突显了这江湾一角的美好别致(2分)。与题目相照应,交代了人们活动的环境。通过江湾优雅而静谧的景象与气氛为下文的轻松欢欣作了铺垫。(1分,答出一点即可)

或者:这句描绘了一幅优美恬静的日暮绿树江湾图(2分)。“绿云”指高大繁茂的绿树。“冉冉”是形容树叶纷披的样子(1分)。“锁”指“环绕”,树叶纷披的绿树环抱着一湾清水,突显了这江湾一角的美好别致(2分)。交代了人们活动的环境。通过江湾优雅而静谧的景象与气氛为下文的轻松欢欣作了铺垫。(1分,答出一点即可)

2.结尾表面说的是人们因为赋税减少,饮宴欢庆,忘掉了生活的忧愁,艰难。(2分)深层意是只减轻了一成赋税就如此欢欣可见以往生活负担之重。(2分)结句耐人寻味,它透露了前文所讲的欢欣只是暂时的,村民欢欣的背后藏着无比的沉重与辛酸。(1分)。

4.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8—9题。

[南吕]一枝花·春日送别

刘庭信

丝丝杨柳风,点点梨花雨。雨随花瓣落,风逐柳条疏。春事成虚,

无奈春归去。春归何太速?试问东君①;谁肯与莺花②做主?

[注解]①东君:传说中的司春之神。②莺花:莺啼花开,泛指春天的景物。

1.本曲题目为“春日送别”,曲中是如何表现别春之情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2.请赏析“丝丝杨柳风.点点梨花雨”中“丝丝”“点点”两词的表达效果。(5分)

参考答案

1.①以借景抒情手法表现。(1分)前两句写杨柳拂风、梨花带雨,后两句写梨花瓣落,柳条稀疏。 春景由繁盛转衰败,隐隐透露出送别的伤感之情。(2分)②以直抒胸臆手法表现。(1分)以“无奈春归去”点明春将离开,以“春日何太速”直写春归得快。最后的“试问东君:谁肯与莺花做主”,实指春去则莺不啼、花难开,从而表现了对春去的惋惜之情。(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2.①“丝丝”指风轻,“点点”指雨柔。(2分)②“丝丝”“点点”两个叠词,把春天特有的风轻雨柔的美好韵味尽情透出,同时暗含了柳摇若风、花落如雨的比喻,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美妙画面。(2分)③为下面的抒情做好铺垫。(或叠词还起到了音韵和谐的效果。)(1分) (共5分,意思对即可)

5.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水仙子·重观瀑布

乔吉

天机织罢月梭闲,石壁高垂雪练寒。冰丝带雨悬霄汉,几千年晒未干。露华凉人怯衣单。似白虹饥涧,玉龙下山,晴雪飞滩。

1.请简析本诗中瀑布在形状、色彩、动态上的特点。

2.“冰丝带雨悬霄汉,几千年晒未干”是元曲中绘景的压卷,请赏析。

参考答案

1.运用比喻手法,用“练”“丝”“虹”“龙”“高垂”“悬霄汉”等词语写出了瀑布修长高挂的形状;说它像“雪练”“冰丝”“白虹”“玉龙”“晴雪”,写出了瀑布洁净素白的颜色。以“饮涧”“下山”“飞滩”等词语,写出了瀑布飞泻的姿态、力度和撼人心魄的气势。

2.“冰丝”用比喻修辞手法,作者以大胆的想象,把瀑布比作一幅白练,从陡峭的石壁垂下,跨越千年,那白练的缕缕经纬线,湿漉漉的,带着水汽、丝丝细雨直从空中飘下,十分形象地描绘了远眺瀑布垂挂悬崖的姿态。

6. 阅读下面这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7分)

[商调黄莺儿·赠燕

【清】张潮

花落意难堪,向泥中,着意衔,携归画栋修花口。珠帘半缄,乌衣半掺,最难消王谢堂前憾。语呢喃,千般诉说,只有老僧谙。

【注】花口:指初开的花,因花开时成口张状,故称。

1.作者描写燕子,运用了那些表现手法?(3分)

2.散曲中的燕子为何不衔泥而衔花,作者这样写抒发了怎样的感情?(4分)

参考答案

1.拟人用典虚实结合

2.怜惜花朵零落,衔花去修补彩绘的房梁上彩绘的花朵。抒发了惜花伤春、痛惜衰败的感情。

【解析】

1.这是一首散曲,前四句写燕子在泥中衔回落花修补画栋上残破的彩绘花朵,燕子都不忍花朵残破,有拟人意味;中间四句写燕子在半开半掩的珠帘内,半掺着羽翼,感伤眼前破败“堂前王谢”,既有拟人手法,又化用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暗含用典。作者实写眼前的衰败,化用典故,让人联想到旧时的王谢堂,虚实结合。

2.燕子为何不衔泥而衔花是因为燕子觉得“花落意难堪”,表达了惜花伤春之情,结合后文燕子呢喃,千般诉说,只有住在这里的老僧才能听懂。这里表明王谢堂早已经变身寺庙。昔盛今衰的感慨溢于言表。最难消:最难承受。谙:谙熟。

7.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回答问题。(6分)

[双调]水仙子•寻梅

乔吉

冬前冬后几村庄,溪北溪南两履霜①,树头树底孤山②上。冷风来何处香?忽相逢缟袂绡裳③。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淡月昏黄。

【注】①两履霜:一双鞋沾满了白霜。②孤山;位于杭州西湖之中北宋著名诗人林逋曾隐居于此,赏梅养鹤。③缟袂绡裳:缟袂:素绢的衣袖。绡裳:薄绸的下衣。

1.“冷风来何处香?忽相逢缟袂绡裳”这两句写出梅花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3分)

2.结合全曲,简要分析作者情感的变化。(3分)

参考答案

1.冷风送来清香,梅花就在飘香的地方,犹如身着白绢衣袖和薄绸下裙的仙女。(1分)写出梅花的洁白、芳香、轻盈(飘逸、清丽、脱俗)特点。(2分,写出其中两个即可)

2.先写寻梅时的急切之情,再写遇梅时的惊喜(欣喜)之情,最后酒醒后的失落(惆怅、怅悯)情绪。

【解析】

1.这是一道诗句概括的题目,答题时首先对诗句内容简单的概括,然后总结特征,抓住诗句中的“香”和“绡裳”。

2.注意抓住诗中的表情达意的关键词语,“忽相”“惊梦”“断肠”等词语。

8. 阅读下面元曲,完成后面题目。(7分)

[中吕]朝天曲

张养浩

柳堤,竹溪,日影筛金翠。杖藜徐步近钓矶,看鸥鹭闲游戏。

农父渔翁,贪营活计,不知他在图画里。对着这般景致,坐的①,便无酒也令人醉。

【注释】坐的:因此。

1.“不知他在图画里”,这里的图画描绘了一幅的情景。(3分)

2.简析这首散曲的表现手法。(4分)

参考答案

1.柳堤、竹溪、日影;鸥鹭闲游;农夫渔夫忙活。评分标准:答对一条得1分,满分3分。

2.(1)白描手法。散曲用最直观最简洁的文字描述了堤上溪边的景色,鸥鹭游戏的场景,及农夫渔翁忙活,描绘出一幅悠闲美好的田园生活图景。(2)动静结合。三种景物有静有动,有忙有闲(诗人的杖藜闲步,农夫渔翁的贪营忙活),画中有画,充满了诗情画意。(3)议论作结,与前面的描写相得益彰,表现出作者被眼前美景深深陶醉和由衷的赞美及对闲适生活的热爱。评分标准:答对任意一条2分,满分4分。

9.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题目。

[南吕]一枝花·春日送别

刘庭信

丝丝杨柳风,点点梨花雨。雨随花瓣落,风连柳条疏。春事成虚.无奈喜归去。春归何太速?

试问东君①;谁肯与莺②花做主?

[注解]①东君:传说中的司春之神。②莺花:莺啼花开.泛指春天的景物。

1.本曲题目为“春日送别”,曲中是如何表现别春之情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2.请赏析“丝丝杨柳风,点点梨花雨”中“丝丝叫点点”两词的表达效果。(5分)

参考答案

1.①以借景抒情手法表现。前两句写杨柳拂风、梨花带雨,后两句写梨花瓣落,柳条稀疏。春景由繁盛转衰败,隐隐透露出送别的伤感之情。(2分) ②以直抒胸臆手法表现。(1分)以“无奈春归去”点明春将离开,以“春日何太速”直写春归得快。最后的“试问东君:谁肯与莺花做主”,实指春去则莺不啼、花难开,从而表现了对春去的惋惜之情。(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2.①“丝丝”指风轻,“点点”指雨柔。(2分)②“丝丝”“点点”两个叠词,把春天特有的风轻雨柔的美好韵味尽情透出,同时暗含了柳摇若风、花落如雨的比喻,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美妙画面。(2分)③为下面的抒情做好铺垫。(或叠词还起到了音韵和谐的效果。)(1分)(共5分,意思对即可)

10.阅读下面这首散曲,回答后面问题。

[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

吴西逸

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留下买花钱,趱①入种桑园。

茅苫三间厦,秧肥数顷田。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

注释:①趱:赶快。

1.从归隐角度看,这首元散曲写了哪两个层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

2.这首散曲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作赏析。(6分)

参考答案

1.写了两个层次。前四句为第一层次,主要写向往归隐的理由。由春花秋月引起先阴如箭之叹,由鸟啼雁归生出人情淡薄之慨。后几句为第二层次,主要写向往中的隐居生活。其中又分为两层,“留下”句至“秧肥”句为第一层,写归隐后的物质生活:“床边”之后的几句为第二层,写归隐后的精神生活。

2.①对偶,如“秋月”句对“春花”句等;②比喻,如将“人情”比作“云”,“风景”比为“箭”等;③夸张,将“风景”比为“箭”的同时又兼用了夸张的方法。

11.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6分)

[双调]水仙子·咏江南

张养浩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里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

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爱杀江南。

【注】芰:菱角。飐:因风而颤动、飘扬。

1.这首元曲的前五句描写了哪些意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2.这首元曲的景物描写很有层次,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3分)

参考答案

1.此小令描写了烟水、晴岚、人家、画檐、芰荷、沙鸥、香风、珠帘这些富有江南水乡特色的意象。表达了作者闲适自得的心态和对江南美景的赞美之情

2.诗人写景的层次是由远及近,远近结合。开笔从整体入手,描写远处大江远山,逐渐写到近处两岸人家,池塘芰荷,沙洲水禽,画船酒旗。

12.阅读下面的元曲,按要求作答。(7分)

沉醉东风·渔父

白朴

黄芦岸白苹渡口,绿杨堤红蓼滩头。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①,点秋江白鹭沙鸥。

傲煞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注】①忘机友:不存机心、坦诚无私的朋友。

1.这首元曲的前两句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什么作用?(4分)

2.请简要概括元曲里“渔父”的形象特点。(3分)

参考答案

1.(1)黄芦、白苹、绿杨、红蓼等色彩纷呈,相印成趣。(1分)描绘出衣服优美明丽的江南水乡秋景图。(1分)秋是垂钓的季节,岸边、渡口、堤上、滩头正是渔父足迹常到之处,这两句景物描写交代了渔父活动的背景。(1分)能起到烘托(衬托)渔父美好形象的作用。(1分)

(2)要点(每一点1分,意思对即可)

2.①终日与白鹭沙鸥为伴,没有心机算计;②蔑视权贵名利;③逍遥自在,超脱尘世。

13.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题目。(7 分)

[双调]庆东原•京口夜泊

汤式

故国一千里,孤帆数日程,倚篷窗自叹飘泊命。

城头鼓声,江心浪声,山顶钟声。一夜梦难成,三处愁相并。

【注】汤式,生卒年不详,宁波人。元末曾补本县吏,后落魄江湖间。明成祖朱棣时曾为文学侍从。

1.①这支曲子中,“京口夜泊”是题目,“双调”是()名,“庆东原”是()名。(2分)

2.找出能揭示这首元曲诗眼的词语,并阐释其具体含意。(2分)

3.简要赏析曲中“城头鼓声,江心浪声,山顶钟声”三句的表达特点及其作用。(3分)

参考答案

1.宫调,曲牌

2.愁,表达了作者远离家乡流离漂泊的失意怅惘(愁苦也可)之情

3.这三名胜由近及远地写出了黑夜中传来的种种声意,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格,句式整齐,节奏鲜明;以动衬静,渲染了作才此时长夜难眠的孤寂,深化了作者漂泊的慨叹(愁苦、愁思亦可)。(表达特点2分,作用1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题目。(8分)

[双调]水仙子

无名氏

青山隐隐水茫茫,时节登高却异乡。孤城孤客孤舟上,铁石人也断肠,

泪涟涟断送了秋光。黄花梦,一夜香,过了重阳。

1.诗中的“孤客”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结合全曲概要分析。(4分)

2.赏析结尾句“黄花梦,一夜香,过了重阳”的妙处。(4分)

参考答案

1.诗中的孤客是一个思乡游子的形象。(1分)他身处异乡,思亲念家;(1分)登高望乡,倍感孤独;(1分)流泪思乡,泪水涟涟;做梦归乡,百无聊赖。(1分)

2.①结句借物抒情,紧承上句,写目中秋光虽断而菊香萦绕,点明时间,体现乡思之浓。(1分)②“黄花”这一重阳节特定风物,即呼应诗歌开头的“登高”,又统收全曲,使全曲结构浑然一体。(1分)③虚实结合,情味悠长。实写菊花菊香,有色有味;虚写梦境和心中思家念亲之情。(或者以梦境的美好,反衬真实处境的凄凉,以虚衬实,以乐写悲,感情更加深厚强烈。(2分)

15. 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问题。(8分)

[正宫]小梁州·九日渡江①

汤式

秋风江上棹孤舟②,烟水悠悠,伤心无句赋登楼③。山容瘦,老树替人愁。樽前醉把茱萸嗅,问相知几个白头。乐可酬,人非旧。黄花时候,难比旧风流。

【注】①九日:重阳。江:指长江。②棹:划船。③汉末王粲去荆州投奔刘表,未被重视,偶登当阳城楼,作《登楼赋》抒写心志。

1.本曲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全曲简要分析。(4分)

2.“山容瘦,老树替人愁”这一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4分)

参考答案

1.本曲抒写了作者落魄江湖间的羁旅情愁(1分)。首句刻画了萧瑟秋风中孤独泛舟,渺无去处的孤独者形象(1分);“伤心句”抒写了主人公落魄江湖,怀才不遇的悲慨(1分);“相知几个白头”,也隐含着对世事变迁的慨叹(1分)。

2.本句用了拟人和情景交融的手法,(2分)“山瘦”、“树愁”,赋予山、树人的情思,同时营造出一派萧索、悲凉的意境(1分);景中含情,情融于景,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无常、人生易老(不得志、壮志难酬)的感慨及重阳佳节的羁旅情愁(对家人的思念)(1分)。

16.阅读下面两首元曲,回答15——16题。(共8分)

[越调]小桃红

杨果

采莲人和采莲歌,柳外兰舟过。不管鸳鸯梦惊破,夜如何?有人独上江楼卧。伤心莫唱,南朝旧曲,司马泪痕多。

[越调]平湖乐

王恽

采菱人语隔秋烟,波静如横练。入手风光莫流转,共留连。画船一笑春风面。江山信美,终非吾土,问何日是归年。

1.这两首元曲的前两句分别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述。(4分)

2.从情景关系的角度简要分析两首元曲在表现手法上的共同点。(4分)

参考答案

1.采莲姑娘唱和着采莲歌,杨柳岸一叶小舟轻轻划过的水乡欢歌采莲画面(2分)隔着秋日的烟雾传来采菱姑娘的喧闹声,秋江澄清有如横铺的白绢风光旖旎的画面。

2.两首元曲都是以乐景衬悲情。(2分)前一首用采莲人的欢歌反衬抒情主人公(或作者)的(孤独悲哀和)对王朝灭亡之悲情(1分);后用一首风光旖旎妩媚的水乡反衬苦闷、思归的心情(1分)。

17.阅读下面的元词,回答问题。(7分)

渔父①

吴镇

洞庭湖上晚风生,风触湖心一叶横。兰棹稳,草衣轻,只钓鲈鱼不钓名。

一到十开头的吉祥成语,一到十开头的吉祥成语生日祝福

【注】①本词是吴镇临摹荆浩《渔父图》之后写下的十六首《渔父》词中的一首。

1.在“风触湖心一叶横”这句词中,哪一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3分)

2.整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触”字用得最好。(1分)“触”指的是“触碰”,微风轻轻触动湖水,水中的一只小舟随晚风飘荡,(1分)体现了幽清明静的意境。(1分)

2.“风触湖心一叶横”表现词中的渔父稳稳坐在小舟中垂钓,体现了悠然自得的心境,(1分)“兰棹稳”意为无论多大风浪仍稳坐钓鱼船,体现作者与世无争的人生观。(1分)“只钓鲈鱼不钓名”表现了渔父不沽名钓誉、隐逸自适的精神境界。(2分)

18.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回答问题。(8分)

[双调]沉醉东风·闲居

卢挚

恰离了绿水青山那答①,早来到竹篱茅舍人家。野花路畔开,村酒槽头榨。直吃的欠欠答答②。醉了山童不劝咱,白发上黄花乱插。

【注】①那答:那块,那边。②欠欠答答:疯疯癫癫,痴痴呆呆。

1.这首曲子是从哪两个方面表现“闲居”生活的?(4分)

2.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此曲在语言上的突出特点。(4分)

参考答案

1.写闲居所见的村野美景,从信步闲游写起,写出了主人公流连山水的悠闲兴致;(2分)描写主人公的醉态与狂态,写出了无拘无束的身心放松的自由状态。(2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2.运用口语,“那答”“早来到”“欠欠答答”等通俗平易地刻画出山村闲居的景物与人物;运用对仗,“恰离了绿水青山那答,早来到竹篱茅舍人家”,在俚俗中透着雅趣;生动传神,用“白发上黄花乱插”的细节准确地写出了人物的酒醉狂态;诙谐有趣,“欠欠答答”“黄花乱插”等语言穷形尽相,令人忍俊不禁。(任答出其中一个方面且能结合诗句解析得满分)

19.阅读下面一首散曲,回答问题。

[中吕]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

王实甫

【十二月】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粼粼。见杨柳飞绵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透内阁香风阵阵,掩重门暮雨纷纷。

【尧民歌】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能不销魂。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今春,香肌瘦几分?搂带宽三寸。

1.本曲由“十二月”“尧民歌”两支曲子构成,请说明两支曲子在内容上如何实现既各有侧重又和谐统一的。(4分)

2.结句“今春,香肌瘦几分?搂带宽三寸”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4分

参考答案

1.内容上两支曲子表达的情感一致。前曲重在写景,描写了遥山、远水、柳絮、桃花、香风、暮雨等景物,寓离别的寂寞、悲苦于景物之中;后曲侧重抒情,通过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表达了相思之深、离别之苦。两支曲牌前景后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共同把离人的相思表现得缠绵悱恻。

2.(1)用典。化用了前人诗句,比如古诗十九首中的“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柳永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等,表达了人物的别绪。

(2)此句极言人因相思而消瘦,用衬托的手法写出了离别带来的痛苦之深。

(3)夸张。诗人用“宽三寸”来表达离别之痛,相思之重。

(4)设问。此句采用自问自答的问句形式,表达了自己面对离别的无奈,以及别后的相思和悲苦。

20.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得胜乐

白朴

红日晚,残霞在。秋水共长天一色。寒雁儿呀呀的天外,怎生不捎带个字儿来?

前人在评论这首元曲时曾说,此曲最大的特点在于“ 熔铸点化”。你是怎么理解的?请结合全曲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

作者把《滕王阁序》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中的“ 孤鹜”变成“ 寒雁”,由雁足传书的想象又逼出“怎生”句,于是,单纯写景的一联名句,顿时变成了别一种思秋怀人的意境。简淡的笔墨中蕴含着复杂而隐微的情思。景中有人,静中有动,富有诗情画意。(本曲前四句写景,末句抒情,以景传情。)

21.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回答问题。

[中吕]喜春来·秋夜(其一)

李致远【注】

月将花影移帘幕,风怒松声卷翠涛,呼童涤器煮茶苗。惊睡鹤,长啸仰天高。

【注】 李致远:名深,字致远,一生不得意。

1.请简要赏析“月将花影移帘幕”的妙处。(3 分)

2.这首元曲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3 分)

参考答案

1.这一句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描绘出月光将花影映照在帘幕上的情景,营造出清幽雅静的意境。(意思答对即可)

2.通过对诗人陶醉于月色松涛、呼童煮茶、长啸抒怀的描写,塑造了一个悠然自得、孤傲清高的人物形象。(意思答对即可)

22.阅读下面两首元曲,回答问题。

梧叶儿 嘲谎人

无名氏

东村里鸡生凤,南庄上马变牛。六月里裹皮裘。瓦垄上宜栽树,阳沟①里好驾舟。瓮来的大肉馒头,俺家的茄子大如斗。

醉太平·讥贪小利者

无名氏

夺泥燕口,削铁针头,刮金佛面细搜求:无中觅有。鹌鹑嗉②里寻豌豆,鹭鸶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内刳③脂油。亏老先生下手!

【注】①阳沟:屋檐下流水的明沟。②嗉:鸟类食管后段暂藏食物的膨大部分,状如袋子。③刳(kū):剔,挖。

这两首小令各自用什么手法塑造了一个什么形象?

参考答案

《嘲谎人》主要是用自我表演的方法塑造了一个爱吹牛撒谎的可笑人物形象。

《讥贪小利者》主要是用夸张的手法塑造了一个贪小利者的可耻形象。

23.阅读下面一首散曲,回答问题。

蟾宫曲·寒食新野道中

柳濛烟梨雪参差,犬吠柴荆,燕语茅茨。老瓦盆边,田家翁媪,鬓发如丝。桑柘外秋千女儿,髻双鸦斜插花枝。转眄移时,应叹行人,马上哦诗。

1.对下列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柳濛烟”一句描写初春时节,柳色如烟,梨花盛开,小雪霏霏,景色宜人。

B.“犬吠”两句写犬柴门,燕子在茅屋顶上欢快鸣叫,句式对仗,动静结合。

C.“老瓦盆边”三句写田家老翁老妇,白发如丝,在老瓦盆边饮酒,闲适自在。

D.结尾写“秋千女儿”转眼注视多时,大概是赞叹“行人”在马上吟诗的样子。

2.请对“桑柘外秋千女儿,髻双鸦斜插花枝”两句诗作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

1.A(“梨雪”是说梨花似雪)②(4分)

2.“桑柘”两句,写透过又柘树可见一个梳着双髻、头插花枝的女孩正在荡秋千。

运用了细节描写(活泼、快乐、调皮……)的农家少女形象。(概括形象特点,

表达了作者对农家少女(田园生活)的喜爱。(说明思想感情,1分)

24.阅读下面一首散曲,回答问题。

[中吕]山坡羊·道情

宋方壶

青山相待,白云相爱,梦不到紫罗袍共黄金带。一茅斋,野花开,管甚谁家兴废谁成败,陋巷箪瓢亦乐哉!贫,气不改;达,志不改。

1.这首元曲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

2.这首元曲在表现手法上,既有用典,也有对比,请任选其中一种手法,结合诗句,分析其作用。

参考答案

1.(2分)景物特点:淡远、野僻(一点1分,答“自然、清新”或类似的词语也可给分。)

2.用典:“陋巷箪瓢亦乐哉”,以颜回身处陋巷箪瓢壶浆也安贫乐道的典故(2分),表现了诗人贫贱不移,安贫乐道的志趣。(2分)

对比:用“青山”“白云”“茅斋”、“野花”的隐逸生活与“紫罗袍共黄金带”的官场生活进行对比,(2分),表现了诗人厌弃浮华富贵,安贫乐道的情怀。(2分)(答成“茅斋”、“野花”所表现的自然的永恒与朝代兴废的频繁进行对比,表现了诗人超然物外豁达淡定的情怀也可给4分)

25.阅读下面一首散曲,回答问题。

[双调]殿前欢·梅花景

元启

月如牙,早庭前疏影印窗纱。逃祥老笔①应难画,别样清佳。

据胡床再看咱②,山妻骂:“为甚情牵挂?”大都来③梅花是我,

我是梅花。

【注】①逃祥老笔:南宋家杨无咎,号“逃祥老人”,以擅画梅花著称。②据:靠。咱:句末语气词。③大都来:只不过。

1.“月如牙,早庭前疏影印窗纱”一句中的“疏影”指的是_______________。

2.有人说,“山妻骂,为甚情牵挂”一句,似神来之笔,摹态传情,十分生动。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

3请简要分析“梅花是我,我是梅花”一句的含义。

参考答案

1.月下梅影

2.作者以妻子的嗔怪(或骂)(要点嗔怪、娇嗔或骂),侧面描写(或者爱梅之情深或对梅花的痴情)(要点“爱梅情深”或“对梅的痴情”)。

3.作者以梅花自比(或“与梅花融为一体”)(要点“以梅花自比”或“与梅花融为一体)”,表现了对梅花的挚爱)(要点“挚爱”),寄寓了高洁的情趣(要点“高洁的情趣”)。意思对即可。

26.阅读下面一首散曲,回答问题。

[双调]折桂令·过多景楼

周文质

滔滔春水东流,天阔云闲,树渺禽幽。山远横眉,波平消雪,月缺沉钩。

桃蕊红妆渡口,梨花白点江头。何处离愁?人别层楼,我宿孤舟。

1.本曲在景物描写上很有特色,请简要分析。

2.“人别层楼,我宿孤舟”这两句写的是一个怎样的情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本曲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在描写手法上,本诗采用白描的手法,写出了春天的美景:春水、天、云、树、禽、消雪、缺月、桃红梨白,色彩艳丽。在描写角度上,诗人由低而高至远,手法多样。

2.描写了送别人凭高而望尽天涯,“我”远走他乡而夜宿孤舟的情境。抒发了作者的思念之情。

3.采用了反衬及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这位出游的主人公从舟中远观到了一派壮美幽丽之景。当低下头来细想时才感觉自己已是孤单一人行走在江中,浓浓思念之情溢于言外。

27.阅读下面一首散曲,回答问题。

[越调]平湖乐·尧庙秋社

王恽

社坛烟淡散林鸦,把酒观多稼。霹雳①弦声斗高下,笑喧哗,壤歌亭外山如画。朝来致有,西山爽气,不羡日夕佳。

【注】①霹雳:琴名。

1.简要描述尧庙社日中的村民活动。

2.对这首散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曲描写尧庙社日活动情景,展现了当地的民风民俗。

B.“社坛烟淡散林鸦”暗示了村民举行祭祀活动的季节。

C.“山如画”描写远山明丽的风光,渲染烘托社日活动。

D.本曲用词清新高雅,但是整体仍不失通俗朴茂的本色。

3.“不羡日夕佳”化用了高中课本哪首诗中的诗句? 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来源:学

参考答案

1.村民们举杯畅饮,喜庆丰收;弹琴赛歌,欢声笑语。

2.B

3.化用陶渊明《饮酒》“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写的是隐居之乐,曲作者表达了积极用世的志士和与民同乐的意趣。

28.阅读下面一首散曲。回答问题。

普天乐

滕宾

翠荷残,苍梧坠。千山应瘦,万木皆稀。蜗角名,蝇头利。输与渊明陶陶醉,尽黄花围绕东篱。良田数顷,黄牛一只,归去来兮。

【注】滕宾,元至大年间任翰休学士,出为江西儒学提举,后弃家八天台为道士。

1.曲中“蜗角名”和“蝇头利”指什么?这样写有何表达效果?

2.“输与渊明陶陶醉”一句,“输”字用得妙,你认为妙处何在?

参考答案

1.指的是像蜗角一样的虚名和蝇头般的小利(1分)。诗中用比喻的手法,形象生动地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的蔑视与厌恶之情(2分)。

2.输即输给之意(1分),坦诚地表达作者对陶渊明的倾慕和未能早日归隐的悔恨(2分)

29.阅读下面一首散曲,回答问题。

[双调]沉醉东风秋日·湘阴道中①

赵善庆

山对面兰堆翠岫,草齐腰绿染沙洲。傲霜橘柚青,濯雨蒹葭秀。隔沧波隐隐江楼。点破潇湘万顷秋,是几叶儿传黄②败柳。

【注】①湘阴:县名,今属湖南。 ②传黄:即转黄。

古人素有悲秋传统,而这首曲子一洗历来悲秋的格套。请结合全曲作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

1)从选取的意象(或从景情关系)看,堆满山峦的“兰草”,茂盛生长的绿草,历经寒霜的橘柚,雨水洗濯的蒹葭,这些事物都呈现出勃勃的生机,充满了生命的活力,(表达了作者对秋日胜景的赞美);2)从写景的色调看,作者写秋景浓墨重彩,色彩丰富而明丽,“翠、绿、青”等词的运用,一洗秋日的萧瑟,使笔下的江南秋景图高远开阔,明丽鲜妍,令人赏心悦目;3)从表现手法上看,运用对比(或衬托),虽然“几叶儿”给人“数叶而感秋”的喟叹,但万顷潇湘美景仍让人赞叹,虽在秋天,景象还是明亮而美丽的;4)写景有强烈的层次感,远处的山峦,近处的沙洲,橘柚之青,芦苇之秀,更有沧茫碧波,隐隐江楼,画面呈现出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

30.阅读下面一首散曲,回答问题。

[中吕]朝天子·秋夜客怀

周德清

月光,桂香,趁着风飘荡。砧声催动一天霜,过雁声嘹亮,叫起离情,敲残愁况。梦家山,身异乡。夜凉,枕凉,不许愁人强。

1.“月光,桂香,趁着风飘荡”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有什么作用?

2.试分析“过雁声嘹亮,叫起离情,敲残愁况”的妙处。

参考答案

1.描绘了秋夜月色朦胧、桂花随风飘香的清幽静寂又带着温情的一幅画面;营造了秋夜怀乡的氛围,为抒发思乡之情做铺垫。

2.在诗人笔下,雁鸣可以唤起离情,敲打愁绪。“叫起”“敲残”两个词语把看不见、摸不着的离愁写得可闻可感,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游子内心的极度愁苦。

31.阅读下面一首散曲,回答问题。

[双调]大德歌·春

关汉卿

子规啼,不如归,道是春归人未归,几日添憔悴。

虚飘飘柳絮飞,一春鱼雁无消息,则见双燕斗衔泥。

1.“虚飘飘柳絮飞”一语双关,请具体说明这句话包含了哪两层意思?(4分)

2.全曲主要是怎样表达少妇的思念之愁?结合诗歌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从表面上看,这句话描绘的是春末轻盈的柳絮漫天飘飞的实景;实际上又是对少妇心理状态的描绘:远方亲人久去不归,吉凶祸福不得而知,因而心绪不定,忽上忽下,如柳絮飞舞,无所适从。(每点2分。)

2.借景抒情。以子规的啼叫烘托少妇的悲哀,以双燕衔泥作窝、亲昵地相戏反衬少妇的苦闷。(观点1分,分析3分。)

32.阅读下面一首散曲,回答问题。

[双调]沉醉东风

关汉卿

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手执着饯行杯,眼阁着别离泪。刚道得声“保重将息”,痛煞煞教人舍不得。“好去者望前程万里!”

1.“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首二句便形成了两组对比:,传神地写出了

2.细细品味“眼阁(搁)着别离泪”,展开想象,扩写(不少于30字)

3.这首写送别场面的曲子,注重等。

细节描写,形象地表现了。

参考答案

1.咫尺与天南地北(空间上),霎时间与月缺花飞(时间上),情人相别的内心感受。

2.含情脉脉的眼睛看着将分离的心上人,眼眶中强忍着滚动的泪珠儿,是那样的伤感。

3.心理、动作、神情、语言,情人离别时的难舍难分

33.阅读下面一首散曲,回答问题。

[双调]殿前欢·夏

薛昂夫

柳扶疏,玻璃万顷浸冰壶。流莺声里笙歌度,士女相呼。有丹青画不如。迷归路,又撑入荷深处。知他是西湖恋我、我恋西湖?

【注】冰壶:指月亮。

1.曲中作者为什么对西湖的夏日景象产生出了“有丹青画不如”的感受?(4分)

2.宋代词人李清照《如梦令》“兴尽晚归舟,误人藕花深处。争(通‘怎’)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与薛昂夫曲中“迷归路,又撑人荷深处”都有表现留连忘返,乐而迷路的相似之处,但在表达这种感情的写法上有所不同。试简要说明这种写法的不同。(4分)

参考答案

1.看到的是西湖夏日柳枝扶疏、碧水万顷、月影沉璧、流莺啼鸣、笙歌婉转、青年男女互唤嬉戏的景象,感到难以用笔画出;或: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实有虚的美丽动人景象,所以感到难以用笔画出。(西湖夏日柳、水、月、莺、歌、青年男女景象即可得满分4分。若答成动静、声色、虚实特点的动人景象亦可得满分4分。)

2.李词运用了反复手法表现出的是担心和“惊起一滩鸥鹭”的惊喜,而薛曲则运用了拟人方法表现出对西湖喜爱的感情。(反复手法所表现的担心与惊喜2分,拟人手法所表现的喜爱2分,共4分)

34.阅读下面一首散曲,回答问题。

[双调]楚天遥过清江引

薛昂夫

【楚天遥】有意送春归,无计留春住。明年又着来,何似休归去。桃花也解愁,点点飘红玉。目断楚天遥,不见春归路。

【清江引】春若有情春更苦,暗里韶光度。夕阳山外山,春水渡傍渡。不知那答儿是春住处!

1.“桃花也解愁,点点飘红玉”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2.全曲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试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桃花也解愁,点点飘红玉。”伤春之愁恨,桃花也懂得,红红白白

的花瓣,点点飘落,宛如洒泪。意境极为凄美。作者将那点点落红看做对自己的同情和安慰,形象地写出了

诗人内心的忧愁。

2.表达了作者“惜春常怕春归去”的情绪。他想挽留春天,可是春天不可留,只好无可奈何地送春离去。但毕竟对春天难舍难分,于是通过幻想,将春天拟人化,想像春天也在为美好时光的飞逝而痛彻心扉。最后三句情景交融,抒发了诗人因春天离去而产生的无限怅惘之情。全曲抒发了珍惜时光,珍惜青春,珍惜人生的感情。

35.阅读下面一首散曲,回答问题。

折桂令·微雪

无名氏

朔风寒吹下银沙,蠹砌穿帘,拂柳惊鸦,轻若鹅毛,娇如柳絮,瘦似梨花。

多应是怜贫困天教少洒,止不过庆丰年众与农家。数片琼葩,点缀槎丫①。孟浩然容易寻梅,陶学士②不够烹茶。

【注】①槎丫:树木枝杈歧出貌。②陶学士即陶谷,五代时名士。性好茶事,曾得党太尉(党进)姬,命掬雪水烹茶,并戏之日:“党家应不识此?”姬日:“彼粗人,安知此,但能于销金帐中,浅斟低唱,饮羊羔酒耳。哪有这种风味。”后“陶学士”遂为风雅之士的代名词。

1.作者善于从细微处表现下雪的情趣,请从这一角度赏析“蠹砌穿帘,拂柳惊鸦”。

2.这首元曲的下阕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请作简要概括。

参考答案

1.运用比喻、拟人,写细小的雪子撒落在台阶,就好像蛀虫蛀蚀过一样,在寒冷的北风中,雪子穿进屋帘。雪子飘过柳枝惊动了树上的乌鸦。描写生动、细腻,表现了作者宁静闲适的情趣。(答对雪景的喜爱之情也算对)(修辞手法1分、内容2分、情感1分,共4分)

2.①对贫苦百姓的怜悯和农家丰收的喜悦。②对雪景的喜爱。③安贫守己的怡然自得。④对风雅之士的调侃。(答一个要点1分,答两点2分,共4分,答三点即可给满分)

36.阅读下面一首散曲,回答问题。

[正宫]塞鸿秋·山行警

张鸣善

东边路西边路南边路,五里铺七里铺十里铺。行一步盼一步懒一步,霎时间天也暮日也暮云也暮。斜阳满地铺,回首生烟雾,兀的不山无数水无数情无数。

1.这首元曲题为“山行警”,联系全曲,是借“山行”警示了人们什么?

2.“天也暮日也暮云也暮”“斜阳满地铺”,表面上写的是时近傍晚,实际上写的是什么?(4 分)

3.“回首生烟雾,兀的不山无数水无数情无数”,其深层含义是什么?

参考答案

1.应珍惜时间,不要留下许许多多的人生遗憾。

2.人到晚年。

3.回首人生,留下了太多太多的遗憾。

37.阅读下面一首散曲,回答问题。

[正官]小梁州·秋

贯云石

芙蓉映水菊花黄,满目秋光。枯荷叶底鹭鸶藏。金风荡,飘动桂枝香。雷峰塔畔登高望,见钱塘一派长江,湖水清,江潮漾,天边斜月,新雁两三行。

1.“雷锋塔畔登高望,见钱塘一派长江。”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2这首曲子的艺术特色是运用多种观察角度来写景,你同意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1.登上夕照山,在雷峰塔上远眺,只见钱塘江秋水浩荡,状若长江,有横流天涯的壮观气势。

2.前后描写的景物有十余种之多,但无一比紧扣秋景,全面展示了杭州秋天的迷人风光。给人创造了一种立体的感觉。观察角度有近视、俯看,又有远眺、仰视,触目之处皆为佳景。

38.阅读下面一首散曲,回答问题。

[仙吕]后庭花

赵孟頫

清溪一叶舟,芙蓉两岸秋。采菱谁家女,歌声起暮鸥。乱云愁,满头风雨,戴荷叶归去休。

1.这首曲子的前四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后三句写出了怎样的情景?

2.此曲前后两幅图画对比度很大,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

1.前四句描绘了景色宜人的荷塘,正值收获的季节,采菱女一边采菱采莲,一边高兴地唱歌,水鸟被惊飞;后三句描写了乱云漫天,急雨如注,荷叶翻滚,采菱女发愁而归去的情景。

2.这种自然与人短暂的不和谐,才使表现的生活变得有色彩,有滋味。由静态到动态地表现生活,捕捉到“鸟惊”“人惶”的细节并形诸文字,使这幅深秋采菱图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39.阅读下面一首散曲,回答问题。

[前调]阊门①·夜泊

【明】陈所闻

风雨萧然,寒入姑苏夜泊船。市喧才寂,潮汐还生,钟韵俄传。乌啼不管旅愁牵,梦回偏怪家山远。摇落江天,喜的是蓬窗曙色,透来一线。

【注】①阊门:苏州城西北的城门。

1.作者在曲的前大半部分营造了怎样的氛围?全曲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这首散曲写夜泊,写钟声,写乌啼,意境与唐代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有相似之处。试比较此曲与张继诗的内容和手法方面的不同。

参考答案

1.这首曲借风雨夜泊、潮汐钟韵营造了萧索、清寒、冷寂的氛围(2分)。诗人表达的感情是:羁旅之愁(1分)及行人见到曙色的喜悦之情(1分)。

2.内容上:张继诗写的是半夜不眠;这首曲写的是从人定到拂晓似乎都难以入眠,时间跨度长。(1分)手法上:张继诗纯写羁旅愁怀;此曲结尾以喜悦反衬夜来的愁闷孤寂,有振起全篇之势。(2分)

40.阅读下面一首散曲,回答问题。

下面一首散曲,是根据唐诗组合而成,仔细阅读,并依照出处写出这些唐诗原句。(6分)(写出三处即可)

人月圆

【金】吴激

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

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鬓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泊秦淮》)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乌衣巷》)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答案

(1)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2)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3)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4)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41,阅读下面两首散曲,回答问题。

阅读下面这两首元曲,回答下列题。

天净沙·秋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请分别说出“轻烟老树寒鸦”的“寒”字、“枯藤老树昏鸦”的“昏”字的妙处。

2.请简要分析这两首元曲的不同之处。

参考答案

1.“轻烟老树寒鸦”的“寒”字,突出了深秋的特点, 渲染了冷寂的气氛,表达了惆怅之情。“枯藤老树昏鸦”的“昏”字,点明了时间日渐黄昏,与“夕阳西下”相呼应,引发了作者的羁旅之愁。

2.不同点有:①《秋》表达了孤寂惆怅之情,这种惆怅失落之情在后来似乎得到了些许安慰;而《秋思》主要表达了羁旅之愁。②从表达情感的方式上看,《秋》比较含蓄蕴藉;而《秋思》则有直抒胸臆的内容。③《秋》的写景顺序为由远及近;而《秋思》的写景顺序是由近及远。④《秋思》的意境比《秋》更为凄清阔远。

42.阅读下面一首散曲,回答问题。

[正宫]塞鸿秋

薛昂夫

功名万里忙如燕,斯文一脉微如线,光阴寸隙流如电,风霜两鬓白如练。尽道便休官,林下何曾见,至今寂寞彭泽县。

1.这首元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其表达效果。(4分)

2.这首元曲表达了怎样的主旨?请简要概括。(4分)

参考答案

1.比喻、排比(2分)(答对偶也可以给分)开头以四个比喻组成排比,生动地勾画出官迷、政客的可鄙、可悲的形象。(1分)他们投机钻营,人格丧尽,知识分子所应有的气节和尊严,已荡然无存。他们正在为富贵功名而奔波劳碌。2.这首元曲撕破了官吏的嘴脸,假名士的画皮。对这些猥琐小人假扮清高,言行不一的无耻行径进行了冷峻的揭露和辛辣的讽刺。(得分点:概括内容2分、揭露、讽刺各1分)

43.阅读下面一首散曲,回答问题。

[双调]沉醉东风·重九

卢挚

题红叶清流御沟,赏黄花人醉歌楼。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谁肯教白衣送酒?

人们在评论这首小令的时候,都对“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一句加以肯定,称之为“意境浑成,实乃写景佳句”。结合小令说说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这句承上句写秋容秋光。暮秋时分,北雁南飞,雁影稀疏;黄昏月落,夕阳斜照,山影狭长,格外清瘦。

让人体会到秋日的高旷和寂寥,略显愁情。

44.阅读下面一首散曲,回答问题。

[双调]小圣乐

元好问①

绿叶阴浓,遍池亭水阁,偏趁凉多。海榴②初绽,朵朵蹙红罗。乳燕雏莺弄语,有高柳鸣蝉相和。骤雨过,珍珠乱撒,打遍新荷。

人生百年有几,念良辰美景,休放虚过。穷通前定,何用苦张罗。命友邀宾玩赏,对芳樽浅酌低歌。且酩酊,任他两轮日月,来往如梭。

[注]①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生于金章宗明昌元年,是金元之际著名的文学家。②海榴:石榴。

1.“骤雨过,珍珠乱撒,打遍新荷”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请简要赏析。(4分)

2.作者在这首散曲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描绘出一幅雨打新荷、妙趣横生的盛夏美景图。(2分)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夏日一场骤雨过后,荷叶上洒满雨珠,清亮的雨滴像珍珠一样在叶面跳动,洋溢着盛夏时节的自然情趣。(1分)

2.作品第一段描绘了夏日的美景,第二段即景抒情,借“人生百年有几”、“良辰美景、休虑虚过”、“何用苦张罗”、“且酩酊,任他两轮日月,来往如梭”等,(2分)来抒发自己对时光易逝、人生无常的感慨,(1分)以及及时行乐的情绪。(1分)

45.阅读下面一首散曲,回答问题。

醉太平·寒食

王元鼎

声声啼乳鸦,生叫破韶华。夜深微雨润堤沙,香风万家。画楼洗净鸳鸯瓦,彩绳半湿秋千架。觉来红日上窗纱,听街头卖杏花。

1.从体裁上来看,这首元曲属于散曲中的。(1分)

2.联系作品内容,试从情与景的关系角度,写一段鉴赏文字。(4分)

参考答案

1.(1分)小令

2.(4分)略。要点:“乳鸦鸣啼”、“雨润堤沙”、“画楼净瓦”、“彩绳半湿”及“红日上窗纱”、“街头卖杏花”等(1分),勾画出寒食时节生机勃勃、情趣盎然的景象(1分),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悦之情(2分)。

46.阅读下面一首散曲,回答问题。

[中吕]普天乐

姚燧

浙江秋,吴山夜。愁随潮去,恨如山叠。寒雁来,芙蓉谢。冷雨青灯读书舍,怕离别又早离别。今宵醉也,明朝去也,宁奈些些①。

【注】①:忍耐一些儿。

1.这首小令在语言上有什么显著特点?(2分)

2.全曲中最精彩警辟的是哪一句?请简述其理由。(4分)

参考答案

1.①多用对偶。②典雅与通俗相结合。(每点1分)

2.(4分)“怕离别又早离别”。全曲所写之愁恨、凄凉,皆因别离而滋生,写至此情已不可遏止,喷簿而出。“怕离别”,说明双方感情之深厚;“又早离别”,则说明相聚苦短,别易会难,重见无期。是全曲中最为精彩警辟的一句。(找对句子得2分,陈述理由2分。如答的不是这一句,而能结合曲子的内容伸述理由且言之成理者,亦可酌情给1—2分)

47.阅读下面两首散曲,回答问题。

[双调]清江引·咏梅

贯云石

其一:南枝夜来先破蕊,泄露春消息。偏宜雪月交,不惹蜂蝶戏。有时节暗香来梦里。

其二:芳心对人妖欲说,不忍轻轻折。溪桥淡淡烟,茅舍澄澄月。包藏几多春意也。

1.从“南枝夜来先破蕊,泄露春消息”和“溪桥淡淡烟,茅舍澄澄月”这两句中任选一句,就手法和效果做一简明赏析。

2.两首小令都是咏梅,但在状物言志上各有侧重,请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南枝……,泄露……。”句中“泄露”二字将梅花拟人化,形象生动地写出梅花南枝早绽、隐秘报春的势态。 “溪桥……,茅舍……。”对仗工整(使用叠字,从侧面以景衬梅)写出了梅的神秘朦胧之美和晶莹玉洁之秀。

2.(其一)赞美梅花迎雪竞先开放,报春而不争春,幽香而不媚众的凛然风格,表现了诗人贞洁自守,不逐流俗的高尚品格。(其二)描写郊外野梅在烟笼月罩中娇美动人的无限风韵,抒发了诗人对野梅的倾心赞赏和无限爱怜之情。

48.阅读下面一首散曲回答问题。

[双调]水仙子·西湖探梅

杨朝英

雪晴天地一冰壶,竟往西湖探老逋,骑驴踏雪溪桥路。

笑王维作画图,拣梅花多处提壶。对酒看花笑,无钱当剑沽,醉倒在西湖!

1.“雪晴天地一冰壶”中的“冰壶”比喻_____________。“竟往西湖探老逋”中的“老逋”,本指北宋时隐居西湖孤山,人称“___________”的诗人林逋。这里的“老逋”用的是___________修辞手法,显得亲切。(每格1分)

2.作者写这首曲子,主要寄寓了自己怎样的思想情感,请作简要分析。(3分)

参考答案

1.洁白的天地梅妻鹤子借代

2.梅花傲雪而开,幽独闲静,是一种人格和情操的象征,在作者心目中,梅已成为一位知己,一种心灵的慰藉和寄托。(1分)作者踏雪寻梅,一醉花前,正表达了自己对高洁品格的景仰和追求。(2分)

49.阅读下面一首散曲,回答问题。

[中吕]普天乐·江头秋行

赵善庆

稻粱肥,蒹葭秀。黄添篱落①,绿淡汀洲。木叶空,山容瘦。沙鸟翻风知潮候,望烟江万顷沉秋。半竿落日,一声过雁,几处危楼。

【注】①落:院落、村落。

1.这首元曲写出了秋天的哪些特点?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2.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瘦”字。

参考答案

1.这首元曲先写秋天丰收的景象,接着又描绘了萧瑟清凉的秋色;抒发了游子思乡之情。

2.作者运用了比拟的手法,写出了山形的清瘦,展现了萧瑟的暮秋景色,从而表达了内心的惋惜和凄凉。

50.阅读下面一首散曲,回答问题。

[玉鞭蓉]喜雨

【明】冯惟敏

初添野水涯,细滴茅檐下,喜芃芃遍地桑麻。消灾不数千金价,救苦重生八口家。都开罢:荞花,豆花,眼见的葫芦棚结了个赤金瓜。

注:①野水:指地上的积水。②芃(péng):茂盛的样子。

1.这支小令用什么方式来抒情?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和感情?

2.这支曲子在语言运用上有些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

1.这支小令抒情的方式是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久旱逢甘霖的欢悦心情和与农民息息相通的感情。

2.这支散曲的语言朴素通俗,生动形象,轻快活泼,绕有情趣。(答对两点即可)

51.阅读下面一首散曲,回答问题。

大得歌

关汉卿

风飘飘,雨潇潇,便做陈抟也睡不着。懊恼伤怀抱,扑簌簌泪点抛。秋蝉儿噪罢寒蛩儿叫,淅零零细雨打芭蕉。

【注】①陈抟:五代、宋初的道士,曾在华山修道,相传他嗜睡,能入眠后百日不醒。②蛩:蟋蟀。

1.这首元曲景物描写的特点是什么?作用?

2.作者采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表达“闺怨”之情,试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抓住一个“声”字,通过描写风声、雨声、蝉鸣蟋蟀声、雨打芭蕉声不绝于耳,渲染了女主人公“懊恼伤怀”、“泪点抛”的愁肠怨绪。

2.开篇以富有季节特征的景物起兴,为全诗定下了愁苦的基调;使用了陈抟的典故,抒写了秋风秋雨难成眠的愁怨;全曲由秋景入题,又以秋景作结,首尾呼应,由物及人,又由人及物,情景交融,抒发了女主人公久盼人归人未归的伤心和愁怨。

52.阅读下面一首散曲,回答问题。

[双调]蟾宫曲·怀古

查德卿

问从来谁是英雄?一个农夫,一个渔翁。晦迹南阳,栖身东海,一举成功。八阵图名成卧龙,《六韬》书功在非熊。霸业成空,遗恨无穷。

【注】非熊,指吕尚。

1.首句中的“农夫”指,称其为“农夫”,是因为。

2.第二、三两大句高度概括地写出了。

3.末句“蜀道寒云,魏水秋风”采用的是的表现手法,其句意。

4.这首元曲虽然用典,但用的都是人尽皆知的典故,用语通俗,具有元曲的特点。

参考答案

1.诸葛亮,姜太公

2.对两位历史人物的回顾、凭吊和评价。

3.借景抒情,千古功勋无非过眼烟云,于事无补

4.雅俗共赏。

53.阅读下面一首散曲,回答问题。

山坡羊·述怀

薛昂夫

大江东去,长安西去,为功名走遍天涯路。

厌舟车,喜琴书,早星星鬓影瓜田暮。心待足时名便足。高,高处苦;低,低处苦。

【注】瓜田:邵平秦时封东陵侯,汉初种瓜于长安东门。

1.简要描绘出“厌舟车,喜琴书,早星星鬓影瓜田暮”的人物形象。(3分)

2.有曲评家认为末了“高,高处苦;低,低处苦“句有警戒意,请说说你的理解。(4分)

参考答案

1.一个身游宦海、倦于仕途,转而心系田园、难舍书琴且满心苦楚难言的封建老吏的形象。

2.作者用大实话说出自己难以摆脱名缰利索的痛苦,更向世人发出告戒:知足者常乐,不知足者为功名所困。

54.阅读下面一首散曲,回答问题。

[双调]殿前欢·对菊自叹

张养浩

可怜秋,一帘疏雨暗西楼。黄花零落重阳后,减尽风流。对黄花,人自羞。花依旧,人碧黄花瘦。问花不语,花替人愁。

【注】张养浩在官场生活了33年,才过中年,便辞官归隐。本曲是他归隐后所作。

前人在评论这支曲子时说,“愁”字是理解本曲思想感情的关键,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花替人愁”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同意。诗人借残菊来抒怀,表达了自己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之情,以及对似水流年的感慨。花落还有绽放时,“须放在来年”,可人呢?“盛年不再来”,“人无再少年”,一切都一去不返。“花替人愁”,将花拟人。从花的角度讲,明年还有烂漫时,愁啥;人呢?真该“替人愁”。

55.阅读下面一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蟾宫曲·怀古

查德卿

问从来谁是英雄?一个农夫,一个渔翁。晦迹南阳,栖身东海,一举成功。八阵图名成卧龙,《六韬》书功在非熊。霸业成空,遗恨无穷。魏水秋风。

前人在评论这首散曲时,有人认为,本曲流露出一定的消极无为的情绪,你同意这一说法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

同意。本曲通过对古代英雄诸葛亮、姜太公业绩的追忆与缅怀,所要表达的是:千古功勋,到头来也不过是过眼烟云。正如曲中结句所写的那样“霸业成空”,最终化作“魏水秋风”。

56.阅读下面一首明代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朝天子·咏喇叭

王磐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那里去辨什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前人在评价这首曲子时,认为这首曲子极富艺术魅力,你同意这一说法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

同意。这是一首咏物诗。表明上看,无一句不是在“咏”喇叭,实际上,无一句不是在写那些官宦,写那些官宦丑态,以及祸国殃民的罪行。构思巧妙,语言通俗浅近,而又不失幽默诙谐,是一首极富韵味与讽刺力的咏物诗。

57.阅读下面一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沉醉东风

关汉卿

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手执着饯行杯,眼阁着别离泪。刚道得声“保重将息”,痛煞煞叫人舍不得。“好去者望前程万里”!

请简要分析开头两句是怎样表现送别时的气氛,以及表达出怎样的心情的。

参考答案

开头两句从空间和时间两个角度来写送别时的气氛的:眼下,近在咫尺;一挥手,就天各一方。诗人以此来表现分手一瞬间的强烈痛苦。“月缺花飞”并非是眼前之景,而是心里感受;离人眼中:月圆也缺,花好也残。正如柳永词中所写的一样:“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58.阅读下面一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中吕]山坡羊·骊中怀古

张养浩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1.这首小令感怀、议论的事实基础是什么?请结合作品的具体内容作简要的分析。

2.结尾说赢、输“都变做了土”,指什么而言?诗人的议论又是针对什么而发?

参考答案

1.是针对议论的基础是:当年骊山上供帝王们寻欢作乐的华清池,和规模宏大的阿房宫一样,已经荡然无存。眼下,只见弯曲的河流,萧疏的衰草,以及那莽苍的林木。

2.打赢了的(项羽)把输掉了的(秦王朝)的一切,都付之一炬;而赢了的到头来也变成了泥土,消失在历史的烟云之中。诗人谴责讽刺的就是封建统治者为争夺权利而进行的残酷厮杀与夺得政权后的荒淫奢侈。

59.阅读下面一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折桂令·荆溪即事

乔吉

问荆溪溪上人家,为甚人家,不种梅花?老树支门,荒蒲绕岸,苦竹围笆。寺无僧狐狸样瓦①,官无事鸟鼠当街,白水黄沙,倚遍栏杆,数尽乌鸦。

【注】①样瓦,弄瓦。

1.这首曲子描绘了怎样一幅象征性的画面?请简要地概括其特点。

2.曲子为什么开篇劈头就问“为甚人家,不种梅花”?这支曲子,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

1.是一幅荒凉残败,死气沉沉,毫无生机的画面。

2.梅花是美的象征,同曲中所描绘的荒疏衰败的景象形成鲜明的对比。劈头就问为何“不种梅花”,表明诗人对眼前的丑恶现实的惊愕与愤怒,从而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与绝望。

60.阅读下面一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中吕]卖花声·怀古二首

张可久

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不堪回首,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

美人自刎乌江边,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注】①金谷名园:西晋富豪石崇在洛阳建金谷园以行乐。

②将军空老玉门关:指班超投笔从戎的故事。

1. 第一支曲子所叙三例的共性在什么地方?

2.诗人是怎样表现这些古人的结局的?

3.诗人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参考答案

1.秦始皇、石崇、隋炀帝都是封建统治者穷奢极侈终于不免灭亡的典型。

2.诗人在叙事时只写他们当年的淫乐,而不写他们的败亡,只用景语“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作结,给读者留下无穷的回味,用暮春时节的衰败凄凉来象征他们的败亡。

3.这种写法的好处是:以景结情,形象生动,余味无穷,耐人寻味。

61.阅读下面一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中吕]•满庭芳

姚燧

天风海涛,昔人曾此,酒圣诗豪①。我到此闲登眺,日远天高。山接水茫茫渺渺,水连天隐隐迢迢。供吟笑。功名事了,不待老僧招。

(选自《元曲三百首》)

【注】①酒圣:酒中的圣贤。此指刘伶之属,伶字伯伦,“竹林七贤”之一。诗豪:诗中的英豪。

1.“我到此闲登眺,日远天高”两句在曲中起什么作用?结合曲内容简要分析。(4分)

2.联系全曲,简析“供吟笑。功名事了,不待老僧招”三句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

1.①起转折、过渡作用。②由“酒圣诗豪”的登临转到“我”的登临;③由"天风海涛"的动态、壮美的画面转到“山接水茫茫渺渺,水连天隐隐迢迢”相对静态、优美的画面;④作者的情绪由高昂豪放转到平静舒展。(4分,意思相近、语言通顺即可)(答对两点即可得满分)

2.①“供吟笑”三句是说,眼前又如此天地、风景可供“吟笑”,那我退休后一定来此居住,绝不等老僧的召唤,但眼下还“功名”未了,还要去奔波国事。②联系此曲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比较复杂,既有志于功名事业,又向往宁静舒适的生活。(4分,每个要点2分。意思相近、语言通顺即可)

62.阅读下面一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中吕]红绣鞋·天台瀑布寺

张可久

绝顶峰攒雪剑,悬崖水挂冰帘。倚树哀猿弄云尖。血华啼杜宇,阴洞吼飞廉①。比人心,山未险。

[注】①飞廉:风伯,传说中的风神,此指风。

1.为突出天台山之险峻,曲中用了什么手法?试加以分析。(4分)

2.此曲的主旨写什么?作者是如何突出这一主旨的?(4分)

参考答案

1.一是生动的比喻,如以雪剑喻群峰峭拔尖削,以冰帘喻瀑布水柱高悬密集;(2分)二是动静结合,除山水这些主体外,还通过哀猿、杜鹃的声音写人的心理感受,显得有声有色。(2分)

2.主旨是表现人心险恶,揭露社会的黑暗。(2分)作者先极力表现山势险峻,在结句一笔宕开,有力地衬托了人世间更加险恶。(2分)

63.阅读下面一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中吕] 普天乐·翠荷残

滕宾

翠荷残,苍梧坠。千山应瘦,万木皆稀。蜗角名,蝇头利,输与渊明陶陶醉。尽黄菊围绕东篱,良田数顷,黄牛一只,归去来兮。

1.该散曲的曲牌名是“普天乐”,散曲中的“千山应瘦,万木皆稀”运用了和的修辞手法。(3分)

2.这首散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

1.对偶比拟

2.鄙视、批判官场的名利,如“蜗角名,蝇头利”;向往自由自在的田园归隐生活,作者构想了“黄菊围绕东篱,良田数顷,黄牛一只”的美好田园生活图景,结尾又以“归去来兮”表达浩然归隐之志。

64.阅读下面一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清江引··秋怀

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1.作者抓住哪些景物点染出怎样的画面?“芭蕉雨声”烘托出怎样的情思?(5分)

2.这首小令的后三句与“问我归期未”是什么关系?试从表现手法上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用西风、红叶、黄花、芭蕉、雨声点染出一幅萧瑟的秋景。“芭蕉雨声”烘托出作者思念家乡,辗转反侧的愁思。

2.后三句并未从正面回答“归期”是否已定,而是融情于景,情景相生。北雁在霜林如醉的长空里哀啼,行人在黄花已瘦的疏篱边痛饮,把“有家归未得”的矛盾心情和“家乡何处是,忘了除却醉”的深沉乡思作了出色表达。而秋雨打蕉,惊醒了神游故国的美梦。句句写景,句句抒情,情景高度统一。

65.阅读下面一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南吕]四块玉·马嵬坡

马致远

睡海棠,春将晚,恨不得明皇掌中看。霓裳便是中原乱。不因这玉环,引起那禄山,怎知蜀道难!

1.“南吕”是宫调,“四块玉”是_______,“马嵬坡”是_____。(2分)

2.对这首元曲的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睡海棠,春将晚”,这是以花喻人,说杨贵妃就像晚春时节的睡海棠一样娇柔妩媚。

B.“恨不得明皇掌中看”,是说杨贵妃恨不得让唐明皇把她像海棠一样放在手掌上把玩观赏,表现了她恃宠娇恣的心态。

C.此曲前半部分(以“不因”为界)主要是描写,着重写了唐明皇与杨贵妃荒淫作乐的生活,简明精炼,为后文的议论作了很好的铺垫。

D.此曲化用了李白“蜀道难”的典故,是为了说明唐明皇因红颜误国而仓皇西逃,前路莫测。

3.有人说此曲后半部分把安史之乱的主要责任归咎于杨贵妃,是沿袭了“女色误国”的传统论见,体现了作者的偏见,你是怎样认为的?请简要谈谈看法。(3分)

参考答案

1.曲牌;题目(2分)

2.A(B错,此句的主语是唐明皇,系“明皇恨不得掌中看”的倒文,此项误作主语为杨贵妃;C错,此曲前半部分主要是叙事,用了“睡海棠”、“掌中看”两个生动的比喻,而非主要是描写;D错,用了“蜀道难”的典故,主要用来讽刺唐明皇荒淫误国,仓皇西逃的结局,与“前路莫测”无关) (2分)

3.同意:后半部分的议论是把安史之乱的主要责任归咎于杨贵妃,是体现了“红颜祸水”的传统偏见,这一点体现了作者思想的局限性,是封建意识,是不足取的。(2分)

不同意:后半部分固然是把安史之乱的主要责任归咎于杨贵妃,但不能把此部分和前半部分割裂来看,前半部分的“恨不得”三字已经把矛头直接指向唐明皇,“霓裳”的荒淫误国既有杨贵妃的责任,也有唐明皇的责任。再说,怀古咏史的诗,其根本意图还是为了讽谏当朝统治者,为当朝统治者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而不是为女人提供某种训诫,只是囿于忠君之道,不便揭破罢了。

如还有别的看法,只要能符合原意,自圆其说即可。

66.阅读下面一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

周德清①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②;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①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②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1.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

2.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

1.①比喻,如将长江比作白练,将江帆比作疾箭,将下泻的山泉比作闪电,将天上一字排开的飞鸿比作一条线等。②对偶,如一、二两句对偶,三、四两句对偶,五、六两句对偶等。③比拟,如说新月“学”扇。

2.从写景的顺序看:一、二两句写长江万里,远山重重,写的是大处、远景;三、四两句写江上轻帆,山泉飞流,写的是个体、近景;五、六两句则是从前四句的白天转到傍晚,又由地面转到天空。从动静的角度看:一、二两句侧重写江山的雄伟壮丽,是静态的;三、四两句着重写江帆的迅疾、山泉的飞流,是动态的。

67.阅读下面一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沉醉东风﹒渔夫

白朴

黄芦岸白蘋渡口,绿杨堤红蓼滩头。虽无那刎颈交,却有几个忘机友。点秋江白鹭沙鸥,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注】白朴一生悠游不仕。

1.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2.本诗描写了一个怎样的渔夫形象?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3分)

参考答案

1.答案:①用“黄芦”“白蘋”“绿杨”“红蓼”等自然景物组成了一个五彩缤纷、絢丽多姿画面,提供了渔夫远离尘嚣的生活环境,②从而表现了渔夫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生活的情致;③同时点出此时的时令是秋天,为下文的“秋江”做了伏笔。(每点1分)

2.答案:①诗歌描写了一个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渔夫形象。②诗中渔夫生活在远离尘嚣的环境中,过着像鸥鹭那样的自由自在的生活。③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寄寓了自己厌弃功名、鄙弃官场、流连山水甘心淡泊宁静、追求自由的品格情操。(每点1分)

68.阅读下面一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大德歌·秋

关汉卿

风飘飘,雨潇潇,便做陈抟也睡不着。懊恼伤怀抱,扑簌簌泪点抛。秋蝉儿噪罢寒蛩儿叫,淅零零细雨打芭蕉。

【注】①陈抟:五代、宋初的道士,曾在华山修道,相传他嗜睡,能入眠后百日不醒。②蛩:蟋蟀。

1.这首元曲景物描写的特点是什么?其作用是什么?(2分)

2.作者采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表达“闺怨”之情,试作简要分析?(4分)答:

参考答案

1.抓住一个“声”字,通过描写风声、雨声、蝉鸣蟋蟀声、雨打芭蕉声不绝于耳,(1分)渲染了女主人公“懊恼伤怀”、“泪点抛”的愁肠怨绪。

2.开篇以富有季节特征的景物起兴,为全诗定下了愁苦的基调;(1分)使用了陈抟的典故,抒写了秋风秋雨难成眠的愁怨;(1分)全曲由秋景入题,又以秋景作结,首尾呼应,由物及人,又由人及物,情景交融,(1分)抒发了女主人公久盼人归人未归的伤心和愁怨。(1分)

69.阅读下面一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天香引·西湖感旧

汤式

问西湖昔日如何?朝也笙歌,暮也笙歌。问西湖今日如何?朝也干戈,暮也干戈。昔日也,二十里沽酒楼,春风绮罗;今日个,两三个打鱼船,落日沧波。光景蹉跎,人物消磨。昔日西湖,今日南柯。

1.这首小令的曲牌是。(1分)

2.对这首元曲的赏析,下列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这首小令以设问起笔,蕴含着作者深沉的感喟,引发读者对昔日杭州的追忆。

B.“朝也笙歌,暮也笙歌”一句是对统治者纵情声色、贪图享乐的揭露和讽刺。

C.这首小令语言朴实,用白描手法写出了杭州在连年战乱中的沧桑变迁。

D.全曲的感情基调低沉婉转,如一曲挽歌,表达了作者生逢乱世的悲哀与无奈。

3.这首小令主要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请简析其作用。(4分)

参考答案

1.天香引。

2.B。

这首元曲将昔日西湖繁华安逸的生活场景和今日破败荒凉的景象进行对比,鲜明地突出连年战乱带来的剧变和危害,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和伤时忧世的心境。

70.阅读下面两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卖花声·题岳阳楼

张舜民

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十分斟酒敛芳颜。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

醉袖扶危栏。天淡云闲。何人此路得生还?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

【注】宋神宗元丰六年作者因诗中讽刺宋兵久屯失利被奏,贬为郴州酒税,经过岳阳楼,登临有感,故有此词。

1.上阕“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化用了什么典故?有何深意?(5分)

2.下阕“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历来为人称道。请结合全词说说它的妙处。(6分)

参考答案:

1.王维在渭城送别受朝廷派遣出使安西的元二,作《渭城曲》即本词中所提的《阳关》曲。(《阳关》本为王维的诗1分,送别友人之作1分。)词人此时是遭贬南行的迁客,不是奉命出使的使臣,化用此典,说请不要唱《阳关三叠》这样的送别曲了。在劝止中包含着悲苦和哀怨。作者怕听了这首送别曲,会加深已经难忍的迁愁谪恨,情辞恳切而沉痛。(每句一层,每层1分。)

2.这首词表达的是作者无端遭贬的愁恨以及思君、忧国、怀乡等复杂的感情。(2分)而这两句因夕阳而念及国君和故乡,不仅借景抒情含义蕴藉、耐人寻味,而且也给全词的意境增添了悲壮的色彩,很有感染力。(4分)

71.阅读下面一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雁儿落过得胜令·归隐

汪元亨

闲来无妄想,静里多情况。物情螳捕蝉,世态蛇吞象。直志定行藏,屈指数兴亡。湖海襟怀阔,山林兴味长。壶觞,夜月松花酿。轩窗,秋风桂子香。

1.请简要概括曲中归隐的原因?(6分)

2.曲中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参考答案

8.①世情险恶,危机四伏。②世人贪得无厌。③自己刚直不阿。(每点2分)

9.①抨击世态污浊,(2分)②赞美隐居生活恬静、闲适。(3分)

72.阅读下面一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卖花声

张舜民

楼上久踟躇。地远身孤。拟将憔悴吊三闾。自是长安日下影,流落江湖。

烂醉且消除。不醉何如。又看暝色满平芜。试问寒沙新到雁,应有来书。

1.“自是长安日下影”中。“长安”和“日”分别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分)

2.词中抒情主人公“踟躇”的原因有哪些?结合作品简要分析。(4分)

3.“又看暝色满平芜。试问寒沙新到雁,应有来书”中“满”和“新”二字很有表现力,请简要赏析。(4分)

参考答案

1.借代、比喻。(2分。每点1分)

2.①远离君王(或遭受放逐)的苦闷;②流落江湖的孤独;③思乡(或思君)的惆怅。(4分。每点1分,答对三点得4分)

3.满:动态(1分)地表现了夜色渐深的过程(1分),新:暗示年复一年(1分),强化感情(1分)。

73.阅读下面一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沉醉东风·春情

卢挚

残花酿蜂儿蜜脾①,细雨和燕子香泥。白雪柳絮飞,红雨②桃花坠,杜鹃声里又春归。纵有新诗赠别离,医不可③相思病体。

【注】①蜜脾:蜜蜂酿蜜的巢房,连成一片,其形如脾,叫做蜜脾。②红雨:比喻落花。

③医不可:医不好,治不愈。

1.“杜鹃声里又春归”在曲中起怎样的作用?(3分)

2.结合全曲,分析诗人是如何抒发春日情思的?(5分)

参考答案

1.①此句在曲中起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1分)。②承上,总结前五句所描绘的春归之景(1分);③启下,即景生情,由春归之景而引出最后两句的相思之情。(1分)

2.借景抒情(手法1分)。①前五句渲染春景:蜜蜂酿蜜,燕子和泥,柳絮飞扬,桃花飘落,杜鹃声声,营造出细腻缠绵的意境(意象意境1分),②为后文抒相思之情作铺垫。(手法1分)③后两句直抒胸臆(手法1分),表达绵绵的春日情思。(结合曲意分析1分)

74.阅读下面一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中吕]满庭芳•武林感旧

汤式

钱塘故址,东吴霸业,南渡京师.其间四百八十寺,不似当时.山空蒙湖潋滟随处写坡仙旧诗?水清浅月黄昏何人吊逋老荒祠?伤情思,西湖若此,何似比西施?

1.这首元曲描写屡遭兵难创伤的杭州_______的景象,抒发了诗人_______的感叹。(2分)

2.请赏析这首元曲的主要艺术特色。(5分)

参考答案

1.(2分)萧条冷落昔盛今衰(一点1分)

2.(5分)①对比(1分):“钱塘”三句起笔就进行了昔盛今衰的对比;接着“其间……荒祠”数句,运用了三个具体的对比,波澜迭出,有力地突出了昔盛今衰之叹。(1分,举出一处对比并分析作用,即可得1分)②化用前人诗句(或“用典”)(1分):前三句暗用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突出今日之衰。接着依次化用。用杜牧“南朝四百八十寺”句,表达而今江山残破之意;用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句,叹如今到处皆无美景可写;用林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句,表达而今游人稀少、祠堂荒烟衰草无人凭吊的荒凉。(2分,举出两处诗句并分析作用,即可得2分)

75.阅读下面一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折桂令 过多景楼

周文质

滔滔春水东流,天阔云闲,树渺禽幽。山远横眉,波平消雪,月缺沉钩。桃蕊红妆渡口,梨花白点江头。何处离愁?人别层楼,我宿孤舟。

1.本曲在景物描写上很有特色,请简要分析。(4分)

2.“何处离愁?人别层楼,我宿孤舟。”哀情在结尾处才涌出,看似突然,其实合情合理,请结合全诗从景与情的角度来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在描写手法上,本诗采用白描的手法,写出了春天的美景:春水、天、云、树、禽、消雪、缺月、桃红梨白,色彩艳丽。在描写角度上,诗人由低而高至远,手法多样。

2.①本曲开篇便极力展现春天的美景,但当低下头来细想时才发现这一切都和自己形成了对比,乐景写哀情,更触发了他的思念之情、离愁之苦。②前面的“渡口”“江口”已透出别情,渡口、江口古来就是送别的场所。(一点2分)

76.阅读下面一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中吕]朝天子·西湖

徐再思

里湖,外湖①,无处是无春处。真山真水真画图,一片玲珑玉。宜酒宜诗,宜晴宜雨,销金锅②,锦绣窟。老苏,老逋,杨柳堤梅花墓。

【注】①里湖,外湖:两湖以苏堤为界,分为里湖、外湖。①销金锅:指两湖。

1.作品中“宜晴宜雨”使人不禁想起苏轼《饮湖上初睛后雨》一诗中“”的诗句;“老苏,老逋,杨柳堤梅花墓”中,“老苏”指,“老逋”指,“杨柳堤”指,“梅花墓”指。

2.全曲前四句重在写景,作者运用形象生动的比喻写;后四名旨在抒情,引用“老苏”和“老逋”的故事,虽然没有直接发表议论,只把两个人名、地名罗列在一起,却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深刻的意象,表达出的感情是。

参考答案

1.淡妆浓抹总相宜;苏堤;林逋墓。

2.西湖的景色之美;表达出的思想感情是对人生坎坷的慨叹及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之情。

77.阅读下面一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雁儿落兼得胜令·退隐

张养浩

往常时为功名惹是非,如今对山水忘名利。往常时趁鸡声赴早朝,如今近晌午犹然睡。往常时秉笏立丹墀,如今把菊向东篱。往常时俯仰承权贵,如今逍遥谒故知。往常时狂痴,险犯着笞杖徙流罪,如今便宜,课会风花雪月题。

【注】张养浩(1269—1329年),字希孟,济南章丘人,元代著名散曲家。曾任监察御史,因批评时政而免官,复官至礼部尚书,又辞官隐居济南云庄。本曲写于弃官归隐后。

1.请找出本曲的“诗眼”,并说说其内涵与作用。(4分)

2.结合全诗,请简要分析本曲最突出的艺术手法。(4分)

参考答案

1.“诗眼”是“往常时为功名惹是非”或“往常时狂痴,险犯着笞杖徙流罪”,写出了过去为官的艰辛险恶,交代了辞官归隐的原因;强烈而深沉地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与谴责。

2.这首元曲用对比手法写出了为官的艰辛险恶与退隐后生活的悠然恬适。首二句总写,对比官场的险恶与退隐的悠闲;接着用具体事例来说明:用“鸡声赴早朝”的艰辛对比“晌午犹然睡”安适,用“秉笏立丹墀”的恭谨对比“把菊向东篱”的超然,用“俯仰承权贵”的屈辱对比“逍遥谒故知”的自得,用“笞杖徙流罪”的风险对比“风花雪月题”的闲适。鲜明的对比使读者强烈地感受到作者厌恶官场向往山林的思想情感。(答排比、对偶也酌情给分。)

78.阅读下面一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越调]柳营曲·江上

查德卿①

烟艇闲,雨蓑干,渔翁醉醒江上晚。啼鸟关关,流水潺潺,乐似富春山②。数声柔橹江湾,一钩香饵波寒。回头贪兔魄③,失意放渔竿;看,流下蓼花滩④。

【注】①查德卿:元仁宗延佑年间元曲作家,屡试不第。②富春山:汉严子陵曾隐居耕钓于此。③兔魄:月亮,月宫,又称蟾宫,取“蟾宫折桂”之意。④蓼花:草本植物,这里有辛苦之意。

1.这首曲的前三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5分)

2.此曲透过叙事、状物、写景,清晰地显现出“渔翁”“江上晚”时感情流动的轨迹,试结合诗句加以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悠然自得的渔翁孤舟闲漂图。(2分)(2)小船于雨后轻雾中自在的消闲飘荡于江上(1分),蓑衣在雨中打湿,雨停后又被风吹干,渔翁饮醉而睡,醒来天色已晚。(2分)

2.(1)作者在恰似严子陵当年隐居的富春山的美景中陶醉,享受着山水隐逸之乐。(2分)(2)“渔翁”望月,显然折桂之心未冷,但蟾宫可望不可及,落第失意,不得不隐逸山水,面对寒江独钓的冷峻现实感慨万端,内心痛楚难言。(2分)(3)只得用一句“流下蓼花滩”表现了作者深感自己命运坎坷,前途多舛,依然要遭受很多辛苦之事的无奈凄凉。(2分)

79.阅读下面一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中吕]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

王实甫

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粼粼。见杨柳飞绵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透内阁香风阵阵,掩重门暮雨纷纷。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今春香肌瘦几分?缕带宽三寸。

1.请赏析前六句的表现手法。(2分)

2.试分析《长亭送别》中“恨压三峰华岳低”和本曲中“新啼痕压旧啼痕”中“压”字不同的表达效果。(2分)

参考答案

1.前六句运用叠字修饰“遥山、远水、飞绵、醉脸、香风、暮雨”等景物,加强了这些景物的凄寥冷落的感觉,烘托了闺中女子对心上人的渺茫的思念之情。

2.“恨压三峰华岳低”中通过“压”夸张地表现了崔莺莺心中愁情别恨之重。“新啼痕压旧啼痕” 通过“压”表现了主人公每天以泪洗面,突出了主人公绵长、深重的相思悲苦之情。

80.阅读下面一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雁儿落带得胜令

张养浩

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倚杖立云沙①,回首看山家②。野鹿眠山草,山猿戏野花。云霞,我爱山无价,看时行踏,云山也爱咱。

【注】①云沙:云海。②山家:山那边。

1.前四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最突出的艺术手法是什么?(5分)

2.简要说说曲中“眠”“戏”二字的作用。全曲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情趣?(6分)

参考答案

1.描绘了一幅云山飘渺变化的优美画面。(2分)最突出的手法是衬托。云山互衬:山色因云彩的飘忽不定而忽明忽暗,忽隐忽现;云彩则因山的高低不同而有上有下,错落分布。(3分)

2.“眠”指睡觉,写出了野鹿在山草中悠闲卧睡的情形;“戏”指嬉戏,写出了猿在野花中欢跳嬉戏的状态。(2分)构成了一幅恬静、平和、有动有静的画面。(2分)表现了作者陶醉云山,恬然自得的隐居后的生活情趣。(2分)

81.阅读下面一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水仙子·夜雨

徐再思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孤馆人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1.这支曲子的题目是“夜雨”,全曲却没有一个“雨”字,作者是如何写“雨”的?(3分)

2.“落灯花,棋未收”两句就刻画人物形象来看属于怎样的描写方法,反映了人物怎样的心情?(4分)

参考答案

1.本曲写雨的句子仅“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两句,是从侧面来写雨,(1分)用梧叶和芭蕉在雨中的声响来写出秋雨的淅淅沥沥,(1分)渲染了一种悲凉、寂寥的氛围。(1分)

2.这两句采用了细节(或白描)描写的手法,(1分)可以让人想见,三更梦醒时分,灯已燃尽,棋未下完,只好作罢的情景,(1分)这个细节表现了作者的孤独、寂寞和忧心忡忡的心情。(2分)

82.阅读下面一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折桂令·客窗清明

乔吉

风风雨雨梨花,窄索帘栊,巧小窗纱。甚情绪灯前,客怀枕畔,心事天涯。

三千丈清愁鬓发,五十年春梦繁华。蓦见人家,杨柳分烟,扶上檐牙。

1.试用简洁的语言,分析“甚情绪灯前”中的“甚”字在曲中的作用。(2分)

2 这首元曲开头和结尾写的都是暮春景象,但一个是悲景,一个是喜景。试用简洁的语言分析这两种不同的景物气氛对表达感情的作用。(5分)

参考答案

1.“甚”字,领起“情绪灯前,客怀枕畔,心事天涯”三句,由景及情,表达了客子(游子)的愁苦情怀。(2分)(评分:写出“领起”或“由景及情”,1分;情感,1分)

2.(共5分)这首元曲开头写的是风雨梨花日渐凋零的景象,这个景象与客居游子心情相协调,正面衬托了悲的心情;(2分)末尾写的是春来柳发的良辰美景,这景象与游子心情相矛盾,反衬了悲的情感。(1分)这样一首一尾、一正一反,从两个角度烘托了游子天涯漂泊的孤独之感和失意情怀。(2分)

83.阅读下面一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寿阳曲·潇湘夜雨

马致远

渔灯暗,客梦回,一声声滴人心碎。孤舟五更家万里,是离人几行情泪。

1.开篇“渔灯暗”中的“暗”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2.“孤舟五更家万里,是离人几行情泪”,这两句是怎样表现“心碎”的,请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

1 “暗”字,写出了夜晚“渔灯”的昏黄暗淡,巧妙地体现了题目中“潇湘夜”的特点,同时,以“暗”字开篇,为全曲奠定了暗淡感伤的氛围。(意思对即可)

2 第一句是叙写离人之状,间接表现离人之苦。第二句直接抒发离人之情(直抒胸臆)。“孤舟五更家万里”中的“孤舟”是暗写离人的孤单和孤苦,“五更”言夜之深,“万里”则言离家之远。这句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写出了离人在深夜的孤独寂寞之感,是间接表现“心碎”。“是离人几行情泪”,是用直抒胸臆的手法,直接抒发思家的痛苦,是“心碎”的具体情状。(意思对即可)

84.阅读下面一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越调凭阑人·江夜

张可久

江水澄澄江月明,江上何人搊①玉筝?隔江和泪听,满江长叹声!

【注】①搊:(chōu):弹奏(乐器)。

1.请联系全曲赏析第二句(江上何人搊玉筝?)的表达效果。(4分)

2.将此曲与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作比较,说出它们表现手法上的相同之处。(3分)

参考答案

1.①用问句将注意焦点集中到人物和主要事件上;②到底是“何人”,最终无法了解,这为美妙动人的音乐增添了距离感、神秘感、朦胧感;③对“何人”的追问强化了读者对美妙音乐的印象。(答对其中两点即可给4分)

2.①都描写了“江”“月”等景物为音乐作烘托;②都描写了听众反应来突出音乐效果;③都以实写虚,主人公虽然没有出场,但其技艺都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答对1点给1分,答对2点给3分)

85.阅读下面一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中吕]普天乐·江头秋行

赵善庆

稻粱肥,蒹葭秀。黄添篱落①,绿淡汀洲。木叶空,山容瘦。沙鸟翻风知潮候,望烟江万顷沉秋。半竿落日,一声过雁,几处危楼。

【注】①落:院落、村落。

1.这首元曲写出了秋天的哪些特点?抒发了怎样的情感?(3分)

2.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 “瘦”字。(3分)

参考答案

1.这首元曲先写秋天丰收的景象,接着又描绘了萧瑟清凉的秋色;抒发了游子思乡之情。(3分。丰收1分,萧瑟清凉1分,思乡或思归或乡愁1分。)

2.作者运用了比拟的手法,写出了山形的清瘦,展现了萧瑟的暮秋景色,从而表达了内心的惋惜和凄凉。(3分。手法1分,解释景物的特点1分,表达情感1分)

86.阅读下面一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天净沙·春

白朴

春山暖日和风,杆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注释】① 帘栊:带帘子的窗户。②飞红:花瓣飞舞,像落花。

1.画线句展示了一幅、的美丽画面。(2分)

2.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有“小桥流水人家”之句,它和这里的“小桥流水飞虹”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4分)

参考答案

1.风和日丽、和煦明媚、春意盎然(意思对即可)

2.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借“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好画面,衬托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内心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而这首小令中,则通过“小桥流水飞虹”之景,抒发了在明媚春光里陶醉、喜悦、惬意之情。(意思对即可)

87.阅读下面一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沉醉东风·村居

曹德

茅舍宽如钓舟,老夫闲似沙鸥。江清白发明,霜早黄花瘦,但开樽沉醉方休。江糯吹香满穂秋,又打够重阳酿酒。

1.请简析前两句中“宽”和“闲”所蕴含的意思。(3分)

2.“江清白发明,霜早黄花瘦,但开樽沉醉方休。”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参考答案:

1.“宽”实际上是窄,以“茅舍宽如钓舟”来形容茅舍的窄小;(1分)“闲”的不是沙鸥,而是“老夫”,(1分)说明作者生活自由。(1分)

2.清江映白发,早降的寒霜使菊花凋零,作者借酒浇愁,(2分)流露出年华老去,青春不再的凄苦之情。(2分)

88.阅读下面一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水仙子·游越福王①府

乔吉

笙歌梦断蒺藜沙①,罗绮香馀野菜花。乱云老树夕阳下,燕休寻王谢家,恨兴亡怒煞些鸣蛙。铺锦池埋荒甃②,流杯亭堆破瓦,何处也繁华?

【注】①福王:南宋理宗的弟弟赵与芮。②蒺藜沙:长满蒺藜的沙地。③荒甃(zhòu):荒凉的断井颓垣。

1.这首元曲在景物描写上突出地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简要说明。(3分)

2.全曲要抒发的是什么样的感情?(4分)

参考答案:

1.这首元曲将昔日的“笙歌梦”“罗绮香” “铺锦池” “流杯亭”与现实中的“蒺藜沙”“野菜花”“乱云老树夕阳”“荒甃”“破瓦”作了鲜明的对比,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每三处给1分)

2.全曲借景抒情,(1分)鲜明形象地突出了昔盛今衰的景象,(1分)抒发了对世事变迁,南宋繁华不再的哀叹之情。(2分)

89.阅读下面一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水仙子

无名氏

青山隐隐水茫茫,时节登高却异乡。孤城孤客孤舟上,铁石人也断肠,泪涟涟断送了秋光。黄花梦,一夜香,过了重阳。

1.诗中的“孤客”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结合全曲概要分析。(3分)

2.赏析结尾句“黄花梦,一夜香,过了重阳”的妙处。(4分)

参考答案

1.诗中的孤客是一个思乡游子的形象。(1分)他身在异乡,思亲念家;登高望乡,倍感孤独;流泪思乡,泪水涟涟;做梦归乡,百无聊赖。(每点1分,答对2点即可得2分)

2.①结句借物抒情,紧承上句,写目中秋光虽断而菊香萦绕,点明时间,体现乡思之浓。②“黄花”这一重阳节特定风物,即呼应诗歌开头的“登高”,又统收全曲,使全曲结构浑然一体。③虚实结合,情味悠长。实写菊花菊香,有色有味;虚写梦境和心中思家念亲之情。(或者以梦境的美好,反衬真实处境的凄凉,以虚衬实,以乐写悲,感情更加深厚强烈。)(每点2分,答对2点即可得满分)

90.阅读下面一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水仙子

杨朝英

雪晴天地一冰壶,竟往西湖探老逋①,骑驴踏雪溪桥路。笑王维作画图②,拣梅花多处提壶③。对酒看花笑,无钱当剑沽,醉倒在西湖。

【注】①老逋:北宋隐居在西湖孤山的诗人林逋,此处代指梅花,也指林逋式的情调。②王维作画图:王维,唐代著名诗人、山水画家,画有《孟浩然雪中骑驴图》。③提壶:倒酒。

1.请简要分析本曲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趣?(3分)

2.曲中两次写到“笑”,作者究竟为何而笑?(4分)

参考答案

1.“思”写其动态,“似”写其静态,“摘”写其情态,“呼”表现其神态。诗人用字精工,颇见匠心。是真鹰,还是画鹰,几难分辨,以此突出画师技艺之高。

[4分。分析2分,效果2分。]

2.“何当”就是希望画鹰能够变成真鹰,奋飞碧霄去搏击凡鸟。“凡鸟”,喻为误国的庸人,似有锄恶之意。此诗借咏《画鹰》以表现作者嫉恶如仇之心,奋发向上之志。[3分。分析诗句含义1分,表达主题2分。]

91.阅读下面一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喜春来·金华客舍

张可久

落红小雨苍苔径,飞絮东风细柳营。可怜客里过清明。不待听,昨夜杜鹃声。

1.前两句在小令中起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3分)

2.这首小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意象进行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前两句描写春天的景象:落红轻飘,细雨蒙蒙,苔径苍苍;飞絮袅袅,柳丝摇曳,东风阵阵送暖,这是一幅充满生机的春天画面。(1分)用反衬手法(以乐景写哀情)(1分),抒发了作者强烈的思乡之情。(1分)

2.“清明”时分,本来就在家乡与亲朋好友共度,但诗人却成了他乡异客,不免增添了悲愁。(2分)杜鹃声声,有“催归”之意,思归之情与伤春之情交织,抒发了作者深切的思乡之情。(2分)

92.阅读下面一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折桂令·九日①

张可久②

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注】①九日:又称“重九”,即我国传统的重阳节。②张可久:字小山,庆元(今浙江鄞州)人。曾任典史等小吏,还做过昆山县的幕僚。一生怀才不遇,时官时隐,仕途上很不得意。平生好遨游,足迹遍江南各地。晚年居杭州。

1.这首曲子中最能表达作者感情的是哪一句?让作者产生这一感情的原因是什么?(4分)

2.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3分)

参考答案:

1.最能表达感情的诗句:倦客思家。

原因:(1)传统节日――重阳节引起作者思乡思归之情。

(2)南飞的大雁让作者触景生情,产生思归之情。

(3)仕途坎坷失意,对仕途产生倦意,从而产生思归之情。

(4)人已年老,有落叶归根之意,产生思归之情。

(诗句1分,原因一点1分,答出三点即可。原因表述与答案相近即可得分。)

2.这三句作者运用寓情于景的手法。通过天际的斜阳与寒鸦营造了凄凉的氛围,又以“一抹”修饰“斜阳”,以“数点”修饰“寒鸦”,更增添景物冷落之感,在这凄凉与冷落之景中融入了作者的厌倦官场、怀才不遇的惆怅之情。

(写出表现手法1分,写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亦可得分;对手法的具体分析2分。)

93.阅读下面一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中吕]阳春曲·知几①

白朴

知荣知辱牢缄口,谁是谁非暗点头。诗书丛里且淹留。闲袖手,贫煞也风流。

不因酒困因诗困,常被吟魂恼醉魂。四时风月一闲身。无用人,诗酒乐天真。

张良辞汉全身计,范蠡归湖远害机。乐山乐水总相宜。君细推,今古几人知。

【注】①几(jī):事物发生变化的隐微预兆。

1.下列对这组曲子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知荣知辱牢缄口,谁是谁非暗点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元代政治黑暗、知识分子有志难伸的社会现实。

B.“不因酒困因诗困,常被吟魂恼醉魂”描绘出一个喜爱喝酒、热爱作诗、并沉醉于苦吟的知识分子形象。

C.“无用人,诗酒乐天真”表达了作者才华不高、顺遂自己本性,满足于四季饮酒赋诗、吟风弄月的从容旷达情怀。

D.“君细推,今古几人知”句,含义深刻,既包含了对历史深刻的反思,又包含了对现实清醒的认识。

2.“张良辞汉全身计,范蠡归湖远害机”两句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参考答案:

1.C(此为自嘲自谑之语,看似从容,实为无奈于现实而作旷达。)

2.用典,使用张良和范蠡功成身退的典故,丰富了诗歌的意蕴;对偶,句式整齐,有节奏感。

94.阅读下面一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中吕]满庭芳·渔父词

乔吉

秋江暮景,胭脂林障,翡翠山屏。几年罢却青云兴①,直泛沧溟。卧御榻弯的腿痛,坐羊皮②惯得身轻。风初定,丝纶慢整,牵动一潭星。

【注】①青云兴:做官的兴头。②坐羊皮:意为隐居江湖。

1.作者开篇是如何描绘秋景的?有何作用?(4分)

2.结合全曲,简述渔父形象的特点。(4分)

参考答案

1.开篇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用胭脂来形容层林的红,用翡翠来形容山峦的绿。色彩鲜明,相映成趣。借山水的壮丽为诗人弃官归隐张本作铺垫。

2.渔父是江边垂钓的老者。他厌弃功名,乐于避世,悠游从容,留恋山水。

95.阅读下面一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

元好问

李辅之在齐州,予客济源[注],辅之有和。

荷叶荷花何处好?大明湖上新秋。红妆翠盖木兰舟。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

千里故人千里月,三年孤负欢游。一尊白酒寄离愁。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东州?

【注】李辅之是元好问的朋友。齐州即东州,今山东济南。济源,今河南济源。

1.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看,这首词的上下片有何不同?请对此作简要说明。(4分)

2.词作下片集中写“离愁”。请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表现离愁的。(4分)

参考答案:

1.(4分)作者写作此词时正客居济源,已与李辅之分别三年了。上片,作者回忆三年前的初秋时节,在济南(齐州、东州)与李辅之泛舟畅游大明湖的惬意与欢欣;下片,作者回到现实,写在济源思念相隔千里、远在东州的朋友。

2.(4分)作者将抽象的离愁形象化,用具体可感的载体来表现离愁。(2分)作者与李辅之分别后,离别之愁无以排遣,便借酒消愁,希望借“一尊白酒”来“寄离愁”,以表达对朋友的思念。不仅如此,作者还希望桥下“殷勤”的流水能将自己内心的“离愁”带到东州去。(2分)

96.阅读下面一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黄钟]人月圆·客垂虹

张可久

三高祠①下天如镜,山色浸空蒙。莼羹张翰,渔舟范蠡,茶灶龟蒙。故人何在,前程那里,心事谁同?黄花庭院,青灯夜雨,白发秋风。

【注】①三高祠,在吴江垂虹桥东,祀越范蠡、晋张翰、唐陆龟蒙,此三人皆功成名就而后退隐。

1.这首散曲的结尾三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又描绘出一个怎样的游子形象?请分别进行简要概括。(5分)

2.这首散曲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抒发思想感情?请选取其中两种手法结合作品进行简要赏析。(6分)

参考答案:

1.⑴作者以黄花、青灯、庭院、夜雨、秋风等意象描绘出一幅秋风萧瑟、夜雨凄凉的孤寂图景。(2分,列举意象、概括景象特点各1分)

⑵这三句描绘了一个人生失意、客居异乡、孤寂凄凉、年华老去的游子形象。(3分,特点2分,身份1分。)

2.⑴用典,(1分)作者以范蠡、张翰、陆龟蒙三人功成身退的典故,(1分)表达了对古贤的追慕以及由此引起的感慨自伤之情。(1分)

⑵直抒胸臆,(1分)作者以“故人何在,前程那里,心事谁同”三句反问,(1分)直接表现了作者知音难觅、前途渺茫、无人理解的悲凉心境和孤寂情怀。(1分)

⑶以景结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1分)作者以丛菊满院、夜雨青灯、瑟瑟秋风的凄清景象收束全曲,(1分)表现了客居他乡、白发穷途的孤寂凄凉。(1分)

(答出其中两种即可,每种在表述上手法名、举例分析、表达效果各占1分)。

97.阅读下面一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水仙子·重观瀑布

乔吉

天机织罢月梭闲,石壁高垂雪练寒。冰丝带雨悬霄汉,几千年晒未干。

露华凉人怯衣单。似白虹饮涧,玉龙下山,晴雪飞滩。

1.下列对这首元曲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说,远远看过去,瀑布就像是由天机织就的一幅白练,垂挂在高高的石壁上。

B.作者靠近瀑布时,飞沫就飘落到身上,让人感到有凉气袭来,觉得衣服太单薄了。

C.作者写瀑布,由远观转而写近景,声音与色彩兼备,写出了瀑布飞流直下的壮观。

D.全曲想象奇特,虽不见“瀑布”二字,但瀑布的奇特韵致却通过词句表现了出来。

2.这首元曲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写瀑布?请举出两处并作简要赏析。(4分)

3.对于乔吉,有人认为其堪称元曲作家中的李白,你如何看?试以上面一首元曲为例,结合你对李白诗歌风格的理解,就你的认识作简要分析。不少于200字。(10分)

参考答案:

1.C(曲中并没有写瀑布的声音)

2.比喻。作者把天比作织机,把月比作梭子,把瀑布比作一幅白练从陡峭的石壁垂下,十分形象地描绘了瀑布垂挂于悬崖的景观。

①作者将瀑布自石壁下注比喻成白虹深入水面,似要吞饮涧水,生动地写出了瀑布高悬而又急下的态势。

②作者将瀑布自山顶奔流而下比喻成玉龙下山,形象地表现出瀑布倾泻时生龙活虎而又曲折翻腾的姿态。

③作者将瀑布的水花飞溅于山石之上比喻成片片飞舞的雪花落在沙滩,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水花的形与色。

手法的运用一问,若涉及其它,视合理程度及分析情况酌情给分。

3.明确提出见解,2分;能从李白、乔吉的诗中合理引用并作分析,2分;分析层次清晰,结构完整,4分;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2分)

认同,可从这首元曲想象奇特、比喻新颖、气势恢宏等具有浪漫主义特征的手法角度分析两人诗风的相似。

不认同,可从李白诗歌才调高迈、涵容天地、气势超凡脱俗,非乔吉所能追比等角度分析两人诗风的差异。

98.阅读下面一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水仙子·寻梅

乔吉

冬前冬后几村庄,溪北溪南两履霜①,树头树底孤山②上。冷风来何处香?忽相逢缟袂绡裳③。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淡月昏黄。

【注】①两履霜:一双鞋沾满了白霜。②孤山:在杭州西湖,多梅花。宋代诗人林逋曾隐居于此赏梅养鹤。③缟袂:素绢的衣袖。绡裳:薄绸的下衣。

1.“冷风来何处香?忽相逢缟袂绡裳”,这两句是怎样描绘梅的形象的?(5分)

2.结合全曲,简要分析作者情感的变化。(6分)

参考答案:

1.①从视觉和嗅觉等角度,描绘出梅花的洁白和芳香。②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梅花拟人化,将其比作缟衣素裙的美女,圣洁而飘逸。(写出三种手法各1分,形象特点:洁白、芳香、飘逸2分。设问,以景作答酌情给分)

2.寻梅时的殷切:从冬至前到冬至后,从溪南到溪北,由树上到树下诗人在苦苦寻梅。遇梅时的喜悦:冷风送来清香,梅花就在飘香的地方,像身着白绢衣袖和薄绸下裙的仙女,圣洁而飘逸。酒醒后的失落:从见梅乍喜的如醉入梦的境界中清醒过来,此时又传来令人断肠的笛声,还有一片朦胧的昏黄月光。(每种情感2分)

99.阅读下面一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越调]天净沙•湖上送别

张可久

红蕉隐隐窗纱,朱帘小小人家,绿柳匆匆去马。断桥西下,满湖烟雨愁花。

1.这首小令含蓄蕴藉,独具风格。试分析“绿柳匆匆去马”一句是如何表达作者感情的。

2.曲中用了诸多不同的意象来表现作者的情感,丰富作品的意蕴。请对“满湖烟雨”这一意象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在绿柳如烟的春天,作者不得不告别心上人,匆匆策马起程。作者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借沿湖千丝万缕的青青柳枝来表现自己千丝万缕的离情别绪,充满惜别之苦。

2.“满湖烟雨”既是眼前之景,又渲染了愁绪的浓重,与前面的“小小人家”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作者与分别之人难以割舍的情怀。

100.阅读下面一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南吕]阅金经·春

徐再思

紫燕寻旧垒,翠鸳栖暖沙,一处处绿杨堪系马。他,问前村沽酒家。秋千下,粉墙边红杏花。

1.此曲前三句是如何描写春景的?(4分)

2.曲中的一问一答有何妙处?(4分)

参考答案:

1.①色彩对比。燕子紫,鸳鸯翠,杨树绿,色彩鲜艳,对比鲜明,如诗如画。②动静结合。紫燕飞来飞去寻找“旧垒”,鸳鸯在暖暖的沙上栖息,一动一静,生趣盎然。(每点2分)

2.行人问酒家何处有?回答是在那秋千下,有粉色墙红杏花的那家就是。一问一答,化用杜牧《清明》诗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形象丰富,情趣盎然,一片春意,跃然纸上。

标签: 吉祥成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