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韩王

文史通2年前历史故事问答312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这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道教始祖老子精著《道德经》的开篇首章,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对于治国理政亦有指导意义,韩国便是遵从《道德经》的主旨而治国施政。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韩王

(一)

公元前516年,在秦岭脚下的函谷关,老子用充满智慧和辩证思想光芒写出了《道德经》五千言,如同一把钥匙,为人类打开了通往宇宙的大门。在尹喜的再三恳求下,老子面对秦岭,驻足楼观台,宣讲了他那“万物之至根,王者之上师,臣民之极宝”的《道德经》。从此之后,老子便去向不明,再无消息了。

司马迁在《老子韩非列传》中写道,老子“言道德之意五千馀言而去,莫知其所终。”老子的去向始终为后人留下了一个不解之谜,可是老子的道家思想却影响深远,为后人所铭记。

据文献记载,老子静思好学,知识渊博。他的老师商容教授知识过程中,老子总是寻根问底,对知识非常的渴望。为了解开自己的疑惑,他经常仰头观日月星辰,思考天上之天为何物,以至于经常睡不着觉。后来,商容老师“实乃老夫之学有尽。”推荐老子入周都深造。文献记载:”老子入周,拜见博士,入太学,天文、地理、人伦,无所不学,《诗》《书》《易》《历》《礼》《乐》无所不览,文物、典章、史书无所不习,学业大有长进。博士又荐其入守藏室为吏。守藏室是周朝典籍收藏之所,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书,汗牛充栋,无所不有。”通过这段经历,老子积累了丰富的学识,也使他远近闻名。

展开全文

函谷关的守关关令尹喜对《道德经》的成书也起了巨大作用,他少时即好观天文、爱读古籍,修养深厚。司马迁在《史记老子传》中记载老子“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言道德五千言而去,莫知始终”,尹喜感动了老子,老子遂以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以王朝兴衰成败、百姓安危祸福为鉴,溯其源,著上、下两篇,共五千言,即《道德经》。

老子的思想是站在宇宙高度看世界,通过“道”来顺应一切,孔子与老子见面后言“朝闻道、夕可死矣”,此中“道”指“大道”,即宇宙本源。

(二)

终南山,道教主流全真派发祥圣地,又名太乙山、地肺山、中南山、周南山,简称南山,是秦岭山脉的一段,西起宝鸡市眉县、东至西安市蓝田县,主峰在西安周至县与宝鸡市太白县交界处,素有“仙都”、“洞天之冠”和“天下第一福地”的美称。

子午峪,古称子午谷,是长安城通往南方的交通要道,又名荔枝道,因杨贵妃爱吃荔枝,唐玄宗便命人整修了从四川涪陵到长安的道路。谷内三里群山环绕,中有一峰山势崔嵬,莲蕊独擎,曰玄都坛,是国家礼制建筑。据《类编长安志》记载:【玄都坛】新说日:“在终南山,汉武帝筑。”《三秦记》:“长安城南有谷通梁、汉者,号子午谷。”入谷五里有玄都坛。毋庸置疑,这里是道家修炼的绝佳之地。

站在玄都坛下仰望,玄都坛映八眼帘:峰如刀削,直插云天;山势崔嵬,环绕苍翠;天际流云,瞬息万变。山头突兀一石,眉目清朗,上面青钢石圆形台座宛如道士发髻,活脱脱一位老翁头像。再观此像,老翁依山为体,面目庄重,目若朗星,白髯垂胸,精神矍铄,身披紫色道袍,坐西面东,谈玄论道,整个造型栩栩如生浑然天成,一幅天然“老君论道”图。

“青石漠漠常风寒”的玄都坛,不仅被今人勘察出它为汉代长安城市建筑基线的起点,还遥望渭北天齐祠,构建起一条长达76公里的中国最长城市建筑基线。玄都坛为我国道教目前唯一有形祭坛,被誉为“道教天下第一坛”。

由此向西40公里,便是号为道家七十二福地之首的楼观台,两地同处一脉之上。楼观是中国道教最早的重要圣地,道教楼观的发源地,因其说经台犹如竹海松林中浮起的方舟,常称楼观台。老子在此著《道德经》五千言,并在楼南高岗筑台授经,又名说经台,老子在此活动遗迹颇多。而后人在这里修筑的老子墓、尹喜墓又让人陡生疑问,难道老子最终飞升于此?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韩王

(三)

对于中国的本土宗教——道教来说,秦岭的意义非常重要,老子在此讲授了《道德经》,道教的雏形五斗米教在秦岭南坡兴起,后来全真教在秦岭北坡薪尽火传,绵延至今,楼观台、重阳宫、龙门洞,这些道教祖庭与秦岭一起辉映古今。

我们了解了玄都坛的特殊意义,了解了封建社会人们从生殖崇拜、自然崇拜到政治崇拜的演化,也伴随着宗教说教一路走来,这些相辅相成的信息叠加起来就不难发现,玄都坛不仅是一个有型建筑,更是各个阶层表明政治抱负、宗教信仰的唯一所在,那么它与老子有无关联呢?

在秦岭北麓关于老子的传说很多,“玄都洞赐丹张良”是说张良为求治国之策来玄都洞拜见老子,老子念其为汉室江山殚精竭虑而赐其仙丹,并教诲张良要适时身退、谨言慎行,从而助其成就大业的故事。

在距玄都坛西5、600米一处较为平坦的地方,一间农舍的后边,有一个山洞叫老君洞,相传老子“不知所踪”后,骑青牛至此,在此玄修。洞内有一土台,中间有老君石像一尊,两侧护法一为尹喜、一为徐甲,因石像被盗,后人重塑后又敬置于此。

相传老子在楼观讲经台布道、讲经,多被达官贵人叨扰难得清静,于是悄然引牛而出,沿山寻找洞天福地。当途径子午谷时,观得天降吉兆,旺气升腾,知此地不凡,便涉水进山来到坛下。青牛亦知此为福地,如释重负卧溪饮水。老子仔细打量着群山环护,莲蕊独擎的玄都坛后,心中大喜,“善哉、善哉,真福地也!”。遂再度环顾四周,只见玄坛南侧山崖若隐若现一条腾龙昂首向上,由东向西随山势形成步步高的风水格局;北边拐尔崖山体则是一只扼守子午通道的猛虎,两者虎踞龙腾,呵护着千古玄坛,是终南福地中绝无仅有的一方宝地,遂脱口而出:“此乃吾玄修、布道之道场也!”

从此老君每日往返于老君洞与玄都坛之间,在玄都坛上谈玄论道,演绎着 “天下修道,终南为冠”的神话,过着与世隔绝而又充实忙碌的神仙生活。这里终南“秘境”和终南山独有的“加持力”、加之玄都坛这样最高规格祭坛,让老子自然而然的飞升于斯,铸山为形,留下千古神奇。

天上一日、地上千年。如今再看老子“言道德之意五千馀言而去”一言,无不透出古人崇敬老子、敬仰道德,不要去打扰老君的良苦用心和向善之意。玄都坛“老君论道”像揭秘了老子隐修、布道之所在,丰富了关于老子去向之说,正是:道可道,非常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