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唯洛阳得天下之中”,为何洛阳话在古代被视为“普通话”?

文史通4年前历史故事问答787

今天我们人人会讲普通话,所以即使是天南海北的两个人凑到一起也没有语言障碍。我国地大物博,方言种类繁多,各种地区土话不尽相同,数不胜数,甚至在闽南流行这“十里不同音”的说法。古代官员也是来自天南海北,觐见皇帝时如果语言不通怎么办呢?答案是古代也有普通话,也就是“官话”。


一、古代“普通话”的形成

严格意义上讲,古代是没有“普通话”这一概念的。这个词语是吴汝伦访问日本时,当地学者在向其建议推广国语时提出的。在历史上它被称之为“雅言”“官音”或者“官话”。顾名思义官话,就是官方推行的普通话。一般来讲官话都是以帝都所在地的语言为标准,其他官员在述职之前需要熟练掌握此项语言。


1.天下通语——洛阳话


根据史料载述,在西周时期各个地方就已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方言。但是语言的形成对于地区来讲是有益的,但不利于国家的大一统制度。试想各地的官员都操着家乡口音,那根本无法相互交流也无法主政其他地方。


洛阳


西周起源于岐山,在其崛起的过程中叶融合了古羌族的力量。所以其语言中必然会夹杂羌族口音,再加上河洛地区的方言这便构成了西周时期的王公贵族的所使用的语言。但并未曾在全国进行推广。


为了能够促进官员交流和对其的管治,东周的时候,“官话”应运而生。因为其首都位于今天的河南洛阳,所以就以洛阳白话为标准。之后洛阳话又多了一个称呼“雅言”。在东周统治的几百年里,洛阳话在各诸侯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洛阳雅言又被称之为河洛话,历经岁月变迁后已经无法考证其音调是否与今天的洛阳话相同。试想,在朝堂上君臣如果用今天的河南话交流,商讨倒也别有一番乐趣。周朝之前是否存在雅言也一直存在争议,不过如果有的话也应该是洛阳话。因为夏商的都城都在中原大地也就是现在的河南省。所以可以大胆的说,洛阳话就是普通话的鼻祖


各个朝代由于京都地理位置不同,所以其推行的“普通话”也不尽相同。但是周朝后直到南北朝时期都是以洛阳话为全国的“雅言”。秦末风起云涌,群雄逐鹿中原,不论鹿死谁手都选择在洛阳定都。秦朝的大一统政策也为以后朝代官话的统一奠定了夯实的基础。


有了秦朝的集权奠定。汉朝沿袭了周朝时期的官话,也就是选择继续使用其东都洛阳的方言。所以汉朝国家标准语言被称为“正音”,它也是河洛话。魏晋南北朝都与汉代渊源深厚,而且他们的都城也都在洛阳因此在普通话上,并没有做出调整而是继续将洛阳话作为国语


经历了几百年的全国性推广,洛阳话早已成为全国性语言。因此以洛阳官话为主体的中原官话正式形成。可以说洛阳话是整个中原话的母语,因为中原官话就是以其为核心并且在其标准音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而形成的。


中原官话辐射范围很广,包括今天的整个华北,南至江苏北部,西到天山以南。所以直到今天在北方方言区,或多或少仍然有河洛话的身影。洛阳官话称之为“最正之音”当之无愧,因为它是最早的普通话也是辐射周边最大和流传久远的官话之一


3.争议不断的洛阳话


现在有很多人认为在东晋衣冠南渡的时候,洛阳的大部分百姓都随着王朝迁徙到了长江以南地区。他们进入闽南,百越也就是如今的客家人。古代文学讲究平仄相押,用客家语来读春秋时期文言文和古诗词会更加通顺、押韵。但是由于年代久远,再加上清朝的统治早就无法考证这一观点。


二、政治中心转移对“普通话”的影响

西晋末年外族入侵,从而导致了衣冠南渡,晋王朝整个迁移至金陵。前面我们提过,官话都是以首都周边方言为主形成的。所以河洛话难免会与南京话进行融合,于是著名的“金陵雅言”由此形成。


1.洛阳话地位不变


中原唯洛阳得天下之中,语音最正”。虽然晋王朝迁都江南,洛阳话和南京话也融合了。但是洛阳话却并未曾消融。到了南北朝的时候,北朝仍旧以洛阳话作为自己的官话,在管辖范围内继续推行。这是因为中原的政治地位没有变化,而洛阳又是重中之重,所以自然不会受到影响。


金陵


隋朝一统天下之后因为其国土面积包含南北,所以它又重新整合了洛阳官话金陵官话,在东晋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并囊括了首都长安的地方语言形成了著名的“长安官音”。


虽然这时的官话已然变化,但是却一直在不断的发展。随着国土面积的扩大,洛阳话的影响范围也一直在变大。中原的地理位置极其重要,所以其他少数民族政权一直都是对其虎视眈眈,做梦都想入主中原。


但是不论哪个民族侵略,最后的结局只有被同化或者被驱逐。就像洛阳话一样,不论朝代如何更迭,首都在何地它都能占主体地位。世人皆认为只有在中原才能为天下正统,同样只有说洛阳话才是真正的天子。


2.在融合中不断发展


惟中原汉语,四方可以通行。”唐承隋制,初期并未对官话做出调整。但是贞观之治以后,各民族不断融合发展在,官话已经有所演变,但官话仍然是以河南话为主。北宋时期,定都开封,那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市。


隋唐时期虽然首都不在洛阳,但在世人心中都将它称之为“小长安”。两地之间不论是官员互派还是经商往来都非常密切,在这样的交流之下,更加加深了洛阳话对于官话的影响。


直到北宋时期,定都开封,所以普通话自然而然的又成为了地地道道的河南方言。虽然洛阳话从未没落,但是这意味着它在历史上再次复兴崛起。在与各种雅言融合之后,洛阳话深植于民心。在很大的程度上促进了中央集权统治,如果说的话都不统一,那怎么还能奢望万众一心呢?


清明上河图局部


3.洛阳话走向没落


崖山之战宣告宋朝正式灭亡,从此洛阳话便不再是天下共语。新的雅言则是以首都“北平”方言为标准音,并且向全国推广。但是元朝没落的很快,朱元璋建都南京后还是选择了“金陵官话”为国家正式语言。待到朱棣迁都北京后也未曾更改,于是南京标准的北京话走上了历史舞台。


清朝早期仍旧以南京官话为主,清廷恐惧前朝复辟,所以极力推行以北京标准音为主的北京话。并且还专门设立了“正音馆”,再加入一些满族语调终于在清中后期形成了真正的“北京话”。


自元以后的这些朝代,不再以洛阳话为普通话主要是因为在南宋时期经济中心和政治中心都已经搬迁到了南方。洛阳,自此地位一落千丈成为一个普通的城市。所以它的方言,便再也无法引起统治者的兴趣。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元朝时期造成的文化断层。正所谓是“崖山之后,再无中国。”


洛阳话的地位在历史上独一无二,无可撼动。虽然它在宋朝之后已经辉煌不再,但其为后世的普通话及其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奠定作用。现在它虽然已经被历史渐渐的淡忘,却无人可以抹去其曾经创造过的丰功伟绩。


三、现代普通话形成

时间飞逝,北京话在清晚期已经再无南京官话的影子。而且推广北京话也得到了清朝的重视,成立了“国语编审委员会”以向全国百姓推广。新中国成立以后,正式确立了“普通话”这一称号。现在的普通话简而言之就是,以北京话为标准音,并且以中原话为基本方言,以当代白话为语言修正标准的标准汉语。


四、结语

洛阳话虽然早已不是官方指定用语,但其在历史上的地位首屈一指。因为它的创立,使我国古代大一统的制度得到了完善,并且加强了各地区的交流。在古代洛阳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也是无可比拟的宋朝的陈祜曾说每个地方的语言都不一样,但是只有京都的话是正统。而元代孔齐认为,洛阳话读书的时候比起南方话来更加醇正,不容易产生偏差。


洛阳话对于后代的影响意义非凡,正是它开创的“天下共语”的传统,我们今天才能走遍大地神州而不会因语言问题苦恼。普通话使国家更具有统一性,使民族更具有凝聚力和向心性。


参考文献:


1、《切韵》


2、《木天禁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