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农供养日本兵47年,日本兵被接回日本后,是怎样对待老农的?

文史通4年前历史故事问答795

电影《生者的墓碑》的剧本,是以南召县太山庙乡梁沟村农民孙邦俊一家,收养受伤致残的日本兵石田东四郎47年,并且最后把他送回到亲人身边,这一真实的故事为原型,讲述了中国农民淳朴善良的无疆大爱。


在现实中,1964年,孙邦俊因身患绝症不治身亡。




在弥留之际,他交代儿子孙保杰有机会一定要帮助石田回到家乡,毕竟多年不回谁都想念家人。人死之后也是要落叶归根,要魂归故里的。


孙保杰一直都牢记着父亲的话,同时也一直善待石田,并在之后的30年里,不断向相关单位反应,但书信却一直是石沉大海。


1972年,在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后,石田因思念家乡的心越来越重,也就开始少言寡语了。而孙保杰心知石田想返回故里,也就一直尽心的把此事上报。


终于,在1992年日本访华团路经南阳的时候,孙保杰带着石田去见访华团,而恰巧的是,在访华团中有一位石田的战友津田,那个津田经过再三的确认后,确实是石田。




他的战友津田说道:“天呐,我真没想到你还活着。”说罢,二人便抱头痛哭。而日本访华团在听闻了此事之后,对孙保杰一家对石田的47年的照顾,也表达了崇高的敬意!


在1933年的3月12日,《朝日新闻》报道了事件的前前后后,以及石田的血液、指甲以及头发化验结果的新闻,并最终确认了石田就是石田东四郎。


而已“阵亡”的石田东四郎,也终于在弟弟石田小十郎以及孙保杰的陪同下回到了家乡。


因为此事,中国人的大爱也在日本引起了轰动。




然而,天下无不散的宴席,石田与孙保杰在拥抱后撒泪告别。而石田在回到故土后,便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找到了自己的家人,他的家人见到失散47年的石田还活着,也是欣喜万分。


后来,石田在日本政商各界致力于宣传自己被中国人救助了47年的事,并一度号召和平。


增田町为表感谢,还专门为太山庙乡捐建了一座“中日友好太增植物园”。在归国后,孙保杰便全身心投入到植物园的规划中,他要用300万日元,使昔日贫穷的山村富裕起来。


在两人分开之后也没有断了联系,石田曾派人邀请孙保杰一家去日本做客,并且石田家人为感谢孙保杰一家三代对石田的照顾,便凑出了近15万人民币,15万在当时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但是,孙保杰当时立即回绝到:“我想我父亲当时救石田肯定不是为了钱财,我也不是。生命没有国界之分,我只愿中日和平,再也没有战争!”说要,石田一家留下感动的泪水。


石田的家乡日本秋田县的县长得知了此事后,也对孙保杰一家敬佩万分。




当众对当年日本在华夏犯下的滔天罪行而道歉,并对孙保杰一家三代47年对石田的救助表达了谢意。


1998年4月28日,日本能源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的北京首席代表中井毅,专程赴郑州,为孙邦俊的家乡投资了8万元建了梁沟小学,以表达对孙家的敬慕之情。


后来,在日本政商各界的捐助下,为石田被救的南召县捐助了600万日元建立了“中日友好太增植物园”,来帮助南召县脱贫致富。


而在1998年在日本政府以及石田的组织下,又在南召县建造了中日友好小学,以此来感谢当地人民,对于石田的帮助之情。




同时,还帮助了孙保杰的儿子以及一些有志学子留学日本,皆由日本政府提供费用。


在这之后,石田也与孙保杰一家保持联系。孙保杰一家以德报怨,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救助了一位日本伤兵,想必是承受了极其大的心理压力的。


孙保杰一家三代47年长达半个世纪的照顾,对石田不离不弃的事迹,在中日两国广为流传!


俗话说有仇必报,但是能够做到以德报怨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而孙邦俊一家无疑是非常的伟大的,在面对这样的事情发生时,他们能够放下深仇大恨,也是非常的难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