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嫖董偃,刘嫖怎么死的

文史通4年前历史故事问答661

刘嫖怎么死的

刘嫖是在情夫董偃死后几年,大约在公元前116年过世。考虑到她是汉武帝的姑姑,那时候年纪应该不小了,应该是老病而死。

历史上馆陶公主刘嫖地位有多高

历史上馆陶公主刘嫖地位很高,她是汉朝第一位长公主,地位如同诸侯王,汉文帝有史料记载的两个女儿之一,窦皇后的唯一的亲生女儿长公主,汉景帝唯一的同母姐姐,同时也是汉武帝的姑母、丈母娘兼妹妹的婆母。

刘嫖生于前189年,封邑在馆陶县(今河北馆陶),所以称馆陶长公主,于汉文帝三年(前177年)嫁给世袭列侯堂邑侯(食邑一千八百户)陈午为妻,又称其堂邑长公主。汉景帝登基时封刘嫖为馆陶长公主,文、景朝唯一的长公主;汉武帝时,尊称大长公主、窦太主,是武帝朝唯一的大长公主,地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陈午和馆陶有记载的子女有三个,长子陈须(又称陈季须),幼子陈蟜娶汉武帝妹妹隆虑公主,幼女儿是汉武帝第一任皇后陈阿娇,有一个孙子娶汉武帝女儿夷安公主。

刘嫖的辉煌时期:

1,景帝时期

窦太后一共有一女二子。按照汉朝的国家体制,幼子梁王刘武必须去封国居住,不得长留京城。窦太后早年失明,身边最是亲近者即馆陶长公主刘嫖。刘嫖是景帝的同胞姐姐,又常给景帝进献美女,所以景帝对姐姐也是十分好。刘嫖倚仗母亲的宠爱和弟弟的纵容,出入宫闱,为自己和陈家谋求权利和富贵。

在窦太后的宠爱,景帝的纵容下,刘嫖在汉宫中成为一个不可小视的人物。期间她的儿子陈蟜,因为是公主的儿子,而被封为隆虑侯。她工于政治心机,将女儿陈氏作为政治筹码。她先是想把女儿许配给栗姬的儿子栗太子刘荣,但因她经常向汉景帝献美女而与栗姬矛盾甚深,此议被栗姬严词拒绝。刘嫖大为愤怒,后向王夫人求亲,王夫人同意了陈氏与自己儿子刘彻这门亲事。在刘嫖和王夫人的共同作用下,汉景帝前元七年(公元前150年)太子刘荣被废,栗姬抑郁而死。

2,武帝时期

刘彻登基后,陈氏成为皇后。她是太皇太后的外孙女儿,母亲刘嫖又是辅立太子刘彻的有功之人,所以非常受宠。这时的刘嫖已由皇帝加了封号,跟从窦太后的姓尊称为窦太主。后来陈皇后因妒嫉武帝宠幸卫子夫,使用巫术,但事情被武帝发觉,在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被废。

公元前129年,刘嫖的丈夫陈午过世后,她已是个60多岁的妇人,寡居在家。此时,她迷恋上一位叫董偃的美少年。董偃的母亲本是卖珠人,他从十三岁起就常与母亲出入窦太主家,当时旁人都称他长相俊美,于是窦太主召见他,并且从此将他养在府里,供他读书,并让他学习各种才艺。董偃到十八岁时,在外做窦太主的随从,回府里则是她的内侍。董偃生性温柔和善,再加上他与窦太主通奸的关系,因此许多人都接见他,称他“董君”。后来有个安陵爰叔告诉他,私侍太主是有罪的,而董偃自己也很担心这件事,便献计要董偃建议刘嫖向武帝献上长门园做为离宫。果然武帝为此相当高兴,将此园命名“长门宫”,而刘嫖也乐得赐爰叔万金做为寿礼。

后来爰叔又献一计给董偃,让刘嫖称病不能见武帝。武帝前往探病,刘嫖表达想招待武帝的意愿。等病好后,武帝便让刘嫖安排宴会。等武帝到刘嫖那边后,刘嫖解下首饰,向武帝下跪谢罪,等武帝让她起来后,又拉董偃叩拜谢罪。整场宴会上刘嫖与董偃对武帝毕恭毕敬,招待有加,让武帝非常高兴,从此董偃颇受尊宠,常出入宫中参加活动。

东方朔对董偃相当不以为然,认为他私通公主,败坏男女风化,又使君王不务正业。武帝从此疏远董偃,董偃也渐渐不得宠信,在三十岁那年郁郁而终。刘嫖公主在失去董偃后数年才过世,遗言不愿与其夫陈午合葬,而是要求与情夫董偃合葬于霸陵。刘嫖的要求,是公主贵人做越礼之事的开始。

相关故事

1 金屋藏娇

一日,刘嫖抱着刘彘问:“彘儿长大了要讨媳妇吗?”胶东王刘彘说:“要啊。”刘嫖于是指着左右宫女侍女百多人问刘彘想要哪个,刘彘都说不要。最后刘嫖指着自己的女儿陈阿娇问:“那陈阿娇好不好呢?”刘彘不着痕迹地看了母亲一眼,见王娡微微点头,于是就笑着回答说:“好啊!如果能娶阿娇做妻子,彘儿一定造一座金屋子给她住。”

胶东王即是汉武帝幼年的封号。

这就是成语“金屋藏娇”的由来,刘彻和陈氏的联姻、以及同时定下的刘嫖的次子陈蟜和王夫人的小女儿隆虑公主的联姻,有两位母亲鲜明的政治考虑。

2 越礼之始

馆陶公主一生享尽荣华富贵,也招惹了数不尽的是非祸患,因为她那填不满的私欲和不知收敛的性格。也就是从此之后,公主养男宠已经成为了一种约定俗成的制度,而且多逾礼制,而这个根就在长公主和董偃这里。

历史上的窦漪房是什么样结局?

窦漪房的历史原型是西汉孝文窦皇后,也称窦太后。清河郡观津县(今河北省武邑县)人 ,唐司马贞《史记索隐》引皇甫谧言,云窦后名,猗房。窦皇后有兄弟二人,兄名窦长君(《史记索隐》云名建,字长君 ),弟名窦广国,字少君。

窦猗房是普通的农家女,平民出身。汉惠帝时窦姬以家人子身份入宫伺候吕太后,后被赐予代王刘恒。刘恒即位后窦姬被立为皇后。景帝即位后尊其为皇太后。建元元年,汉武帝即位,尊其为太皇太后。窦太后与汉文帝刘恒育有一女二男:长女馆陶长公主刘嫖,长子汉景帝刘启、少子梁孝王刘武。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窦太后去世,与汉文帝合葬霸陵。

所以,历史上的窦漪房虽然出生时间无明确记载,但是活到了孙子(汉武帝)即位6年,说明属于寿终正寝。

扩展资料:

人物评价:

司马迁:诎意适代,厥崇诸窦。

班固:窦后违意,考盘于代。

意思差不多,都是说窦太后被迫到了代国,才使窦氏家族得以富贵。

参考资料:

窦太后——百度百科

窦太主怎么死的

自然死亡

刘嫖(piāo),汉文帝有史料记载的两个女儿之一,窦皇后的唯一的亲生女儿,汉景帝唯一的同母姐姐,同时也是汉武帝的姑母兼岳母。

刘嫖的封邑在馆陶县(今河北馆陶),所以称馆陶公主,于汉文帝三年(前177年)嫁给世袭堂邑侯(食邑一千八百户)陈午为妻,故《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中又称其堂邑大长公主。汉景帝登基时封刘嫖为馆陶长公主;汉武帝时,尊称窦太主。

陈午和馆陶有记载的子女有三个,长子陈须(又称陈季须),次子陈蟜(音同娇),女儿是汉武帝第一任皇后陈氏(《汉武故事》称其小名为阿娇)。

绿帽的起源和含义

绿帽子的由来:朱元璋明令让娼妓家的男子必须头戴绿巾,腰系红褡膊..由此一来,人们见着戴“绿帽子”的便知其家中那位是“青楼一族”,戴“绿帽子”也成为某男子的妻女卖淫或妻子私下“偷汉子”的俗称

绿帽子,顾名思义,就是绿色的帽子,意指被人戴绿色的帽子。隐含的意思是一个男人自己的女人和别的男人偷情、相好,那么这个男的就被称做是被戴了绿帽子。被人戴绿帽子是件很不光彩、很丢人、丢脸面的事情。

细数中国史上十大著名“绿帽子”

中国的男人们大抵最害怕自己戴上那“绿帽子”,说来有一段让人饶有兴趣的史话。绿帽子”的演变过程长达两千年,“乌纱帽”则起源自南朝刘宋年间(另有说东晋时宫中就开始流行)。有意思的是这顶“帽子”都是在朱元璋手上最后“定型”,成为一个具有特殊含义的词。

【秦汉】时期规定犯人穿一种特制的衣服,称为“赭衣”,其色赤褐。班固《汉书·刑法志》有载“奸邪并生,赭衣塞路”,可见至迟在汉代“赭衣”已为罪犯的代称。唐宋时期,视碧青绿诸色为贱民所穿服装之色。唐代地方官吏对犯罪之人“不加杖罚,但令裹碧头巾以辱之”(《闻见录》),并根据情节轻重“以日数为等,日满乃释”。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苏州有不逞子弟,纱帽下著青巾,孙伯纯知州判云:"巾帽用青,屠沽何异?"”这表明在唐宋人心目中,穿戴碧绿青诸色的是最低贱的人。

自【元代】开始,碧绿青诸色的服装限于“娼妓”、“乐人”所穿。《元典章》规定:“娼妓穿皂衫,戴角巾儿;娼妓家长并亲属男子,裹青头巾。”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三年(1370年)下诏规定:“教坊司乐艺着卍字顶巾,系灯线褡膊,乐妓明角冠皂褙子,不许与民妻同。”同时还规定:“教坊司伶人常服绿色巾,以别士庶人服”。朱元璋明令让娼妓家的男子必须头戴绿巾,腰系红褡膊,足穿带毛猪皮鞋,不许在街道中间行走,只准在左右两边“靠边走”。由此一来,人们见着戴“绿帽子”的便知其家中那位是“青楼一族”,戴“绿帽子”也成为某男子的妻女卖淫或妻子私下“偷汉子”的俗称。据明朝郎瑛所撰的笔记《七修类稿》载,相传于春秋时期,依靠妻女卖淫收入为生的男子以绿头巾裹头作为识别。而绿色在中国古代被视为低贱者的用色,《汉书.东方朔传》提到馆陶公主刘嫖的情夫董偃,头戴绿帻,颜师古的注是:「绿帻,贱人之服也。」。唐朝诗人李白在《古风》中也有「绿帻谁家子,卖珠轻薄儿」之句,可见当时绿色为低贱者所用的颜色。

至于把绿色视为低贱者用色的原因,有一种说法是与龟有关。绿色为龟之颜色,而古人误以为雌龟要与蛇交配才可以繁殖,甚至以为龟没有雄性,如明朝长乐人谢肇浙所着的笔记《五杂俎》就提到龟不能交配,所以纵容雌龟与蛇交配来繁殖后代。不少古书如《列子》、《说文解字》、《博物志》等均有类似说法。因此把妻子与他人通奸的男子称为「龟」。《七修类稿》与唐朝封演所撰的笔记《封氏见闻录》均有提到,唐朝李封为延陵令时,手下犯罪,他就要他们戴绿头巾作为羞辱。但当时仍未有把「绿头巾」定型成妻子跟别人通奸的意思,只是象徵身份低贱。而郎瑛则于《七修类稿》中说出自己的见解,认为以绿头巾为羞辱,是因为绿头巾是春秋时期妓女之夫的首服。

把绿头巾定义为妻子通奸应在元朝之后。据《元典章》载,当时规定娼妓家长和男性亲属要裹青头巾」,而青、绿二色相近。此例一直沿用至明朝,《明史·舆服志》载,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三年下诏规定教坊乐人和伶人要戴青巾,而乐人、伶人之妻通常都是乐妓、女伶,虽然以卖艺为主,「绿帽子」一词则是清以后的用法,易实甫作《王之春赋》就有「帽儿改绿,顶子飞红」之句,描绘了当时官场的性贿赂。于是「绿头巾」或「绿帽子」就成为妻子与人通奸的男子之代称了

汉朝最受宠的公主,六十岁时还与少年私通,为何死后不愿与丈夫合葬?

馆陶公主是可以说是大汉朝最受宠的公主,她丈夫死后,她迷恋上一个清秀的少年董偃,后来她还与董偃私通,最后她死后不愿意和丈夫合葬,最后汉武帝同意了她的要求,她便和董偃一起合葬。

馆陶公主刘嫖是汉文帝与窦太后的独女,因此在汉文帝时期,她这个女儿受尽了父母的疼爱,她成年之后,汉文帝就将她许配给了功臣之后陈午为妻,她与丈夫生下二子一女。后来弟弟汉景帝继位之后,她这个长公主就越发尊贵了。当时汉景帝与窦太后矛盾很多,有的是因为朝堂上面外戚之争,有的是因为兄弟间窦太后更加疼爱小儿子刘武,想让汉景帝传位给刘武,总之汉景帝与窦太后这对母子,关系越来越紧张。

这个时候,馆陶公主经常进宫陪伴母亲窦太后,并且调和她与汉景帝的关系,当时汉景帝非常感谢他这个长姐,所以汉景帝一朝时期,馆陶公主受到了弟弟汉景帝的信任,一般馆陶公主的话,汉景帝都会听。当时因为馆陶公主将女儿许配给了汉武帝,所以馆陶公主便鼓动汉景帝废掉当时的太子刘荣而改立汉武帝为太子,最后她如愿以偿。

等到汉武帝继位之后,馆陶公主便是大汉最有权势的外戚,那个时候,她的丈夫早就离世,她也非常寂寞,正好这个时候,她遇到了董偃,董偃长相俊美而且非常能讨馆陶公主开心,所以馆陶公主便将董偃收养在附中,两个人便过上了夫妻生活,最后馆陶公主去世之后,她便请求汉武帝将她与董偃葬在一起。

董偃究竟是谁?

汉朝人,跟馆陶公主

其实应称馆陶长公主,是中国汉朝孝文皇帝和窦皇后的长女,也是汉景帝刘启唯一的同母姐姐,同时也是汉武帝的姑母兼岳母。汉景帝时封馆陶长公主;汉武帝时,升为馆陶大长公主,尊称‘窦太主’。

因为馆陶公主的丈夫是世袭堂邑侯陈午,故又称堂邑大长公主。汉武帝的原配妻子陈皇后阿娇,就是他们夫妻的女儿。因此也有了“金屋藏娇”的历史典故。

窦皇后早年失明,长子汉景帝刘启忙于政务,爱子刘武又远在梁国,身边最是亲近者即馆陶长公主。而汉景帝对这个同胞姐姐,也是敬爱非常。馆陶长公主倚仗母亲的宠爱和弟弟的纵容,出入宫闱,纵横朝堂,横行霸道,为所欲为。

汉景帝欲立庶长子刘荣为太子。馆陶公主希望自己的女儿陈阿娇能成为汉朝皇后,就想把女儿许给太子刘荣。不料遭刘荣生母栗姬无礼拒绝。馆陶长公主震怒,遂起废太子之心。

此时,刘彻的生母王娡只是景帝后宫里美人。然而王美人聪敏世故,一发现有机可乘立刻屈意迎合、百般讨好馆陶长公主,为自己的儿子谋夺太子之位。

据汉·班固《汉武故事》记载:“帝以乙酉年七月七日生于猗兰殿。年四岁,立为胶东王。数岁,长公主嫖抱置膝上,问曰:‘儿欲得妇不?’胶东王曰:‘欲得妇。’长主指左右长御百余人,皆云不用。末指其女问曰:‘阿娇好不?’于是乃笑对曰:‘好!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也。’”于是“金屋藏娇”的故事便由此问世。

馆陶公主见阿娇和刘彻年纪相当,从小相处和睦、感情融洽,就同意给陈阿娇和刘彻这对姑表姐弟亲上加亲订立婚约。两人成年后更是举行大婚,结发成夫妻。金屋藏娇是一个传诵千年的婚姻传奇,是一个男子对自己的原配正妻许下的结发誓言和婚姻承诺。但也成为了当时汉朝政治的一个转折点。因为女儿的定婚,刘嫖转而全面支持刘彻,朝廷局势为之大变。汉景帝废太子刘荣为临江王,正式册封王娡为皇后,立刘彻为太子。汉景帝驾崩后,刘彻即皇帝位,是为汉武帝,立原配嫡妻陈阿娇为皇后。陈阿娇持宠而骄,令刘彻很不喜欢。

刘彻二十七岁时候,借以‘巫蛊’罪名颁下废后诏书:“皇后失序,惑于巫祝,不可以承天命。其上玺绶,罢退居长门宫。”从此,武帝把陈皇后幽禁于长门宫内;衣食用度上依旧是皇后级别待遇不变。至此,金屋崩塌,恩情皆负。馆陶公主虽然为自己女儿的遭遇抱屈,但却无可奈何。

就在女儿失位后第二年,馆陶公主的丈夫陈午过世。馆公主孀居寂寞,竟然与一名叫董偃的美少年相恋。

董偃出身寒微,其母是一名经营珠宝的商人。董偃从十三岁起就常随着母亲出入馆陶公主府。馆陶公主怜其漂亮英俊,将他作为养子供养在府中,并派人教他各种才艺。董偃到十八岁时,在外做官陶公主的随从,回府里则是她的内侍。此时的董偃温柔和善,相貌俊伟,风流倜傥,再加上馆陶公主的关系,因此许多人都与他交朋结好,称他“董君”。

也许是馆陶公主常年宫闱寂寞,急需干柴烈火的激活;也许久旱水枯,急需雨露滋润,没有人能够清楚,馆陶公主是什么时候把“董君”拉上了自己凤床,和这位养子之间是什么时候产生的不伦之恋的。馆陶公主和董偃朝起夕卧,出双入对,如漆似胶,俨然夫妻一般。而馆陶公主对这位小情夫更是千般怜惜,万般呵护,唯恐有他不满意的地方。馆陶公主曾特许董偃每天可支用一百斤金子、一百万钱、一千匹帛。可见馆陶公主对这位小情夫宠爱到何等地步?

此事后来传到汉武帝刘彻的耳中,一来他对这位姑妈曾对自己支持的感恩,二来对废掉陈皇后的愧疚,并不阻止馆陶公主有辱汉家皇室体面的不伦之恋,并在皇宫正殿宣室宴请馆陶公主和董偃。但由于谋臣东方朔的阻拦,刘彻才把酒宴从正殿改设到北殿,并让董偃从东司马门进宫。东司马门因此改名为东交门,成了下人进出的地方。

馆陶公主与董偃虽然年龄相差悬殊,但他们却并不顾及,依然长夜当歌,放浪形骸。就这样,长年声色犬马的生活似乎也耗尽了他们的精力,董偃刚到而立之年便魂归道山了。事过不久,馆陶公主也病死了。临终的时候,她仍然对董偃念念不忘,遗嘱请求将自己和董偃合葬在一起。看到馆陶公主如此眷顾洞眼,刘彻便答应了姑妈的要求,将馆陶公主和她的小情夫董偃合葬于霸陵旁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