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必败的战役,将领却义无反顾的参战的例子?

文史通4年前历史故事问答803

“中原突围”,皮定均和战友们临危受命,明知面对十几二十多倍于己的敌军,在几无生还希望的情况下,却义无反顾勇担重任,以舍生取义的大无畏精神,率部与敌周旋,但最后出现的颇有戏剧性的结局,却又着实出人意料。


1946年,美国特使马歇尔信心满满的前来为国共劝和,剑拔弩张的两个阵营,虽然表面上都乐于接受,但彼此还是相互戒备,各有打算,而且蒋校长暗中调兵遣将,为内战做充分的准备。


6月下旬,国军对我中原解放区不断蚕食,步步逼近,并以近30万部队将我中原军区李先念部5万余人,包围在狭小地区,伺机而动。面对十分严峻的状况,中原军区请示延安,准备立即突围,以防不测。


接到电报,主席彻夜难眠,反复斟酌,如果同意中原军区突围,那就等同与国军彻底决裂,而此时两个阵营实力相差悬殊,一旦开战,我方将承受极大风险,但如果中原军区不突围,又无异坐以待毙,可能造成又一个“皖南事变”。经过艰难的抉择,主席复电“同意立即突围”。


为了不引起敌人的警觉,中原军区极其隐蔽的集结部队行动,甚至为了麻痹敌人,军区司令员李先念在已经离开总部15公里后,又连夜拍马赶回,会见美军军调小组人员,事后又立即策马而去。


中原军区副司令员王树声召见军区第一旅旅长皮定均、政委徐子荣,向他俩传达了突围计划,并强调为确保主力部队突围成功,必须有一支精锐部队迎着强敌猛打猛冲,虚张声势伪装主力,以吸引敌人,这样这支部队必会遭到十几二十多倍敌人的攻击,极有可能全军覆没。


王树声介绍完后沉默了一会儿,此刻他不能没有顾虑,掩护主力是让人送死的任务,不但难以开口,而且他也不能确定两位部下是否能勇于接受这个任务。


从副司令员难以启齿、十分为难的表情中,皮定均与徐子荣己猜到了自己的任务,当王树声征寻他俩是否愿意担当这个掩护任务时,皮定均徐子荣决然而坚毅的保证,“请领导放心,一定坚决完成任务”。


皮定均徐子荣的第一旅是全军区战斗力最强的队伍,军区领导为了数万人得以生存,只能忍痛让他们执行九死一生的任务。面对生还渺茫的战斗,突围的时候,32岁的皮定均、39岁的徐子荣和基本上由太行山子弟组成的全旅官兵,都已准备为掩护主力撤退而牺牲。


为了吸引敌人,他们向敌重兵防御部位方向突围。三天之后,当掩护任务完成时,第一旅已深陷重围,但令所有人不曾想到的是,这支部队竟然用神奇的战术和惊人速度的强行军,创造了一个奇迹,他们竟能在损失不大的情况下悄然而退。


最终,第一旅成为整个中原军区最先成功突围且保存最完整的部队,当他们穿过数道敌人阻击防线到达解放区的时候,全旅没有太大的损失,只是数千官兵蓬头垢面,身上衣衫褴褛,脚上缠着的是满是污泥和血渍的破布,虽然军容不整,但却斗志依旧。


从此,“皮旅”成为我军声名显赫的一只劲旅,并在皮定均的率领下屡立奇功。1955年我军授衔,主席在审阅名单的时候,见皮定均被授予少将军衔,便提笔批了6个字“皮有功,少晋中”。遗憾的是,1976年62岁的福州军区司令员皮定均在指挥军事演习时,因飞机失事不幸殉职。


历史微点与您共同学习,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