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灭宋,蒙古灭宋到底用了多少兵力

文史通4年前历史故事问答1260

蒙古灭宋到底用了多少兵力

用了一百多万的军队。

马步军都元帅察罕率号80万大军,攻宋淮西,进围庐州(今合肥),欲克庐州后,造舟巢湖(今合肥南),以窥长江。

宝祐六年初,南宋蜀帅蒲择之发动的成都之战失败。七月,蒙哥汗统兵4万,号10万,自六盘山(今宁夏境)分兵三路进攻四川。

再到忽必烈南征,用兵总计一百多万。

扩展资料:

宋元战争

宋元战争,1271年之前又叫宋蒙战争,是大蒙古国(1271年改国号元)对南宋的战争,从第一次1235年-1241年和第二次1253年-1259年,到第三次1267年-1279年。

与蒙灭西夏之战和蒙金战争不同之处就是蒙古对南宋战争曾因中间内乱与南宋时战时和,而蒙古骑兵也并没有像对西夏一样在南宋长江淮河边疆一带进行不断地洗劫或袭掠。不过传统上,仍认为宋元战争是蒙古帝国对一个政权最持久的战争。最后元世祖忽必烈灭亡南宋,统一中国。

京襄之战

嘉熙二年,攻宋蒙古东路军,集中兵力进攻两淮,对长江中游的攻掠有所放松,宋廷乘机颁诏“收复京襄”。十月,新任京西、湖北路安抚制置使兼知岳州的孟珙,认为欲收复襄阳、樊城(今湖北襄阳市),必先取郢(今湖北钟祥)以通粮饷,取荆门军(今湖北荆门)方可出奇兵。

赴任至岳州(今湖南岳阳),乃檄江陵制司捣襄、郢,召诸将指授方略,发兵北进。宋将张俊复郢州,贺顺复荆门军。十二月,刘全战于冢头、樊城、郎神山,三战皆捷[2]。

次年正月,宋将曹文镛复信阳军(今河南信阳市)。刘全攻襄阳、樊城,在宋军各路相继收复失地的形势下,原附蒙古的刘廷美约宋都统江海,及其弟刘廷辅夹击襄阳叛军。宋军顺利进至襄阳城下,刘全复樊城。

四月二日,江海率军出荆门,直趋襄阳,刘廷美为内应执游显以城降,宋军遂复襄阳。刘全遣谭深复光化军(今湖北老河口市西北)。孟珙在收复襄阳后,即奏请置重兵于襄阳,建立军事重镇。乃以息、蔡(今河南息县、汝南)降人创忠卫军。

集襄、郢降人创先锋军;招淮民359人创宁武军;招回鹘壮士百余人、老稚115人、马260匹,创飞鹘军;荆鄂都统制张顺招襄汉溃卒创忠义、虎翼等军。孟珙遂以江陵为基地,以襄阳为重镇,大兴屯田,训练军伍,使荆襄战场出现转机。

总结

此战,历时12年,由于忽必烈攻宋方略正确,善择伯颜等良将,注重发展水军和大力实行招降安抚政策,形成了军事、政治优势,致宋军于被动挨打境地,终于灭亡南宋,统一中国,在中国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南宋则因政治腐败,治国、治军方针迂腐,奸相当权,排斥异己,任用庸才,赏罚失律,致使朝野上下,离心离德,招致败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宋元战争

宋辽灭金导致亡国,为什么南宋还要联合蒙古灭金

其实从历史的角度看,北宋联合金国灭掉了辽,之后金按照规定归还了包括燕云十六州在内的很多土地。只不过金看到北宋国力虚弱,后来借着北宋接纳辽国降将等事情,出兵北宋。辽国的灭亡是在1125年,北宋灭亡是在1127年,中间还有2年的时间。

当然,北宋采取的这个策略未必正确。燕云十六州是后晋石敬瑭给他干爹耶律德光的。李克用和耶律阿保机结拜,李嗣源是李克用的义子,石敬瑭是李嗣源的女婿。耶律德光是阿保机的幼子。所以,虽然石敬瑭比耶律德光大10几岁,但是的确小一辈。说自己是儿皇帝,也没什么不对的。李存勖也曾经叫阿保机父皇,这个旧五代史有明文记载。而石敬瑭是被李从珂打得没有办法,快灭亡的情况下,才被迫联合契丹。如果有活路,石敬瑭也不愿意这么做。且石敬瑭是沙陀人,耶律德光是契丹人,都是外夷,如果你认为是外国也不是不可以。人家内部的事情,你们自称汉人的后代,管得着么?存在什么屈辱不屈辱的?屈辱不屈辱也不是以汉人自居的人的屈辱。

弄清楚来龙去脉,我们可以看到,北宋有本事收回燕云十六州,那是本事。没本事,能守住自己国家也很不错了。檀渊之盟以后,宋辽基本保持了和平状态,属于友好国家,虽然两个国家都对对方有想法,但是迫于实力所限,只能保持现有的和平。那么,在女真崛起的时候,尤其是女真强大以后,北宋就应该帮助自己的盟国辽国来对付更加可怕的敌人女真。唇亡齿寒的道理很简单浅显。这样做,即使失败,北宋也能争得道义上的帮助,更主要的是能招纳来辽国的降将。从后来的历史看,如果南宋能和西辽夹攻金国,也许南宋就不会那么被动。但是由于宋朝的失误,使得耶律大石寒了心。宋朝的这种趁火打劫的行为,是一种毫无远见的错误行为。

但是南宋联合蒙古,未必是错的。宋金之间的“联盟”,南宋完全处于被动的局面,可以说完全是屈辱的盟约。而自宋孝宗开始,南宋的很多君主都有北伐的打算或者行为。有很多历史学家认为,如果把韩世忠、岳飞、刘光世、张俊、吴玠吴璘兄弟和刘琦等名将给了宋孝宗,那他很有可能能北伐成功。当然,宋朝的主旋律不是抗敌,而是削藩。所以无论何时,类似石守信、曹彬、狄青、岳飞这样人的存在,都会是宋朝的当务之急。解决掉他们,宋朝的赵氏才能坐稳江山。吴玠吴璘兄弟治蜀就很说明问题,两人忠于朝廷,但是到了第三代第四名将领的时候,还是出现了吴曦之乱。所以,在出现了这么一个灭金的机会的情况下,宋朝不可能无动于衷。

而联合蒙古灭金以后,南宋还和蒙古对峙了将近半个世纪,这可是一件相当了不起的成就。蒙古建国20年就灭国40.虽然这里有一些客观因素,比如蒙古内乱,但是南宋顽强的作战精神,还是值得钦佩的。毕竟以前的宋朝连辽金都打不过……

所以说,宋朝灭辽和灭金不能相同看待。宋朝的灭亡,也不仅仅是外交上的问题,还是内部问题比较严重。

蒙古灭宋朝用了多少年

44年蒙宋战争于宋端平二年(1235年)拉开序幕。至元十六年(1279年)初,张弘范的水军至崖山,攻下广州的元军也来会合,击败了抗元宋军最后一支部队。一直跟随小皇帝的宰相陆秀夫,背着赵昺投海自尽,张世杰舟覆而亡。宋王朝终被新建的元王朝所灭。

元朝灭宋杀了多少人

元朝灭宋杀了7000多万人口。

在蒙古人杀戮和统治下,中国大约失去了7000多万人口。据说,这还成了一项吉尼斯世界记录。

蒙古人的战争基本上都是对外的征服,从东南亚沿海到东欧地中海,以侵略和掠夺为主。为了更快更多的发战争财,蒙古人常常屠城和斩杀俘虏。因为对他们而言,这些敌人和百姓都不是蒙古族人,是外族就没必要客气和心软。

忽必烈领导、指挥或者参与的战争,主要是在中国境内或者周围,比如大理、南宋、缅甸等。有人统计,元朝灭宋,最后得到百姓930万户,比宋宁宗嘉定十一年时的1360万少了30%,按照每户有5人来计算,也就是说南宋大约被屠杀了2400万。

除了战争,之后元朝的统治也纵容着杀戮。据说在当时元朝的法律规定,人分四等,其中蒙古人第一,色目人第二,北方汉人第三,南方汉人第四。

因此杀最高等的蒙古人要偿命,而杀最低等的汉人只需要罚交一头毛驴的价钱。在这样的法律下,蒙古人杀汉人的事情自然时有发生。

无数古代的原始记载显示,蒙古帝国并不是只在中亚、阿拉伯、欧洲和印度屠杀和种族灭绝。在中国各地的大屠杀和种族灭绝的规模和残暴程度并不逊色。

蒙古人仅在中国北方金境内(河南、河北、山东、山西、山西)屠杀汉、女真等民族人口占总人口比例90%,其中忽必烈自己估计直接有一千八百万人(估计这是直接屠杀),焚烧房屋农田造成冻死、恶死,用死尸污染水源造成的疾病没有人能直接统计。

扩展资料

忽必烈灭宋之战是元世祖灭南宋统一全中国的战争。1268年元世祖发起元灭宋之战,首先派刘整与阿术率军攻打襄阳,史称襄樊之战。1274年元军攻下襄阳,宋将吕文焕投降,随后中书丞相史天泽和枢密院使伯颜率军顺汉水南下长江,目标建康。

1275年降将吕文焕率元水陆联军于芜湖击溃贾似道的南宋水军,史称丁家洲之战。隔年元军攻陷临安(今浙江杭州),谢太后与宋恭帝投降元军。然而陆秀夫等拥立7岁的宋端宗在福州即位,文天祥、张世杰与陈宜中等大臣持续在江西、福建与广东等地抗元。

元军陆续攻下华南各地,1278年南宋朝廷退至广东崖山。隔年3月,张弘范在崖山海战攻灭南宋海军,陆秀夫挟持8岁的小皇帝宋幼主赵昺投海而死,南宋亡。元朝统一中国地区,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七个封建正统皇朝。

蒙古窝阔台汗六年(1234年),蒙、宋联合灭金后,宋乘蒙古军北撤之机,派兵北上收复原北宋西京、东京、南京( 今河南洛阳、开封、商丘),被蒙古军击败。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忽必烈灭宋之战

元朝为什么最后才灭南宋

1、元朝制定战略大迂回的背景是在金,元,宋,西夏,大理等国混居中原,互攻交错的大背景下制定的。元当时没有实力对中原各国逐个击破,尤其金国更强于蒙古,所以必须要采用策略来出奇制胜。

2、当时国力大概是 金 宋 元 (小国不考虑)。元通过外交手段,联合宋对金展开夹击,迫使金连线作战直至崩溃。

而后,元对宋示好,继灭周边小国,使宋孤立无援,并且迂回包围南宋,在三面夹击宋不支而灭国。南宋军事力量相对北方作战确实力不从心,但之所以可以偏安一隅,靠的是南方的地形。

扩展资料:

元朝最终灭宋经过:

忽必烈最终于1268年元世祖发起元灭宋之战,首先派刘整与阿术率军攻打襄阳,史称襄樊之战。1274年元军攻下襄阳,宋将吕文焕投降,随后中书丞相史天泽和枢密院使伯颜率军顺汉水南下长江,目标建康。

1275年降将吕文焕率元水陆联军于芜湖击溃贾似道的南宋水军,史称丁家洲之战。隔年元军攻陷临安(今浙江杭州),谢太后与宋恭帝投降元军。然而陆秀夫等拥立7岁的宋端宗在福州即位,文天祥、张世杰与陈宜中等大臣持续在江西、福建与广东等地抗元。

元军陆续攻下华南各地,1278年南宋朝廷退至广东崖山。隔年3月,张弘范在崖山海战攻灭南宋海军,陆秀夫挟持8岁的小皇帝宋幼主赵昺投海而死,南宋亡。元朝统一中国地区,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七个封建正统皇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忽必烈灭宋之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南宋

蒙古军事战略能有多高明,灭金后为何没直接消灭南宋

蒙古的崛起在很多人看来似乎确实是神速,自从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后,在短短30年的时间里便两次西征,灭掉了西夏、西辽、金多国,但蒙古那时候的实力也因为长年累月的战争大为削弱,需要休息养兵。就和女真人的金朝作战,虽然蒙古总体占据优势,也打了20多年,如不是和南宋联盟借道伐金,潼关-黄河防线仍可以阻滞蒙古铁骑的肆无忌惮的攻势。因此蒙古在灭金的战争中一直在招募、拉拢河朔、山东等地的豪强,就是因为战线太长,兵力不够。

除了自身实力的相对有限外,蒙古初期的向西扩张更多地是为了获取商业利益,巩固帝国政权。在蒙古统一国家建立不久的这一段时间内,如不投入力量扩张则很有可能在内部出现反对者,因此中亚、西亚、东欧一带丰富的商业利润刺激了蒙古人的入侵。而当地的统治政权大多处于衰弱期,抵抗效果大多不佳,这也是蒙古军继续西征的重要原因。

我们也不要忘了蒙古毕竟和南宋订立了盟约,共同灭金。双方在灭金后也划分了河南、两淮的土地城池,可以说蒙古人虽然那时还没有一举灭宋的现实考量,也更不可能主动全面撕毁盟约。事实上宋理宗时代由赵葵等人发动的端平入洛,刺激了蒙古对四川、京湖一线入侵。说到这也有人会质疑说蒙古军并没有忽视南宋,也派了阔端、塔海等将领进攻四川、两淮。但这一时期你蒙古军主要是劫掠为主的破袭战、运动战,并没有全局规划和纵深配合,因此和西征的重视程度想必也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最后但最重要的是南宋此时仍然具备强大的军事实力,不容蒙古军小觑。在围攻金朝最后的首都蔡州的时候孟珙所部宋军就给蒙古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因此长于水上作战、防御作战的宋军仍旧是具有一定震慑力的武装力量。江南地区地势地平,遍布河湖沼泽,十分不利于骑兵作战,而上游的四川地区则是群山环绕、密林四面,更是险要无比。在如此地形下蒙古军难以发挥充足的战斗力,这和纵横东欧平原、中亚草原、阿拉伯半岛、两河流域的平坦地区自然是大相径庭了。

军事策略的选择受到经济利益、军事力量对比等因素综合影响。对于刚灭掉金朝的蒙古来说,消化吸收金人的成果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南宋还不是一个能立即拿下的国度,自然在重要性上滞后于西征了。

当时蒙古族是怎么灭了金国和南宋的呢?

南宋灭亡

  公元1235年,蒙军首次南侵,被击退。蒙军并不甘心失败,于次年九月和第三年两次南侵,其前部几乎接近长江北岸。由于宋军奋勇作战,打败蒙军,再一次挫败蒙军度江南下的企图。而后,南宋军民又在抗蒙将领孟珙、余玠等人的指挥下,多次击败蒙军,使其不得不企图绕道而行。公元1259年,蒙古大汗蒙哥在占战合州受宋军的流矢所伤因而死于军中。其弟忽必烈正于鄂州与宋军交战,听到消息后,立即准备撤军以便夺取大汗之位,而此时南宋权臣贾似道派人与忽必烈议和,以保太平。这样忽必烈直接返回北方自立为汗。

  公元1267年,忽必烈下令攻打南宋的重镇襄阳,是为襄樊之战。宋军利用汉水把资源源不绝送入城内,才能坚守城池。守将吕文德及吕文焕坚守城池六年,贾似道派了范文虎及李庭芝援助,但两者之间不和。贾似道封锁了所有蒙古南侵消息,皇帝并不知此事。公元1271年,忽必烈在中原建国号为元。在1272年,张顺,张贵两兄弟的义兵曾血战元军。在1273年,樊城失守,襄阳城破,在宋军继续巷战,吕文焕最终投降,六年的襄阳保卫战结束。

  1276年元军攻占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俘5岁的南宋皇帝恭宗。南宋主体政权宣告灭亡。

  后来,南宋残余势力陆秀夫、文天祥和张世杰等人连续拥立了两个幼小的皇帝(端宗、幼主),成立小朝廷,元军对小皇帝穷追不舍,不断逃亡至南方,经过香港,端宗因病逝世,而另立幼主,逃至新会至南海一带。文天祥在海丰兵败被俘,张世杰战船沉没,走投无路的南宋残余势力终于在1279年3月19日随着崖山海战失败及陆秀夫负刚满八岁的小皇帝跳海而死而彻底灭亡,四十多年与蒙古-元朝的抗衡完结。

蒙古灭掉南宋有什么影响?

蒙古灭掉南宋,一般都说几乎用了五十年时间,一般用这种说法的都是从公元1235年开始算起,到1279年崖山海战,陆秀夫背着皇帝跳海身亡。

公元1234年,蒙宋联合灭金,蒙宋原来约定的还是以淮河一线为界,灭金后,蒙古军队北撤,谁想宋军竟然突然北上收复三京(洛阳,开封,商丘),史称端平入洛,蒙古军感到惊讶,发兵击败宋军。

如果能够收复旧都,这功劳自然是大大的,也是宋军任谁都心动的功劳,但是偷鸡不成蚀把米,蒙古军也是此时发现宋军战力差,打起了歪主意。

于是在第二年七月,也就是1235年六月,蒙古大汗窝阔台率领大军分东,西两路攻打南宋,借口就是宋军北上收复三京,违背原来约定界线的盟约,借口也确实是事实,宋军是有点理亏,但蒙古军既然南下,那就是侵略,必须得打。

打是得打,可是宋军战力确实不如蒙古军,再加上一些没骨头的人存在,宋军各路大败,连《射雕英雄传》中描绘的襄阳,也很快陷落,湖北,四川等地,接连失陷,幸亏有宋军西路军有擎天柱孟拱,率军与蒙古军队鏖战,迭出奇计,不久收复四川。

谁想到这场战争一打就打了七年,在这个过程,四川几度易手,最后一次,公元1241年十一月,蒙古军刚刚在汉奸的配合下,攻下成都,窝阔台就病死军中,蒙古军只好撤军北归。

十八年后,蒙古军再次盯上了南宋,只是没想到这次战争的结果那么意外。公元1259年,蒙古大汗蒙哥,率军十万,重新攻打南宋,结果命丧钓鱼城。

这样一来,蒙古大汗之位空缺,忽必烈北上跟阿里不哥争夺大汗之位,不暇顾及南宋,夺得大汗之位的忽必烈,开始整治军备,大建水师楼船,招降纳叛,吸取两任大汗攻宋失败的教训,指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制定了先取襄樊、实施中间突破、沿汉入江、直取临安的灭宋方针。

当然这个过程,怎么能少得了南宋自毁长城,在忽必烈争夺汗位的时间里,南宋的能战将领被奸臣贾似道折磨的,非死即罪,几乎没有一个有好果子吃。如此的神助攻,南宋如何不亡。

十年后,蒙古大军第三次进攻南宋。公元1268年,夺得汗位,平定叛乱,已经做好一切准备的忽必烈,命都元帅阿术、南宋降将刘整率军进攻襄樊,开始了攻宋之战。

南宋在襄樊也经营日久,两军在襄樊之地拉据了五年,可是宋军多次救援襄樊,都被蒙古军隔断,五年后,蒙古军在张弘范的献策下,围攻襄阳,在无力自守,外无援兵的情境下,诱降了襄阳守将吕文焕,襄樊既下,南宋门户大开。

接着忽必烈继续其沿汉入江方针,继续增兵十万,大举攻宋,命令蒙古东路军自襄阳顺汉水入长江,直取临安,公元1275年底,蒙古军强渡长江成功,到第二年七月,宋军长江防线被蒙古军彻底击溃,不久临安陷落,宋恭帝与太后投降。

这个过程,襄阳降将吕文焕作用不小,因为沿江守备,多为吕氏旧部,吕文焕为先锋,再加上蒙古军势大,自是望风而降。

不过,陆秀夫等人拥立7岁的宋端宗,继续斗争,最终在1279年的崖山海战中,陆秀夫挟持8岁的小皇帝宋幼主赵昺投海而死,南宋才算最后灭亡。前后算起,公元1268-1279年,头尾加一起,也就一共12年。

标签: 蒙古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