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宏 冯皇后,北魏冯皇后年龄

文史通4年前历史故事问答1002

北魏冯皇后年龄

北魏的冯太后,是历史上著名的贤良皇后之一。史籍上对她的记载非常清楚:冯太后生于公元442年,公元490年去世,名不详,汉族,长乐信都(今河北冀州市)人。北魏文成帝拓跋濬的皇后,献文帝拓跋弘的嫡母,孝文帝元宏(拓跋宏)的祖母,出身于北燕皇族长乐冯氏。北燕灭亡后,没入太武帝拓跋焘后宫,充为奴婢;正平二年(452年),选为文成帝的贵人;太安二年(456年),册封为皇后;和平六年 (465年),北魏献文帝即位,尊为皇太后。政局动荡,冯太后临朝听政,定策诛杀了权臣乙浑,后依据北魏祖制归政献文帝;延兴六年(476年),献文帝暴薨,时人称冯太后毒杀。冯太后二度临朝称制达十四年,尊为太皇太后;太和十四年(490年)去世,享年四十九,葬于永固陵,谥号文成文明皇后。她是北魏中期一系列改革的实际主持者,并对孝文帝改革产生重要影响。

北魏文成帝拓跋宏的皇后,名叫冯淑仪还是冯桂儿?为何在胡笳汉月里与北魏冯太后的书里面起名不一样?

  冯太后(442-490年),名不详,汉族,长乐信都(今河北冀州市)人,北魏文成帝拓跋濬的皇后,献文帝拓跋弘的嫡母,孝文帝元宏(拓跋宏)的祖母,北魏中期一系列改革的实际主持者,并对孝文帝改革产生重要影响。

  冯太后,出身于北燕皇族。北燕灭亡后,没入太武帝拓跋焘后宫,充为奴婢;正平二年(452年),选为文成帝的贵人;太安二年(456年),手铸金人,册封为皇后;和平六年 (465年),北魏献文帝即位,尊为皇太后。政局动荡,冯太后临朝听政,定策诛杀了权臣乙浑,后依据北魏祖制归政献文帝;延兴六年(476年),献文帝暴薨,孝文帝元宏登基。冯太后二度临朝称制,厉行改革达十四年,尊为太皇太后;太和十四年(490年)去世,享年四十九,葬于永固陵,谥号文成文明皇后。

冯太后和拓跋家族三代皇帝的真实关系?

  文明太后到底是个什么人?

  文明太后是汉族人,姓冯,是北魏第四位皇帝文成帝拓跋浚的妻子。文成帝拓跋浚13岁继位,她14岁的时候被选为贵人,18岁的时候被立为皇后。

  当时选皇后有一套程序,先要从皇帝的几位夫人当中选定一位,作为皇后候选人,这位候选人取得候选资格后,要参加一个非常隆重的仪式,叫做“手铸金人”。如果成功,那么她就被正式册封为皇后;如果“手铸金人”失败,那么她便被淘汰,然后要另外再选一位夫人来试,所以“不成则不得立”。这位冯贵人,她“手铸金人”一次成功,成为皇后。

  成为皇后以后,文明皇后表现出非同一般的政治才能。

  公元465年,文成帝拓跋浚去世。根据北魏鲜卑人的习惯,帝王或一些地位很高的那些部族头领去世以后,要有“累犬护驾”,“犬”就是狗,意思是用许多狗来护驾。其实不是真正的狗,是把皇帝生前用过的、接触最多的东西,比如他穿过的衣服、他经常坐的椅子、他睡的榻等当众烧掉,说是烧掉以后这些东西就会变成一种神犬,护送皇帝的灵魂回到鲜卑族的发祥地——赤山,和他的祖宗团聚。就在这个“累犬护驾”大典上,当时百官、太监和宫女一起痛哭,这个冯皇后忽然就扑火自焚,要追随先皇而去,结果当时被人救了过来。人们赞叹:这位皇后真是了不起!

  皇帝拓跋浚死后,朝廷的大权掌握在车骑大将军乙浑手中。乙浑这个人其实不“浑”,非常有头脑,他是鲜卑族。他趁这个时候伪造皇帝的圣旨,杀害了许多反对自己的文武大臣,甚至把当年冒死拥戴文成帝拓跋浚的平原王陆丽都给杀了。而且43天当中,他假传圣旨,给自己连升三级,升到大司马,统管36部曹。这个时候,朝廷内外是一片惊恐,传说乙浑准备改朝换代。

  眼看着丈夫的基业将毁于一旦,情况万分危急,当时27岁的文明太后马上找来心腹大臣,在后宫秘密制定了夺回权力、杀掉乙浑党羽的计划。这件事情她计划得非常周密,采取的措施非常有力,干得非常漂亮,一夜之间,乙浑及其党羽全部被杀死,随后文明太后就宣布垂帘听政。

  她28岁那年,爱上了一个叫李弈的大臣。李弈长得非常漂亮,非常有才干,干事利索。他们俩志趣相投,她沉浸在爱情的海洋,于是在469年,她就把政权交还给了16岁的献文帝拓跋弘,她自己退居幕后抚养太子拓跋宏。但是她没想到,过了一年,即470年,献文帝拓跋弘突然把李弈、李弈的两个哥哥,还有李弈的那些连襟姻亲在朝为官的十几家的所有男人全部杀光,原因是太后内宠李弈。于是,文明太后和献文帝之间出现了很大矛盾。

  文明太后在经历了震惊、气愤和痛苦后,思绪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把献文帝废掉。献文帝18岁的时候,他忽然提出来,说不想当皇帝了,于是向朝廷写了“辞职报告”。说他笃信佛教,对尘世间的事情没有兴趣,就想一心一意地读经。群臣当然都反对,说皇上您现在才18岁,文武兼备,春秋鼎盛,哪能禅位?后来群臣发现他的态度很坚决,确实是不想当皇帝,但是谁当皇帝呢?他说他想禅位给皇叔。大臣们当然都反对,按朝规他应禅位给儿子,哪有往上禅的?他的理由是,当时太子拓跋宏才5岁,还不能够驾驭国家,因此要禅位给一位年长之君。其实,最大的原因是他受制于文明太后,做不了主,还不如退位。因为太后虽然还政于献文帝了,实际上还是她专政,所以献文帝想禅位给一位年长之君,给一位皇叔,由他来制约太后。太后当然明白这里的缘由,她不会让他遂愿,最后,大臣们按照太后的意思,让献文帝禅位给了太子。其实,让献文帝退位也是太后的意思,这样,文明太后自己就可以继续掌权。

  5年之后,到了公元476年,那年的六月初一,朝廷突然颁了一个皇帝诏书,宣布平城戒严,而且京师内外的所有军队,分三批,分批调出首都,甚至首都附近的军队都调走。这期间,献文帝拓跋弘因为兵变阴谋败露,被迫服毒自杀。这时文明太后38岁,她再次宣布临朝称制,从幕后再次走到幕前。她上一回临朝称制3年,这一次从476年开始,一直到她490年去世,又经过了14年。实际上,为了推行其改革方略,她一直是牢牢地掌握大权。

  文明太后再次临朝称制,刚开始的时候,她很不喜欢刚刚10岁的孝文帝,尽管孝文帝是她亲自教育带大的。她跟孝文帝的关系搞得不好,其原因是太后觉得这个小皇帝太聪明了,怕他将来长大了会不利于冯家,所以就想废掉他,立拓跋宏的弟弟、比他稍微小一点的咸阳王拓跋禧为皇帝。结果群臣反对,没有废掉。

  这时,太后突然感觉自己老了。太后想到自己掌握大权的时间毕竟不多了,还是培养一名聪明过人、才华盖世、治国有方的皇帝吧。于是,她和拓跋宏的感情又好起来。冯太后在教育孝文帝拓跋宏的过程当中,亲自编写教材三百多章,叫《劝诫歌》,还写了《皇诰》18篇,以皇帝诏书的名义教育孝文帝施政方面的纲领。

  拓跋宏孝文帝18岁时,正式接过太后的权力,他对太后非常孝顺和谨慎,不管大小事,都请示太后,都听太后决断。

  今天看来,文明太后之所以取得以上成就,与她牢牢掌握政权是绝对分不开的。就是在文明太后掌权的这段时间当中,她进行了许多重大的、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制度性改革。

历史上,冯太后一生辅佐了三代帝王,她最终又是什么结局?

确切点说,这位冯太后是服侍了一位、扶持了一位、扶植了一位,是稳稳的三朝老人了,之所以不叫臣,是因为她的身份特殊,分别是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至于结局,当然是善终,谁还能和一个女人过不去么?

说这么热闹,说的是谁呢?她就是大名鼎鼎,号称北魏“武则天”的北燕王室后裔,冯氏(可惜没留下名字)。北燕灭亡后,冯氏成了战俘,因为是皇室后裔,所以待遇还行,被扔到了武帝拓跋焘的后宫当宫女。

出身不凡,冯氏本身也争气,所以,没过多久,就成功从宫女升级成了贵人,四年之后,就成了皇后,登上了无数普通人梦想的巅峰。皇后啊,无数人几辈子也不可能达到的位置。但这点成就,仅仅是冯氏表演的开始。

拓跋焘时代,冯氏安心做自己的皇后,管理后宫,服侍皇帝,一直相安无事,在这期间,冯皇后已经开始积蓄力量,酝酿小宇宙了。

献文帝即位后,冯氏升级为皇太后,没人可服侍了,后宫也有了新的皇后来管理,自己突然没事儿做了,还真有点不适应。所以,当冯太后看到朝廷里乌烟瘴气,皇帝无能为力之后非常不爽,于是亲自下场,垂帘听政,亲自设计铲除了权臣乙浑,之后又把皇权交还给了献文帝。

献文帝的皇位没坐几天,就得疾病突然死去。然后有人就怀疑是冯太后垂帘听政的瘾没过够,想自立才暗杀了皇帝。冯皇后一听到消息,立刻意识到自己有危险,朝廷又要大乱,于是二话不说,直接把自己的孙子拓跋宏抬上了王位,以表明自己没有反心。

不过孙子就是孙子,年纪太小没有权威,所以,冯太皇太后再次临朝亲政,帮孙子治理天下,这一治,就是14年!至于孙子拓跋宏,基本上就是个傀儡了。大权实际都在冯太皇太后手里。

冯氏最终病逝于平城,被封谥号为“文明太后”,结局很完美。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为何英年早逝?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是南北朝时期最有作为的皇帝。执政期间,他整顿吏治,倾心汉化,迁都洛阳,南征北战,对北魏和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白日光天无不曜,江左一隅独未照”,拓跋宏的这首诗表明了其心怀远大志向,念念不忘南北统一大业。然而,出师未捷身先死,拓跋宏只活了三十三岁便离开了人世。关于他的英年早逝,普遍认为他是得知皇后偷情,被活活气死的,其实不然。笔者认为,拓跋宏是因为疾病加劳累而死。 拓跋宏究竟得了什么病?《魏书·高祖纪》中说他从“不豫”,到“疾甚”,最后“驾崩”,并没有说明病症;而在拓跋宏的御医徐謇及元澄、元勰等几位近臣的传记中,对拓跋宏的病症却有所透露。《魏书·元澄传》称拓跋宏“疾患淹年,气力惙弊”,《魏书·元勰传》称拓跋宏“气力危惙”,《魏书·徐謇传》称拓跋宏“心容顿竭,气体羸瘠”,患的是“沉劳”和“笃瘵”。在古汉语中,“惙”的意思是指气短促而微弱,即呼吸有障碍;“劳”同“痨”,即痨病;“瘵”也多指痨病。综合分析,拓跋宏多年患有肺痨,而且病得不轻。 拓跋宏为何英年早逝?笔者认为主要有四个原因。 其一,拓跋氏皇族有早婚早育的传统。拓跋宏之前的数代嫡祖,如景穆太子拓跋晃十三岁生文成帝拓跋濬,拓跋濬十五岁生献文帝拓跋弘,拓跋弘十四岁生孝文帝拓跋宏,皆在十多岁时便已生子,因年幼,精子质量不高,很容易造成后代遗传性先天不足。同祖辈一样,拓跋宏也是早婚早育者,他十六岁生长子元恂,十七岁生次子元恪,而且在生元恪之前,还生有华阳公主、兰陵公主两个女儿,可见拓跋宏从十多岁时就开始涉猎后宫,宠幸女人了。十多岁正处身体发育初期,这个时候过度行房事,很容易造成气血亏损,体弱多病。 其二,早年经历,对拓跋宏身心影响很大。拓跋宏三岁丧母(生母李氏依北魏宫廷“子贵母死”的祖制被赐死),十岁丧父(父亲拓跋弘被冯太后毒死),受过寒冬“单衣闭室,绝食三朝”的责罚,遭过“食中得虫秽物”的恐吓,挨过杖打“数十”的体罚,甚至因为太过“聪圣,……不利于冯氏”(《魏书·高祖纪》),险些被权欲极强、生性猜忌的冯太后废黜。《黄帝内经》云:“忧伤肺,恐伤肾”。亲生父母的痛苦死亡,在位前期的胆颤心惊,这一系列悲苦遭际,使拓跋宏的幼小心灵遭到严重打击和伤害,很不利于其健康成长。 其三,宠幸冯氏,使拓跋宏感染肺病。早年,冯太后的两个内侄女入宫,其中一女冯氏,即后来给拓跋宏带绿帽子的冯皇后,“有姿媚,偏见爱幸”。不久,冯氏因有病,被冯太后“遣还家为尼”。冯氏得的不是一般病,而是可怕的“素疹”。在古汉语中,“素疹”即“宿疢”,也就是热病,多指肺病。这种病传染性极强,且极难痊愈,让人避之不及。冯太后死后,拓跋宏打着冯氏“素疹痊除”的幌子接其回宫,“宠爱过初,……宫人稀复进见”(《魏书·后妃传》)。拓跋宏身体本来就很差,在与冯氏亲密接触中,最终染上了肺病。 其四,心力交瘁,使拓跋宏病情加重。拓跋宏独掌大权后,励精图治,勤于政务,掀起了排山倒海般的改革浪潮。特别是在迁都问题上,拓跋宏力排众议,软硬兼施,甚至不惜自编自演了一场冒雨“南征”闹剧,可谓殚精竭虑,耗费心智,以至于“及迁洛,……体小不平,……令(徐謇)处治”。迁都后,拓跋宏不作停歇,御驾亲征,发动伐齐之战,恨不得毕其功于一役,结果几次仓促出征,均无功而返。急功近利,加之疲惫焦躁,使拓跋宏于太和二十二年(498)再次亲征时“其疾大渐”(《魏书·徐謇传》),幸亏徐謇救治才好转。 拓跋宏久病心烦,侍臣稍有过失,动不动就要训斥、诛斩,甚至对老婆孩子也不手软。迁都洛阳后,第一任皇后冯氏因为拒绝说汉语、穿汉服,被拓跋宏废黜;第一任太子元恂因为嫌天热,不穿汉服,遭到责骂后又发动叛乱,被拓跋宏废黜、赐死。先天不足,后天劳烦,事事亲为,急于求成,性情暴躁,动辄发怒,平时又不注意养生和保健,使拓跋宏的病情由轻变重,以至于在亲自审讯第二任皇后出轨一案时,已经力不从心,他先是“以疾卧含温床”,后“取卫直刀柱之”(《魏书·后妃传》)才勉强支撑着站起来,可见其病之重。 有人说,拓跋宏此状,是因为皇后让他带了绿帽子气的,其实不然。首先,拓跋宏是个英武帝王,他虽然宠爱皇后,但不是个唯唯诺诺、忍气吞声、惧怕皇后、驾驭不了皇后的懦夫;其次,拓跋宏胸怀宏图,几乎把全部心思都用在了改革和统一大业上,他连年征战在外,知道是自己冷落了皇后,所以并没有将其废黜,只是将其幽禁,显然是想通并原谅了皇后的背叛;再次,拓跋宏临终前“遗诏,三夫人以下皆遣还家”(《资治通鉴》),明令允许后宫众多妃嫔在他死后再嫁,可见拓跋宏心胸很宽广,绝不是人们所想象的那种小家子气。 皇后私通,可能会让拓跋宏一时沮丧,但绝不是致命的伤害。拓跋宏之死,在于他明知自己“心容顿竭,气体羸瘠”,还继续忘我的创业,希望有生之年能够一统天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皇帝。作为一个重病之人,拓跋宏这是在拼命。处理完皇后出轨一事后,太和二十三年(499)三月,拓跋宏为了实现政治抱负,再次强撑病体亲征伐齐,途中鞍马劳顿,“疾势遂甚,戚戚不怡”(《魏书·徐謇传》),御医回天无力。四月,提前耗尽毕生精力的拓跋宏在取得马圈城大捷后,因操劳过度,病入膏肓,抱憾而死,令人扼腕。(刘秉光)

冯皇后的儿子是谁

一、北魏文成帝拓跋濬的皇后(电视剧 锦绣未央 女主角的原型)。她是献文帝拓跋弘的嫡母,孝文帝元宏(拓跋宏)的祖母,北魏中期一系列改革的实际主持者,并对孝文帝改革产生重要影响。

二、孝文幽皇后(469年-499年),名不详,野史上说其名为冯润,字妙莲,是北魏孝文帝元宏的第二任皇后,长乐信都(今河北省枣强县东北)人,谥号为幽皇后 ,一生无子。为冯太皇太后(北魏文成帝拓跋濬皇后)的侄女,比丈夫元宏长一辈,但是却跟元宏年龄相当。

三、后晋 出帝石重贵的皇后,子嗣不详。 史传,正位中宫后,冯皇后常常干预政事。

四、北魏孝文帝皇后,子嗣不详。传闻,因孝文帝改革时 表示不喜汉族文化 被废 并出家,是幽皇后的姐姐。

拓跋弘与冯太后是什么关系

拓跋弘,显祖献文皇帝,讳弘,高宗文成皇帝之长子也。母曰李贵人。

文成文明皇后冯氏,年十四,高宗践极,以选为贵人,后立为皇后。

也就是说:拓跋弘的父亲是高宗,母亲是李贵人,高宗的皇后是冯太后。

这样的关系清楚了吧。

她临朝听政25年,私生活不检点,冯太后是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上的北魏的冯太后临朝听政25年,私生活不检点,她堪比武则天和慈禧,但她却是一代贤后。她像武则天和慈禧一样杀伐果断,也像武则天一样喜欢小鲜肉,跟慈禧一样早早守寡,她是女王,高高在上,但归根结底还是一个可怜的女人。

婢女飞上枝头变凤凰,但并非是幸事,只是悲剧的开始。北魏的冯太后本是北燕皇族,但在北燕灭亡后,她沦为北魏皇宫的一个小奴婢。但她的运气逆天,在13岁的北魏文成帝登基后,就直接选12岁的冯太后为贵人。不久之后,15岁的冯太后就被册封为皇后,并且常伴于文成帝身边辅政。就是这个时间里,冯太后掌握了大量的执政经验。两人婚后甜蜜,但是好景不长,文成帝英年早逝,那一年冯太后才25岁,跟后来的慈禧太后一样早早就成为了寡妇。

在文成帝死后,年仅12岁的皇太子拓跋弘即位。当时的太原王乙浑欺负冯太后这对孤儿寡母,意图谋反。冯太后秘密布置,迅速将太原王乙浑给诛杀了,但引起了北魏朝局的震动。紧接着,冯太后宣布自己临朝称制,掌握朝中大权,很快就稳定北魏动荡的局势。但她并不像慈禧那样贪恋权力,在前后临朝称制一年半后,就将权力给到了他的养子献文帝。

在文成帝死后,耐不住寂寞的冯太后跟武则天一样喜欢上了小鲜肉,私生活很不检点。献文帝对此很是不满,就借机将冯太后非常宠爱的李弈给处死了。这一下,可是惹恼了冯太后,冯太后直接逼着文献帝退位,禅位给不满5岁的太子拓跋宏,也就是北魏孝文帝。这个文献帝退位后,依然不老实,不仅继续掌控朝中大权,还出去带兵打仗,甚至还在都城搞阅兵,冯太后担心文献帝对她不利。于是乎,她果断出手,将文献帝给囚禁了。不久之后,文献帝暴毙,传言是冯太后害死了文献帝。

随后,冯太后再度临朝听政,冯太后运用高超的政治智慧和钢铁般的手腕,纵横捭阖,任用贤能,维护朝局的稳定,对北魏的政治经济进行改革。同时,她悉心培养自己的孙子孝文帝,她身体力行,对日后著名的孝文帝改革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冯太后虽然手握大权,但是她在日常生活上厉行节俭,不仅不穿戴华丽的衣服和饰品,而且吃的也非常简单,就在一种宽仅几尺的几案上就餐,而且菜也少的可怜,这跟后来的慈禧太后餐餐上百道美味佳肴的形成了鲜明了对比。

公元490年,49岁的冯太后去世。在临终的时候,他曾降遗旨,要求自己死后,一切从简,要薄葬。但孝文帝感念冯太后的养育之恩,违背她的遗旨,提高了冯太后的陵墓规格,按国君的葬礼规格。

冯太后以个人智慧实现了北魏两代人的顺利交接,为北魏王朝的政局稳定做出重大贡献。去除她私生活不检点这一条,可以是她是一代贤后,比后来的武则天和慈禧强多了。总之,她是女王,高高在上,但终究也只是一个可怜的寡妇,只能忍受无限的寂寞空虚冷!各位,你们说呢?

标签: 北魏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