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姓家谱辈分排列,孔孟家谱辈份排行

文史通4年前历史故事问答3761

孔孟家谱辈份排行

怀瑾:

论语别裁

兴灭继绝

孔孟曾颜的通天谱

但是后世各宗族修家谱,有四姓是所谓“通天谱”的,意思是普天之下,全世界只有一种家谱的。这四姓就是孔、孟、曾、颜。这四姓的祖先都分别追溯到孔丘、孟轲、曾参、颜回四大圣贤,而这四家的家谱,所排的字辈——就是辈分命名所用的字——也完全是一样的。这件事看起来好像与国家民族无关,实际上充分表现了我们这个民族崇高文化,重视血统的精神。

(清稗尖钞)中载,孔子嫡传子孙自元代经五十四代起为:思、克、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衍、兴、硫。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 钦、绍、念、显、扬。

孔孟的姓氏·辈分

孔姓字辈:元朝孔氏第五十四代衍圣公孔思晦始用辈字,并定第五十五代字辈为“克”,第四十六~八十五代字辈:“宗若端玉手元之水思希言公颜承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

明洪武年间定十字(第五十六~六十五代)字辈:“希(士)言(伯)公(文)彦(朝)承(永)宏(以)闻(质)贞(用)尚(之)衍(茂)”。

清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定十字(第六十六~七十五代)字辈:“兴(起)毓(钟)传(振)继(体)广(京)昭(显)宪(法)庆(泽)繁(羽)祥(瑞)”。

清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定十字(第七十六~八十五代)字辈:“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

孟姓字辈:《通天家谱》、《孟子世家谱》都明确记载了“分派以十一,别户以二十”,这“十一派”、“二十户”的孟氏后裔,是孟子的嫡传子孙。

孟子后裔自四十六代,即中兴祖孟宁的两个儿子,长子孟存,次子孟坚,经过九代的繁衍,到五十五代“克”字辈,共计有四十二人,但只有克仁、克诚、克昭、克威、克珏、克宽、克尹、克继、克绪、克缙、克纶这十一支有传人。

这十一支即划分为十一派,孟子后裔自“克”字辈传到五十六代“希”字辈,共计有三十三人,但其中只有希文、希渊、希源等二十二人有传人。其他十一人失传。这二十二支就划分为二十户。按宗法制,以始祖嫡长子为大宗,奉祖先祀,其余的皆为小宗。

扩展资料

孟姓迁徙:明朝时期,孟姓大约有2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22%,为明朝第八十九位姓氏。宋元明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孟姓人口增长为负值。面对战乱和屠杀,受害群体首先应是主体在北方的人群,孟姓是北方地区姓氏,自然受到了严重的冲击。

孟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东、山西、河北,这三省大约占孟姓总人口的58.7%。其次分布于浙江、陕西二省。以前山东为孟姓第一大省,大约占孟姓总人口的32%。宋元明600余年,孟姓主要向江南、东部、西部迁移,鲁、冀、晋为孟姓聚集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孟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孔姓

孔孟后人至今排辈分都不乱吗、、?

我就是孟氏后人,辈分非常清楚,但我们未必都遵守《通天家谱》来取名字,孔孟思想都是及其开放的,可不是大家陈旧思维想象的封建腐儒。社会变革孔孟都是冲在前面的,但我认为孔孟最大的优点就是懂得传承,始终能清楚自己文化的本源。我家是云南边远的一只孟氏移民,但能推动中华汉文化对本地复杂的民族文化影响非常大,而清末,族人从戊戌变法就到新民主主义革命就一直冲在前头。现在又积极投身于祖国建设,参与工业信息化的推进。

孔孟家谱排字出现不一样正确是啥排序

按资排辈起名字最讲究的家族,要属儒家孔、孟、曾、颜四大望族(即:孔丘、孟何、曾参、颜回四家)。

根据《史记》记载:汉高祖刘邦于高祖十二年十二月“自淮南还,过鲁,以太牢(猪、牛、羊三牲各一)祭祀孔子”,以后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唐高宗李治、玄宗李隆基、北周太祖郭威、宋真宗赵恒、清朝康熙皇帝、乾隆皇帝为了表示尊重儒学,都到曲阜祭祀过孔子。

尤其是乾隆皇帝曾经先后八次朝孔,并于乾隆九年赐给孔府三十个字:

希言公彦承,弘闻桢尚衍。

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

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

1920年,孔子第76代衍孙孔令贻又续20个字:

建道敦安定,橘修肇益常。

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自从乾隆皇帝赐字以后,不但孔府族人按此起名,而且孟府、曾府、颜府也都相随而来,均按此五十个字起名(曾氏从六十三代开始,用与孔、颜、孟统一的字辈)。自春秋以后,这四家子孙繁衍很多,遍布国内国外,他们在他乡异地相逢,只要一提名道姓,便知是哪一辈,叙罢辈分,定了称呼,便有酒宴招待,问明情况,如果经济困难,还要互相资助。

孔孟家谱是怎么排的?什么样的顺序?

孔孟后人现在取名,多数按照“希言公彦承,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继广,昭宪庆 繁祥,令德唯垂佑,钦绍念显扬”的顺序来取字。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0046467.html?si=2

孔子家谱辈分排序

  家谱一、孔子家谱 孔孟后人现在取名,正式订出行辈是在明朝:明初朱元璋赐孔氏八个辈字:公、彦、承、弘、闻、贞、尚、胤,供起名用。后因洪武元年五十六代孔希学及洪武十七年五十七代孔讷先后袭封衍圣公。这样就把“希”和“言”旁加上去为十个字,即: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胤(后清代为避帝讳,将弘改为宏,胤改为衍)。明崇祯年间,这十个字已不够用,由六十五代衍圣公孔胤植(孔衍植)奏准。后续十字即:“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到清乾隆九年(1744年),由礼部调查整理,报皇帝钦定,再添十字:“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民国八年由七十六代衍圣公孔令贻又立二十个字咨请当时的北洋政府核准公布。亦即第八十六代至一百零五代。即“建道敦安定,懋修肈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到现在为止已知最小辈是“钦”字辈。因此,不少孔孟后人从名字上就能看出来辈分大小。在此之前,孔子家谱非常繁芜[3],这个取字方法比先前大大简化,又经皇帝提倡,使得中国其它大家族谱系的也开始效仿这种方法。 由于孔氏谱系的完善,有时孔姓人也会遇到了一些小小的不便之处。如若按孔氏家规规定,同姓同宗晚辈见到长辈一定要按辈份称呼,往往出现年龄相仿者辈分相差数辈甚至十数辈的情形。另衍圣公府里面不用孔姓为佣人,主要原因就是衍圣公很可能比多数同宗人辈份要低,导致主仆关系和辈分关系发生尴尬。一些孔姓贫穷人家可能会先改名姓再进府为仆。 孟、曾、颜三族亦用孔姓行辈排序,唯开始时期和严格程度各有差异。 - 第74代衍圣公 孔繁嘉、孔繁豪(南宗)   - 第75代衍圣公 孔祥壮、孔祥娜(南宗)   - 第76代衍圣公 孔令贻(字谷孙),1877年(光绪三年)5岁时承袭衍圣公   - 第77代衍圣公 孔德成(1920年—2008年)   - 第78代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 孔维益   - 第79代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 孔垂长   - 第80代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 孔佑仁   80代之后的辈分字:钦、绍、念、显、扬、建、道、敦、安、定、懋、修、肈、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孔孟姓一定要按辈分表取名吗?

孔孟具体不太清楚,我姓岳,是岳飞后人,虽然不如孔孟那么显赫,但是也算是家族史较为悠久吧。

一般来说,男性起名是按照辈分的,就算是常用名没有辈分,但是一定有一个“大号”,这个大号是要写入家谱的,而且必须是有辈分才行的。如果你的名字里没有辈分,你还想要计入家谱的话,一般是把你中间的那个字改了。

所以,中国其实也是名字越长越显赫吧,哈哈……至少两个字的话,就是没有辈分的孤魂野鬼了……

但是现在的社会发展如此的迅速,这个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

孔孟家谱是什么?

按资排辈起名字最讲究的家族,要属儒家孔、孟、曾、颜四大望族(即:孔丘、孟何、曾参、颜回四家)。

根据《史记》记载:汉高祖刘邦于高祖十二年十二月“自淮南还,过鲁,以太牢(猪、牛、羊三牲各一)祭祀孔子”,以后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唐高宗李治、玄宗李隆基、北周太祖郭威、宋真宗赵恒、清朝康熙皇帝、乾隆皇帝为了表示尊重儒学,都到曲阜祭祀过孔子。

尤其是乾隆皇帝曾经先后八次朝孔,并于乾隆九年赐给孔府三十个字:

希言公彦承,弘闻桢尚衍。

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

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

1920年,孔子第76代衍孙孔令贻又续20个字:

建道敦安定,橘修肇益常。

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自从乾隆皇帝赐字以后,不但孔府族人按此起名,而且孟府、曾府、颜府也都相随而来,均按此五十个字起名(曾氏从六十三代开始,用与孔、颜、孟统一的字辈)。自春秋以后,这四家子孙繁衍很多,遍布国内国外,他们在他乡异地相逢,只要一提名道姓,便知是哪一辈,叙罢辈分,定了称呼,便有酒宴招待,问明情况,如果经济困难,还要互相资助孟子是孔子孙子子思的学生,孔子是孟子曾曾(孟子前4代)祖父孟武伯(鲁国国相)的得意门生且为孙女婿。孔子祖父伯夏与孟武伯为是为益友,亦为两姨兄弟。孔子娶正妻未能生育,且早亡。妾(孟武伯之孙女、孟子之姑奶奶)生子孔鲤,鲤生伋(子思),伋乃孟子师。孔孟家谱前30代(后辈均有时任皇帝排定)均为孔子排定(子思,孟子修承)。孔孟均从孟子按第一代排定算起。侍孔子祖父—伯夏、 孟子曾曾祖—孟武伯为先祖。所以孔子不认识成名的后孟子,只熟悉儿时的孟子。颜徵—颜回之姑奶奶,孔子之母。曾子—孔子之妹之子,孔子为曾子(曾参)之舅舅。这就是孟孔曾颜的关系。

还有一说:孟武伯为相时以尚武著称却为人傲慢无礼,止有孔子祖父伯夏一个好友,亦为两姨兄弟。伯夏在鲁国失去领地后一直跟随孟武伯,孟武伯救活于伯夏与齐人械斗战争中。伯夏死托孤叔梁纥于孟武伯。孤叔梁在孔子三岁时死,孔子母子不为施氏(叔梁纥的正妻)所容,孔母颜徵在只好携孔子与孟皮移居曲阜阙里,生活艰难,孟武伯接济救危于贫,至孔子成年。

孔子17岁时,孔母颜徵在卒,孟氏趋衬其后世,兹以衣食,至丧毕。

还有一说:孟(伯)、仲、叔、季,兄弟排行中。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

孔子之父叔梁纥娶妻施氏,生9女,无子。又娶妾,生一子,取名伯尼,又称孟皮。孟皮脚有毛病,依照当时的礼仪不宜继嗣,于是又于年轻女子颜徵在生孔子。孟皮生子,子生孙孟轲,

又有一说:孔子生子孔鲤无后,娶孟氏女为妾,生子伋。孔子感恩于得意门生曾子、颜子合称孟孔曾颜

又有一说:孔子生子孔鲤无后,孟氏过继伋为孔后。伋亦无后,孟氏又过继白为孔后。白为轲之胞弟。

种种迹象表明至少孔子三代以后其子孙均为孟氏后代,这也是孔孟渊源的最大关系,且孔子亦为宋国人(今河南夏邑人),非为我山东人。孟子世代均为鲁国人。因孔子当时为宰相,前辈考查较为详尽。在前卌四世祖 帝喾高辛氏 ,前 卌三世祖 契就与孟氏先祖为一人,故此永世安好,不得互伤,亦不得通婚(一家人,都是兄弟姐妹)。

标签: 家谱辈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