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悲壮的战争,日本侵占朝鲜,中国赔偿两亿白银,割让台湾等地

文史通4年前历史故事问答1139

唐朝白江口之战、明朝壬辰之战,日本虽然都输了,但对大陆的野心从来没有平息过。19世纪后期,这种野心终于得到了释放的机会,全面西化政策,使日本拥有了战胜中国的能力。一场甲午战争,让日本完成了千年夙愿,中国却沦入被瓜分的狂潮。


日本原本和中国一样闭关锁国,打开国门的时间实际上比中国还要晚一些。但日本人没有那么沉重的历史包袱,既然幕府不愿意跟上潮流,那就连幕府一起埋葬掉。日本的维新是全面而又快速的,从上至下,逼着全日本向西方学习。


满清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才真正意识到不学洋人是不行了,但仍然把学习的目标定在器物层面,至于国体、文化等方面依旧如固,坚持圣人之道,拒不接受中华文明已经全面落后的事实。


即使思想上如此顽固,满清凭着庞大的帝国,还是建立起一支近代化的军队,和一部分军事工业。北洋水师成军时,号称亚洲第一舰队,几十万淮军和练军也是按照西方的武器和组织标准建立的。放在东亚范围内,似乎没有什么象样的对手。


跟满清不一样的是,日本从西化维新的一开始,便把目光对准了国外。日本国土狭小,资源贫瘠,只有走出去才有资格与列强竞争。而日本认为世界已经进入了强者就应该扩张的时代,日本自然必须对外扩张,于是,朝鲜又成为了首当其冲的目标。


通过收买朝鲜高官,扶植亲日势力,挑动朝鲜内部矛盾等手段,日本把黑手伸进朝鲜半岛,这必然会与朝鲜的宗主国满清发生冲突。日本对满清进行充分的情报收集和分析后,认为满清虽大,但并非不可战胜。


日本以打败满清为目标,集中全国的力量,建立一支更具战斗力的陆军和海军。并巴结英国,以共同遏制俄国为契机,得到了英国在财政和外交方面的支持。


满清对国际政治几乎一窍不通,即使是李鸿章这样的顶尖洋务人才,也只是大概地知道列强之间并非铁板一块,可以通过利诱等方式,拉拢一方对另一方施压,比自已去谈更为有效。


当日本觉得在军事、经济、外交等领域都已经准备充分后,便向远东的原本秩序发起了挑战。1894年7月,日本发动政变,推翻亲华的朝鲜政府,从而开启了战端。


满清对这场战争并不是没有准备,在朝鲜部署了几万淮军,北洋舰队也高度戒备,随时可以投入战斗。满清朝廷总体上对这场战争还是比较乐观的,相信击败日本并不是件很难的事情。但是,实际战况出乎了清廷所有人的意料。


首先是地面战场,平壤之战清军大败,一路逃到鸭绿江。实际上,双方兵力几乎相等,清军将领也不乏忠勇之士,总兵左宝贵身先士卒,不幸战死。其他几路清军也有不错表现,给日军造成不小的伤亡。但清军战前安排失当,一直处于被动挨打状态。更主要的是,总指挥叶志超贪生怕死,抢先逃跑,引发清军总崩溃。


海上战场,北洋舰队和日本舰队在大东沟发生大规模海战。北洋舰队有吨位和装甲方面优势,训练水平也不弱于日军。日舰速射炮多,战术运用灵活,在局部战场上以多打少,连续击沉五艘北洋军舰。


大东沟海战后,北洋舰队虽然主力尚在,但朝廷和李鸿章为了保船,下令舰队龟缩威海卫,不得再次出战,放弃了制海权。使日军能够在中国沿海随意登陆。


此时满清只想守住鸭绿江防线,希望战火不要烧到自己国土上。可战争的主动权已经完全操纵在日本手中,攻入中国本土,迫使清政府投降,是日本的真正目标,这样才能获得大量的赔款和土地。


日军利用制海权,先是在旅顺的花园口登陆,夺取旅顺军港和辽东半岛,并突破鸭绿江防线。随后又在山东荣成登陆,消灭了北洋舰队。所有对日军有威胁的清军几乎全部被歼或溃败,满清失去了把战争继续打下去的本钱。


满清不得不议和,实际是投降。日本开出了三亿两白银的天价赔款,还要割让台湾、琉球和辽东半岛给日本,放弃对朝鲜的宗主权。最后,李鸿章挨了日本刺客一枪,使赔款减到两亿。又有俄法德三国出面调停,用三千万两白银赎回了辽东。


这是一千多年来,日本第一次完全控制朝鲜,大大助长了日本的野心。可以设想,如果唐、明时,日本军队取得这样的胜利,东亚的历史必定会被改变。


本号今日起推出甲午专辑连载,全方位剖析这场战争,以及中国战败的原因分析,感兴趣的朋友敬请关注。


【参考文献:《清史稿》、《中日甲午战争全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