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弗,苏东坡和王润之,王弗的历史

文史通4年前历史故事问答1173

苏东坡和王润之,王弗的历史

苏东坡和王弗的:

青神中岩寺陡峭的岩壁下,有一池清水,澄澈见底。一天,寺院的住持来到贡生王方的书院,请他给水池取个高雅的名字。王方自从出钱修起这座书院开馆教书以来,正想找个机会考考学生的才气,于是他就让每个学生都为这个水池取个名,写在纸上交上来。

一个个学生提起笔,很快就写好交了上去。只有苏东坡迟迟没有动笔。他独自在池边久久徘徊,突然双手击掌,喟然叹息:“可惜可惜,如此清澈的泉水,却见不到一条游鱼!”谁知这轻轻一拍,水池石缝间竟然有鱼闻声游出,摇头摆尾,穿梭戏水。

苏东坡心中一动,便提笔写了三个字交了上去。王方将纸条一一拆开,只见上面都是些什么“观鱼池”、“看鱼池”、“钓鱼池”之类俗不可耐的名字。他正要打开最后一张纸条时,恰巧女儿王弗派丫鬟送来一张纸条。于是他将两张纸条一齐打开。

出乎意料的是,苏东坡和王弗竟不约而同地给这个水池取了一个十分高雅而令人叫绝的名字“唤鱼池”。住持和尚为水池征得这一美名后,想将“唤鱼池”三个大字镌刻于池边岩壁上,又来请王方动笔。王方仍如法炮制,叫学生每人写一张交上来,再邀青神的名士前来品评。

到了那一天,天气晴朗,中岩寺的水池边,挂出几十幅书法,写的全是“唤鱼池”三个字。行草隶篆,各显神通,令人眼花缭乱。一会儿,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看热闹的百姓人山人海。王方的女儿王弗,带着丫鬟也来了。

一群人左挑右选,反复品评,一致认为苏东坡写的“唤鱼池”三字最有神韵。两次评选都是苏东坡夺魁,王方想,女儿和东坡的命名,不期而合,莫非天配良缘。于是就将苏东坡招为女婿,郎才女貌终成一对恩爱夫妻。那年王弗十六岁,苏东坡十八岁。

苏东坡二十九岁那年,他的爱妻王弗抛下年幼的儿子苏迈,在河南开封早逝了。第二年,苏东坡亲自把她的灵柩送回故乡安葬。王弗聪明贤惠,又有见识,结婚十一年来,夫妻感情十分深厚。青年丧妻的苏东坡十分悲痛,郁郁寡欢。

十年之后,苏东坡在山东诸城任知州时,还填过一首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这首词表达了他对亡妻深深的思念之情,哀婉动人,闻者无不泪下。

苏东坡和王润之:

王弗在27岁就先苏轼而去了,苏轼悲痛万分,连续3年都没有再写过诗词。后来长辈的安排下,苏轼又娶了王弗的堂妹王润之作为继室,而王润之呢虽然不像王弗那样聪慧谦谨,但也是很柔顺贤惠的一个人,对待王弗所生的孩子就和自己亲生的一样。

王润之是陪伴苏轼最长的人,他们一起生活了25年,一起经历了各种磨难,可以说王润之重新给了苏轼家庭的温暖。

扩展资料:

苏轼这一生命途多舛,文学上的成就虽高,但官场上却几经被贬,还一次比一次被贬的远,晚年更是被贬到了儋州(今海南儋州),仕途不顺也就算了,他的三位爱人也都红颜薄命先他而去,“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单从这一句就足以看出苏轼心中对亡妻的想念之情。

如果说“十年生死两茫茫”是苏轼写给王弗的悼亡词,“惟有同穴”(死后葬于同穴)是苏轼许给王润之的承诺,那么“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就是苏轼给予王朝云的赞美。

王朝云是苏轼于杭州买回来的艺伎,当时她才12岁,作为艺伎的她虽小却也懂不少琴棋书画,很受苏轼喜爱,18岁时就被苏轼纳为侍妾了。若说王润之让苏轼感受到家庭的温暖,那么王朝云便给了苏轼精神上的慰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就是苏轼和王朝云游西湖写的。

但非常不幸的是,这三人都先苏轼而去,可想而知晚年的苏轼有多悲伤,不仅被贬,还连累了自己心爱的人同自己一起受苦而害病去世。

苏轼写给王弗的诗词除了《江城子》还有什么?

苏轼写给王弗的诗词除了《江城子》还有《南歌子感旧》。

《南歌子感旧》

宋代-苏轼

寸恨谁云短,绵绵岂易裁。半年眉绿未曾开。明月好风闲处、是人猜。

春雨消残冻,温风到冷灰。尊前一曲为谁哉。留取曲终一拍、待君来。

译文:谁说愁绪太短,连续不断没有办法剪断。半年来,双眉紧皱没有展开过,只有明月清风陪伴着你,任何人也无法猜透你的心情。

春雨融化了冰冻,暖风吹走了冷灰。对着美酒,一首曲子为谁唱?有心保留一首没有唱完的曲子等着你到来。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宋代-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译文: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音讯渺茫。克制自己的思念,却本来难忘。妻子的孤坟远在千里,没有地方跟她诉说心中的凄凉悲伤。即使相逢也料想不会认识,因为我四处奔波,灰尘满面,鬓发如霜。

晚上忽然在隐约的梦境中回到了家乡,只见妻子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两人互相望着,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只有相对无言泪落千行。料想那明月照耀着、长着小松树的坟山,就是与妻子思念年年痛欲断肠的地方。

扩展资料:

苏轼与妻子王弗之间的故事 :

王弗“幕后听言”:

苏轼的妻子王弗,16岁嫁给苏轼,婚后二人感情甚笃,幸福恩爱。王弗聪明沉静,知书达礼,刚嫁给苏轼时,未曾说自己读过书。婚后,每当苏轼读书时,她便陪伴在侧,终日不去,对于书中记事,苏轼偶有遗忘,她却都能从旁提醒。苏轼问她其它书,她都说略微知道。

苏轼是个性情中人,为人耿直实在,在官场略显吃亏,于是他开始广交朋友,他是真正为朋友而活着的人。在与人交往的时候,苏轼是相信天下无坏人的,自称“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又言“余性不慎言语,与人无亲疏,辄输写肺腑。有所不尽,如茹物不下,必吐之乃已,而人或记疏以为怨咎……”

朋友们经常往家里来,苏轼总是热情款待他们。大家天南海北的,侃得唾沫横飞。于是,就有了王弗“幕后听言”的故事。当东坡在与来访的客人谈话之时,王弗总是躲在屏风的后面屏息静听。有一天章敦来了,说了许多让苏轼高兴的话。

章敦一走,王弗从帘子后面走出来说,今天这个人不可靠,热情过了分,你要小心,恐怕将来对你不利。后来章敦迫害苏轼,心胸开阔的苏轼也恨得他要死,甚至做鬼也不愿跟他碰面。王弗实在是具有女人那种凭直觉判别好坏的非凡本领,她的帘后偷听也确实帮助过丈夫不少。

不过后人有传言说,苏轼并不喜欢喜欢王弗“幕后听言”,这和“垂帘听政”差不多。不过我们可以知道王弗确实是一个很厉害的女性。

但好人往往不长命,二十七岁的王弗不幸病逝,葬后,东坡在王弗的墓前悲痛的长叹道:“呜呼哀哉!余永无所一怙!”苏东坡与王弗共同生活了十一年,王弗去世后,苏轼很久都不能轻易放下,十年之后,苏轼写下《江城子》悼念亡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十年生死两茫茫 (苏轼所作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南歌子·感旧

苏轼和妻子王弗的爱情故事

十六岁的王弗,

值豆蔻年华,艳若桃李,肤若凝脂,樱桃小口,巧笑倩焉。苏东坡一见到王弗,就深

深地爱上了

她,

王弗也久仰苏东坡的大名,

倾慕不已。

所以,

虽然他们是在新婚之夜才第一次见面,

但是,他们都有一种熟悉的感觉,仿佛,缘分,早已写在三生石上面。

婚后的相处中,

王弗的聪颖贤惠,深明大义,

深深地吸引了苏东坡。两个人的感情越来

好。

春天,苏东坡和王弗去放风筝,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夏天,苏东坡和王弗去赏荷花,才子佳人,其情深深;

秋天,苏东坡和王弗去拾枫叶,夫妻同心,其爱浓浓;

冬天,苏东坡和王弗去看梅花,两相欢娱,其景美美。

苏东坡对王弗说:

“如果时间能为我们停留,让我们的爱情天长地久,那该有多好!

王弗含笑:

“既然时间不可能为我们停留,我们何不珍惜现在的幸福时光?”

忽如一夜风云变,惊起鸳鸯生死隔。

十年后,王弗病重,与世长辞。苏轼从京城(开封)一路护送妻子的灵柩,回到四川老

家,把她葬在母亲坟墓旁边。苏轼在安葬爱妻的山坡上,

种下三万棵青松。

苏轼有诗句记载

此事:

“老翁山下玉渊回,手植青松三万栽。

此后,苏东坡每当想起爱妻,热泪纵横,天人永隔,情何以堪?

又过了十年,苏东坡在宦海中浮沉,

郁郁不得志。

一个清冷的夜晚,苏东坡又想起了王

弗,

想起了她的温柔多情,她的娴雅贞淑,她的明眸皓齿,她的一切一切,都在苏东坡

的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痕迹。

苏东坡情不自禁,写下了千古流传的《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

自难忘。

千里孤坟、

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

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

正梳妆。

相顾无言,

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

明月夜,

短松冈。

此词的光辉,与那三万棵青松一样,永远照亮后世情人们的心田。

三万棵青松!

苏东坡若有幸生在现代,一定会获得国家绿化奖励。——那是何等的风

景,

又是何等的心情?现在的情人们动辄送上玫瑰,

使尽力气送上

999

朵玫瑰,

就自以为风

雅了,但这却是何等的浅薄?怎能相比至今还在四川眉山苍翠的青松

?

玫瑰易凋,

青松长翠,

苏轼以文人的浪漫和超人的执著,

向爱人表达一份感天动地的情

意,此情真可谓地久天长!

苏轼和王弗的夫妻爱

公元1054年,偏僻的四川举行了一场毫不起眼的婚礼。男方名叫苏轼,青神县中岩书院的学生。新娘是他老师王方的女儿王弗,这一年,刚满15岁。按林语堂的说法,一切婚姻都像赌博,都像在茫茫大海里行船。苏轼与王弗也不例外,婚姻的幸福不可预测。但是苏轼无法说,不行,我不了解她。如果这样,他的父亲苏老泉就会大叫一声:你奶奶的!然后一巴掌扇过去。一切都是天定,苏轼能做的只能是等待。他就像神话里的王子,渴望爱情临空降临。新娘王弗则只是希望从此能够好好儿做苏家的女人。这几乎是很长一段时间里所有中国女人的心愿。王弗也渴望爱情,但她更渴望平平安安地做一个女人。她是知书达理的闺中贤媛,自然明了社会赋予她的重任是相夫教子而非风花雪月。她知道应该让苏轼感激,使苏轼满意,但是不该叫苏轼浪漫。王弗把自己的婚姻包装得很标准,她自己也准备成为一个理性主义者。不过她所嫁的苏轼偏偏是一个天生乐天派,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以爱情为食的美食家。于是一个大众化的妻子,一个卓尔不群的丈夫,在婚姻的黑森林里不和谐地匹配。巨大的反差,注定了这桩平常婚姻的不寻常。

在王弗看来,苏轼是一匹多情的野马,很需要她的驯导。喜欢无拘无束的苏轼离开家乡之前,很喜欢呆在岷江边的王方家里。那里有古庙,清溪,但更多的是王弗设置的陷阱。王弗常常炒瓜子,炸蚕豆给苏轼吃,同苏轼坐在茅屋外聊天,还陪他去不远的瑞草桥畔野炊。王弗安排的都是苏轼喜欢的生活方式,这给了新婚的苏轼一个误导,苏轼傻乎乎地大口喝着美酒,却不知王弗的游戏秘诀在一个“栓”字——只要听话,认认真真地读书,她是愿意做厨师和玩伴的。这就是苏轼所能拥有的全部浪漫。不过精明的王弗也有一个疏忽,她没有发现那个人称二十七娘的小姑娘王润之正用一双明亮的大眼盯着苏轼,后来她成为苏轼生命的一部分,她不能给苏轼以浪漫,却让苏轼去寻觅浪漫。王弗若地下有知,不知作何感想。

王弗还要扮演红袖添香的角色,她的父亲是乡贡士,大约有点儿家庭熏陶。苏轼以为王弗给予他的是爱情的浪漫。苏轼跃跃欲试地要把王弗也当成一本书来读,那该是多么美好的宋朝夜晚啊。可惜苏轼又错了。王弗不睡觉,陪苏轼一夜一夜地熬着。苏轼喜欢读书到也罢了,可王弗何苦?现在广泛流传一个故事:一次苏轼因疏忽而有错漏,王弗便笑着指了出来。苏轼惊异地问:你还能知书……王弗的读书面远不及苏轼,要想插上嘴发表意见何其难也。她能做的只有专心,甚至比苏轼还专心,才能找到这个千夜难遇的,她能知苏轼又恰好犯的知识错误。苏轼惊诧之余,想烦也烦不起来,心里反而很感动。他已经很幸运,有一个可以让他感动的好妻子。同时他又最不幸,他是少有的可以把感动和爱情分开的人。和所有的书房雅事一样,王弗假性的完美和苏轼高贵的残缺扭曲在一起诞生了一个宋朝进士。王弗很在乎这个进士。

苏轼很快担任风翔府签判,王弗跟随丈夫前往。这时他们已经有了孩子,就是后来陪苏轼游石钟山的苏迈。苏轼做官的感觉从来都不太好,他开始广交朋友,他是真正为朋友而活着的人。朋友们经常往家里来,苏轼是相信天下无坏人的,全部热情款待。大家天南海北,侃得唾沫横飞,苏轼知道王弗躲在帘子后面偷听。苏轼的背上真是凉飕飕的,万一让朋友知道,岂不笑掉大牙?有一天章敦来了,说了许多让苏轼高兴的话。章敦一走,王弗从帘子后面走出来,说,今天这个人不可靠,热情过了分,你要小心,恐怕将来对你不利。后来章敦迫害苏轼果然最起劲儿,心胸开阔的苏轼也恨得他要死,甚至做鬼也不愿跟他碰面。王弗实在是具有女人那种凭直觉判别好坏的非凡本领,她的帘后偷听也确实帮助过丈夫不少。苏轼在《亡妻王氏墓志铭》中也承认她是贤内助。但是我敢断言,苏轼无论如何不会喜欢王弗垂帘听客语之举。做太太做到偷听丈夫与朋友们一言一语的地步,为官的丈夫还有什么意思?做丈夫的朋友还有何乐趣?王弗在一相情愿地促使苏轼成熟,苏轼却已经开始显露大诗人大文豪的另类风范。这对总是错位的夫妻,一直在对抗。这一年5月,王弗去世了,年方27岁,留下了一个6岁的儿子。突然残破的家庭让苏轼很伤心,但是王弗不去,王润之不来,苏轼就不会碰上美如春园,眼若晨曦的王朝云,不会有西湖船上的灵思妙想,就不能享受以后的多灾多难,不能展开绮丽的双翅,整个文化史都在期待苏轼的飞翔。王弗之死,应该是对历史的成全。

苏洵对这个儿媳妇是满意的,他对儿子苏轼说:“你太太跟了你,却无法享受你的成就。你该把她葬在她婆婆的身边。”苏洵大约是想找个人陪着亡妻。第二年,苏洵也死了。苏轼将二人运回故乡安葬。苏轼在坟墓周围的山坡上种植了松,同时也种下了一丝牵挂。自此以后的10年,苏轼的心里都装着这片坟地这片松林。的确,王弗需要牵挂。冷峻清高的苏洵是不会成为她的谈伴的,婆婆程夫人肯定又在忙着大事,她除了凄凉还是凄凉。苏轼多次在梦里遇见王弗,醒来都异常难受。曾给予他实实在在生活的王弗,死后竟然带来了如此刻骨铭心的浪漫思念。苏轼又寻找回来了婚前的那种心态。不过苏轼每次都不知该对王弗说些什么,他心也乱,头也乱,不能乱说,不能不说。公元1075年正月二十日晚上,他再一次梦见王弗,终于想清楚了要说的话,这就是凄美绝艳的《江城子·记梦%
标签: 苏东坡历史

相关文章

苏洵教育一窥: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

苏洵教育一窥: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

苏洵(1009年5月22日—1066年5月21日),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三苏”,“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苏东坡)天资聪颖,自幼勤学好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