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有光,谜语 衣锦还乡 打一古代作家

文史通4年前历史故事问答1034

谜语 衣锦还乡 打一古代作家

是归有光。

解析:归来时有荣光,即是归有光。

归有光(1507年1月6日-1571年2月7日),字熙甫,又字开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世称“震川先生”。汉族,苏州府昆山县(今江苏昆山)宣化里人,是明朝中期散文家、官员。

嘉靖十九年(1540年),归有光中举人,之后参加会试,八次落第,遂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学徒众多。

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倭寇作乱,归有光入城筹守御,作《御倭议》。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归有光六十岁时方成进士,历长兴知县、顺德通判、南京太仆寺丞,故称“归太仆”,留掌内阁制敕房,参与编修《世宗实录》。

隆庆五年(1571年)病逝,年六十六 。

归有光崇尚唐宋古文,其散文风格朴实,感情真挚,是明代“唐宋派”代表作家,被称为“今之欧阳修”,后人称赞其散文为“明文第一”。与唐顺之、王慎中并称为“嘉靖三大家”,又与胡友信齐名,世称“归、胡”,著有《震川先生集》、《三吴水利录》等。

扩展资料:

主要成就:

1、倡变文风

明代中叶,文坛上出现了前、后七子的复古运动,对扫除台阁体的文风有一定作用。但至嘉靖年间,已流为盲目尊古倾向。王慎中、茅坤、唐顺之等人起而抵制,提倡唐宋古文,被称为唐宋派,其魁首实为归有光。

2、散文特色

归有光反对拟古,多从形式着眼,并未达到内容上的真正革新。他的作品以散文为主,十之八九为经解、题跋、议论、赠序、寿序、墓志、碑铭、祭文、行状以及制义之作,其中有些作品表现了对当时政治的不满,有些作品表现出对人民的同情。

他的叙事散文,在当时一味摹古浮饰的散文园地中,就象一泓甘甜的泉水沁人心脾,给人以美的享受,为散文的发展开辟了一片新的境界。

3、水利贡献

太湖流域自古以来以富庶闻名,但伴随着发展,太湖水旱灾情越来越严重,到了明朝,每三到七年就要发生一次水灾。

归有光居住在安亭时,对太湖地区的水利情况进行了研究,认为吴淞江是太湖入海的道路,只要拓宽吴淞江,解决吴淞江的淤塞问题。于是上书给当时的兵道、知府、知县,阐述自己的治水主张。他还搜集当时相关的水利文献,著《水利论前》《水利论后》等,撰成《三吴水利录》四卷,是古代太湖水利研究的重要资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归有光

为什么归有光要在《项脊轩志》一文中记述蜀清和诸葛亮的事迹?

1、项脊生曰:“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后秦皇帝筑女怀清台;刘玄德与曹操争天下,诸葛孔明起陇中。

2、对比自我。

亦治国于其篇什么意思?

正确书写:亦治国于其偏。

语出归有光《沧浪亭记》:“其外戚孙承佑,亦治国于其偏。迨淮海纳土,此园不废。”

意思是:他的外戚孙承估,也造了一座花园在它的旁边。

归有光《先妣事略》

《先妣事略》是归有光追忆亡母的一篇记叙文,蕴含着母亲深沉的悼念之情:悲伤母亲短暂而艰辛的一生,歌颂母亲朴实而崇高的品德。母亲的特点:品德高尚,虽出身富贵之家,但贵而不娇,待人和气,勤俭持家,善待奴婢。

这个字的含义?

迪的含义是开导和引导,迪只有一个读音,拼音是dí 。

基本释义:

一、开导。

1、迪,道也。——《说文》。按,谓导也。

2、弗求弗迪。——《诗·大雅·桑柔》

3、启迪后人。——《书·太甲上》

二、遵循。

为国不迪其法。——扬雄《法言》

三、行,出走。

商其沦丧,我无所为人臣仆,诏王子出迪。——《书·微子》

四、形声。从辵,由声。本义:道;道理。

易初本迪兮,君子所鄙。——《楚辞》

扩展资料

相关组词启迪迪知允迪诲迪

一、启迪 [ qǐ dí ]

解释:开导;启发。

《书·太甲上》:“旁求俊彦,启迪后人。” 孔 传:“开道后人,言训戒。”

二、迪知 [ dí zhī ]

解释:犹迪哲。

《书·立政》:“﹝ 禹 之臣﹞迪知忱恂于九德之行。” 孔 传:“ 禹 之臣蹈知诚信於九德之行。” 明 归有光 《士立朝以正直忠厚为本》:“秉德迪知, 周 之所以怙冒闻于上帝也。”

三、允迪 [ yǔn dí ]

解释:认真履践或遵循。

《书·皋陶谟》:“允迪厥德,谟明弼谐。” 孔 传:“言人君当信蹈行古人之德。” 汉 蔡邕 《坟前石碑》:“弥纶典术,允迪圣矩。” 晋 陶潜 《命子》诗:“亹亹丞相,允迪前踪。”

四、诲迪 [ huì dí ]

解释:教诲开导。

明 李东阳 《大明周府封丘王教授赠承德郎户部主事李君墓表》:“俗野不学,君严为诲迪。”

东犬西吠比喻什么?

—— 东犬西吠,语出【明】归有光《 项脊轩志 》,解释为东西两犬互吠,即犬声相闻之意。

斑斑驳波是什么意思?

斑斑驳驳,我觉得一般都是形容阳光照在树上,而且透过缝隙的光斑

归有光是哪朝人?什么派的?

归有光是明朝著名的散文家,苏州府昆山县(今江苏昆山)宣化里人。归有光是明代“唐宋派”代表作家,被称为“今之欧阳修”,后人称赞其散文为“明文第一”。

唐宋派是明代嘉靖年间的一个散文流派,代表人物有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他们的基本观点是反对以文采取代“道统”,主张“文道合一”的传统。该派反对前后七子的拟古主义,因为拟古主义“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主张,使当时的文学作品渐渐流于仿古、抄袭。

扩展资料:

嘉靖十九年(1540年),归有光中举人,之后参加会试,八次落第,遂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学徒众多。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倭寇作乱,归有光入城筹守御,作《御倭议》。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归有光六十岁时方成进士,历长兴知县、顺德通判、南京太仆寺丞,故称“归太仆”,留掌内阁制敕房,参与编修《世宗实录》。隆庆五年(1571年)病逝,年六十六。

归有光墓位于江苏省昆山市金潼里,墓地方圆5亩多,墓有多冢,东冢为其高祖南隐公暨配俞氏之墓;西冢为归有光暨配魏氏、王氏之墓,曾孙归庄墓附葬在西冢之次。原墓门在东,乾隆六年(1741年)县令丁元正封筑后,移至冢之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归有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唐宋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