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黄旗,镶黄旗是八旗之首为什么爱新觉罗氏是正黄旗而不是镶黄旗

文史通5年前历史故事知识1518

镶黄旗是八旗之首为什么爱新觉罗氏是正黄旗而不是镶黄旗

因为历史上,八旗与姓氏没有必然关系,爱新觉罗作为一个大家族,其成员分在各旗的都有。

八旗分上三旗与下五旗。顺治皇帝为了加强对八旗的控制,对八旗的顺序进行了调整。镶黄、正黄、正白三旗由皇帝直接控制,称为上三旗;正红、镶红、正蓝、镶蓝、镶白五旗由诸王、贝勒统辖,称为下五旗。所以上三旗较下五旗为崇。

入关前,八旗都有爱新觉罗氏皇族。入关之后,从顺治帝以下的皇帝都把自己的皇子分封进下五旗,其目的主要是蚕食下五旗原旗主的佐领,直接影响就是,入关之后分出来的皇族,旗籍都在下五旗。

如雍正帝在当贝勒、雍亲爷的时候,旗籍在镶白旗,继位后回到上三旗。如启功的祖上是弘昼,其分到了正蓝旗,故而启功自己是正蓝旗的宗室。又如宣统帝的父亲载沣一门,实际上是在镶白旗。

扩展资料:

八旗的衰落

从顺治、康熙年间起,八旗官兵便已出现追求享受、战斗意志衰退的倾向。在平定三藩之乱的战争中,八旗军以往的主力地位已被绿营兵所取代。

雍正、乾隆年间的一些重要战争,如柴达木之战、平定大小和卓之战、大小金川之战中,尽管参战的八旗官兵数量有限,其中一些号称精锐的八旗部队的表现却不如绿营兵,昔日敢打敢冲的作风已不复存在。

乾隆中期以后,以皇帝为首的统治阶级生活日益奢靡,庞大的官僚机构愈加腐败。那些贵族上层已形成颓风难挽的局面。到了清代末叶,那些八旗子弟已完全成为寄生虫。发展到贩卖人口,当卖军中的盔甲器械。大量正身旗人下降为佃户,甚至沦为流民、痞棍和无赖。

清末,八旗军逐渐演变成专靠国家供养的社会救济组织,失去了起码的战斗能力。1799年清军在镇压白莲教大起义时,曾一度把京营八旗中最精锐的健锐营和火器营派往前线,结果因军纪败坏,不听约束,未及投入战斗就被迫撤军回京。

民国成立之后旗人特权被废除,失去了经济来源又不会生产劳动的旗人多穷困潦倒甚至男盗女娼。八旗制度与清政权相始终,它既是清王朝取胜的重要因素之一,也使清王朝最终走向衰败没落之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新觉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八旗

镶黄旗是八旗之首为什么爱新觉罗氏是正黄旗而不是镶黄旗_百度图片搜索
抱歉,在该筛选条件下,没有找到与镶黄旗是八旗之首为什么爱新觉罗氏是正黄旗而不是镶黄旗相关的图片。


百度建议您:
  • 将筛选功能恢复默认状态
  • 修改当前的筛选条件
  • 看看输入的文字是否有误
  • 加载更多图片
    找到相关图片0张

    清朝时期,是镶黄旗地位高还是正黄旗地位高???

    八旗本无高低之分。

    1、清军入关前,八旗中的正黄、镶黄两旗由汗王(皇帝)直接统领,其它6旗分别由汗王的子侄统领。惟镶黄旗只属于皇帝一人。,皇权进一步加强,正黄旗与正白旗又归皇帝统属。

    2、入关以后,宗室王公皆分隶镶白、正红、镶红、正蓝、镶蓝等五旗,皇子分府全部拨入这五旗。再无入正黄与正白旗的人。如此始有上三旗,下五旗之分。室管家内务府三旗的包衣佐领,主要服务于宫廷。下五旗亦设包衣佐领,皆为王府所属,各随其主之旗。

    3、清顺治七年(1650年),摄政王多尔衮去世,清世祖顺治开始亲政。他为了加强对八旗掌控,亲自统领了原属多尔衮的正白旗,这样由皇帝控制的正黄、镶黄、正白三旗,称为上三旗;由诸王、贝勒掌控的镶白、正蓝、镶蓝、正红、镶红五旗,称为下五旗,此后终清未改。

    4、雍正为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削弱诸王、贝勒对各旗的控制,严格区分下五旗中的旗分佐领(俗称外佐领)和府属佐领(俗称内佐领)的隶属关系。又以镶黄、正白、镶白、正蓝四旗居左,称为左翼;正黄、正红、镶红、镶蓝四旗居右,称为右翼。镶黄旗又称头旗。

    扩展资料:

    分属正黄、正白、正红、正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八旗;以镶黄、正黄、正白为上三旗,正红、镶白、镶红、正蓝、镶蓝为下五旗,并按方向定该旗的位置。以镶黄、正白、镶白、正蓝四旗居左,封称左翼。正黄、正红、镶红、镶蓝四旗居右,封称右翼。主体是骑兵,他们的普通士兵分为三个等级,马兵,战兵和守兵,军饷依次降低。

    1601年(明朝万历二十九年),规定每三百人设一牛录额真(亦称“佐领”),每五牛录设一甲喇额真(亦称“参领”),每五甲喇设一固山(gusa,即旗)额真,每固山额真左右设两梅勒额真。设有四旗,各旗以纯色作区分,分别是:黄、红、蓝、白。故称为“正黄旗”等。十四年后又增设四旗,并在原纯色周围嵌上其它颜色,称为镶黄、镶红、镶蓝、镶白。故合称八旗满洲。

    八旗制度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创建的一种耕战合一的社会组织形态。是军政合一的最高一级单位,因为出征时用正黄、正白、正红、正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八种颜色的军旗以示区别,所以也称为“八旗”。后来又将被满洲人征服的蒙古人、汉人也编入八旗,连同满洲一共八个旗二十四佐领,但其核心还是八旗满洲。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八旗满洲

    正黄旗和镶黄旗哪个权利大?

    镶黄旗是头旗,权力最大。

    八旗本无高低之分。清军入关前,八旗中的正黄、镶黄两旗由汗王(皇帝)直接统领,其它6旗分别由汗王的子侄统领。惟镶黄旗只属于皇帝一人。镶黄旗内除了皇帝之外.没有其他宗室。稍后,皇权进一步加强,正黄旗与正白旗又归皇帝统属。

    入关以后,宗室王公皆分隶镶白、正红、镶红、正蓝、镶蓝等五旗,皇子分府全部拨入这五旗。再无入正黄与正白旗的人。如此始有上三旗,下五旗之分。

    雍正为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削弱诸王、贝勒对各旗的控制,严格区分下五旗中的旗分佐领(俗称外佐领)和府属佐领(俗称内佐领)的隶属关系。下五旗中的主要部分旗分佐领,实际上也由皇帝直接控制。诸王及贝勒仅能控制其府属佐领。又以镶黄、正白、镶白、正蓝四旗居左,称为左翼;正黄、正红、镶红、镶蓝四旗居右,称为右翼。镶黄旗又称头旗。

    扩展资料

    镶黄旗的历史:

    镶黄旗是清代八旗,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与“正黄旗”、“正白旗”并称上三旗。旗内无王,由皇帝所亲统,兵为皇帝亲兵,侍卫皇室的成员也从上三旗中选。后来又在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中设置镶黄旗。

    清末时的辖84个整佐领又2个半分佐领,约2.6万兵丁,男女老少总人口13万人。很多清皇室成员都是镶黄旗.如康熙帝的孝昭仁皇后和温僖贵妃,乾隆帝的孝贤纯皇后都是,朝廷的高级官员中也有不少是来自镶黄旗的。清代著名将领僧格林沁,名臣和瑛都是镶黄旗人。镶黄旗现有人口约33000人,政府所在地新宝拉格镇人口约为15800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八旗

    镶黄旗和正黄旗到底哪个更尊贵?

    正黄旗比镶黄旗更尊贵。

    正黄旗,清代八旗之一,以旗色纯黄而得名。建于明万历二十九年,由皇帝亲自统领,是上三旗之一。兵丁人口最多,至清末,下辖92个整佐领又2个半分佐领,约3万兵丁,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5万人。

    镶黄旗,清代八旗之一,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色为黄色镶红边而得名,镶黄旗是上三旗之首,旗内无王,由皇帝所亲统,兵为皇帝亲兵,侍卫皇室的成员也从上三旗中选。

    扩展资料

    努尔哈赤兴起以后,于1601年将征战中所吞并来的女真各部中的自由民“诸申”、“伊尔根”按每三百人编为一个牛录,作为八旗组织的基本户口和军事编制单位。五个牛录组成一个甲喇,五个甲喇组成一个固山(汉译为旗)。每个固山(旗)用一种专用的颜色作旗帜,最初只分四个固山,有黄、白、蓝、红四种颜色。分别为正黄旗、正白旗、正蓝旗、正红旗。后增设的四种镶边旗分别为镶黄旗、镶白旗、镶蓝旗、镶红旗、共为八旗。

    八旗制度是满族的社会组织形式,最初具有军事、生产和行政三方面的职能,对早期满族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清军入关以后,八旗制度变为单纯的军事组织,变成了职业军队。八旗劲旅在痛击沙俄侵略军、收复雅克萨城等反对外来侵略、保卫祖国的战争中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八旗

    百度百科-正黄旗

    百度百科-镶黄旗 (清代八旗之一)

    满族正黄旗的姓氏都有哪些啊?

    满族正黄旗姓氏有爱新觉罗氏、伊尔根觉罗氏、乌雅氏、阿鲁特氏、完颜氏、巴雅喇氏、安达拉氏、爱浑氏、阿图拉墨氏、敖拉氏阿尔拉氏、董鄂氏、李尔佳氏、敖拉托欣氏、阿鲁氏、敖佳氏、阿尔布氏、阿拉边前氏、安佳氏、博尔济吉特氏、瓜尔佳氏等。具体介绍以下几个姓氏:

    1、爱新觉罗氏

    爱新觉罗,罗马字转写为Aisin Gioro(穆麟德式转写),历史上清朝皇室姓氏。“爱新”是满语“黄金”的意思。作为姓氏,发源地在宁古塔旧城东门外三里。“爱新觉罗”这个姓氏是根据远祖部族支系远近划分的。意思即为爱新部族远支。

    2、完颜氏

    完颜,清朝满族姓氏。女真族姓,以地为氏,是金朝皇族,也有部份是金国赐姓者。安徽、福建、台湾的完、苑、粘姓者,经查证都是金代女真宗室的完颜氏后裔。而金朝灭亡以后,完颜守祥东归,其后世子孙得到后金(清)的认可,纳入镶黄旗满洲。今日完颜氏多改汉姓为王或汪。

    3、董鄂氏

    董鄂氏满族姓氏,为八旗著姓。董鄂为满语译音,许多史书也有译为“冬古”“东古”、“东果”、“东峨”、“董额”、“董古”的。董鄂氏配偶为顺治帝—爱新觉罗·福临,是顺治帝一生之中最爱的人,去世后追封皇后。

    4、敖佳氏

    敖佳氏源于满族,出自明朝时期东海女真敖佳部,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满族敖佳氏,满语为Aogiya Hala,世居马察地区(今吉林浑江),后多冠汉姓为敖氏。

    5、瓜尔佳氏

    瓜尔佳氏,满族姓氏,人口众多,为满族八大姓氏之一。瓜尔佳氏历来被称作“满族第一氏族”,被排在清朝史籍《八旗满洲氏族通谱》的首位。

    公元十六世纪末,牙尔虎女真族族始祖瓜尔佳·松阿力之子瓜尔佳·噶哈为萨尔浒城酋长,后归附于后金大汗佟·努尔哈赤,并与爱新觉罗氏家族联姻,成为佟·努尔哈赤创建后金基业的一支重要力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正黄旗

    正黄旗or镶黄旗,在古代清朝八旗中,哪个更为尊贵?

    镶黄旗尊贵。

    镶黄旗是上三旗之首,旗内无王,由皇帝亲统,兵为皇帝亲兵,很多清皇室成员都是镶黄旗。如乾隆帝的孝贤纯皇后,嘉庆帝的皇后孝和睿皇后都是。

    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努尔哈赤整顿编制,分别以牛录额真、甲喇额真、固山额真为首领。初置黄、白、红、蓝4色旗,编成四旗。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增设镶黄、镶白、镶红、镶蓝4旗,八旗之制确立。

    入关前,八旗中的正黄、镶黄两旗由汗王(皇帝)直接统领,其它6旗分别由汗王的子侄统领。顺治八年(1651年)多尔衮死,顺治帝亲政,收多尔衮所辖的正白旗归皇帝统领,于是形成了上三旗与下五旗。

    扩展资料

    八旗制度的兴起

    八旗之始,起于牛录额真。牛录是满语(niru),本义为“大箭”,派生义为由大箭持有者自愿结合的十人围猎群体。明朝万历二十九年(辛丑年,公元1601年)前后,努尔哈赤对牛录组织首次进行大规模改造与重建,参照女真人的猛安谋克制,将所聚之众每三百人立一牛录额真统管,改编后的牛录被分别隶属于黄、白、红、蓝四旗,以纯色为辨。

    明万历四十三年(乙卯年,1615年),努尔哈赤再次对牛录组织进行改造,完善了牛录—甲喇—固山的体制。并增设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黄、白、蓝三色旗镶红边,红旗镶白边,合为八旗。八旗建立自此始,亦即为满洲八旗的源起。

    八固山 (八旗)是牛录组织的扩大,也继承了牛录的组织特点,首先是兵民合一:“出则为兵,入则为民,耕战二事,未尝偏废”;其二是军政一体,有事抽调,无事归旗,“以旗统人,即以旗统兵”。作战时绝无粮饷军器之运转,军卒皆能自备而行,这是八旗劲旅行军作战骁勇神速的原因之一。

    皇太极即位后,在八旗满洲之外又增设八旗汉军和八旗蒙古,从此八旗有满洲、蒙古和汉军之分。从此擅长突骑野战的八旗蒙古成为满洲人的左膀右臂,而擅长操作火炮等重兵器的汉军八旗的加入,对于原来只轻骑兵、轻火器的满洲人来说,亦有莫大助益。但八旗仍是八旗,权力始终集中在满洲贝勒手中,是绝不可旁落的。

    参考链接:百度百科-正黄旗

    参考链接:百度百科-八旗制度

    清朝八旗中,是镶黄旗地位高,还是正黄旗地位高?

    正黄旗地位高

    正黄旗

    以旗色纯黄而得名。正黄、镶黄和正白旗列为上三旗,上三钠无王,都归皇帝所亲兵,侍卫皇室的成员也从上三旗中选。至清末,是八旗洲中人最多的一个,下辖92个整佐领又2个半分佐领,约3万兵丁,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5万人。康熙的爱臣,乾清门一等侍卫纳兰性德就是正黄旗人。

    镶黄旗

    在今内蒙古锡林部勒盟西南部。清代八旗之一。建於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色为黄色镶红边而得名,镶黄旗是上三旗之一,旗内无王,由皇帝所亲统,兵为皇帝亲兵,侍卫皇室的成员也从上三旗中选。清末时的规模达到下辖84个整佐领又2个半分佐领,兵丁2.6万,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万人,很多清皇室成员都是镶黄旗,如嘉庆帝的皇后孝和睿,乾隆帝的皇贵妃,"垂帘听政"的慈禧和慈安(也称东宫)都是,朝廷的高级官员中也有不少是来自镶黄旗的。

    我姓王,满族正黄旗人,请问满足正黄旗有什么姓氏汉姓姓王?

    满族中姓王的是完颜氏。

    完颜

    拼音:Wanyan

    郡望:女真

    名人:完颜从善,完颜伟,完颜仲元,完颜麟庆

    历史:女真族姓,以地为氏,是金朝皇族,也有部份是金国赐姓者,如完颜仲元、完颜阿林本姓郭;完颜霆、完颜耀珠本姓李。

    是金、元两朝着姓,后改汉姓为王、汪。据史载,完颜部阿骨打建金国于北宋时期,并据有中国北部地方,时间起于公元一一一五年,终于公元一二三四年,共计历经九个皇帝。

    扩展资料:

    “满族姓氏繁多,据《皇朝通志·氏族略》中记载有六百四十六姓,又记谱外三十三姓’”。满族的姓氏来源或以部落为姓,如叶赫部落称叶赫那拉氏(又为“那拉氏”);

    使用女真旧姓,如 “粘”姓满族、又如“完颜氏”、“瓜尔佳氏”、“钮钴禄氏”、“那木都鲁氏”、“舒穆禄氏”等;还有赐姓和冠汉姓者,如明朝汉族对投降或被俘的女真或满洲人赐姓:“麻子帖林儿”改“王麒”、“阿哈出”改“李善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满族姓氏

    正黄旗地位高于镶黄旗吗?

    正黄旗和镶黄旗的地位一样高,都属于上三旗。

    满清八旗本无高低之分。清军入关前,八旗中的正黄、镶黄两旗由皇帝直接统领,其它6旗分别由汗王的子侄统领。

    惟镶黄旗只属于皇帝一人。镶黄旗内除了皇帝之外.没有其他宗室。稍后,皇权进一步加强,正黄旗与正白旗又归皇帝统属。

    入关以后,宗室王公皆分隶镶白、正红、镶红、正蓝、镶蓝等五旗,皇子分府全部拨入这五旗。再无入正黄与正白旗的人,如此始有上三旗,下五旗之分。

    实际上,上三旗与下五旗只是相对于包衣佐领而言的,而与皇族和普通旗人无关。皇室管家内务府三旗的包衣佐领,主要服务于宫廷。下五旗亦设包衣佐领,皆为王府所属,各随其主之旗。

    清顺治七年,摄政王多尔衮去世,清世祖顺治开始亲政。他为了加强对八旗掌控,亲自统领了原属多尔衮的正白旗。

    这样由皇帝控制的正黄、镶黄、正白三旗,称为上三旗。由诸王、贝勒掌控的镶白、正蓝、镶蓝、正红、镶红五旗,称为下五旗,此后终清未改。

    扩展资料:

    努尔哈赤在创业时,只有一支黑旗军,后来接收了邻近的一大批部落组成新的一旗红旗,努尔哈赤将自己原有的黑旗部队交给兄弟舒尔哈齐,自己统帅新建的一旗红旗。

    以后他收编了实力曾经很大的满族哈达部,哈达部很大,不能编入原来两旗,所以另建了第三旗白旗,白旗旗主由努尔哈赤的长子褚英担任,这是最原始的三旗。

    舒尔哈齐和褚英先后被杀,努尔哈赤将三旗分为八旗,白旗被一分为三正蓝旗,21旗主是努尔哈赤的第五子莽古尔泰,正白旗,旗主是努尔哈赤的第八子皇太极。

    镶白旗,旗主是褚英长子杜度,黑旗被一分为三,正红旗,旗主是努尔哈赤的次子代善,镶红旗,旗主是代善长子岳托,镶蓝旗,旗主是舒尔哈齐的儿子阿敏。

    努尔哈赤自己统帅的红旗也分为二旗正黄和镶黄旗。此时的兵力是,只算满洲牛录,正蓝旗,21牛录。

    正白旗18牛录,镶白旗15牛录,正红旗25牛录,镶红旗26牛录,镶蓝旗33牛录,正黄旗45牛录,镶黄旗20牛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八旗

    清朝初期,正黄旗的旗主就是皇帝吗?

    是的。

    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努尔哈赤整顿编制,分别以牛录额真、甲喇额真、固山额真为首领。初置黄、白、红、蓝4色旗,编成四旗。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增设镶黄、镶白、镶红、镶蓝4旗,八旗之制确立。

    清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继承汗位之后,为名正言顺及巩固权力,将多铎、阿济格二人统领的正黄、镶黄二旗改色为正白旗与镶白旗。

    而将自己亲领的原正白旗改色为正黄旗,又夺取杜度的原镶白旗主之位,交由长子豪格担任,改色为镶黄旗。

    其它6旗分别由汗王的子侄统领。

    扩展资料:

    清朝初期八旗旗主介绍:

    1、镶黄、正黄旗:皇太极

    爱新觉罗·皇太极(1592年11月28日-1643年9月21日)(亦作皇太子、洪太极、黄台吉),满洲爱新觉罗氏。

    1626年,继位后金可汗,改年号为天聪,史称“天聪汗”。1636年,皇太极于盛京即皇帝位,改国号为“大清”,改元崇德。崇德八年八月九日(1643年9月22日)逝世。庙号:太宗 谥号:应天兴国弘德彰武温宽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

    2、镶红旗:阿济格

    爱新觉罗·阿济格(1605年-1651年),清太祖第十二子。清初名将。满族,剽悍少谋。初授台吉,后以军功授贝勒、武英郡王。后封和硕英亲王。地位仅次于四大贝勒。

    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十月十六日(11月28日),诸王以阿济格悖乱已极,留之恐贻后患,应立即处死。奏入,顺治帝令其自尽。

    其子孙降为庶人,后以其二子傅勒赫无罪,仍入宗室,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将其后人伯尔逊等各支子孙列入宗谱。

    3、正白旗:多尔衮

    爱新觉罗·多尔衮(1612.11.17—1650.12.31),努尔哈赤第十四子,皇太极之弟。清朝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完成大清一统基业的关键人物,清朝入关初期的实际统治者。

    多尔衮少年得志,为他将来的进取开始奠定基础。 天聪十年(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年号崇德,南面称帝,当年四月皇太极称帝,论功行封,多尔衮被封为和硕睿亲王,已列六王之第三位,其时年仅二十四岁。

    到顺治五年十一月,又“加皇叔父摄政王为皇父摄政王,凡进呈本章旨意,俱书皇父摄政王”。至此,他的权势地位已达到无以复加的程度。

    顺治七年十二月初九日戌时,多尔衮病死在边外喀喇城。顺治八年正月二十六日,福临正式颁诏,将尊多尔衮夫妇为义皇帝、义皇后之事并同祔庙享之事公诸于众,并覃恩大赦。

    后被顺治帝追论谋逆罪削爵;1778年乾隆帝为其平反,复睿亲王封号,评价其“定国开基,成一统之业,厥功最著”。

    4、镶白旗:多铎

    爱新觉罗·多铎(1614年—1649年),满族人,爱新觉罗氏,努尔哈赤第十五子,生母为努尔哈赤大妃阿巴亥,与阿济格、多尔衮为同母兄弟。初封贝勒。

    天聪二年,从太宗伐多罗特部有功,赐号额尔克楚呼尔。崇德元年四月,封豫亲王,掌礼部事。顺治元年四月,从睿亲王多尔衮入关,破李自成,进亲王。

    命为定国大将军,南征,进封德豫亲王,赐黑狐冠、紫貂朝服、金五千、银五万、马十、鞍二。三年,命为扬威大将军, 四年,进封为辅政叔德豫亲王,赐金千、银万、鞍马二,封册增录功勋。

    六年三月,以痘薨,年三十六。九年三月,睿亲王既削爵,以同母弟追降郡王。康熙十年,追谥。乾隆四十三年正月,诏配享太庙。

    5、正红旗:代善

    爱新觉罗·代善,(1583 年—1648年),努尔哈赤次子,和硕礼烈亲王。明万历十一年癸未七月初三日寅时生,元妃佟佳氏出,为皇长子褚英同母弟。也是清代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对清朝的建立作出了重大贡献。

    由于代善屡建奇功,又是第一个大福晋之子,系诸弟之兄,长期统兵治国,位居四大贝勒之首,拥有正红、镶红二旗,有权有势,威望甚高,因此被努尔哈赤立为太子,具体主管后金军国大政。

    顺治初年,多尔衮摄政,排斥代善,代善又年事已高,遂在家闲居。顺治五年(1648)十月十一日,代善病卒于北京,享年六十六岁,葬于西山门头村,帝赐祭葬,立碑纪功。

    康熙十年(1671),追谥为烈。乾隆十九年(1754),入祀盛京贤王祠,四十三年配享太庙。其第七子满达海袭爵,后世袭罔替。

    5、镶蓝旗:阿敏

    爱新觉罗·阿敏(1586—1640),清初宗室、大臣。满族,爱新觉罗氏。太祖努尔哈赤弟舒尔哈齐的次子。

    其父子兄弟因谋叛太祖,兄阿尔通阿、弟扎萨克图被杀,父囚禁而死。他免于一死,养于太祖处。初封贝勒,多有战功。

    四年,入山海关,克水平、滦州、迁安等地。翌年,明将孙承宗率兵反击,监军道张春等围田滦州,他怯不增援,反杀降人逃出关外。六月,清太宗定其十六条罪状,囚禁。祟德五年(1640)十一月,逝于狱。

    6、正蓝旗:莽古尔泰

    爱新觉罗·莽古尔泰(1587-1632)清初大将,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五子,为努尔哈赤的第二位福晋富察氏所生,明万历十五年出生于建州佛阿拉城。努尔哈赤第五子,正蓝旗旗主。

    天聪六年十二月,莽古尔泰因气郁攻心,暴病而亡,时年四十六岁。天聪九年十一月,以图谋篡位之罪,追夺了莽古尔泰的爵位,除宗室,将正蓝旗满洲附入王属旗分,将其分编为二旗,重设旗属大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八旗

    标签: 镶黄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