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若弼传,隋朝大将贺若弼传 贺若弼是哪个朝代的人

文史通4年前历史故事知识1476

隋朝大将贺若弼传 贺若弼是哪个朝代的人

贺若弼(公元544年—公元607年),复姓贺若,字辅伯,河南洛阳人,隋朝著名将领。

贺若弼出生在将门之家,其父贺若敦为北周将领,以武猛而闻名,任金州(今陕西省安康)刺史。贺若弼以伐陈有功,封上柱国,进爵宋国公,官至右武候大将军。

贺若弼后骄傲自满,自以为功名在群臣之上,常以宰相自许。公元604年(仁寿四年),杨广即位为帝,贺若弼就更加被疏远了。公元607年(大业三年),贺若弼被隋炀帝加以诽谤朝政的罪名,与高颎、宇文弼等人一起被杀害。

满意请采纳

隋书.贺若弼传翻译

《隋书•贺若弼传》译文

贺若弼字辅伯,河南洛阳人,父亲贺敦,因为勇武刚烈出名,在北周做金州总管,宇文护嫉妒他就加害他。临行刑时,父亲把贺若弼叫过来对他说:“我一心想要平定江南,可是这个心愿没能完成,你一定要完成我的志向,而且我是因为说话不小心被害死的,你不能不考虑(今后说话要谨慎)。”于是拿铁锥刺贺若弼的舌头,使他口舌流血,以训诫贺若弼以后说话谨慎。贺若弼年少时慷慨激昂,怀有大志,骁勇善战,熟悉弓马,又懂得撰写文章,广泛地涉猎各种书籍,在当时有很大的名声,北周的齐王宇文宪听说后很尊敬他,把他召来做记室的官。不久被封为当亭县公,升任小内史。北周武帝时,上柱国乌丸轨报告皇帝说:“太子没有做帝王的才干,我也曾经跟贺若弼讨论过。”皇帝叫贺若弼来问他这件事,贺若弼知道太子的根基不可动摇,恐怕给自己惹来灾祸,就假答道:“皇太子德行学养每天都有进步,没见到有什么缺失的地方。”皇帝默然不语。贺若弼退出宫外后,乌丸轨责备他背叛了自己,贺若弼说:“君主说话做事不稳妥、周密就会失掉大臣(的信任),臣仆说话做事不稳妥、周密就会丢失性命,因此我不敢轻易地发表意见啊。”等到宣帝承继帝位,乌丸轨最终被杀,贺若弼却获免于难。不久他与韦孝宽讨伐陈朝,攻占数十座城城池,其中贺若弼攻下的居多。隋高祖受禅让,登基为帝,心中怀有吞并江南的志向,寻访可以担当这个重任的人。高颖说:“朝臣当中,论文武才干,没有比得上贺若弼的。”高祖说:“你说得太对了。”开皇九年,隋大举伐陈,任命贺若弼为行军总管。大军将要渡江,贺若弼举酒祭奠、祈祷说:“我贺若弼从宗庙里领受了祖宗的指示,将要征讨远方,以振国威,讨伐有罪的人,安抚受苦的百姓,剪除凶恶残暴之徒。上天长江,请看着我做这些事,如果能赐福给善人,降祸给恶人,大军就会渡江顺利;如果事情不顺利,被江水吞没死在鱼腹之中,我死了也没有什么遗憾的。”在这之前,贺若弼先请命让沿长江布防的军队在换防交接的时候,一定聚集在历阳。于是军旗林列,营帐遍野。陈国人以为大兵将至,让国中军队全部开拔出来设防。知道是换防交待之后,陈军又散去了。后来习以为常,就不再戒备了。等到此时,贺若弼率领大军渡江,陈国人并没有发觉。于是大军偷袭并攻占了陈的南徐州,逮住了南徐州刺史黄恪。贺若弼军令威严整肃,秋毫无犯,有个士兵在老百姓那里买酒,贺若弼立刻把他斩首。大军前进驻扎在蒋山的白土岗,陈将鲁达、周智安、任蛮奴、田瑞、樊毅、孔范、萧摩诃等人率领兵马抗拒,田瑞先来攻打贺若弼大军,贺若弼将他击退。鲁达等人相继依次而进,弼军屡屡(假装)退却。贺若弼揣测他们渐渐骄傲自大,士兵也疲惫懈怠,于是就督促激励将士拼死战斗,这样就大破敌军,取得了胜利。

贺若弼是怎样灭掉陈国的?

贺若弼出镇广陵后,即着手进行伐陈的准备工作。首先,是筹措船只。隋与陈朝隔着一条长江,长江素有天险之称,渡江作战需要大量战船和运输船。当时,除了杨素奉命在长江中游制造船舰,贺若弼则以战马同陈朝交换船只。隋朝的马匹较多,而陈朝则有大批船只。在和平时期,双方进行贸易,经常以马换船,互通有无。贺若弼便利用这种贸易渠道,把许多基本上已经没有作战能力、准备淘汰的战马卖到江南,再买回船只,以备渡江作战之用。为了防止陈朝君臣和将士产生疑心,贺若弼将买回来的好船停泊在扬子津(经扬州注入长江的一条河流),并把战船涂成黄颜色,远看犹如枯草,同时还在扬子津滩头堆满芦苇,用以掩蔽这些船只。然后,再把五六十艘破旧的船只停泊在长江北侧的港湾里。

装出缺乏船只的假象。其次,是多方误敌。为了进一步麻痹陈朝君臣,贺若弼经常在沿江将士换防之时,命令前去换防的战士先在广陵郊外的江边要地集合,营幕蔽野,战旗飞扬,陈朝将士见此情形,以为隋朝大军压境,便匆忙集结大军,沿江设防。待陈军布防完毕,贺若弼又下令隋军将士停止活动。陈军看到隋军并无渡江之意,又都撤回原地。如此再三,陈朝将士司空见惯,逐渐产生麻痹情绪。贺若弼还经常命令部队沿江狩猎,人马喧嚣。陈朝将士开始也以为隋军要渡江南下,紧张万分,频繁调兵遣将,加强警戒,后来才知道是隋军打猎,也就习以为常,不以为然。如此种种,不仅麻痹了陈朝君臣和将士,也使陈朝士卒奔波劳累,懈怠不堪,士气低落。

开皇七年(587年),隋文帝在打败突厥,北部边疆日趋安宁,从而解除了后顾之忧的情况下,便加紧进行全面伐陈的准备工作。这一年,贺若弼根据他长期镇守广陵所掌握到的有关陈朝情况,提出伐陈“十策”,得到隋文帝的高度赞赏,后来隋文帝大举伐陈,采取了贺若弼提出的许多方略。

开皇八年(588年)底,隋文帝在一切准备就绪之后,以皇子晋王杨广为行军元帅,指挥水陆大军五十一万八千人,从信州(今四川奉节)至广陵的广阔地区,分兵八路,大举伐陈。贺若弼统率的东路军是渡江的先锋主力之一,任务是由广陵渡江,攻京口(今江苏镇江),然后南下直取建康(今江苏南京)。按照杨广的部署,他与韩擒虎应在第二年的正月初一夜里,分别由广陵与采石(今安徽当涂北)渡江。但是,贺若弼求胜心切,提前在正月初一的白天渡江。渡江之时,他以酒祭江,在誓词中说:“我承父遗志,远振国威,伐罪吊民,除凶翦暴。如果不能取胜,葬我于大江鱼腹之中,死而不恨。”充分表现了他伐陈的决心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然后,贺若弼率领八千士卒,从扬子津的芦苇丛中驶出战船,浩浩荡荡进入长江。

长江南岸的陈朝统治集团,此时仍然沉浸在纸醉金迷的糜烂生活里。后主陈叔宝是个极其腐朽的花花太岁,他即位后,大造宫室和佛寺,把国库搞得空空如洗,又加重关市之税,聚敛无厌,弄得百姓怨声载道。他本人极端迷恋酒色,不恤政务,整天和宠妃张丽华等人饮酒赋诗,寻欢作乐。就在隋军加紧进行渡江准备之时,他还自恃有长江天堑的屏障,认为隋军根本无法飞渡,帝都稳如泰山,不可动摇,从不认真加强防务。贺若弼率兵渡江这一天,陈后主正与百官欢度元会(即春节),喝得酩酊大醉,竟昏睡了一天,直到晚上才醒过来。沿江将士和戍卒也都个个灌得大醉,江防毫无戒备。贺若弼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乘机渡过大江,陈朝毫无觉察。直到正月初四,沿江不断告急,陈后主才慌忙部署大军,仓促应战。

正月初六,贺若弼攻占陈朝都城建康东北的门户京口,活捉了陈朝驻守京口的南徐州刺史黄恪。京口不仅是建康东北的门户,而且也是陈朝重要储粮之地,贺若弼首攻京口,这是极为正确的战略决策。占领京口后,贺若弼严格约束将士,军纪十分严明,秋毫不犯。有一个军士到百姓家买酒喝,立即被下令处死。贺若弼还十分注意优待俘虏,京口一战俘虏陈朝士卒六千余人,全部释放为民,发给路费,让他们返回家乡,并让他们沿路散发隋军的安民告示,宣传隋朝出兵江南是为了救民于水火。贺若弼所采取的这种争取民心的办法,果然获得奇效,隋军所到之处,如入无人之境,所向披靡。

当贺若弼率军由京口沿江南下,向建康进逼时,另一路隋军的先锋将领韩擒虎按约定日期由采石顺利渡过大江,攻占了江边重镇姑熟(今安徽当涂),并率五百精骑沿江直下,进逼建康。这样,建康就处于贺若弼、韩擒虎南北夹击的困境。此时隋朝贺、韩二将所率领的渡江隋军合计不足万人,而陈朝在建康尚有守军十万,并有几员能征善战的名将如萧摩诃、任蛮奴等。但是,昏庸至极的陈后主不仅不懂军事,也不重用有见识的将帅,相反却听信谗言,拒绝将帅的合理意见,无法组织有效的抵抗。贺若弼渡江之后,派一部分兵力切断了太湖流域陈军救援建康的通道,而以主力沿着江岸向建康进发。陈朝沿江戍卒望风而逃,贺若弼于正月初七进占建康的北部屏障钟山(今南京紫金山)。

陈后主见建康危在旦夕,慌忙命令萧摩诃、任蛮奴等在钟山组织抵御。陈军在钟山布成一字长蛇阵,南北绵延二十里,各支军队行动互不协调,首尾进退互不相知。正月初十,贺若弼率领轻骑登山,望见陈军布防,即疾驰而下,命令全军列阵以待。两军交锋时,隋军只有八千人,因众寡悬殊,连退数次,二百七十余人战死。贺若弼命令士卒纵放烟火,陈军士卒在烟雾中不辨虚实,不敢追击。陈军士卒还纷纷抢割隋军战死者的人头,到陈后主那儿求赏。贺若弼看准陈军骄惰的弱点,引兵冲杀,陈军一触即溃,骑兵四散逃窜。贺若弼乘势追击,歼敌五千余人,生擒萧摩诃,一举击溃了陈军的主力。就在这一天,隋朝大将韩擒虎乘陈军主力集中于钟山一带,率军进攻石子冈(今江苏南京雨花台)。陈将任蛮奴在钟山被贺若弼击败后,退入建康,他建议陈后主向长江中游地区出逃,自己将拼死护送。但他离开宫廷后,却出南城投降韩擒虎,并引韩擒虎攻入建康城里。陈后主见大势已去,与张贵妃、孔贵嫔藏匿于井中。

韩擒虎率军攻入宫城,在井中搜出了陈后主。当天夜里,贺若弼也由北门攻入建康。至此,建康已完全为隋军占领。

攻陷建康,活捉陈后主,标志着陈朝的灭亡。不久,陈朝所辖之地,相继望风而降。西晋末年以来近三百年的分裂局面结束了,我国封建社会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攻占建康的第三天,嫉贤妒能的晋王杨广来到建康。他以没有按照约定的时间在初一夜里渡江为由,将贺若弼逮捕起来,按违犯军令治罪。隋文帝在长安得到消息,立即下诏给杨广,要他释放贺若弼,诏书指出:“贺若弼与韩擒虎二公,深谋大略。朕委以剿灭东南逋寇之任,静地恤民,他们都按我的意愿完成了。九州分裂,迄今已数百年,他们以名臣之功,成太平之业,这是天下一大盛事,有什么事情能比这还重要呢!我听到他们攻占建康的捷报,内心是无比兴奋的。平定江表,实赖此二公之力也。”隋文帝还给贺若弼和韩擒虎二将发来诏书,表彰他们说:“宣国威于万里,使东南之民尽出汤火,数百年之寇,旬日廓清,这是二位之大功。二公之高名塞于宇宙,盛业光于天壤,就是古代的那些名将,也很少有人可与匹敌。”杨广接到隋文帝的诏书,不得不释放贺若弼。后来,贺若弼回到长安,隋文帝论功行赏,晋爵他为宋国公,官至右领军大将军,实封邑三千户,赐绢八千段,杂采一千段,女乐二部,还把陈叔宝的妹妹赐给他为妾。

刺舌君今犹未戒,炙眉吾亦更何辞? 句子大概意思

这里有个典故和一个习俗,今人不熟悉,所以对这句诗难以理解

刺舌:语出隋书·贺若弼传

“父敦,以武烈知名,仕周为金州总管,宇文护忌而害之。临刑,呼(贺若)弼,谓之日:‘吾必欲平江南,然此心不果,汝当成吾志。且吾以吉死,汝不可不思。’因引锥刺弼舌出血,诫以慎口。”喻出言谨慎。

意思是,贺若弼的老爸叫贺若敦,以武勇刚烈知名,曾经是北周的金州总管。宇文护因嫉妒而杀害他。临刑时,贺若敦叫贺若弼靠近点,对贺若弼说:“我想平定江南,但是看来没法完成了,你要继承我的遗志。我因为那事情(吉死,不明其意,姑且这么翻译吧)就要死了,你不能不认真思考啊。”,于是用锥子将贺若弼的舌头刺出血,告诉他要慎言。后世用“刺舌”比喻出言谨慎。

炙眉:这个不是典故,而是古代的一种民间治疗狂病的方法。就是用艾草烧灼眉头,类似于现在的艾灸眉头。

所以,这句诗的意思就是:

要你慎言,你呢到现在也没注意,我呢,一直狂放不羁也没什么好辩解的。

格外的意思

一、格外的意思

1、表示超过寻常。

2、额外,另外。

二、读音:gé wài

三、英文:especially

四、引证

1、额外,另外。

沙汀《闯关》:“就这样吧。也格外找不出办法来了。”

2、特别,异乎寻常。、

老舍《骆驼祥子》二:“自己的车,当然格外小心,可是他看看自己,再看看自己的车,就觉得有些不是味儿。”

五、例子

冬天的山村到了夜里格外寂静,只听见雪花簌簌不断往下落,偶尔咯吱一声响,树木的枯枝被积雪压断了。

扩展资料:

格外的近义词有特别、十分、特殊、非常。

1、特别的读音tè bié,意思是与众不同,不普通。

2、十分的读音shí fēn,意思是很。

3、特殊的读音tè shū,意思是不同于同类的事物或平常的情况的。

4、非常的读音fēi cháng,意思是属性词,异乎寻常的,特殊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格外

为什么贺若弼是祸从口出的杰出代言人?

如果说祸从口出代言人的话,那就是贺若弼这个人。现在我们也有这样的一句话就是:饭可以乱吃,话不可以乱讲。说出去的话就如同泼出去的水,覆水难收了。

在历史上毒舌绝对不是一件好事情,这样子会招人家的厌烦,如果身份地位比较高的话,那就更加的危险了。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树大招风,例如功高盖主的大将,因为毒舌就直接死于非命了,比如隋朝的开国大将贺若弼就是这样一个因为毒舌而死的一个悲惨将军。

贺若弼这个人能够作为将军,相信也是文武全才的一个人,为国家也是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的。这样的一个人才在当时的社会肯定是会脱颖而出的,得到皇上的重用。

但是贺若弼有一个毛病,就是很自负,容易夸夸其谈。看不起身边的同僚,常常都是口出狂言。事实上他的这种习惯和他的父亲极其的相似,他的父亲也可以说是一个毒舌的人。毒舌肯定是会得罪他人的,这样子也会给他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贺若弼每次都是自我感觉良好,自吹自擂。有一次说太子对他言听计从,以后也会依靠自己。这句话毫无意外的就会传到皇帝大臣的耳中,加剧了君臣之间的猜疑。

毒舌一辈子的贺若弼终于为自己做的事情付出了代价。在大业三年的时候隋炀帝在榆林接见明可汗,设了一个可容纳千人的大帐。贺若弼不知死活的就说隋炀帝过于奢侈,后来有人告发了这件事情,隋炀帝就新账老账一起算,下令杀死贺若弼。

这件事情也告诉我们,做人一定要低调,千万不要高调。该说的话就说,不该说的话千万不要说,容易得罪他人。

怎么理解贺若弼:居功自傲,难以驯服?

休动之人性格开朗外向,作风光明磊落,志向远大,卓尔不群,富于开创精神。凡事都想争前头,不甘心落在人后,成功欲望强烈,不轻言失败,希望自己永远走在成功者的最前列。缺点是好大喜功,急于求成,轻率冒进。这种人如果在勇敢磊落的基础上能深思熟虑,冷静应对,则能取得重大成就。又因其嫉妒心强,如果不加强修养,会因嫉妒心重而坏事,或因嫉妒心得不到宣泄而让心理失态,生理失调。

南北朝时,贺若敦为晋的大将,自以为功高才大,不甘心居于同僚们之下,看到别人做了大将军,唯独自己没有被晋升,心中十分不服气,口中多有抱怨之词,决心好好干它一场。

不久,他奉调参加讨伐平湘洲战役,打了个胜仗之后,全军凯旋。他自以为此次必然要受到封赏,不料由于种种原因,反而被撤掉了原来的职务,为此他十分不满。

晋公宇文护知道后,十分震怒,把他从中州刺史任上调回来,迫使他自杀。临死之前,他对儿子贺若弼说:“我有志平定江南,为国效力。而今未能实现,你一定要继承我的遗志。我是因为这舌头把命都丢了,这个教训你不能不记住呀!”说完便拿起锥子狠狠地刺破了儿子的舌头,想让他记住这血的教训。

光阴似箭,斗转星移,转眼几十年过去了,贺若弼也做了隋朝的右领大将军,但他没有记住父亲的教训,常常因自己的官位比他人低而怨声不断,自认为当个宰相也是应该的。不久,还不如他的杨素却做了尚书右仆射,而他仍为将军,未被提拔,他气不打一处来,不满的情绪和怨言便时常流露出来。

后来一些话传到了皇帝耳朵里,贺若弼被逮捕下狱。隋文帝杨坚责备他说:“你这个人有三太猛:嫉妒心太猛;自以为是,自以为别人不是的心太猛;随口胡说、目无长官的心太猛。”因为贺若弼有功,不久也就被放了。但他还不吸取教训,又对其他人夸耀他和皇太子之间的关系,说:“皇太子杨勇跟我之间,情谊亲切,连国家的机密也都对我附耳相告,言无不尽。”

隋文帝得知他又在那里大放厥词,就把他召来说:“我用高颍、杨素为宰相,你多次在众人面前放肆地说‘这两个人只会吃饭,什么也不会干,这是什么意思?’言外之意是我皇帝也是废物不成?”贺回答说:“高颍是我的老朋友,杨素是我舅舅的儿子,我了解他们,我也确实说过他们不适合担当宰相的话。”这时因他言语不慎,得罪了不少人,朝中一些公卿大臣怕受株连,都揭发他过去说的那些对朝廷不满的话,并声称他罪当处死。

隋文帝说:“大臣们对你都十分厌烦,要求严格执行法度,你自己寻思可有活命的道理?”贺若弼辩解说:“我曾凭陛下神威,率八千兵渡长江活捉了陈叔宝,希望能看在过去的功劳的分上,给我留条活命吧!”隋文帝说:“你将出征陈国时,对高颍说:‘陈叔宝被削平,问题是我们这些功臣会不会飞鸟尽良弓藏?’高颍对你说:‘我向你保证,皇上绝对不会这样。’是吧?等到消灭了陈叔宝,你就要求当内史,又要求当仆射。这一切功劳过去我已格外重赏了,何必再提呢?”贺若弼说:“我确实蒙受陛下格外的重赏,今天还希望格外赏我一条活命。”此后他再也不攻击别人了。隋文帝考虑了一些日子,念他劳苦功高,只把他的官职撤销了。

父子两代人,同样因居功自傲、难以驯服,且嫉妒心太强而坏事。在用人时,对于那些好大喜功,善争强斗胜的人要格外小心谨慎。这种人恃功而傲,凭借一点资本便邀功请赏,能不用便不用。若是任用,先要给他一点甜头吃。他取得瞩目的成绩时,要当众奖赏他,以激励他不断进取。

请问一下,这个舌头上有奇怪东西的是哪个古人,是什么典故?怪吓人的

此人是贺若弼

隋书·贺若弼传 中有关于刺舌的记载:

也称锥舌诫子

公元565年(北周保定五年)十月,贺若敦因口出怨言,为北周晋王宇文护所不容,逼令自杀,临死前,曾嘱咐贺若弼说“我想要平定江南,然而现在看来已经不能实现了,你应该继承我的遗志。还有我是因为嚼舌根而遭致杀身之祸的,你不能不好好想想啊。”并用锥子把贺若弼的舌头刺出血,告诫他要慎言。

贺若弼,字辅伯,河南洛阳人也。父敦,以武烈知名,仕周为金州总管,宇文护忌而害之。临刑,呼弼谓之曰:吾必欲平江南,然此心不果,汝当成吾志。且吾以舌死,汝不可不思。因引锥刺弼舌出血,诫以慎口。弼少慷慨有大志,骁勇便弓马,解属文,博涉书记,有重名于当世。周齐王宪闻而敬之,引为记室。未几,封当亭县公,迁小内史。周武帝时,上柱国乌丸轨言于帝曰:太子非帝王器,臣亦尝与贺若弼论之。帝呼弼问之,弼知太子不可动摇,恐祸及己,诡对曰:皇太子德业日新,未睹其阙。帝默然。弼既退,轨让其背己,弼曰: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所以不敢轻议也。及宣帝嗣位,轨竟见诛,弼乃获免。寻与韦孝宽伐陈,攻拔数十城,弼计居多。

高祖受禅,阴有并江南之志,访可任者。高颎曰:朝臣之内,文武才干,无若贺若弼者。高祖曰:公得之矣。

开皇九年,大举伐陈,以弼为行军总管。将渡江,酹酒而祝曰:弼亲承庙略,远振国威,伐罪吊民,除凶翦暴,上天长江,鉴其若此。如使福善祸淫,大军利涉;如事有乖违,得葬江鱼腹中,死且不恨。

先是,弼请缘江防人每交代之际,必集历阳。于是大列旗帜,营幕被野。陈人以为大兵至,悉发国中士马。既知防人交代,其众复散。后以为常,不复设备。及此,弼以大军济江,陈人弗之觉也。袭陈南徐州,拔之,执其刺史黄恪。军令严肃,秋毫不犯。有军士于民间沽酒者,弼立斩之。进屯蒋山之白土冈,陈将鲁达、周智安、任蛮奴、田瑞、樊毅、孔范、萧摩诃等以劲兵拒战。田瑞先犯弼军,弼击走之。鲁达等相继递进,弼军屡却。弼揣知其骄,士卒且惰,于是督厉将士,殊死战,遂大破之。 (《隋书 贺若弼传》)

译文:

贺若弼字辅伯,河南洛阳人,父亲贺敦,因为勇武刚烈出名,在北周做金州总管,宇文护嫉妒他就加害他。临行刑时,父亲把贺若弼叫过来对他说:我一心想要平定江南,可是这个心愿没能完成,你一定要完成我的志向,而且我是因为说话不小心被害死的,你不能不考虑(今后说话要谨慎)。于是拿铁锥刺贺若弼的舌头,使他口舌流血,以训诫贺若弼以后说话谨慎。贺若弼年少时慷慨激昂,怀有大志,骁勇善战,熟悉弓马,又懂得撰写文章,广泛地涉猎各种书籍,在当时有很大的名声,北周的齐王宇文宪听说后很尊敬他,把他召来做记室的官。不久被封为当亭县公,升任小内史。北周武帝时,上柱国乌丸轨报告皇帝说:太子没有做帝王的才干,我也曾经跟贺若弼讨论过。皇帝叫贺若弼来问他这件事,贺若弼知道太子的根基不可动摇,恐怕给自己惹来灾祸,就假答道:皇太子德行学养每天都有进步,没见到有什么缺失的地方。皇帝默然不语。贺若弼退出宫外后,乌丸轨责备他背叛了自己,贺若弼说:君主说话做事不稳妥、周密就会失掉大臣(的信任),臣仆说话做事不稳妥、周密就会丢失性命,因此我不敢轻易地发表意见啊。等到宣帝承继帝位,乌丸轨最终被杀,贺若弼却获免于难。不久他与韦孝宽讨伐陈朝,攻占数十座城城池,其中贺若弼攻下的居多。隋高祖受禅让,登基为帝,心中怀有吞并江南的志向,寻访可以担当这个重任的人。

高颖说:朝臣当中,论文武才干,没有比得上贺若弼的。高祖说:你说得太对了。开皇九年,隋大举伐陈,任命贺若弼为行军总管。大军将要渡江,贺若弼举酒祭奠、祈祷说:我贺若弼从宗庙里领受了祖宗的指示,将要征讨远方,以振国威,讨伐有罪的人,安抚受苦的百姓,剪除凶恶残暴之徒。上天长江,请看着我做这些事,如果能赐福给善人,降祸给恶人,大军就会渡江顺利;如果事情不顺利,被江水吞没死在鱼腹之中,我死了也没有什么遗憾的。在这之前,贺若弼先请命让沿长江布防的军队在换防交接的时候,一定聚集在历阳。于是军旗林列,营帐遍野。陈国人以为大兵将至,让国中军队全部开拔出来设防。知道是换防交待之后,陈军又散去了。后来习以为常,就不再戒备了。等到此时,贺若弼率领大军渡江,陈国人并没有发觉。于是大军偷袭并攻占了陈的南徐州,逮住了南徐州刺史黄恪。贺若弼军令威严整肃,秋毫无犯,有个士兵在老百姓那里买酒,贺若弼立刻把他斩首。大军前进驻扎在蒋山的白土岗,陈将鲁达、周智安、任蛮奴、田瑞、樊毅、孔范、萧摩诃等人率领兵马抗拒,田瑞先来攻打贺若弼大军,贺若弼将他击退。鲁达等人相继依次而进,弼军屡屡(假装)退却。贺若弼揣测他们渐渐骄傲自大,士兵也疲惫懈怠,于是就督促激励将士拼死战斗,这样就大破敌军,取得了胜利。

标签: 的人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