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熜,嘉靖皇帝叫朱什么,怎么读?

文史通4年前历史故事知识2909

嘉靖皇帝叫朱什么,怎么读?

嘉靖皇帝朱厚熜(cōng),是明朝第十一位皇帝。明朝使用嘉靖这个年号一共四十五年,是明朝使用第二长的年号(最长的是明神宗万历帝,一共四十八年)。嘉靖皇帝也是明代实际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史书评价嘉靖帝为“中兴之主”,说他“有不世之奇谟六,无竞之伟烈四,而又有震世之独行五”。

扩展资料:

朱厚熜(1507年9月16日-1567年1月23日),即明世宗,出生地湖广布政司安陆州(今湖北钟祥),明宪宗之孙,明孝宗之侄,兴献王朱祐杬之子,明武宗的堂弟。明朝第十一位皇帝,1521年—1566年在位,年号嘉靖,后世称嘉靖帝。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朱厚熜

嘉靖给自己封的什么神

明世宗朱厚熜没有给自己封神,一生给自己封了三次道号。

第一次自封为“凌霄上清统雷元阳妙一飞元真君”;

第二次为“九天宏教普济生灵掌阴阳功过大道思仁紫极仙翁一阳真人元虚玄应开化伏魔忠孝帝君”;

第三次为“太上大罗天仙紫极长生圣智昭灵统三元证应玉虚总管五雷大真人玄都境万寿帝君”。

嘉靖(1522年—1566年)是明朝第十一位皇帝明世宗朱厚熜的年号,明朝使用嘉靖这个年号一共四十五年,是明朝使用第二长的年号(最长的是明神宗万历帝,一共四十八年)。

扩展资料

朱厚熜(1507年9月16日-1567年1月23日),即明世宗,出生地湖广布政司安陆州(今湖北钟祥),明宪宗之孙,明孝宗之侄,兴献王朱祐杬之子,明武宗的堂弟。明朝第十一位皇帝,1521年—1566年在位,年号嘉靖,后世称嘉靖帝。

正德十六年(1521年)4月20日,明武宗驾崩,由于武宗死后无嗣,因此张太后(明武宗的母亲)和内阁首辅杨廷和决定,由近支的皇室、武宗的堂弟朱厚熜继承皇位。

朱厚熜通过大礼议逐步掌握皇权,在位早期他英明苛察,做了很多大事,严以驭官,宽以治民,整顿朝纲、减轻赋役,对外抗击倭寇,重振国政,开创了嘉靖中兴的局面。后期虽然好道教,然而依然牢牢掌控着朝廷官吏,也可以称得上是位有作为的皇帝。嘉靖帝在位期间巩固了明代的统治,为隆庆新政与张居正改革、嘉隆万大改革奠定了基础。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嘉靖帝驾崩,享年60岁。庙号世宗,谥号钦天履道英毅神圣宣文广武洪仁大孝肃皇帝。葬于北京明十三陵的永陵。在位时间在明代皇帝中仅次于其孙明神宗。

嘉靖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独特的皇帝,也是明朝皇帝中最任性和倔强的一位,他为人聪明,尤其在书法和文辞修养都有不错的造诣。

同时也特别敏感,但是也十分勤奋,批阅奏书票拟经常到后半夜。虽然清人编纂的《明史》说他二十多年避居西苑,练道修玄,但是却始终牢牢掌控着整个明朝的政治、财经、军事和民生大权。

史书评价嘉靖帝为“中兴之主”,说他“有不世之奇谟六,无竞之伟烈四,而又有震世之独行五”。

嘉靖帝在位的前二十年中很有作为。除采取了历代新君例行的大赦、蠲免、减贡、赈灾等措施外,还扭转了自正统以来形成的宦官擅权、败坏朝政的局面,并下令清理庄田,“不问皇亲势要,凡系冒滥请乞及额外多占者悉还之于民”,废除勋戚世袭等。所有这些举措皆进一步巩固了明朝的统治。

参考资料:朱厚熜-百度百科

请讲述一下明朝嘉靖时期的“大礼仪”事件。

“大礼仪”事件指的是嘉靖皇帝朱厚熜为了给亲生父亲的尊号与群臣展开争锋的事件。

正德十六年(1521年)5月27日,年仅15岁的朱厚熜以藩王身份(前任皇帝的侄子)即皇帝位,继位后嘉靖帝因想追封亲生父母的尊号,但首辅杨廷和等旧臣要求他改换父母而引发了长达三年半的大礼议之争;

世宗不顾朝臣反对,追尊生父为兴献帝后又加封为献皇帝、生母为兴国皇太后,改称孝宗敬皇帝曰“皇伯考”。

嘉靖十七年(1538年)九月兴献帝被追尊为“睿宗知天守道洪德渊仁宽穆纯圣恭简敬文献皇帝”,并将兴献帝的牌位升袝太庙,排序在明武宗之上,改兴献王墓为显陵,大礼议事件至此最终结束。

扩展资料:

大礼议不是简单的礼仪之争,而是一场激烈的政治斗争,即新旧政治势力的较量。明武宗暴亡后,明代政治秩序不可能在一夜之间恢复正常。

大礼议的发生和较长时间的持续,就在于身为皇帝的世宗暂时并未拥有全部的皇权。换言之,大礼议是明代皇权由武宗流向世宗的必要路径,也是恢复明代政治秩序的必要步骤。

世宗在大礼议中一步步的胜利和杨廷和集团一步步的失败,其实就是世宗皇权一点点地获得和明代政治秩序一步步地恢复。

嘉靖三年(1524年),世宗钦定大礼,标志着明代皇权从武宗完全流向世宗,至此,武宗时代基本结束,嘉靖革新时代真正到来。

大礼议拉开了明代改革的序幕,杨廷和集团的彻底垮台和张璁等“大礼新贵”的崛起使清除弊政成为可能,嘉靖政治也因此进入全方位的变革创新时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礼仪之争

明朝几十年不上朝的皇帝是谁?

明朝几十年不上朝的皇帝是嘉靖帝。嘉靖皇帝一般指朱厚熜(明朝皇帝)。

嘉靖帝迷信丹药方术,他派人到处采集灵芝,并经常吞服道士们炼制的丹药。为满足自己修道,嘉靖帝数次遴选民女入宫,每次数百名。嘉靖帝二十一年(1542年),嘉靖帝命宫女们清晨采集甘露兑服参汁以期延年,致使上百名宫女病倒。宫女们忍无可忍,以杨金英为首的宫女差点将嘉靖帝勒死,这就是历史上罕见的宫女弑君的“壬寅宫变”。

特别是经“壬寅宫变”幸得未死,从此移居西苑,设醺炼丹,迷信道士邪说,养生修道,二十余年不回大内,法纪逐渐松弛。另在宫内外兴建大量宫殿庙宇,加重百姓的负担,使得国家财政危机愈益深重。

扩展资料:

嘉靖帝的相关争议

某些史书上说嘉靖帝几十年不上朝,宠信“青词宰相”严嵩,奸人当道,国事日非。二十几年不上朝是真,但不上朝并不就是不管事。嘉靖帝在西苑修道的同时坚持亲自批阅奏疏,始终牢牢掌控着一切大权。嘉靖朝的外患严重,北方蒙古侵扰连绵,甚至在嘉靖二十九年包围了北京,朝野震动。而东南沿海又有倭寇肆虐,南北夹击之下,朝廷一片忙乱。

嘉靖帝忧而不惧,分别拣选重臣应对南北的侵扰,对地方大员既付以大权又责以重任。官员把事情办好了便升官加赏,毫不吝惜,若是稍有差池,更是毫不手软,直接逮回北京下狱论死。从结果上来看,在嘉靖末期,南北方的纷扰基本停息。严嵩虽然当权二十几年,但只要嘉靖帝出手,一道饬令就让严嵩丢官回家,连亲生儿子都保不住,其他的督抚尚书人等,嘉靖帝更是将他们玩弄于股掌之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厚熜(明朝皇帝)

嘉靖皇差点被宫女们勒死?

是的。

事情发生在嘉靖二十一年十月二十一日夜晚。这一天,皇帝在服用了陶仲文炼制的药物之后,来到了一个封为“端妃”的曹姓宠妃的住所。

曹妃的这个住所名叫“翊坤宫”,和皇后居住的“坤宁宫”相距不远。这位曹妃虽然受到嘉靖皇帝的宠爱,却也时时遭受他的虐待。而侍奉曹妃的宫女,更是屡受凌辱和责罚。

在这些宫女中,有一位叫杨金英的,既为曹妃抱不平,更对自己的命运而担忧,她串联了十多位和她一样饱受凌辱和责罚的宫女,准备在皇帝再次来到翊坤宫时,与皇帝同归于尽。

这一天,皇帝来了。照样是一阵折腾,折腾之后便昏昏睡去。曹妃侍候完皇帝歇息,便去沐浴更衣。趁着这个机会,杨金英等人一拥而上,把嘉靖皇帝死死按住。

皇帝从梦中惊醒,正要叫喊,却被人用布团塞住了口。宫女们虽然平日也要从事各种劳务,但哪里想过要蓄意杀人,而且还是杀当朝皇上。仇恨使她们齐心协力要杀死皇帝,但是,杀人的胆量和手段她们却并不具备,更说不上娴熟。

她们只知道人是可以用绳子勒死的,所以她们便用了一条丝绳,把嘉靖皇帝的脖子套住,然后用手拉扯。嘉靖皇帝拼命挣扎,她们便又打了一个结。

但就是这个结打坏了,两个死结套在一起,越拉越紧,却就是勒不死皇帝。另外几个宫女急了,她们拔下自己的金钗、银簪,朝着皇帝身上便是一顿乱刺。

嘉靖皇帝从小在父母手掌心里长大,哪里经过这种阵势。且不说他又被多个宫女按住,动弹不得。即使没有按住,恐怕也吓得动弹不得。

所有这个过程,也许就是短短几分钟的时间。但对于宫女们来说,可能就像是过了一辈子。

眼见皇帝勒不死,有人害怕了,认为这皇帝他就不是人,他是“真龙”,是“真命天子”,他的命是归上天管的,可能不是人力可以谋害的。

于是越想越怕,一个名叫张金莲的宫女跑出翊坤宫,直奔皇后住的坤宁宫自首。这是嘉靖皇帝的第三位皇后了。皇后听说一群宫女谋杀皇帝,大吃一惊,连忙带人赶往翊坤宫救驾。

杨金英等人见势不妙,只得抛下皇帝,四处奔逃。但这皇宫内院,又哪里能跑得出去?最后一个个被抓了起来。

皇后一面带人解开套在皇帝脖子上的绳索,一面派人召来御医。此时的嘉靖皇帝,虽然没有被勒死,却也吓得昏了过去。而伤势其实并不太重,只是被宫女们乱挥钗簪,扎得浑身是血。

没有被勒死的皇帝被救了,谋杀未果的宫女们,包括那位临阵脱逃、自首报信的,以及曹端妃,全部被处死。

由于这个事件发生在嘉靖二十一年,是壬寅年,又在后宫发生,所以当时的人们和后来的历史学家称之为“壬寅宫变”。

扩展资料:

由于事涉宫闱隐私,史籍资料也很少记载,因此,很少人知道事情的真相。但在民间各路说法不胫而走。史家们对宫女弑君的动机,存在如下几种不同的解释。

1、观点一:宫女为保活命

嘉靖帝为炼制长生不老丹药,在反对派大臣的挑唆下,让宫女们认为会拿自己的经血不停地去炼丹,由此引起宫女误会所致。嘉靖帝宠用方士段朝用炮制长生不老丹药,太仆寺卿杨最因“谏丹药,予杖死。” 因此,推察情由,宫变之事,必肇端于为炼丹药而摧残少女的健康。

杨金英等目睹先已牺牲者的惨状,恨之彻骨,明知事情成与不成,自己定遭斩首示众,她们却全无畏惧,下定决心,要和嘉靖帝展开同归于尽的拚死搏斗。司礼监审问宫女的口供中有此话:“咱们快下手吧,否则就死在他手里了。”

还有就是嘉靖帝喜怒无常,任意残害宫女,宫女只要犯了一点错误,从不宽恕,痛加责打。有200多名宫女被打死。

没有资料记载事发前宫女们做错了什么事情,既无大错而又面临危险,据此推测,这件事很可能是嘉靖帝炼制长生不老丹药,加上有人造谣,引起宫女误会所致。宫女自知此灾难早晚落到自己头上,于是决定拼死一搏。

2、观点二:宁嫔王氏首谋发动宫变

嘉靖帝自大婚后,身体虚弱,经常气喘、咳嗽,直至嘉靖九年还没有孩子。嘉靖十年,嘉靖帝在宫中钦安殿建坛求嗣,以求得到一个儿子。

起初,以礼部尚书为监礼使,文武大臣轮流值班进香,一直没有效果。到嘉靖十五年,请道士邵元节等主持祈坛。

当年,后宫妃嫔就生了男孩,以后又生了好几个孩子。宁嫔王氏也在这一年为朱厚熜生了一个儿子,按惯例,她应该由嫔晋为妃,可嘉靖帝并没晋封她。

宁嫔王氏心存不满,便在嘉靖帝夜宿宠妃曹氏宫中时,指使杨金英等宫女将皇帝勒死以作为报复,同时也可把责任推到曹氏身上。

然而也尽有蓄意捏造,诬陷不实之处,主要是方后妒忌曹妃得宠,乘机把她打成主谋者之一。结果曹妃同王嫔并宫女等一起被斩首。

3、观点三:一妃一嫔引发的政治斗争

嘉靖初年,朝廷中一方主张尊重明朝的皇统,另一方则迎合嘉靖帝的私意。一场史称“大礼议”的争论延续了近20年,它实质上是朝臣与皇帝、朝臣各派系之间的斗争。

大礼议之争刚以嘉靖帝的胜利宣告结束,即发生“壬寅宫变”,而且与一妃一嫔有关。因此推断,宫变是政治斗争失败者想利用妃嫔除掉嘉靖帝。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揭秘“壬寅宫变”:十几个宫女为何都没杀死嘉靖皇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厚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壬寅宫变

朱厚熜的“熜”怎么读?

朱厚熜的熜读音为: cōng

熜拼音:cōng 、zǒng,注音:ㄘㄨㄥㄗㄨㄥˇ,部首:火部,部外笔画:11画,总笔画:15画

五笔:OTLN,仓颉:FHWP,郑码:UORW,四角9:6830,结构:左右

笔顺:丶ノノ丶ノ丨フノフ丶一丶フ

释义:

[ cōng ]

古同“囱”,灶突,今称烟囱。

[ zǒng ]

用麻茎捆扎成的火炬。

扩展资料

汉字演变:

相关组词:无

同音字:葱、聪

一、葱拼音: cōng

释义:

1.多年生草本植物。有辛辣味。包括大葱、分葱、细香葱等。多作调味品。

2.青色:~翠。

二、聪拼音:cōng

释义:

1.听觉;听觉灵敏:失~。耳~目明。

2.聪明:~慧。

嘉靖皇帝的儿子是谁

朱厚熜,即明世宗,出生地湖广布政司安陆州(今湖北钟祥),明宪宗之孙,明孝宗之侄,兴献王朱祐杬之子,明武宗的堂弟。明朝第十一位皇帝,年号嘉靖,后世称嘉靖帝。

长子朱载基,明世宗朱厚熜庶长子,母阎贵妃。在嘉靖十二年八月十九日出生,两个月后十月十日去世,追封谥号哀冲太子,葬西山。

二子朱载壡,是朱厚熜庶次子,母王贵妃。在嘉靖十五年出生,嘉靖十八年立为太子,嘉靖三十一年去世,年十七岁,追封谥号庄敬太子,葬西山。

三子朱载垕,母杜皇后,封裕王,后继位为皇帝,即明穆宗;明穆宗朱载垕为明朝第十二位皇帝。

四子朱载圳,与明穆宗朱载垕同岁,仅小一月,母靖妃卢氏。嘉靖十八年被封景王,嘉靖四十四年正月死于德安(湖北安陆)王府,无子撤藩,谥恭。

五子朱载𪉖,母江肃妃,出生一天就夭折,死后追封为颍王,谥曰殇。

六子朱载<戞斗土>,母赵懿妃,封戚王,谥戚怀王。

七子朱载㙺,母陈雍妃,封蓟王,谥蓟哀王。

八子朱载<土夙>,母赵荣妃,封均王,谥均思王。

来源百度百科

朝庭为什么选朱厚熜(嘉靖)做皇帝?

首先,朱厚熜是朱佑樘的孙子,血缘离朱厚照最近,第二,十分聪明,带有一丝霸气,最后,少年老成。(当年杨廷和还认为,小孩子好控制些)

标签: 嘉靖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