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斯拉夫解体,南斯拉夫解体后,分出来的几个国家的现况如何?

文史通4年前历史故事知识1683

南斯拉夫解体后,分出来的几个国家的现况如何?

南斯拉夫第一次瓦解成了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马其顿、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黑山6个共和国。南斯拉夫第二次分裂成科索沃、塞尔维亚、黑山三个国家。分裂出来的这几个国家现状就是平平淡淡没有起伏,没有什么强国,经济水平一般般,政治也没有什么波动。

在第一次解体后塞尔维亚共和国与黑山共和国重新组成了一个名为“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盟共和国”的国家。不过很快又进行了第二次解体。在南斯拉夫没有解体之前,南斯拉夫是巴尔干半岛上最强的国家,自从解体之后,巴尔干半岛就没有出现过任何一个强大一点的国家了。

其实他们这个国家解体除了自身因素,还有很多外部的原因,南斯拉夫第一次解体之后,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盟共和国里面有一个自治省,想要闹独立,一些西方国家为了瓦解这个联盟,就插手干预其中,于是就产生了第二次解体。

其中美国领导的北约以支持科索沃自治省要求独立为借口对南联盟进行了长达70多天的轰炸和恐怖事件。这就是南斯拉夫第二次解体的主要原因。现在有那么多外力因素想要干预的情况下自身还不团结,这样的国家分裂是迟早的事情。分裂出来的几个国家现在也登不上世界的舞台,只能作为世界的小分子在他们自己的国家自己的领域活跃。

南斯拉夫解体后形成哪些国家

前南斯拉夫的领土分成以下6个主权独立国家:斯洛文尼亚共和国、克罗地亚共和国、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塞尔维亚共和国、黑山共和国、北马其顿共和国

斯洛文尼亚率先在1996年申请加入欧盟,在2004年成功。克罗地亚在2013年7月1日正式加入欧盟。马其顿共和国则在2004年申请。2010年欧盟给予黑山加入欧盟候选国地位。

2010年以来,塞尔维亚正积极申请加入欧盟,但欧盟方面对塞尔维亚加入设定了多个前提条件,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塞尔维亚必须先承认科索沃的独立地位,或实现与科索沃关系正常化。

扩展资料:

前南斯拉夫西部地区的战争于1995年结束,战争双方在美国签署了岱顿协定。在整个1990年代,塞尔维亚人、马其顿人和阿尔巴尼亚人之间的战争都在持续。阿尔巴尼亚人民族主义者和马其顿共和国政府之间的纷争直到2001年以后才结束。

只有在1996年,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曾暂时放弃宣称要求继承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的遗产。南联盟由斯洛博丹·米洛舍维奇及他的政治伙伴控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南斯拉夫

南斯拉夫解体过程?

南斯拉夫由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波黑)、塞尔维亚、黑山、马其顿六个共和国以及科索沃、伏伊伏丁那两个自治省联合而成的国家。1980年铁托同志去世后南共盟内部没有一个人可以有铁托的能力和手腕,南斯拉夫内部渐渐开始混乱,民族矛盾开始激化,各共和国的民族主义势力也开始抬头,加上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苏东剧变的影响,南斯拉夫开始解体。1991年6月,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宣布独立。此后,马其顿、波黑两国也相继宣布独立(波黑穆斯林、克罗地亚族赞成独立,塞尔维亚族抵制投票,波黑三族间爆发了历时三年半的战争。1995年三方签署代顿和平协议,波黑局势缓和。)。

1992年4月27日,南斯拉夫议会通过新宪法,宣布塞尔维亚和黑山两共和国联合成立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

1998年,南联盟政府指责科索沃阿尔巴尼亚族武装分子多次发动暴力袭击,造成大量平民和警察伤亡,派遣军队进入科索沃。 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干涉南联盟内政,称南联盟在科索沃“杀害了大批阿族居民”,制造了“人道主义灾难”,恢复对南联盟的部分制裁。1999年3月24日,以南联盟政府拒绝执行西方国家主导的和平协议为由,美国领导的北约对南斯拉夫空袭78天(5月7日我国使馆遭到空袭)。6月,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接受和平协议,联合国和北约接管科索沃。

2003年,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议会通过《塞尔维亚和黑山宪章》,改国名为“塞尔维亚和黑山”,组成松散的国家共同体。除了共同总统、统一的军队、外交等国家权力,两个共和国有不同的法律、海关、货币乃至边防部队。 宪章还规定,3年后,两个成员国有权通过全民公决,决定是否另立门户,分别成为独立国家。

2006年5月21日,黑山就黑山独立问题举行全民公决。22日黑山共和国公决委员会公布的官方初步统计结果显示,超过55%的选民投票赞成独立。南斯拉夫联盟至此彻底解体。

2008年2月17日,科索沃单方面宣布独立。

参考资料: 自己写的

南斯拉夫为何解体?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南斯拉夫实行社会主义,由铁托出任总统,铁托执政下的南斯拉夫,与苏联保持距离,坚持独立自主和不结盟运动,这使得南斯拉夫变成欧洲唯一没加入华沙公约的共产国家。努力发展自己的经济,使南斯拉夫在东欧国家里成为比较富有的一员。自苏南分裂后,南斯拉夫走上了一条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的道路,建立了一套符合自己国情的经济工业道路,自50年代政治和经济改革以来,南斯拉夫普通人民生活上明显的自由化,西方的文学电影都被允许传播到南斯拉夫,每年有超过600万游客进入南斯拉夫,直到1976年,全国有36%的人民拥有自己的汽车,每1.8个家庭拥有一台电视,每2.1个家庭拥有一部冰箱,所有7岁到15岁的儿童都可以免费受到8年义务教育,虽然和发达的西方国家相比还是落后了一些,可是相比同一时期的社会主义国家,南斯拉夫人民的生活是充裕的。但是南斯拉夫的地区贫富分化问题一直非常严重,最发达的斯洛文尼亚与邻国奥地利、意大利经济水平相近,而马其顿、科索沃则是欧洲最贫穷的地区之一。

  1980年铁托逝世,南斯拉夫开始走下坡路,国内各民族之间的冲突不断加剧。

  早在七十年代,欧共体(即现在的欧盟)愿意立即接纳南斯拉夫为其成员国,只要南斯拉夫放弃共产党一党执政即可。西方此举意为改变其一党执政状况为多党制。

  在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米洛舍维奇依旧拒绝了西方的以破坏民族团结和国家独立为目的的经济诱惑。西方为了彻底削弱共产党执政的南斯拉夫,采取了外部经济制裁和内部分化瓦解的策略:在南斯拉夫与邻国边界处增派观察员,监督对南斯拉夫的经济制裁和禁运;支持黑山共和国与塞尔维亚闹矛盾和寻求独立,从内部打垮米洛舍维奇。因为西方的不断冲击,加上南斯拉夫被迫接受的多党制制度,致使南斯拉夫彻底走向了分裂。1991年-1992年,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黑(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马其顿相继宣布独立,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1992年宣告解体。原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的塞尔维亚和黑山两个共和国于1992年4月27日宣布成立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1]1992年5月30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757号决议,决定对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实施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的全面制裁,以惩罚其派兵支持波黑和克罗地亚境内塞族的武装行动。由于制裁,前南联盟从一个中等发达国家退步为欧洲最为贫穷国家之一。 继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之后,塞尔维亚的科索沃自治省成为了联合国的保护国。虽然从法理上依然是南斯拉夫的一部分,并得到欧盟和美国外交担保,不支持科索沃独立,不会分裂南斯拉夫,但是实际上脱离了南斯拉夫以及塞尔维亚的管辖,并最终宣布独立,并立即得到欧盟和美国外交承认。

  2003年2月4日,南斯拉夫联盟议会两院分别以多数票表决通过《塞尔维亚和黑山宪章》,从而标志着塞尔维亚和黑山联邦国家正式宣告成立,南斯拉夫联盟从此不复存在。

  2006年3月,前总统米洛舍维奇在海牙国际战争罪行法庭接受审判时,在囚禁室突然逝世。

  2006年5月21日,黑山就是否维持目前的单一国家,还是分裂为两个独立的国家举行公民投票,独派以55.4%的微弱优势决定终止与塞尔维亚的联邦关系。6月3日,黑山议会正式宣布独立,6月5日塞尔维亚国会亦宣布独立并且成为塞黑联邦的法定继承国,此举标志了南斯拉夫联盟的完全解体。

参考资料: http://baike.baidu.com/view/26120.htm?wtp=tt

南斯拉夫解体后变成了几个国家?

前南斯拉夫解体后,分裂成现在7个国家,分别为:

1.塞尔维亚:

1991年,原南开始解体。1992年,塞尔维亚与黑山组成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2003年2月4日,南联盟更名为塞尔维亚和黑山(简称“塞黑”)。2006年6月3日,黑山共和国宣布独立。6月5日,塞尔维亚共和国宣布继承塞黑的国际法主体地位 。

2.黑山:

1991年,原南开始解体。1992年,黑山与塞尔维亚组成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2003年2月4日,南联盟更名为塞尔维亚和黑山。2006年6月3日,黑山宣布独立 。

同年6月22日,塞尔维亚共和国和黑山共和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006年6月28日,第60届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决议,接纳黑山共和国为联合国第192个成员国 。

3.克罗地亚:

1991年6月25日,克罗地亚共和国宣布独立,同年10月8日正式宣布脱离南斯拉夫联邦共和国。1992年2月,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宣布承认克罗地亚为主权独立国家.1992年5月22日,克罗地亚加入联合国。

4.斯洛文尼亚:

1991年6月25日,斯议会通过决议,宣布脱离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成为独立主权国家。1992年5月22日加入联合国。

5.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1992年3月,波黑就国家是否独立举行全民公决,波族和克族赞成独立,塞族抵制投票,此后,波黑三族间爆发了历时三年半的战争。

1992年5月22日,波黑加入联合国。1995年11月21日,在美国主持下,南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总统米洛舍维奇、克罗地亚共和国总统图季曼和波黑共和国总统伊泽特贝戈维奇签署了代顿波黑和平协议,波黑战争结束。

6.马其顿:

1991年11月20日,马其顿正式宣布独立。但它的独立由于希腊反对使用“马其顿”的国名而迟迟未被国际社会所承认。

1992年12月10日,马其顿共和国议会经多数议员投票表决,原则同意将马其顿国家改名为“马其顿(斯科普里)共和国”。1993年4月7日,马其顿以“前南斯拉夫马其顿共和国”的暂时名称加入联合国。

马其顿对内对外坚持使用其宪法国名“马其顿共和国”,但遭到其邻国希腊的坚决反对。希腊强烈要求马其顿使用其在1993年加入联合国时使用的“前南马其顿共和国”的名字,原因是希腊北部有个马其顿省,希腊认为马其顿的国名暗示其对这个地区存在领土要求。  

7.科索沃:

2008年2月17日,科索沃议会举行特别会议,通过了一项独立宣言,宣布科索沃脱离塞尔维亚共和国成为一个“独立主权国家”。塞尔维亚当即表示坚决反对,并称,塞尔维亚将永远不会承认科索沃独立。

扩展资料

南斯拉夫的解体:

1991年-1992年,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黑(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马其顿相继宣布独立,1992年4月27日南斯拉夫联邦彻底解体,由塞尔维亚和黑山两共和国组成的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正式宣告成立。

早期南斯拉夫王国:

14世纪时塞尔维亚帝国曾经是巴尔干最强盛的国家之一。15世纪后至19世纪,巴尔干半岛在昔日地跨巴尔干半岛的帝国南斯拉夫的统治下;亚得里亚海东岸的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在奥地利帝国(后为奥匈帝国)和威尼斯共和国的统治下。

1878年塞尔维亚和黑山相继成立王国。1918年12月1日,在贝尔格莱德正式宣布成立“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

1929年亚历山大亲王任国王后,国名改为南斯拉夫王国,历史上首次出现南斯拉夫的国家名称(但是,在中国《新青年》杂志1922年12月10日第19卷23号和1923年9月25日第20卷18号中就已经出现南斯拉夫)。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轴心国入侵,南斯拉夫王国解体。

国际承认解体:

在1991年11月,罗伯特·巴丹戴尔领导的南斯拉夫和平会议仲裁委员会承认南斯拉夫正在解体。克罗地亚和波黑的塞尔维亚人并没有权利去自行组建新国家,前南斯拉夫各共和国的边界将成为新国家的边界。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于1991年11月27日一致通过了联合国安理会第721号决议,这为联合国在南斯拉夫执行维和行动铺平了道路、

1992年1月,在联合国的监督下,克罗地亚和南斯拉夫签订了停战协定。而塞尔维亚人和克罗地亚人继续就波黑的分区方案展开谈判。1992年1月15日,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的独立被世界各国广泛承认。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南斯拉夫解体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南斯拉夫

南斯拉夫解体后分为几个国家?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属于战胜国阵营的塞尔维亚和黑山合并,同时吸收了战败的奥匈帝国几个以斯拉夫人为主要居民的行省。黑山失去1878年以来的主权国家地位。

1929年,新国家更名为南斯拉夫。

1941年,纳粹德国横扫南斯拉夫,宣布塞尔维亚为被占领土,在克罗地亚族和波斯尼亚族聚居区建立傀儡政权。南斯拉夫其余领土为德国盟友瓜分。

1945年,在铁托领导下,建立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

1974年,南斯拉夫修改宪法,6个加盟共和国获得自治地位。塞尔维亚境内阿尔巴尼亚族聚居的科索沃省和匈牙利族聚居的伏伊伏丁那省成为拥有较多自治权的自治省。

1991年,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和马其顿宣布独立,遭到塞尔维亚和黑山的反对。

1992年,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波黑)宣布为主权国家。由于穆族和克罗地亚族赞成独立,塞尔维亚族抵制投票,波黑三族间爆发了历时三年半的战争。

同年,在全民公决后,塞尔维亚和黑山组成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

1995年,代顿波黑和平协议签署,宣告波黑战争结束。

1998年,南联盟政府指责科索沃阿尔巴尼亚族武装分子多次发动暴力袭击,造成大量平民和警察伤亡,派遣军队进入科索沃。

美国及其盟国指责南联盟在科索沃杀害了大批阿族居民,制造了“人道主义灾难”,恢复对南联盟的部分制裁。

1999年,以南联盟政府拒绝执行西方国家主导的和平协议为由,美国领导的北约对南斯拉夫空袭78天。6月,米洛舍维奇接受和平协议,联合国和北约接管科索沃。

2000年,米洛舍维奇在总统选举中败给反对党塞尔维亚民主党领导人沃伊斯拉夫·科什图尼察。

2002年,米洛舍维奇被引渡到荷兰海牙前南问题国际法庭受审。为了避免巴尔干半岛继续分裂,欧盟促成塞尔维亚和黑山建立松散的国家共同体。

2003年,南联盟共和国议会通过《塞尔维亚和黑山宪章》,改国名为“塞尔维亚和黑山”,组成松散的国家共同体。除了共同总统、统一的军队、外交等国家权力,两个共和国有不同的法律、海关、货币乃至边防部队。

宪章还规定,3年后,两个成员国有权通过全民公决,决定是否另立门户,分别成为独立国家。“南斯拉夫”解体史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属于战胜国阵营的塞尔维亚和黑山合并,同时吸收了战败的奥匈帝国几个以斯拉夫人为主要居民的行省。黑山失去1878年以来的主权国家地位。

1929年,新国家更名为南斯拉夫。

1941年,纳粹德国横扫南斯拉夫,宣布塞尔维亚为被占领土,在克罗地亚族和波斯尼亚族聚居区建立傀儡政权。南斯拉夫其余领土为德国盟友瓜分。

1945年,在铁托领导下,建立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

1974年,南斯拉夫修改宪法,6个加盟共和国获得自治地位。塞尔维亚境内阿尔巴尼亚族聚居的科索沃省和匈牙利族聚居的伏伊伏丁那省成为拥有较多自治权的自治省。

1991年,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和马其顿宣布独立,遭到塞尔维亚和黑山的反对。

1992年,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波黑)宣布为主权国家。由于穆族和克罗地亚族赞成独立,塞尔维亚族抵制投票,波黑三族间爆发了历时三年半的战争。

同年,在全民公决后,塞尔维亚和黑山组成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

1995年,代顿波黑和平协议签署,宣告波黑战争结束。

1998年,南联盟政府指责科索沃阿尔巴尼亚族武装分子多次发动暴力袭击,造成大量平民和警察伤亡,派遣军队进入科索沃。

美国及其盟国指责南联盟在科索沃杀害了大批阿族居民,制造了“人道主义灾难”,恢复对南联盟的部分制裁。

1999年,以南联盟政府拒绝执行西方国家主导的和平协议为由,美国领导的北约对南斯拉夫空袭78天。6月,米洛舍维奇接受和平协议,联合国和北约接管科索沃。

2000年,米洛舍维奇在总统选举中败给反对党塞尔维亚民主党领导人沃伊斯拉夫·科什图尼察。

2002年,米洛舍维奇被引渡到荷兰海牙前南问题国际法庭受审。为了避免巴尔干半岛继续分裂,欧盟促成塞尔维亚和黑山建立松散的国家共同体。

2003年,南联盟共和国议会通过《塞尔维亚和黑山宪章》,改国名为“塞尔维亚和黑山”,组成松散的国家共同体。除了共同总统、统一的军队、外交等国家权力,两个共和国有不同的法律、海关、货币乃至边防部队。

宪章还规定,3年后,两个成员国有权通过全民公决,决定是否另立门户,分别成为独立国家。

“塞尔维亚和黑山”的黑山共和国於2006年5月21日举行是否独立的公投。按照欧盟设定的界线,如果48.5万有权投票者中,投票率超过50%,赞成独立的票数超过55%的话,黑山共和国就成为一个被国际社会承认的独立国家。而实际投票结果显示,赞成独立的票数为55.4%。这意味着黑山共和国成为独立国家已逐渐成为现实,而南斯拉夫则彻底解体消失

南斯拉夫解体为哪几个国家?

前南斯拉夫的领土现在分成以下七个国家:   

斯洛文尼亚共和国   

克罗地亚共和国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塞尔维亚共和国   

科索沃共和国(未获国际普遍承认)   

黑山共和国   

马其顿共和国

南斯拉夫为什么要解体?

难道各民族之间的矛盾真的是南斯拉夫解体的原因吗?

前南内战真正的幕后推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诞生的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又称“第二南斯拉夫”),有长达45年的和平发展,为什么会在1991年发生解体,并爆发惨烈的内战呢?传统的说法是:南斯拉夫人总是互相倾轧或闹独立,在强人铁托1980年去世后,没有一个领导人有他那样的威望,加上冷战结束,南联邦内部所固有的民族矛盾导致经济利益的冲突,进而产生政治危机,最终将南联邦推向分裂。

此说有一定的道理,但事实是,南斯拉夫各民族在一个国家里共同生活了将近一个世纪,相互之间建立了全面联系,经济关系密切,混合家庭比比皆是。因此,上世纪90年代出现的极端仇视情绪大部分是战争和机会主义政治做法的产物,而不是原来就存在的。

那么,斯洛文尼亚为什么要闹独立呢?答案具有讽刺意味:使南联邦解体的是欧洲一体化和自由贸易。这使得西欧成为一个对小国来说更安全、更有经济吸引力的地方。一战后,斯洛文尼亚通过与其他南部斯拉夫人联合而免于被意大利、德国和奥地利瓜分。但是,到了上世纪80年代末,经济相对富裕的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同落后的其他伙伴分家、同西欧靠近的观点越来越有市场。

斯、克与米洛舍维奇领导的塞尔维亚举行了多轮谈判都没有谈成。而当时,国际上除德国外,欧洲大国和美国出于保持巴尔干稳定的目的都明确反对南联邦分裂。“但令人费解的是,几乎与此同时,美国中央情报局的一份公开报告却使人似乎看到了美国对南政策的矛盾。一些历史学家现在分析,恰恰是美国中央情报局的报告使本来可以避免的解体变得无法挽回。”

1990年底,美国中央情报局将一份南斯拉夫局势的预测报告呈给正陷入海湾战争僵局的布什总统。报告中说:“南斯拉夫将在今后18个月内解体。”这一预测在世界范围内掀起轩然大波,南斯拉夫当局当即发表声明,提出强烈抗议和谴责,国际舆论也大多认为这纯属无稽之谈。美国在南斯拉夫局势处于微妙之际公布这份报告决非善意,也并不是偶然。起初,国际社会普遍对其预测表示怀疑,然而不到一年的时间,局势的发展却应验了美国中央情报局的说法。也有人说,正是这份报告使得前南地区民族分裂主义分子感到鼓舞,加快了他们分裂南联邦的行动。

塞族落下不好的名声

前南内战中,“种族清洗”事件屡有发生,各方都有责任。但为何最后惟独塞尔维亚人落得个“干着党卫军勾当”的恶名?连后来的塞尔维亚总理金吉奇(已遇刺身亡)本人也承认,“我们塞尔维亚人的名声实在是太差了”。

整个前南内战期间,交战各方都将国际援助,包括国际舆论的支持作为争取目标。甚至不惜花巨资请美国、加拿大的公关公司为自己制造“良好的国际形象”,丑化对手。法国电视二台主编莫利诺曾采访当今最具影响力的全球大众事务社路得芬公关公司社长哈尔夫,将舆论“制造流程”和盘托出。莫利诺在其所著《南斯拉夫的实况不好说》一书中是这样记述哈尔夫的回答的:

“我们成功地让犹太人站在我们这边……因为克罗地亚总统图季曼在他的《历史实事的歧途》一书中措辞很不小心,谁看了他写的这本书都会指责他是个反犹太主义者……此外,过去在克罗地亚和波斯尼亚的确曾经发生过残酷迫害犹太人事件。结果,我们的工作出类拔萃。就在1992年8月2日和5日,恰好纽约的《新闻日报》把塞尔维亚人设立集中营的消息给抖了出来,所用的标题是‘死亡之营’和‘塞族的死亡之营’。我们趁机将犹太人的3个庞大组织争取到我们这边……

“你知道,南斯拉夫问题极为复杂,谁都不知道那儿到底出了什么事。其实,绝大多数的美国人会问‘波斯尼亚究竟位于非洲哪一带’?而一瞬间,我们就编出了一个好人、坏人的简单故事。

“我们的任务不在于审查消息的内容真实与否……人家付钱给我们,不是要我们宣传道德学说,即便是负有责任,我们也十分坦然。如果你想证明塞尔维亚人是受害者,你就不妨试试,你的处境肯定非常孤立。”

其实,没有霸权力量的支撑,公关公司本事再大也无法一手遮天。1995年8月28日,一发迫击炮弹在波黑首都萨拉热窝中心爆炸,炸死一百余无辜平民。维和部队当天进行调查后未作结论,但第二天却宣布,惨案乃塞族所为。时至今日,有关这发炮弹究竟是谁发的仍是个谜。弹道专家认为,位于萨市高山上的塞族武装根本就不可能有那样的弹迹。南联盟的报纸更认为这是穆族在美国情报机构指使下上演的一出“苦肉计”。

搞垮米洛舍维奇政权

科索沃战争结束后,美国中央情报局、英国军情六处等情报机构重新进入南斯拉夫。这时,它们的目的很明确,那就是颠覆米洛舍维奇政权。

美国还通过“国家民主基金会”,资助了塞尔维亚反对派大量资金,1999年全年有1000万美元,2000年增至3100万美元。许多参与反米运动的美国人透露,在这一活动中起领导作用的其实是美国国务院、美国“国际发展协会”(AID),而资金方面的调配则是由“政府对外资助机构”(GFAA)通过商业合同交给“全国民主主义促进财团”,再由“国家民主研究所”、“国际共和政体研究所”等非赢利机构负责具体操作。

美国大型专业选举公司“佩恩、肖恩和伯尔蓝德民调公司”的民意测验专家道格·肖恩还对塞选民的民意测验结果进行深度分析,以帮助塞反对党联盟寻找推翻米洛舍维奇这位欧洲政坛“不死鸟”的办法。经过分析和研究后,肖恩对一直处于分崩离析状态的塞反对党提出忠告:米氏这位经历过4次战争失败、两次大规模示威游行、78天北约轰炸、近10年国际制裁的“幸存者”,如果再面临一场组织严密的竞选挑战的话,他将“绝对不堪一击”。后来,美国国务院和中央情报局下决心采用肖恩的建议,将一盘散沙的南联盟反对党联合在一起。

此后,西方情报部门开始向南联盟投入了大量金钱,扶植反政府势力。同样,大量的广播器材、计算机,甚至小型印刷设备也不断流入塞尔维亚。到大选开始时,美国还为塞尔维亚学生运动组织支付了5000罐油漆的费用,使他们能随心所欲的在塞全境涂写反米标语和口号。在2000年7月至10月间,美国资助写有“Gotovje”(塞尔维亚语“他完蛋了”的意思,这个标语后来成了整个“倒米运动”的口号)的不干贴250万张,重达80吨。这期间,这些不干贴在塞全境张贴,甚至用它们覆盖了米氏的竞选广告。同样,用美国资金印刷的“OTPOR”(抵抗)运动组织标志———紧握的拳头也随处可见。

到2000年选举结束,美国、英国和德国共向南反对派提供了超过6000万美元的活动经费。

科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