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氏,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长孙氏叫什么名字?长孙这个姓从哪里来

文史通4年前历史故事知识1348

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长孙氏叫什么名字?长孙这个姓从哪里来的?

  文德皇后长孙氏,名字失传,小字观音婢。

  关于长孙氏的来源有二个说法:一是如《通志·氏族略》和《旧唐书·长孙无忌传》上记载所言,长孙氏出自北魏皇室的沙莫雄,因沙莫雄是南部大人,号反正跋氏,又是拓跋珪的长子,拓跋珪建立北魏称帝后,沙莫雄就赐他的儿子嵩为长孙氏;二是《汉书·艺文志》上记载有长孙顺,认为在北魏之前早有长孙氏。总之,长孙氏的得姓历史在2000年上下。长孙氏后人尊长孙顺为长孙姓的得姓始祖。

  文德皇后长孙氏(601年3月15日—636年7月28日),小字观音婢 ,洛阳人,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之女,唐朝宰相长孙无忌同母妹, 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

  长孙氏13岁嫁李世民,武德末年,她竭力争取李渊后宫对李世民的支持,玄武门之变当天,她亲自勉慰诸将士。之后拜太子妃。李世民即位后册封为皇后。在后位时,善于借古喻今,匡正李世民为政的失误,并保护忠正得力的大臣。先后为李世民诞下三子四女,即恒山王李承乾、濮恭王李泰、唐高宗李治、长乐公主李丽质、城阳公主、晋阳公主李明达、新城公主。

  贞观十年(636年)六月,长孙氏于36岁在立正殿崩逝,谥号文德皇后,十一月葬于唐昭陵。咸亨五年(674年),加谥号为文德圣皇后。天宝八载(749年),加尊号为文德顺圣皇后。李世民誉之为“嘉偶”、“良佐”并筑层观望陵怀念。

  尝著有《女则》三十卷,尚有翰墨存世,今均佚。仅存《春游曲》一首。

长孙是汉族的姓氏吗?

《鲜卑姓氏汉化表》

献帝以兄为纥骨氏,后改为胡氏。

次兄为普氏,后改为周氏。

次兄为拓拔氏,后改为长孙氏。

弟为达奚氏,后改为奚氏。

次弟为伊娄氏,后改为伊氏。

次弟为丘敦氏,后改为丘氏。

次弟为侯氏,后改为亥氏。

七族之兴,自此始也。

长孙是鲜卑族的姓氏吗?

《鲜卑姓氏汉化表》

献帝以兄为纥骨氏,后改为胡氏。

次兄为普氏,后改为周氏。

次兄为拓拔氏,后改为长孙氏。

弟为达奚氏,后改为奚氏。

次弟为伊娄氏,后改为伊氏。

次弟为丘敦氏,后改为丘氏。

次弟为侯氏,后改为亥氏。

七族之兴,自此始也。

由此可见,长孙是鲜卑的姓氏

李世民最爱的女人是长孙氏吗

这种说法是不尊重历史的表现。

历史载公不记私,历史人物的内心如何能用史料佐证?

至于李世民虚设六宫,那就是无稽之谈。李世民是一位宽仁博爱的皇帝,泛爱众人,也表现在男女关系上面——诚然在现代社会这是个槽点,但是作为封建君主,这一点却是美德,他的后宫的和睦,也和他的丰富的情感和崇高的人格魅力有关。

比如除了原配皇后,值得一提的,韦贵妃,杨妃,阴妃,燕妃,乃至才人武媚,徐惠(最后品秩为妃),没有一个不是出身名门,哪一个是可以随意对待的对象?

有人会说阴妃——阴妃家族固然和李家有很深的过节,而阴妃加入李氏家族,阴家兄弟以及阴妃儿子被李世民所重视,不恰反正了这两家最终的和解吗?甚至于阴妃儿子违逆,李二在处置儿子以后,并未牵连阴妃,也足见他并不是一位刻薄寡恩的帝王,相反,体现的是他对自己后宫的一种担当和情义。

还有人会提杨妃的前朝帝女身份,说她是亡国女地位低下——那就简直可笑了。要我说,这样的人不是有意曲解历史,就是没读透隋唐史,更不懂政治,只会想当然。且不说,李世民和杨妃是表兄妹,李渊和杨广嫡亲表兄弟,单看李渊最初打的“匡复隋室”的旗号,最后称帝玩的也是禅让的把戏,起码可以看出他最起码明面上对隋氏的尊重。同时,唐初朝堂上,基本还是隋朝遗“老”为底子。隋唐易代,相比较于常见的政权间的仇杀,它反倒像是一个家族企业内部权力结构的重组,权力中心的转移和过度。所以,虽然隋室倾覆,但由于是近亲上位,更由于门阀世家相互掣肘的局面,隋室子孙反倒得以托生,杨氏大族在新朝更是得以存续。这是权力中心的成员,相互媾和的结果,沉着冷静,不同于民间对于权力游戏非黑即白刚烈正义的YY。

在这样的一个氛围下,一位既是帝女又是亲戚的妃子,地位怎可能非但不崇高而低下呢?作为表兄妹,即使说李世民和杨妃最初就是有感情基础的,都不是没有可能。

因而。李世民的最爱,历史没有说。而李世民对后宫的态度,可以说是温情而博爱。作为封建帝王,能泛爱并和睦后宫,是值得肯定的闪光点。也是李世民的个人魅力之一。

长孙无忌姓什么

长孙无忌姓长孙。

长孙无忌(594年—659年),字辅机,河南洛阳人,鲜卑族。唐朝初期政治家,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之子,母亲为北齐乐安王高劢之女,文德皇后同母兄。

长孙无忌自幼丧父,由舅父高士廉抚养成人。聪明鉴悟,雅有武略,与唐太宗是布衣之交,进而结为姻亲。晋阳起兵后,前往谒见投效,跟随唐太宗征战四方,成为心腹谋臣,封上党县公,参与策划玄武门之变。

扩展资料:

相关典故

1、不言君过

唐太宗曾对侍臣道:“大臣们顺从旨意的很多,犯颜直谏的却很少,如今朕想要听听自己的过失,你们不要隐瞒。”长孙无忌等人都道:“陛下没有过失。”

后来,唐太宗又对长孙无忌道:“人苦于不知道自己的过失,你可对我明言。”无忌仍道:“陛下文治武功,让我们遵从都来不及,又哪里有什么过失可言。”

2、支持晋王

唐太宗废黜太子李承乾后,曾将长孙无忌与房玄龄、李勣留在两仪殿,对他们道:“我三子一弟(三子指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齐王李祐,一弟指汉王李元昌),都如此作为,我心里实在是苦闷。”他扑倒在御床上,拔出佩刀要自杀。

长孙无忌等人惊惧不已,连忙上去抱住太宗,夺过佩刀,交给侍立在旁的晋王李治,并问太宗心目中的太子人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长孙无忌

心狠手辣的秦王妃长孙氏,为何成了贤德淑适的长孙皇后?

秦王妃心狠手辣时,她地位卑微,心狠手辣是为了保全自己保全李世民。长孙皇后贤良淑德时,是丈夫敬她爱她,后宫嫔妃无人敢害她,天下人都知道她才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后宫之主,这样她才能做个贤良淑德母仪天下的长孙皇后。

秦王妃长孙氏,当时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亲王妃子,也可能永远都是。她要小心翼翼手段狠辣,一边拉拢着后宫嫔妃,一边讨好李渊。这样的她是为了保全自己,保全秦王,最不济也要保全眼前的荣华富贵。万一李建成继承大统了,自己一家子可能性命都不能保全。

《新旧两唐书》里就这样描述长孙皇后:

“时隐太子衅阋已构,后内尽孝事高祖,谨承诸妃,消释嫌猜。”

她并不是天性两面派,一切都是为了生活所迫。就算是男子在面对战争时都不免胆寒腿软,但在玄武门之变之前,长孙氏还陪同李世民给战士鼓舞士气,亲自派发兵器,并且还做了动员战士的演说。她有如此勇气,值得李世民敬重。

这就像资本家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一样,不择手段,很多事都是见不得人的。当他成功之后,他可以把自己包装成天赋异禀吃苦耐劳的人,也可以把自己包装成上流社会温文尔雅的绅士。但是谁也不知道,他的成功之路上,他是蛇蝎心肠,是如狼似虎。

秦王妃长孙氏成为了长孙皇后,就像成功的资本家一样,终于可以端着自己,像个温柔贤淑的女人了。胜利者享受胜利的成果,理所应当,因此当无人可以威胁到她的性命和地位时,她自然能收起獠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