澶渊之盟内容,澶渊之盟的内容

文史通4年前历史故事知识744

澶渊之盟的内容

中国通史澶渊之盟主要内容

澶(chán)渊之盟是北宋与辽在经过二十五年的战争后缔结的盟约。

1004年秋(宋真宗景德元年),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有的大臣主张避敌南逃,宋真宗也想南逃,因宰相寇准的力劝,才至澶州督战。宋军坚守辽军背后的城镇,又在澶州(河南濮阳)城下以八牛弩射杀辽将萧挞览(一作凛)。辽由于自身原因,很早就通过降辽旧将王继忠与北宋朝廷暗通关节。宋真宗也赞同议和,派曹利用前往辽营谈判,于十二月间(1005年1月)与辽订立和约:辽宋约为兄弟之国,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宋辽以白沟河为边界。因澶州(河南濮阳)在宋朝亦称澶渊郡,故史称“澶渊之盟”。[1]

此后宋、辽之间百年间不再有大规模的战事,礼尚往来,通使殷勤,双方互使共达三百八十次之多,辽朝边地发生饥荒,宋朝也会派人在边境赈济,宋真宗崩逝消息传来,辽圣宗“集蕃汉大臣举哀,后妃以下皆为沾涕”。[2]

中文名

澶渊之盟

时间

1005年1月

地点

澶州(又称澶渊,今河南濮阳)

相关人物

宋真宗、寇准、萧太后

签订双方

北宋、辽国

热点关注

解读 澶渊之盟:和与战背后的宋辽战略逻辑

澶渊之盟是北宋与辽国之间的决定性妥协。这份合约的签订,虽然被后世的很多人所不齿,却在当时发挥了比较积极的作用。但产生合约的过程绝非一帆风顺,而宋辽双方在整个过程中所折射出的战略逻辑差异,也值得后人去一探究竟。...

TA说2018-11-04

解读 北宋最无解的一战,已胜券在握,皇帝却同意议和还向敌方年年进贡

“澶渊之盟”说起来其实是一件很不解的事,就好比我们平日里玩的纸牌游戏炸金花,输掉的一方要向赢方进贡,胜方则心安理得地接受。在古代战争中,这个原则也广为遵行,失败的国家必须向对方纳贡祁安,弱肉强食嘛,原本无可厚非...

2018-03-18

背景

自咸平二年(999)开始,辽朝陆续派兵在边境挑衅,掠夺财物,屠杀百姓,给边境地区的居民带来了巨大灾难。虽然宋军在杨延朗(又名杨延昭,也就是人们熟知的杨六郎)、杨嗣等将领率领下,积极抵抗入侵,但辽朝骑兵进退速度极快,战术灵活,给宋朝边防带来的压力愈益增大。[4]

宋辽边境形势

自雍熙北伐惨败

澶渊之盟的内容有哪些?

宋辽为兄弟之国,辽圣宗年幼,称宋真宗为兄,后世仍以齿论。

宋辽以白沟河为界(辽放弃遂城及涿、瀛、莫三州),双方撤兵;此后凡有越界盗贼逃犯,彼此不得停匿;两朝沿边城池,一切如常,不得创筑城隍。

宋每年向辽提供“助军旅之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至雄州交割。

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

澶渊之盟的内容和影响各是什么?

内容:一、辽宋为兄弟之国,辽圣宗年幼,称宋真宗为兄,后世仍以世以齿论。

二、以白沟河为国界,双方撤兵。(辽归还宋遂城及瀛、莫二州。)此后凡有越界盗贼逃犯,彼此不得停匿。两朝沿边城池,一切如常,不得创筑城隍。

三、宋方每年向辽提供“助军旅之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至雄州交割。

四、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

影响:澶渊之盟,当时除了极少数主战派,满朝上下都劝真宗要迁都避战,最后依靠寇准无可匹敌的勇气终于达成澶渊之盟,30万的岁贡和迁都比起来,代价简直不值一提.(当时宋年收入1万万以上,而宋当时一场中等规模的战事所耗费的军费就高达3000万以上)而历史走向证明一切,此战之后,北宋迈向颠峰--仁宗朝就算称为整个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颠峰,都不为过.辽国关南之地得而复失,但年三十万岁贡再加上日后富弼允诺的二十万,这些钱帛对于经济拮据的契丹来讲,无疑是天上掉的大馅饼.不过契丹上下因此而与宋交好达百年之久,契丹铁骑不再南下。

请说出澶渊之盟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盟约内容:】

  一、辽宋为兄弟之国,辽圣宗年幼,称宋真宗为兄,后世仍以世以齿论。

  二、以白沟河为国界,双方撤兵。(辽归还宋遂城及瀛、莫二州。)此后凡有越界盗贼逃犯,彼此不得停匿。两朝沿边城池,一切如常,不得创筑城隍。

  三、宋方每年向辽提供“助军旅之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至雄州交割。

  四、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

  盟约缔结后,宋、辽之间百余年间不再有大规模的战事。因澶州又名澶渊,遂史称“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盟约内容:】

  一、辽宋为兄弟之国,辽圣宗年幼,称宋真宗为兄,后世仍以世以齿论。

  二、以白沟河为国界,双方撤兵。(辽归还宋遂城及瀛、莫二州。)此后凡有越界盗贼逃犯,彼此不得停匿。两朝沿边城池,一切如常,不得创筑城隍。

  三、宋方每年向辽提供“助军旅之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至雄州交割。

  四、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

  盟约缔结后,宋、辽之间百余年间不再有大规模的战事。因澶州又名澶渊,遂史称“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的背景、内容、实质和影响分别是什么?

1、背景

辽国在北宋边境不断挑衅,直至挥师进逼,可见其觊觎中原之心,其妄图吞并北宋,引发两国之间的战争。

公元1004年秋(宋真宗景德元年),辽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有的大臣主张避敌南逃,宋真宗也想南逃,因宰相寇准的力劝,才至澶州督战。宋军坚守辽军背后的城镇,又在澶州(河南濮阳)城下以八牛弩射杀辽将萧挞览(一作凛)。辽由于自身原因,很早就通过降辽旧将王继忠与北宋朝廷暗通关节。宋真宗也赞同议和,派曹利用前往辽营谈判。

2、内容

①. 宋辽为兄弟之国,辽圣宗年幼,称宋真宗为兄,后世仍以齿论。

②. 宋辽以白沟河为界(辽放弃遂城及涿、瀛、莫三州),双方撤兵;此后凡有越界盗贼逃犯,彼此不得停匿;两朝沿边城池,一切如常,不得创筑城隍。

③. 宋每年向辽提供“助军旅之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至雄州交割。

④. 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

3、实质:用贸易和金钱换取和平。

4、影响

积极方面

一、结束了宋辽之间长达二十五年的战争,“生育繁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白发长者),不识干戈”,此后宋辽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的状态。

二、宋朝节省了巨额战争开支,岁币(30万)的支出不及用兵的费用(3000万)百分之一,避免了重兵长年戍边的造成的过量徭役和朝廷赋税压力,以极少的代价换取了战争所难以获取的效果。

三、促进了宋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中华民族的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融合。

消极方面

王安石和富弼认为澶渊之盟之后,宋朝真宗、仁宗、英宗三朝“忘战去兵”,禁军河北军和京师军“武备皆废”,只剩下陕西军可用;马知节、曹玮、王德用等武臣被排挤,文臣掌握了西府的支配权,王钦若和陈尧叟深获宠幸,以至于导致庆历增币。

同时,百余年没有发生大的战争直接导致宋、辽双方兵备松弛,后皆为女真建立的金国击败。辽国残余势力只得西迁,在西域建立西辽苟延残喘。宋朝也失去淮河以北大量土地,被迫向金国称臣。

澶渊之盟的内容与作用。

内容: 1.宋辽为兄弟之国,辽圣宗年幼,称宋真宗为兄,后世仍以齿论。

2.宋辽以白沟河为界(辽放弃遂城及涿、瀛、莫三州),双方撤兵;此后凡有越界盗贼逃犯,彼此不得停匿;两朝沿边城池,一切如常,不得创筑城隍。

3宋每年向辽提供“助军旅之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至雄州交割。

4.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

作用:

积极影响

一、结束了宋辽之间长达四十余年的战争,“生育繁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

(白发长者),不识于戈”,此后宋辽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的状态。二、宋朝节省了巨额战争开支,岁币(30万)的支出不及用兵的费用(3000万)百分之

一,避免了重兵长年戍边的造成的过量徭役和朝廷赋税压力,以极少的代价换取了战争所难以获取的效果(非教科书所云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失去的钱宋又可以通过

外贸赚回)。三、促进了宋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中华民族的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融合。

消极影响

王安石和富弼认为澶渊之盟之后,宋朝真宗、仁宗、英宗三朝“忘战去兵”,禁军河北军和京师军“武备皆废”,只剩下陕西军可用;马知节、曹玮、王德用等武臣被排挤,文臣掌握了西府的支配权,王钦若和陈尧叟深获宠幸,以至于导致庆历增币。

标签: 澶渊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