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连勃勃,赫连勃勃大王和当年明月在天涯是怎么打起来的?

文史通4年前历史故事知识1359

赫连勃勃大王和当年明月在天涯是怎么打起来的?

  2006年,天涯煮酒论史出了一个点击率百万、回帖上万的帖子——“明朝那些事儿”,此贴印刷成书后热销,现在已经卖出近百万册,而首发地就是天涯,按道理这本来对天涯社区是大好事,可惜被梅毅弄成了一场大风波。

  “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当年明月”以其诙谐的文笔,翔实的史料以及有趣的思路,赢得了大量“明矾”支持者。但是,当这个煮酒帖子连载三个月,点击率突破100万的时候,煮酒名人赫连勃勃大王跳出来,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声称百万点击率是煮酒的耻辱柱,指责作者是“书商的工具”,不但使用了点击率软件,还请了许多托儿在网吧里给他义务顶帖。光是指责还不够,赫连勃勃大王(或其粉丝团)又在当年明月的帖子里弄出了“尸体照片刷屏”“人身攻击”的丑闻。

  为什么梅毅会这样干?有熟悉的人说,那是因为他本人正在写一部《纵欲时代——大明朝的另类历史》,出版合同都签好了,结果天涯横空出世一个“当年明月”,赫连勃勃感到自己落了下风,这是关系到经济利益和写手名望的大事,大王怎么能不着急呢? 搞到最后,虽然赫连勃勃信誓旦旦说《明朝那些事儿》造假了,但始终没有拿出有力证据,他叫嚷的“法律解决”“司法介入”也都没影了。而当年明月在沉重的压力之下,早从天涯转移到了新浪,很快成为去年新浪非虚构类文学博客第一名,《明朝那些事儿》成为2006-07年历史类畅销书。虽然赫连勃勃大王极力挤走了当年明月,把自己的《纵欲时代》纵到天涯社区首页推荐的位置上,但他的书始终没有迈过“十二万册”的门槛,当年明月却在向一百二十万册迈进。

  赫连勃勃大王担任天涯社区煮酒论史的版主之后,做了以下三件滥用版主职权事情: 第一,大王本人在煮酒论史发表的任何帖子,大都在第一时间被加红加粗,置于显赫位置。按照煮酒版规惯例,只有出版实体书的帖子才能够加红,只有非常热门、质量很高的帖子才能加粗,但大王的帖子只要出现,无论当时是否已经出版,无论长度、质量如何,甚至在刚刚开始连载的时候,就可以加红加粗。如果有网友提出质疑,赫连勃勃大王一概装聋作哑。这是他滥用版主职权的第一个例证。 第二,大王在煮酒论史严禁一切与《明朝那些事儿》有关的言论,热心读者转载的最新章节屡次被删,发表有关的评论(包括表扬、批评、商榷在内的所有评论)均不得露面,一旦有人发出这样的帖子,轻则删贴警告,重则封禁ID。许多网友保留着“赫连勃勃大王”的封禁记录,有的甚至一语不合,就封永久。 第三,在煮酒论史打压一切可能对他的“天涯第一写手”地位造成威胁的帖子。例如实体书热销一时的“流血的仕途”(李斯的故事),子金山的曹操,某不知名写手的大唐西域记,许多不同写手的太平天国故事等等,都曾遭到赫连勃勃大王的“使用点击率软件”“书商马甲”“毫无内容”“通篇扯淡”等指责。搞到现在成了潜规则——想在煮酒发帖连载获好评,必须先和赫连勃勃大王搞好关系,并不得侵占其“自留地”。例如,大王去年写太平天国时,许多写太平天国的帖子遭到了删除、封帖、转版务处理;今年大王写南明史,许多关于明清交替的历史文章获罪了。

赫连勃勃建立的西夏国的朝庭官职

我去,你太荒妙了,胡夏不是西夏

1、夏国是南匈奴屠各种铁弗部族人赫连勃勃建立的,国都统万城,也是十六国时期最后出现的一个政权。赫连夏政权从赫连勃勃公元407年称天王大单于算起,到431年北魏(拓跋鲜卑)的属国吐谷浑俘赫连定止,仅存在了二十五年。[1-2]

中国古代以“夏”为国号的政权颇多,因此史家又称十六国时期的夏政权为赫连夏,又称为胡夏

2、公元1038年,李元昊在河西走廊及其北部地区建国,国号“大夏”,定都兴庆(今宁夏银川)。因地理位置居于中原的西部,史称“西夏”。

3、重用后秦降将王买德为谋士,设置百官、衙署,建立健全国家制度,图谋发展。赫连勃勃生性残暴,草菅人命,杀戮无度。凡造兵器完成后必杀工匠,死者数千;经常自立城头,手执弓剑,见不顺眼者,辄杀之,臣下进谏,视为诽谤,先割舌头而后杀头。公元417年东晋围长安,后秦姚泓投降国亡。赫连勃勃乘晋军刘裕还军东返时,南下关中,占领长安。公元418年即帝位于霸上,改元昌武,又改为真兴,仍定都统万城,长安为南都,命太子赫连璝镇守,赫连璝为“领大将军,雍州牧、录南台尚书”等。后来赫连勃勃厌恶太子,想废掉赫连璝另立太子,赫连璝得知后起兵反,被其弟赫连昌所杀。于是赫连勃勃改立赫连昌为太子。公元425年赫连勃勃病死,谥武烈皇帝,庙号世祖,葬嘉平陵。赫连昌继位。426年(宋元嘉三年,北魏始光三年),北魏围统万,夺取长安;次年攻下统万。夏的残余势力在关中和陇东与北魏争夺,431年还趁机灭了西秦,但终于无力对抗,夏主赫连定西迁河西,途中被吐谷浑袭俘,夏亡。

赫连勃勃是谁?

晋书 赫连勃勃载记的译文

  十六国时大夏国国王赫连勃勃,字屈孓,匈奴族人。勃勃的祖上曾经做过前赵的将军,是前赵皇室的远亲,所以有的史书也称他做刘勃勃。他的父亲刘卫辰趁着前秦符坚兵败淝水,局势动荡之际,拥兵割据河西一带。后来北魏拓拔氏大举来攻,刘卫辰兵败被杀。当时勃勃年正青壮,胸怀大志,谋略过人。如果让他继承刘卫辰的事业,凭他的才略,可以早称雄河西二十年。可是没等他继承父亲的家业,就国破家亡了。勃勃趁乱逃到与其同族的叱干部,乞求收留。可是叱干部酋长他斗为了讨好拓拔氏,把勃勃抓了起来送给拓拔氏。叱干他斗的侄子阿利久知勃勃的才略,得知叔父要将勃勃送与北魏,便从驻地飞马来见他斗,劝他不要把勃勃送与北魏,说勃勃是当世的雄才,不是一般的人物。求他斗放了勃勃,可是他斗不听。阿利便挺而走险,在他斗执送勃勃的半路上派遣亲信救下了勃勃,把勃勃暗中送到后秦高平公没亦于。没亦于也十分欣赏勃勃的才干,认为他一定能做出大事来。把他最心爱的女儿许配给了勃勃,并让勃勃执掌兵权。

  后秦皇帝姚兴也十分欣赏勃勃的才干,决定重用勃勃。任用勃勃为当时权位极重的骠骑将军,并让他经常参与朝政,对他的宠信已经超过了当时的皇族贵戚。这自然引到了他们的不满,姚兴之弟姚邕便在姚兴面前说勃勃这个人野心太大,等他的势力强大以后,就很难控制住了。不如趁现在羽翼未丰之际,杀了勃勃以绝后患。虽然姚邕是出于排挤勃勃的目的才对姚兴不要重用勃勃的,但是姚邕却很透彻的说出了勃勃的性格。他说勃勃这个人太过凶残,对待下属十分严酷,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六亲不认。姚兴虽然没用杀勃勃,却已经对勃勃起了防备之心。

  但没过多久,姚兴好象忘了对勃勃的提防,派勃勃出任安北将军,封他为五原公,镇守朔方。勃勃在姚兴手下的时候一直是恭恭敬敬的,但他并不是真心做姚兴的臣子的,只是时机不成熟,暂且寄人篱下。等到他镇守朔方的时候,勃勃察觉到发展的时候已经来的,已经和姚兴拉开了距离。

  河西鲜卑部给姚兴进贡了八千匹战马,路过勃勃的辖境时,被勃勃扣了下来,留为已用。但他十分清楚此举实际上已经公开和姚兴翻了脸,姚兴不会放过他的。不如先下手为强。他纠合自己的全部武装约三万人,假装到高平打猎,来见自己的岳父没亦于。没亦于丝毫没有防范,勃勃趁他不备杀了没亦于,吞并了没亦于的五万多精锐部队。至此,勃勃的势力已经足以和姚兴分庭抗礼了。

  公元407年,勃勃正式称夏王,为了报恩,勃勃封叱干阿利为大夫,叱干一家也多有封赏。称王分伊始,勃勃就开始四处用兵,扩张地盘。他先后吞并了河西大片土地,并和姚兴的后秦刀兵相见。勃勃的部下劝他直接袭取后秦的都城长安,勃勃却看清了自己的实力可以与姚兴相对抗,却还不足以灭掉姚兴,决定不冒险。实行步步为营的策略,先攻占边远的城堡,在无形中扩大自己的力量。并且他算准了姚兴活不了多长时间,姚兴的儿子姚泓懦弱无能,到时候再攻占长安胜算要比现在大的多。他第一步就是攻打后秦统治最为薄弱的岭北地区,没有几年的时间,岭北已经在勃勃的统治范围之内了。远在长安的姚兴看到勃勃如此猖狂,后悔当初不听姚邕的良言。

  勃勃第二步便是南凉,他以南凉王秃发辱檀拒婚为由,亲自率军来攻南凉。由于勃勃生性残暴,治军极其严酷,所以夏军的战斗力出奇的强,所到之处无不死尸遍野,血流成河。辱檀出兵与战,被勃勃杀的大败,几乎亡国,这一战勃勃大获全胜。

  第三步,勃勃又与后秦开战,杀了后秦军约万余人。姚兴大惧,全面退守河南,朔方及岭北全部被勃勃占领。且对后秦虎视耽耽,极大危胁了后秦的生存,迫使后秦将重兵屯于北部,以防止勃勃的南下。这在客观上帮助了东晋,直接导致后来东晋灭掉后秦。

  勃勃看到自己的实力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但他并不急于灭掉后秦,他决定先消化自己的既得利益。这一时期军事行动略为减少,他在这期间修建了著名的统万城,做为大夏国的都城。这一年,他决定把自己的刘姓改成赫连。

  过了一年,勃勃决定南下攻秦,这时候的后秦已经是江河日下,国力大大减弱,经不起夏军的猛攻,丢失了渭河平原的大片土地。夏军快挺进到长安的时候,勃勃听闻东晋的刘裕也已经兵发中原,西进灭秦,他做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决定,退避三舍,不与刘裕发生正面冲突,把军队撤回国内进行修整。他看到东晋国内内乱不断,刘裕的政敌不少,刘裕此来,能灭秦地而不能守其地,因为刘裕不可能置自己的势力根基与不顾,过不了多久刘裕一定会返师江南。勃勃认为刘裕手下的将军都不如自己,到时候再取长安胜算相当大。果然不出勃勃所料,没过多久,刘裕便灭了后秦便匆匆返回,留下年仅十二岁的儿子刘义真守长安。勃勃待刘裕返回江南后,便大举南下,加上当时镇守长安的晋将内部不和,互相争斗,给了勃勃可趁之机,勃勃此战十分顺利,不仅攻下了长安,整个秦川都被勃勃占为已有。

  当时群臣请勃勃定都长安,勃勃却认为如果定都长安,北方的统治基础就会动摇,北魏就会趁虚而入,如果岭北丢了,那长安也就没有任何价值可言了。如果定都统万城,北魏就不敢轻易发动战争,对自己的统治极为有利。

  在攻占了长安以后,勃勃渐渐失去了以前那种雄心壮志,很少再发动战争,开始沉迷于酒色。从这开始,大夏国实际上已经走了下坡路,国势一天天减弱,而北魏则越来越强大。等到公元425年赫连勃勃病世,其子赫连昌继位开始,北魏就发动了对大夏国的全面攻势。过了六年,魏军攻下了统万城,俘虏了赫连昌,灭掉了夏国。

  纵观赫连勃勃的一生,他的才略在当时君主中是属于一流的。但他为人过于残暴,酷爱杀人取乐,其实他在统治区域内实行的是一种恐怖政策,只注重武力治国,没有看到文治的重要性,国内政治十分黑暗,在他的晚期,很少有人才脱颖而出,造成了政治基础的自我消弱。所以他死后仅短短的六年,他亲手创立的大夏国便被北魏灭亡。

参考资料: http://ruyionline.blog.163.com/blog/static/23109140200777101235937/

百家姓中有一复姓“赫连”,其源于什么,有什么说法和含义

赫连姓

一、姓氏源流

赫连(Hè lián 赫连)姓均出自历史上的少数民族姓氏,源出有二,:

1、十六国时,南匈奴铁弗部勃勃称大夏天王,自称赫赫连天,以赫连为氏。据《晋书》所载:“刘元海之族也,僭称天王,书曰:朕之皇祖,自北迁幽朔,改姓姚,音殊中国,故从母氏为齐,子而从母之姓,非礼也,古人氏族无常,或以因生为氏,或以父王之名,朕将以义易之。帝王者,系为天子,是为徽赫,实在天连。今改姓曰赫连氏,庶协皇天之意,永享无疆大庆。系天之尊,不可令支庶同之。其非正统,皆以铁伐为氏。庶朕宗族子孙刚锐如铁,皆堪铁伐。”(刘元海之族,篡位自称天王,有诏书曰:我的先祖,从北方迁至幽朔后,改姓姚,与中原的姓氏不同音,故又随母亲姓齐。子孙随母姓是不合礼仪的。古代人姓氏不定,有随母姓的,有随父姓的,我现在要根据礼法改变这种习惯。帝王是上天之子,是显赫的徽记,天地相连的枢纽。故现在改姓称赫连氏,顺应天意,永享天下。天子位尊,不能与支庶同姓,其他非正统的子孙,皆以铁伐为氏。愿我的宗族子孙刚锐如铁,皆能征善战。)由此可以看出,自刘元海起,其后代遂以赫连为姓,称为赫连氏。

2、西晋至东晋时,吐谷浑族有赫连氏。

得姓始祖:赫连勃勃。从《通志·氏族略》上考证赫连氏是匈奴右贤王刘去卑的后人。赫连勃勃建立夏国后,自称云赫连天,因此以赫连为氏。这方面的说法在《夏录》中也有记载。而《晋云》上则详细说明了赫连勃勃改姓的经过。从以上书籍可以知道,当初赫连氏在南北朝五胡乱华时期,原来是胡人,跑到中国来,并当了皇帝。同时他选用这个姓是费尽脑筋的。而且他们的始祖赫连勃勃在诏书中明确规定,只有他的正统嫡系子孙才得相袭此姓,其余支庶,只能以“铁伐”为氏。这个家族,都是匈奴的后裔,不过在共同的传统文化大熔炉中,经过温长的锻炼和融洽,大家早已分不出彼此了。望族居渤海郡(今河北省沧县一带)。赫连氏后人奉赫连勃勃为赫连姓的始祖。

二、迁徙分布

(缺)赫连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赫连姓源出历史上匈奴有此姓。因匈奴单于取汉室女子为妻,子孙跟随刘姓。古代汉朝时,北方有个匈奴族部落,首领叫右贤王刘去卑,他的一个后代又自称为夏王,并将刘姓改为赫连姓,意思是赫赫与天连接。那时匈奴族人对姓氏常作改动,和中原人的习惯不一样,也因为他们的社会形态也还落后些,权力和财产的承继关系也不稳定,所以姓氏的沿用也不稳定。西晋刘虎改为铁弗氏。东晋,刘虎曾孙勃勃称大夏天王,建国夏,又改复姓“赫连”氏。历史上吐谷浑族中也有赫连这个复姓的。

三、历史名人

赫连韬:唐代才子,福建省漳浦人,有不羁之才。与莆田的陈黯、王肱、萧枢、林贤、福州陈蔇、陈发、詹雄齐名,合称为“闽中八贤”。

赫连达:字朔周,盛乐(今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以北)人,赫连勃勃的后裔。他的曾祖父因避难改姓杜氏。赫连达性情刚强鲠直,有胆力。他年轻时跟随贺拔岳征战有功,被任命为都将,赐爵长广乡男,又迁任都督。初建六官制度时,赫连达被任命为左遂伯。后出任陇州刺史。周武帝保定初,迁任大将军夏州总管、三州五防诸军事。赫连达虽然不是文官,然而性情质朴正直,尊奉朝廷法度,虽多施用鞭刑,而对判处死罪十分慎重。他性格又很廉洁俭朴,边境的胡民有人送羊给赫连达,他想要与胡人相结交,就以缯帛进行回报。主管官员请求使用官物,他说:“羊进了我的厨房,不能用官库的东西谢人。”

赫连勃勃:十六国时期夏的创建者。南匈奴后裔,刘渊的同族。在位约十九年。北魏明元帝曾改其名为屈孑,意为卑下。原为铁弗部,勃勃称王后,以为帝王“徽赫与天连”,因而改姓为赫连氏。父刘卫辰,率部服属于苻坚,屯驻代来城(今内蒙古杭锦旗东),为北魏所灭。勃勃逃亡到后秦,受到姚兴的宠遇。任为安北将军、五原公,镇朔方(今陕西省延安)。407年,勃勃自称天王、大单于,国号大夏。据有河套之地,南境抵三城(今陕西省延安)和高平(今宁夏固原)。勃勃体格魁伟,雄略过人,而凶暴好杀。善于用兵,多次向西进攻南凉,向南进攻后秦,俘掠大量人口牲畜。413年,营建首都,蒸土筑城,铁锥如能刺进一寸,即杀工匠一并筑入。他说自己将要统一天下,君临万邦,因定城名为统万(今内蒙古乌审旗南白城子)。东晋将领刘裕灭后秦南归后,勃勃乘机南下,418年攻克长安,作为南都,自称皇帝,关中郡县都投降。425年赫连勃勃死。子赫连昌继位。427年,北魏攻取统万,次年,赫连昌被擒。431年夏亡。

赫连子悦:字士欣,十六国时夏的建立者赫连勃勃的后人,历官郑州刺史、林虑太守、都官尚书、太常卿。为官以清廉、勤奋自守,公正办事,又知道怎么做能使人民安居乐业康富,很受百姓拥戴。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赫连复姓望族居盛乐、渤海。

盛乐郡:相当于现在山西省祁县东部一带地区。

渤海郡:西汉时置郡。相当于现在河北省、辽宁省渤海湾沿岸一带地区。

2、堂号

乐川堂、仁恕堂:北周有赫连达,是赫连勃勃之后,刚鲠有胆量。他年少时随贺拔岳征伐有功,赐为长广乡男爵。后来又迎接宇文泰匡,收复秦、陇、弘农,战于沙苑,皆有功。武帝时拜大将军、夏州总管。他廉俭仁恕,进爵仁恕,进爵乐川郡公卒。赫连氏因以“乐川”、“仁恕”为堂号。

【赫连姓宗祠通用对联】

〖赫连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绩彰林虑;

帛出私囊。

——佚名撰赫连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南北朝时北齐人赫连子悦,字土欣,十六国时夏的建立者赫连勃勃的后人,历官郑州刺史、林虑太守、都官尚书、太常卿。为官以清廉、勤奋自守,很受百姓拥戴。下联典指南北朝时北周盛乐人赫连达,字朔周,赫连勃勃的后人,青年时随贺拔岳征讨有功,封长广乡男,后跟从宇文泰攻秦陇、弘农,多立战功。武帝初年,官大将军、夏州总管。为人耿直有胆力,为官廉洁仁恕,后进爵乐川郡公。曾有人赠给他羊,他取出私帛酬谢,说:“羊进了我的厨房,不能用官库的东西谢人。”

朔方世泽;

乐川家声。

——佚名撰赫连姓宗祠通用联

赫连氏之先人为匈奴右贤王去卑之后,刘渊之族,姓铁弗,勃勃称王于朔方,国号夏,改姓为赫连氏。下联典指北周盛乐人赫连达,武帝初为大将军,进爵乐川郡公。

〖赫连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赫赫有名望;

连连庆丰登。

——佚名撰赫连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镶嵌赫连复姓“赫连”二字的嵌字联。

〖赫连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永享无疆之庆;

长为天地之连。

——佚名撰赫连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赫连姓的起源(见上题头《一、姓氏源流》介绍)。

〖赫连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德宏才高八贤辈;

廉俭仁恕大将军。

——佚名撰赫连姓宗祠通用联

唐代名贤赫连韬,漳浦人。有不羁之才,与莆田陈黯、王肱、萧枢、林贤、福州陈蔇、詹雄齐名。时称八贤。下联典指南北朝时北周盛乐人赫连达事典。

〖赫连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渤海名宗,礼乐诗书光祖德;

帝臣遐裔,衣冠文物振家声。

——佚名撰赫连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上古帝臣赫连胥事典。

标签: 是怎么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