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大寿,祖大寿和祖大乐的石牌坊分别刻的是什么?

文史通4年前历史故事知识1048

祖大寿和祖大乐的石牌坊分别刻的是什么?

在古城内,昀为著名的是延辉街,也称南街,街道两侧是以经营商业为主的旧式建筑,建筑不高,多为一二层。延辉街中央矗立着两座由明思宗朱由检为辽西守将祖大寿和祖大乐立的石牌坊。

两座石坊一是祖大寿石坊,一是祖大乐石坊。祖氏均为兴城人,祖大寿为大乐堂兄。祖大寿石坊正面刻有两块横匾。上为“忠贞胆智”;下为“四世元戎少傅”;背面横书:“廓清之烈”。昀上层殿顶下方立匾上刻“玊音”2字。祖大乐石坊正面横匾额:登坛骏烈,楹联为:桓纠兴歌国依干城之重;丝纶锡宠朝隆铭鼎之褒。背面横匾为:元勋初锡,楹联为:松槚如新庆善培于四海;琳琅有赫贲永誉于千秋。这些刻字全部为阳文。楹联与牌匾多为歌功颂德的溢美之词。但无论从书法角度还是从考古角度看,均极具价值。

祖大寿投降清朝后,为何几乎毫无存在感,皇太极都不用他打仗?

因为祖大寿本身没有想投降的心思,是在被迫且无奈情况下才选择投降于皇太极的,皇太极虽然一直很看重祖大寿,但是碍于祖大寿没有真心投降之意,所以迟迟没有派祖大寿上战场打仗。

祖大寿是崇祯时期一员猛将,在一次战役当中皇太极用了一个小策略,让崇祯误认为祖大寿和他的主帅袁崇焕已经叛变了,再他们回京援助的时候崇祯把主帅袁崇焕抓了起来,这可吓坏了祖大寿。

祖大寿连夜带跑逃出了京城,当时由于出逃的太过仓促,粮食、武器都没有配备齐全,聪明的皇太极趁机攻打祖大寿,祖大寿无力反抗,最终不得已就投降了。皇太极是一位明君,他知道什么样的人应该使用什么的方法去管理,在祖大寿提出要回去接自己的妻儿时,皇太极虽有顾及,但他还是同意,其实皇太极非常清楚,只要放祖大寿回去,他一定不会回来了,但是他依然选择放手。

我觉得皇太极当时应该是想,如果祖大寿没有真心想投靠清军的话,硬留下来也没任何意义。所以当二话没有直接放人,当祖大寿回去的时候,崇祯表面上不计前嫌,实则暗里想抓住祖大寿,作为一名在崇祯身边的老将来说,崇祯这点心思一下就被祖大寿给看出来了。

于是他再度回到了皇太极的身边,皇太极对于这个接二连三跑回来的,依然抱着热情的态度接受了祖大寿。而且对祖大寿是一等一的优待,还派人保护祖大寿的家人,虽然一生没有重用祖大寿,但这也不能怪皇太极,毕竟祖大寿一直都没有做叛徒的心思。

当年立过大功的祖大寿,为什么后来投降了清军,最终的结局如何?

当年立过大功的祖大寿后来向清军投降其实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就是看懂了局势,第二就是皇太极的赏识和坚持。祖大寿是一个很能打仗的人而且兢兢业业,打了很多胜仗也很勇猛。而当时皇太极和袁崇焕代对垒的时候,皇太极就使用了反间计,当时皇太极散布谣言说袁崇焕会叛变投敌。

因为当时的袁崇焕本来就和当朝的帝皇存在着一定的矛盾,这就使得当时的矛盾一下子就被放大了,再加上朝廷上有一些奸臣乱党或者是袁崇焕的敌对派,在添油加醋,以至于袁崇焕最终的部队被孤立了起来,当他带着祖大寿回朝廷的时候马上就被人抓了。而当时的祖大寿因为害怕所以逃到了辽东,没有了袁崇焕的带领皇太极很快的取得了胜利。

当时的皇太极也很欣赏祖大寿这样优秀的人才,所以他想招揽祖大寿,但是很可惜无论他怎么劝都没有能够打动祖大寿,所以他就下令军队将祖大寿围困在城池里面,祖大寿没有了粮食就杀死了战马吃马肉,没有了马肉他就杀城里的老弱病残,但是最终实在坚持不住了,祖大寿就只能投降。但是当时他并没有真正的投降,他一直在寻找机会去反叛皇太极,而皇太极也知道他会反抗,但是他还是同意并接受了他。

但是即使祖大寿最后回到了自己的领地,但是他仍然很纠结因为朝廷已经不信任,而他又不想去投降敌军,但是由于皇太极的耐心和赏识,多次的派遣使者和他商讨,也让祖大寿了解到了当时的局势,所以最终他选择投降清军。但是祖大寿到了清军这边其实也没有干什么太大的事情,只是无忧无虑的在清军那里呆了14年之后因为生病而去世了。

祖大寿被围一年,明军为何不救?

祖大寿围困一年,民军应该没有能力救了。只能选择放弃。

最不像汉奸的汉奸,明末名将祖大寿的墓为何在加拿大?

祖大寿的墓是被加拿大的商人买去的,加拿大当时为了丰富当地博物馆完整的明清高官显爵墓葬,就把祖大寿的墓和墓前的石雕、石桌、文武翁仲、石骆驼等一起装运上船,整体倒卖给了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

说祖大寿是汉奸,有点冤枉他了。祖大寿在凌河之战中用尽全力抵抗,最终因粮尽援绝,被迫向清投降,皇太极非常高兴,以女真人最高贵的抱腰礼相见,并设坛盟誓。

把祖大寿投降清朝只是暂时的措施,也是最后的手段。不久,祖大洲向皇太极汇报,他的妻子和孩子都在锦州。他想在锦州知道自己投降前回到锦州,并夺取锦州。结果,皇太极被骗了。祖大寿一回到锦州市,立即组织起来反抗清军。事件传到北京后,崇祯皇帝并没有谴责祖大寿向清朝投降。相反,他被提拔为左省长,领导锦州。崇祯皇帝很怀疑。他没有在祖父生日时惩罚他,而是奖励他稳定下来,并试图再次伤害他。祖大洲知道这一点,所以多次拒绝进京,无论如何也不肯离开锦州。

皇太极后来发动了松津战争。锦州被困。洪承畴的军队被打败投降了。祖大寿固执地坚持了一年,他的军队精疲力尽。在难以言表的绝望和困境中,祖大寿率部第二次降清,以挽救军民的生命。祖大寿死后,葬在北京清河附近的永泰村。

加拿大安大略皇家博物馆委托英国毛皮商克罗夫特家族为明清高官购买了一套完整的陵墓。克罗夫特选择了祖大寿墓。后来,克罗夫特一家运来了祖大寿墓和石刻、石桌、翁仲君、石骆驼等。船上,隔着海,卖给加拿大安大略皇家博物馆。今天,当我们进入安大略皇家博物馆时,祖大寿墓就在这出现。

吴三桂的舅舅,一代传奇人物祖大寿,他的坟墓为何会出现在加拿大?

做为吴三桂的舅舅,明末重臣袁崇焕手下的一员大将,祖大寿曾经叱姹风云,取得了诸如"宁锦大捷"等辉煌战绩,在那段波澜壮阔的朝代更迭史中,留下了浓浓的一笔。那么为什么他的坟墓会出现在加拿大?

祖大寿有没有海外关系,这个我们并不知道,但祖大寿的墓最终出了国,却是事实。在多伦多很漂亮的一个博物馆里,祖大寿的墓静静地躺在那里,除了墓穹,其余都是真品。想都不用想的是,明朝或者清朝不会远涉重洋,把祖大寿葬在加拿大。离世后,祖大寿被安葬在了北京。英籍皮货商克罗夫茨发现了他的价值,掘墓后整体倒卖给了加拿大。

石门高六米,上有精美石雕。石供桌,高高拱起的坟丘,成对的石人和石骆驼,衬托出一个典型的明朝豪门的墓冢。很长一段时间,博物馆并不了解这位大人物的身世。其实,在这间博物馆里,收藏有几万件以不当渠道搜集到的珍贵的中国文物。比较出名的是加拿大人怀履光和美国人华尔纳曾以传教为名,历时六年,先后疯狂盗掘过8座中国的东周大墓,出土数千件文物,大部分运回了各自的国内。

早在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即有法律明令禁止自己的文物外流。为了躲避中国的检查,这些人把文物藏在其他传教士的行李中,或者找人夹带,偷运出境。面对如铁的史实,即使在西方国家,争议也相当大,一些正直和客观的人士认为应该主动归还中国。但博物馆的言语相当轻松,最荒唐的借口是他们比中国更会保护,背后是某些媒体和政客为他们撑腰。

明末名将辈出,为什么将军祖大寿会投降清朝?

祖大寿不信任崇祯帝加上皇太极礼遇他的家眷以及当时锦州城已经人饥相食的情势所迫,祖大寿才投降的。祖大寿,字复宇,明末清初辽东宁远(今辽宁兴城)人,吴三桂的舅舅,本来是明朝的将领,但后来投降清朝。

崇祯元年,明朝崇祯帝任用袁崇焕督师辽东。同年农历六月,祖大寿升为辽东前锋总兵,驻守军事重地锦州城。当1629年皇太极从蓟门方向攻入长城,一直打到北京城下,明军大部队都在山海关之外。袁崇焕为保护皇帝急忙和祖大寿一起赶去京城支援,但是崇祯帝多疑不让袁崇焕带兵入城镇守。

皇太极派遣部下攻击守城的满桂。满桂的部下战死,这人不分青红皂白就说是袁崇焕的部下所为,崇祯帝就下令捉拿袁崇焕,袁崇焕因此被拿下大狱,这件事情给了祖大寿极大的影响,史书中说祖大寿当时挥身发抖,当时朝廷内部有人说他会造反,祖大寿在袁崇焕下狱之后就带兵走了,之后满桂出战后金军全军覆没,崇祯不得已只能接受孙承宗的建议让下狱的袁崇焕写信将祖大寿召回以解京师之危。

解决京师之围后,祖大寿回到锦州前线,从此不轻易离开军营,担心自己被东厂的人抓走,从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看到祖大寿对崇祯帝是这真的不信任。在大凌河之战中,皇太极多次写信让祖大寿投降,祖大寿最后决定诈降让自己的儿子等人去见皇太极商讨投降的事情。但是在那之后,祖大寿以去锦州带回家眷和与后晋里应外合为理由,再次回到锦州城,并组织将领继续抗击后金。在洪承畴投降清朝之后,祖大寿被围困在锦州一年,粮草都吃完,人相食,祖大寿最终开城投降。

洪承畴、祖大寿、吴三桂这三个人有什么异同吗?

三人的相同点:

1、三人都是明朝末年掌握军权的一方大员,最后都投靠清廷;

2、三人都在辽东抗击过清军;

3、三人都在清朝入关后担任官职;

三人的不同点:

1、出生不同:

洪承畴是进士出身,后又担任一方大员,可谓是文武双全;

祖大寿只是一员武将;

吴三桂在明天启二年(1622年)中过武进士;

2、战争经历不同:

洪承畴先是在西北主持镇压农民起义,取得了“西澳大捷”等,后来被调往辽东抵抗皇太极,在松山之战后,被迫降清;

祖大寿主要是在辽东抗击清军,取得过“锦州大捷”;祖大寿两次降清,崇祯元年曾诈降清,后用计返回锦州,崇祯十五年再次降清。两次都是在孤立无援,弹尽粮绝、发生人吃人的惨剧的条件下要求皇太极对天宣誓,不杀将吏兵民之后,才开城投降。

吴三桂在降清前主要在辽东抗击清军;但是对于投降清朝却是早有想法,曾在大明、大顺、大清三者之间徘徊,最后主动投降了清朝。是主动,不是被动。

3、降清都的作为不同:

洪承畴降清后参与了镇压农民起义军和南明政权,但在此过程中并没有大肆的滥杀无辜,反而也保护了不少人;

祖大寿降清后,没有参与与明朝军队的作战和镇压农民起义军;

吴三桂降清后,参与了镇压农民起义军和南明政权,后起兵造反,并称帝,建国号周,其他二人没有;

4、清军入关后的职位不同:

在清兵入京后,顺治帝对洪承畴十分器重,以洪承畴仕明时的原职衔任命他为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入内院佐理军务,授秘书院大学士, 成为清朝首位汉人宰相。

祖大寿在清军入关后,任总兵一职,地位远不及洪承畴。

吴三桂在清军入关后,大肆捕杀和清军的对抗者,最后亲手杀死自己的主子永历皇帝,因此被封为“平西王”,驻守云南,在三人中最为显要。

5、明朝的待遇不同:

松山之战后,朝廷以为洪承畴必死无疑,还因此为他辍朝3日,祖大寿和吴三桂没有这种待遇。

扩展资料:

洪承畴:

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洪承畴出生于福建泉州南安英都。他童年入溪益馆读书。因家境贫寒,11岁辍学,在家帮母做豆干,每日清晨还要到英圩埔走街串巷叫卖豆干。当时西轩长房的才子洪启胤在水沟馆办村学,洪承畴叫卖豆干之余,常在学馆外听课,偶尔也帮学生做对子。洪启胤发现洪承畴极有天份且抱负不凡,免费收洪承畴为徒,重返校门。 洪承畴学习用功,博览群书。

祖大寿:

祖大寿后来随袁崇焕入关保卫京师。崇祯由于种种原因将袁崇焕下狱。祖大寿怕受到牵连,毁山海关逃出。崇祯命袁崇焕写信招抚,祖大寿才返回明朝。

1631年(崇祯四年),大凌河之战,祖大寿粮尽援绝,于是诈降,后逃往锦州城对抗清军。清廷屡次招降不从。

1641年(崇祯十四年)农历三月开始的松锦大战中,因援军洪承畴兵败,锦州解困彻底无望,于是祖大寿率部降清。后随清军入关,1656年(顺治十三年)病故于北京。

吴三桂:

吴三桂祖籍南直隶高邮,万历四十年(1612年)生于广宁中后所(今辽宁绥中)或锦州。他出身于辽西将门世家,自幼习武,善于骑射。吴襄耳闻目睹了明朝在天启二年(1622年)如何在广宁之战中失利,辽东经略熊廷弼如何被传首九边,辽东巡抚王化贞如何下狱而死。吴三桂的生母不详,吴襄奉旨调进北京,娶了祖大寿的妹妹为续弦。

参考资料:

洪承畴_百度百科

祖大寿_百度百科

吴三桂_百度百科

标签: 的是大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