兮甲盘,兮甲盘的文物历程

文史通4年前历史故事知识876

兮甲盘属于国家文物吗?可以拍卖吗

肯定属于文物啊。

至于是不是国家的,我觉得应该从长考虑。

一些文物在中国产生钱就存在,并且一直流传到现在,这种应该属于个人的。

但是一些文物是新中国建立起来后发掘出土,这种就属于国家的。

既然中国禁止拍卖元明清之前的文物,为何西冷2017的西周兮甲盘一样成

一是可能有细的条文我们不知道,所以可以拍卖。

二是法律有漏洞,因此拍卖了。

三是执法的都不知道有这么个法律,拍卖也没关系。

四是你纵横上下的看一下,我国禁止的东西多了,可仍有把脑袋别在腰带上干的。

想开点吧,顺其自然。

西周兮甲盘为何拍卖,青铜器不是不让拍卖吗

青铜器(Bronze Ware)是由青铜合金(红铜与锡的合金)制成的器具,诞生于人类文明时期的青铜时代。

青铜器在世界各地均有出现,是一种世界性文明的象征。最早的青铜器出现于6000年前的古巴比伦两河流域。苏美尔文明时期雕有狮子形象的大型铜刀是早期青铜器的代表。青铜器在2000多年前逐渐由铁器所取代。

中国青铜器制作精美,在世界青铜器中享有极高的声誉和艺术价值,代表着中国4000多年青铜发展的高超技术与文化。

传世重宝,西周晚期青铜器,因制作者为尹吉甫而得名

“兮甲盘”,也称兮田盘、兮伯盘或兮伯吉父盘,中国国宝级文物、西周重器,西周晩期青铜器。宋代出土。铭文一百三十三字。记述兮甲(即尹吉甫)随从周宣王征伐玁狁,对南淮夷征收赋贡之事。“兮甲盘”因制作者兮甲(字吉甫,即尹吉甫)而得名。尹吉甫是十堰房县人,为距今约2800年前周宣王的重要辅臣,是湖北历史上著名政治家、哲学家、军事家。“兮甲盘”盘体呈圆形,盘沿边缘饰有花纹,底座圈足缺失。“兮甲盘”内底铸铭文133字,记述了周宣王伐严允(原作“玁狁”)的战争,获得战功而受赏赐一事。2014年11月7日,流落海外数百年的“兮甲盘”“归国”后首次亮相武汉举行的中国(湖北)文化艺术品博览会,引起海内外关注。

中文名 兮甲盘

别 称 兮田盘

文物级别 中国国宝级文物

出土年代 宋代

时 代 西周晩期

兮是什么意思

兮是文言助词,相当于现代的“啊”或“呀”。

兮是中国汉字,读音为xī。兮常用于古代诗辞赋中的助词。例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意思是道路又窄又长无边无际啊,我要努力寻找心中的太阳。

兮作副词时,多用于方言,也做“夕”或“西”。

兮常用词语:归去来兮、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

扩展资料

兮的常用词语

1、归去来兮

归去来兮是一个成语,读音是guī qù lái xī,意思是指归隐乡里。常有淡泊名利,回归自然的意味。

出自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原文选段如下: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释义:回去吧!田园都将要荒芜了,为什么不回去呢?既然自己的心灵被躯壳所役使,那为什么悲愁失意?

2、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指福与祸相互依存,互相转化。比喻坏事可以引发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发出坏的结果。

出处:《老子》第五十八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释义:福与祸相互依存,互相转化。

“既明且哲,以保其身”是啥意思?

意思是:既明事理又聪慧,善于应付保自身。

出处:《大雅·烝民》:肃肃王命,仲山甫将之。邦国若否,仲山甫明之。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夜匪解,以事一人。

翻译:严肃对待王命令,仲山甫全力来推行。国内政事好与坏,仲山甫心里明如镜。既明事理又聪慧,善于应付保自身。早早晚晚不懈怠,侍奉周王献忠诚。

《大雅·烝民》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为周宣王时代的重臣尹吉甫所作,周宣王派仲山甫去齐地筑城,临行时尹吉甫作此诗赠之。

全诗八章,每章八句,赞扬仲山甫的美德和辅佐宣王的政绩。此诗在说理中不时采用民间谚语、俗语,用词精当,还多用叠字,使诗歌既生动又入理,增加了表现力。

此句出自西周·佚名的《诗经》所收录的一首诗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周宣王重臣尹吉甫的作品。《毛诗序》谓“尹吉甫美宣王也,任贤使能,周室中兴焉”此诗首章起句不凡。开头四句郑重提出“人性”这一命题,哲理意味甚浓。

前人多认为这是最早的“性善论”,故孟子在《告子章》中引此四句与孔子的阐释作为论“性善”的理论依据。但从全诗考察,似乎诗人并不是倡导什么“性善论”,他只不过是借天赋予人以善性,为下文歌颂仲山甫张本。

第一章颂扬仲山甫应天运而生,非一般人物可比,总领全诗。接下去二至六章便不遗余力赞美仲山甫的德才与政绩:首先说他有德,遵从古训,深得天子的信赖;其次说他能继承祖先事业,成为诸侯典范,是天子的忠实代言人;

再次说他洞悉国事,明哲忠贞,勤政报效周王;继而说他个性刚直,不畏强暴,不欺弱者;进而回应前几章,说他德高望重,关键靠自己修养,不断积累,因而成了朝廷补衮之臣。

诗人对仲山甫推崇备至,极意美化,塑造了一位德才兼备、身负重任、忠于职守、攸关国运的名臣形象。七、八两章才转到正题,写仲山甫奉王命赴东方督修齐城,尹吉甫临别作诗相赠,安慰行者,祝愿其功成早归。

全诗基调虽是对仲山甫个人的颂扬与惜别,但透过诗中关于仲山甫行事与心理的叙述,从中大体能体察到处于西周衰世的贵族,对中兴事业艰难的认识与隐忧,以及对力挽狂澜的辅弼大臣的崇敬与呼唤。

不难理解,此诗对仲山甫的种种赞美,是真实的、现实的,然而也不排除其中有某些理想化的成分,包含着诗人所代表的这一阶层的期盼。有人斥此篇为“谀词”,似乎过苛。

作者简介:

尹吉甫(前852—前775),春秋时期卫国(今河南鹤壁市)人,黄帝之后伯儵族裔,尹国的国君,字吉父,一作吉甫,兮氏,名甲,金文作兮甲、兮伯吉甫。尹吉甫本姓姞,因被封为尹,所以又称尹吉甫,尹吉甫仕于西周,征战于山西平遥、河北沧州南皮等地。

尹吉甫不仅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采风者、编纂者,是尹姓族、吉姓族人共同的太始祖,尹吉甫是周宣王时的太师,西周时期著名的贤相,辅助周宣王中兴周朝,因为是流传后世的《诗经》的总编篡者,所以又被尊称为中华诗祖。

尹吉甫奉周宣王命与南仲出征猃狁,获大胜,反击到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附近。后又发兵南征,对南淮夷征取贡物,深受周王室的倚重。遗物有“兮甲盘”,曾有子伯奇、尹伯封。尹吉甫晚年任周幽王佐命之臣,最终因岁数过高,无疾而终。

标签: 文物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