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乐不思蜀的故事,刘备乐不思蜀的故事

文史通2年前历史故事知识1121

内容导航:
  • 刘禅“乐不思蜀”的故事是怎么样的
  • 例子乐不思蜀刘禅来自历史典故的成语
  • 刘禅乐不思蜀有何典故
  • 刘禅为何乐不思蜀甘愿做阶下囚
  • 一、刘禅“乐不思蜀”的故事是怎么样的

    司马昭对刘禅十分优待,封他为安乐县公。刘禅作为亡国之君,受辱敌国,却怡然自得,乐不思归。有一次,司马昭大摆酒宴,请刘禅和原来蜀汉的大臣参加。宴会中间,还特地叫了一班歌女演出蜀地的歌舞。一些蜀汉的大臣看了这些歌舞,想起了亡国的痛苦,伤心得差点儿掉下眼泪。只有刘禅咧开嘴看得挺有劲,就像在他自己的宫里一样。司马昭问刘禅说:“您还想念蜀地吗?”刘禅乐呵呵地回答说:“这儿挺快活,我不想念蜀地了。”

    二、例子乐不思蜀刘禅来自历史典故的成语

    乐不思蜀:很快乐,不思念蜀国。
    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
    中国典籍《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 此间乐,不思蜀
    ’”原义说蜀后主刘禅甘心为虏不思复国。

    三国时期,刘备占据蜀地,建立蜀国。
    他死后,儿子刘禅继位,又称刘阿斗。
    刘禅昏庸无能,在那些有才能的大臣死后,公元263年,蜀国就被魏所灭。
    刘禅投降后,魏王曹髦(máo)封他一个食俸禄无实权的“安乐公”称号,并将他迁居魏国京都许昌居住。
    魏王自己也无实权,掌大权的是司马昭。
    在一次宴会上,司马昭当着刘禅的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
    刘禅随从人员想到灭亡的故国,都非常难过,刘禅却对司马昭说:“此间乐,不思蜀。
    ”他一点儿也不想念蜀国。

    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乐不思蜀”这个成语。

    典故

    蜀后主刘禅投降后,司马昭设宴款待,先以魏乐舞戏于前,蜀官伤感,独有后主有喜色。
    司马昭令蜀人扮蜀乐于前,蜀官尽皆堕泪,后主嬉笑自若。
    酒至半酣,司马昭谓贾充曰:“人之常情,乃至于此!虽诸葛孔明在,亦不能辅之久全,何况姜维乎?”乃问后主曰:“颇思蜀否?”后主曰:“此间乐,不思蜀也。
    ” 人们常把乐以忘返或乐而忘本,无故国故土之思,称作“乐不思蜀”。
    这个典故就产生于三国时的洛阳。

    当时魏军入川,蜀后主刘禅投降,被送到洛阳。
    司马昭封他为安乐公,赐住宅,月给用度,僮婢百人。
    刘禅为表感谢,特意登门致谢,司马昭于是设宴款待,并以歌舞助兴。
    当演奏到蜀地乐曲时,蜀旧臣们油然诵起国破家亡的伤怀之情,个个泪流满面。
    而刘禅却麻木不仁嬉笑自若。
    司马昭见状,便问刘禅;“你思念蜀吗?”刘禅答道:“这个地方很快乐,我不思念蜀。

    他的旧臣谷正闻听此言,连忙找个机会悄悄对他说:“陛下,等会儿若司马昭再问您,您就哭着回答:‘先人坟墓,远在蜀地,我没有一天不想念啊!’这样,司马昭就能让陛下回蜀了。
    ”刘禅听后,牢记在心。
    酒至半酣,司马昭果然又发问,刘禅赶忙把谷正教他的话学了一遍,只是欲哭无泪。
    司马昭听了,说“咦,这话怎么像是谷正说的?”刘禅惊奇道:“你说的一点不错呀!司马昭及左右大臣全笑开了。
    司马昭见刘禅如此老实,从此就再也不怀疑他。
    刘禅就这样在洛阳安乐地度过了余生,传下了这令人捧腹的“乐不思蜀”典故。

    不错

    三、刘禅乐不思蜀有何典故

    答:刘备建立的蜀汉王朝,只统治了42年,公元263年,就被魏国灭掉了。后主刘禅做了俘虏,他的一家和蜀国的一些大臣,都被东迁洛阳。刘禅受封为安乐县公。当时,魏国虽是由曹操的后代做着皇帝,大权早落在了西晋的开创者司马懿、司马师和司马昭父子兄弟的手里。按说,当时的晋王司马昭也应该是日理万机的了。有一天,他抽时间和刘禅这个亡国之君聚宴,并且特地替他安排上演蜀地的音乐,在座的其他人都表现出很感伤的样子,可这刘禅却显得很高兴,有说有笑的。司马昭对他的心腹贾充说,“做人不动情感,竟然能够达到这种地步么!像这样的人,即使诸葛亮活着,也不能保蜀国长治久安,何况才能远不及诸葛亮的姜维呢?”贾充说:“如果不是这样,您怎么能够吞并蜀国?”另一天,司马昭又来试探刘禅:“很想念蜀国吗?”刘禅说:“在这里很快乐,不想念蜀国。”过后,司马昭对部下说:“刘备聪明一世,却养了这么一个笨蛋儿子,蜀国该亡呀!”

    刘禅乐不思蜀的故事,刘备乐不思蜀的故事

    四、刘禅为何乐不思蜀甘愿做阶下囚

    答:”在散席后,刘禅的臣子跟他说:“下次他再问你,主公应该哭着说我非常想念蜀国,这样可能会感动他,会放我们回去

    标签: 刘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