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怎样炼成的,孔子是怎样炼成的百家讲坛鲍鹏山

文史通2年前历史故事知识1195

内容导航:
  • 孔子是怎样炼成的
  • 百家讲坛 孔子是怎样炼成的
  • 孔子是怎样炼成的百家讲坛观后感
  • 百家讲坛孔子是怎样炼成的鲁国外交
  • 一、孔子是怎样炼成的

    圣人的成长孔子最早的祖先就是商汤,商代的开国帝王,天子,商汤是王族。孔子的家族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日渐衰落,从天子到诸侯,从诸侯到大夫,一代一代繁衍下去。孔子的父亲叔梁纥,曾经做过陬邑宰,相当于乡长。叔梁纥以勇力著称,非常勇猛,体格健壮,武功很高。孔子3岁的时候,叔梁纥死了,叔梁纥死了以后,母亲颜征在带着三岁的孔子,艰苦地生活下去,但是这种孤独而又苦涩的单亲家庭生活,并没有给孔子的童年成长留下阴影,反而使年少的孔子,更早懂得了生活的无奈,也更坚定了对于生活的信心。孔子的大学孔子经过自己的刻苦的努力学习,他终于成了六艺专家。实际上孔子在他很小的时候,他就表现出了对于礼乐文化的一种非常浓厚的兴趣。在《史记》的《孔子世家》里面司马迁有这样一句话,他说“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孔子经过刻苦的学习,终于成了六艺的专家。三十而立在孔子30岁的时候,齐国的国君齐景公,齐国有名的大臣晏婴,晏子,到鲁国来访问,大国国家的君臣到国家来访问,这个时候孔子的身份实际上是一个普通人,此时的孔子早已经辞官不做了,他自己在办一个学校,办一个私学,他只不过是一个私立学校的校长。但是,他竟然能够参与接见齐国的君臣,并且在这次接见里面他还发言了。这就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证明他真的是立起来了。三十而立的孔子最大的事业就是他创办了私学。这个孔子创办的私学可以说是中国教育史上开天辟地的一件大事,它对中华民族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问学老子下海经办私学的孔子,取得了初步成功,并且还接受了两名贵族子弟入学,这不但让孔子的私学名声大噪,同时还让孔子有机会,了却了自己的一桩心愿:问学天子脚下,拜见绝世高人——问道老子。对于即将成为高人的孔子,和已经成为绝世高人老子的这一次高峰论坛,后人们向来是津津乐道,认为他们的交流影响深远。面对年轻自信、踌躇满志的孔子,老子当头棒喝、黄牌警告。这段短暂的问学生涯,让他学到了装傻的人生智慧。流亡齐国问道归来的孔子,从绝世高人老子那里,学到了不少人生智慧,可他刚回到鲁国不久,一场君臣斗争,就把他卷到了漩涡之中。正直的孔子因为自己的一句话,就得罪了连国君都不敢得罪的权臣。因此,孔子的已经声名远扬的私学,当然也就办不下去了,他被迫离开鲁国。四十不惑孔子说他四十不惑,不要理解为孔子到了40岁了,什么都不迷惑了,什么都知道了,什么都懂了,什么知识都难不到他了,显然不是这样。孔子比我们高明,不是因为他知识比我们多,而是因为他的判断力比我们高,一个人的境界、一个人所能达到的人生的高度也不是看他的知识的面有多大,而是取决于他的认知能力有多强,这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我们说,知识不在于他有多大的宽度,而在于他能够达到的高度,以及他能够深入的深度。所谓的四十不惑有两个意思:第一,就是对自己的人生不再有疑惑,我知道我这辈子该干什么了。对自己的人生方向也不会再动摇了,40岁了,不会再动摇,不会再改变方向了,不会再改行了,这是不惑的第一个内容。 还有第二点,就是对这个世界上的林林总总,对这个世界上的光怪陆离都能够做出价值判断,判断了它的是非、善恶和美丑,这是非常重要的。快乐达人每个人一生都在追求着快乐,那么快乐到底是什么?现代人对于这个问题尤其困惑。有人说笑容满面就是快乐;有人说健康长寿就是快乐;也有人说有钱就会快乐。难道没有这些就不会快乐吗?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孔子,虽然幼年丧父、少年丧母,中年仕途受挫,屡不得志,一生穷困潦倒,累累若丧家之狗,但是他却称得上是一个快乐达人。孔子已经进入他的不惑之年,也可以说是孔子一生里面,最快乐的一段时光。所以我们今天看到《论语》里面很有意思一个现象,《论语》20章,500多则,你竟然找不到一个苦字。与乐相对的是忧,苦和忧是不一样的,苦是一种感觉,忧是一种主动的心理状态,忧国忧民,是动词,苦是形容词。而且孔子还讲到君子不忧,智者不忧。所以《论语》里面,给我们感觉就是一帮快乐的人,在快乐地承担着天下的重任,或者反过来说,他们承担着天下那么大的重担,他们仍然那么快乐。天命之年有人认为五十岁,是人生的一个尴尬年龄。跟年轻人比老,跟老年人比又年轻。人到五十,面临着退休、面临着更年期、面临着眼睛发花、记忆衰退,似乎人生在走下坡路;但是也有人认为,五十岁是人生的黄金时期,多年的积累,让你拥有丰富的知识、阅历、经验,饱含人生智慧,为人生事业再创辉煌做好了充分准备,厚积薄发。孔子这里面所讲的天命我们说有两点: 从客观的方面来讲,它是客观存在的。这个天命包含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的命运等等。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这都不是我们能够决定的,都不以我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这些东西在我们出生之前,它就决定了。 那么命包含主观的方面,主观的方面是什么呢?人的道德责任,人有做人的准则的。这些,也是人的命。所以我们说,认识到人是有道德使命的,人不仅仅是一个道德的存在,而且人还富有一种责任,什么责任呢?对自己你要过一种道德上的生活,你不能不道德。同时,你还要富有建设道德社会的责任。你不仅自己要过道德的生活,你还得要为这个社会,来做出你自己的道德贡献。 孔子讲的知天命的这个知,内涵很丰富,概括起来讲有这么三点:第一个,就是我们必须认知天命。你必须认知天命,这是它第一个含义,知天命知天命,你首先必须认知天命。第二点,我们必须敬畏天命。主观努力也是天命,就是天命让你必须付出努力。你付出努力,也是你的天命。 因此天命观里面,还有第三点,就是我们必须履行天命,所以这个意义上讲,知天命也就是行天命。就是一个人的历史使命。就是你在人生中,必须承担起来的,对于他人的责任。它不但不会让我们消极,反而让我们更加积极的面对我们自己的人生。天下无贼阳货在鲁国叛乱,被赶出国门。然后,鲁定公和三桓意识到了孔子对于此时此刻鲁国的重要性,他们开始邀请孔子出山。但是他们也很慎重,因为孔子毕竟在此之前没有从过政,这一方面没有经验,所以他们一开始给孔子位子不大,中都宰。他把这个地方治理得非常好。孔子他主要是从道德上来治理,男女分途,男女走路分开走,男的在右边走,女的在左边走,路不拾遗,而且,孔子还能够在当地选拔人才。根据你的才能,根据你的品德,给你安排相应的、适合你的这么一个岗位。所以,一年下来,这个地方治理得井井有条。所以第二年孔子就升迁了,做小司空。马上,孔子又升职了,做了大司寇。可是鲁国这个时候已经是礼崩乐坏,没有秩序了,国君管不了大夫,大夫管不了家臣,举国上下一片混乱。孔子选择在这个时候出山所要面对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鲁国外交家孔子在鲁国做了大司寇,他的司法实践对中国的历史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孔子在鲁国做司寇的时候,鲁国的两个强大的邻国发生了一场冲突,鲁国的西边晋国,鲁国的北边、东边是齐国。原先晋国很强大,可是现在,齐国也在大国崛起,不服晋国,并且主动进攻晋国。在鲁定公九年,齐国的军队攻占了晋国的一个叫做夷仪的地方,这场发生在另外两个国家的战争对鲁国发生了重要的影响。以前,晋国强大,鲁国很简单,奉行一边倒的政策。现在齐国崛起,两国争霸,不知道听谁的好了。这个时候,鲁国的外交政策就必须要调整,由一边倒调整为首鼠两端。那么齐国也有它的想法,尤其是齐国认识到,鲁国现在已经也在崛起,因为鲁国现在有孔子。所以齐国有一个大夫叫犁弥就跟齐景公说,鲁国用孔子,他一定会强大起来。鲁国一旦强大起来,一定会危害齐国,所以我们一定要早一点为此做好准备。于是,齐国主动提出来要和鲁国搞一次两国友好会谈。于是双方定在鲁定公十年,两国在齐国境内靠近鲁国的一个叫夹谷的地方来开两国国君的友好会谈。两国的国君定好了要开这次会了,鲁国也同意了,那么按说三桓一定要派一个人跟着鲁定公的。可是三桓三个人集体都不去。因为这一次会议是一个一边倒的。齐国强大,鲁国弱小,参加这样的会肯定丧权辱国。在国家危难的关头,三桓没有一个挺身而出的,他们集体后退一步,把孔子顶到前面去了。可以说,鲁定公,鲁国的国君出国访问,没有三桓陪同这是第一次。(十一)千古绯闻孔子在鲁国推行新政,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鲁国的大臣们发现,孔子在强化国君权力的同时,也是在不断削弱他们的势力。于是,重用孔子的鲁国权臣“三桓”们,对孔子感到无比失望。这个时候,孔子的危机不光来自于内部,还有外部的危机。夹谷之会让齐国认识到了孔子的力量,他们认识到,鲁国只要有孔子,鲁国一定会强大起来,而鲁国强大起来,作为离鲁国最近的一个邻国,齐国一定会受到威胁。所以夹谷之会以后,齐国的朝野上下,就在考虑一个问题,鲁国就要崛起了,我们要怎么办?鲁国强大的原因,就是因为孔子,所以抑制鲁国的强大,也就是要阻止孔子在鲁国任职。鲁国的弱点就是鲁国的君臣人性的弱点。人性的弱点是好色不好德。所以,他们想出了一个很下流的办法,就是给鲁国送去“人肉炸弹”,送美色。给鲁国国君鲁定公、给鲁国的三桓,送去了十六个能歌善舞的美女,同时送去的还有一百二十匹骏马,送给鲁国。齐国用美人计离间鲁国君,孔子被迫离开鲁国。(十二)谁是丧家狗因为和卫灵公政见不合,以及与南子的绯闻事件,孔子不得不离开卫国去寻找实现理想的舞台,一路颠沛流离。在十几年周游列国的过程中,孔子多次陷入绝境,但孔子的心永远是热的。在磨难和困顿之中,孔子到了“六十耳顺”的年龄,他的理想越来越远,针对他的难听话却越来越多,而听到了难听话的孔子却没有丝毫的愤怒。孔子不断地在辟人,但是他永远也不辟世,而且在这个过程里面,孔子还迎来了他人生中的又一个境界,六十耳顺。(十三)圣人的境界有一次孔子给他的一个极聪明的学生子贡提了一个问题,说你是不是认为我有很多知识?子贡一听,对啊,难道老师不是很有知识吗?孔子说,不对,我只不过是有一个基本的价值观而已。读书不是为了增长知识,读书是提升我们的判断力。 有一天子贡跑去问老师一个问题,说老师,你能不能给我一个字,这一个字我可以终身奉行它?孔子的回答毫不犹豫,“其恕乎。”(十四)爱恨两重天子贡很聪明,有一天子禽问子贡一个问题,说我们的老师周游列国,到很多地方,他到一个地方不久他对这个地方的风土人情,对这个地方的人物他都很了解,他怎么这么快就能了解到这个地方的政治情况和风土人情吗?是他向别人打听的还是别人愿意主动来告诉他的呢?子贡说,我们的老师有一种气质,有了这种气质别人都愿意和他交往,愿意把心里话告诉他,愿意把真实的情况告诉他。那么孔子的这个气质是什么样的气质呢?是哪五个字呢?子贡说是温、良、恭、俭、让。(十五)穷途末路时孔子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开始周游列国。他从55岁到68岁,一直奔波在中原大地上传播仁爱。可是当时春秋争霸、乱世争锋,各国国君忙于战争,根本没人重用孔子。因此,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处处碰壁、举步维艰,最后竟然走投无路,被困绝境,命悬一线。孔子在他六十耳顺的时候,他在陈国,在这个时候吴国攻打陈国,楚国又来救陈国,两军在陈国的境内打仗。楚昭王听说孔子在陈国,就想把孔子召到楚国去。所以他就离开了陈国的首都,准备到楚国去。可是这一走,就迎来了孔子周游列国过程中,一次最大的磨难。到楚国去的路途中,要经过一块地方,这个地方原先是蔡国的故地,就在陈蔡之间,孔子和他的弟子们走到一个绝境,无上下之交,这边离开了陈国,陈国的政府不管他了,那边还没有到楚国,楚国这边又没接上头。他们在这个野外走了很多天以后,粮食也吃完了。面对失败、面对死亡,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将如何闯过这生理和心理上的双重考验?圣人在穷途末路时,他将如何化解危机?(十六)孔子回国孔子在55岁的时候,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毅然离开鲁国,开始周游列国,他和弟子们在各诸侯国之间奔波往返的情景,构成了春秋后期一道亮丽的风景。在周游列国14年后,孔子等到了一个重新回到鲁国的机会,而这个机会和齐、鲁两国之间的一场战争有关,和孔子的一个弟子冉求有关,这是怎么回事呢?(十七)好学生“坏学生”孔子,至圣先师、一代圣人,他是中华民族精神信仰的核心,他是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代表,他也是中国人最为崇敬的偶像。但是,孔子儒家思想的传承却离不开他的学生。儒家经典著作《论语》,就是由孔子的弟子或者是再传弟子,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录下来后,集结成册的。因此,孔子的光辉,沐浴着弟子,而弟子们的风采,也衬托着孔子。而在孔门的三千弟子中,有两个学生最为特别,一个是颜回,一个是子路。颜回总是受表扬,子路总是挨批评,那么,他们俩都做了些什么事情?孔子为什么会这样对待他们呢?(十八)圣人千古在孔子的三千弟子中,颜回、子路、子贡可以说是孔子最亲近的人,他们也是孔子晚年陪伴在孔子身边的人,子贡虽然不是孔子最满意的学生,但是子贡却一直陪在孔子身边直到最后。在孔子晚年回到鲁国之后,当时的社会上兴起了一股贬低孔子之风,这些话经常会传到子贡的耳朵里,那么子贡是怎样回击这些人的呢?在孔子最后的日子里,这三个孔子最亲近的学生又有怎样的表现?《百家讲坛》3月3日播出孔子是怎样炼成的(十八)圣人千古,敬请关注。

    二、百家讲坛 孔子是怎样炼成的

    原问题:百家讲坛:孔子是怎样炼成的主讲:鲍鹏山 共:18课 类型: 百家讲坛 鲍鹏山教授从不同角度全面真实的为广大读者还原了一个鲜活的而不是艺术虚构的孔子。
    同时指出,孔子出身贫寒,原本也是一个草根知识读书不是为了增长知识,读书是提升我们的判断力。
    百家讲坛《孔子是怎样炼成的》第十四集的央视节目名字是《爱恨两重天》,此集讲述了孔子在坚持“温、良、恭、俭、让”之下的大爱大恨,鲍鹏山在此集提出的论点有:恭敬的人,一定是拘谨的;自爱的人,一定是羞涩的。
    面对邪恶时有道德愤怒,面对善良遭到邪恶的侵害时有道德痛苦,这才是道德的最高境界。

    三、孔子是怎样炼成的百家讲坛观后感

    当你被迫离开鲁国时,磅礴大雨敲打你的身躯时,你在想什么呢?是在怨恨吗?你似乎知道这是大司徒的阴谋,可又似乎不知道。看着手中的‘决玉’,你是否心酸不已?大雨中的大笑声,是你的心声么?努力,不让眼泪流下,你的心,也变的沉沦了么?是否后悔当初说的那句:“我的道,在人间。”……

    你在想什么呢?孔子。

    孔子是怎样炼成的,孔子是怎样炼成的百家讲坛鲍鹏山

    望着茫茫无尽的沙漠,你额前的几缕发丝轻轻的在飞舞。此时的你,在想什么呢?是在思念远方的亲人么?是在诅咒那姓季的么?还是在担忧自己的未来……颜回来了,你却不愿他跟随与你,你望着无垠的沙漠,说:“前面的路不平坦,也没有荣华富贵,你怎能走呢?”殊不知,颜回的的话,却让你改变了主意,“如果改变不了世界,那就改变自己的内心吧。”这,曾是你对颜回说过的话……

    你在想什么呢?孔子。

    你弹琴数日夜,不吃不喝不眠不休。弹琴,成了你唯一的事情——在这荒凉的山谷里。指尖抚琴,一个个音符飞舞出来,这是否是你想说的话,你那紧锁的眉头,是在思考吗?在抱怨命运的不公,在伤心自己的遭遇,还是在……就像南子说的:“人们都只是领悟了孔丘那痛苦,却未真正体会他那痛苦的境界……”

    你在想什么呢?孔子。

    抱着颜回那冰凉的身体,听着子路战死的消息,你,落泪了。你曾经面对齐国几百乘战车,没落泪;在武子台上面对血流成河,你没落泪;自己被迫离开鲁国,你没落泪……可如今,你却落泪可敬啊

    四、百家讲坛孔子是怎样炼成的鲁国外交

    答:在鲁定公九年,齐国和晋国发生冲突,鲁国夹在两国之间不知如何是好,于是鲁国便与齐国进行会谈。孔子作为鲁国的外交官陪同鲁定公前去谈判,由于孔子的外交思想,使齐鲁晋三国之间的问题很好的得到了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