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的无字碑,武则天的无字碑故事

文史通2年前历史故事知识1264

内容导航:
  • 武则天的无字碑在哪里
  • 武则天的无字碑上的内容
  • 武则天为什么立“无字碑”
  • 武则天的无字碑是什么啊
  • 一、武则天的无字碑在哪里

    乾陵无字碑,为武则天所立。位于陕西省咸阳市区西北方五十公里处的乾陵,在乾陵司马道东侧,北靠土阙,南依翁仲,西与述圣纪碑相对,奇崛瑰丽,巍峨壮观。乾陵,位于陕西咸阳市乾县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合葬陵,陵前并立着两块巨大的石碑,西侧的一块叫“述圣碑(或称述圣纪碑)”,东侧的就是武则天的无字碑。“述圣碑”是武则天为高宗歌功颂德而立的碑,她还亲自撰写了5000余字的碑文,黑漆碑面,字填金粉,光彩照人。东侧就是武则天的无字碑。

    武则天的无字碑,武则天的无字碑故事

    二、武则天的无字碑上的内容

    无字碑当然没有字了,但是有龙。
    无字碑是用一块完整的巨石雕凿而成的是中国历代群碑中的巨制,高7.53米,宽2.1米,厚1.49米,重量达98.9吨,给人以凝重厚实,浑然一体的美感。
    碑额未题碑名,只有碑首雕刻了八条螭龙,巧妙地缠绕在一起,鳞甲分明,筋骨裸露,静中寓动,生气勃勃。
    碑的两侧有升龙图,各有一条腾空飞舞的巨龙,线刻而成,龙腾若翔,栩栩如生。
    碑座阳面还有线刻的狮马图(或称狮马相斗图),其马屈蹄俯首,温顺可爱;雄狮则昂首怒目,十分威严。
    碑上还有许多花草纹饰,线条精细流畅,因而这座无字碑历来闻名遐迩。
    据有关史书记载,唐高宗死后,乾陵的选址、设计以及营建,都是在武则天直接指导下进行的。
    作为乾陵地面的主要大型石雕——无字碑也很有可能是当时树立的。
    又从无字碑与述圣纪碑相互对应来看,很可能两碑是同时树起的。
    由此看来,无字碑无疑是武则天树立的。
    这块武则天精心设计并树立的无字碑在整个乾陵陵园的石雕中,不仅因处于显著位置而引入注目,而且以其精湛的雕刻艺术,独特的丰姿韵味,以及种种富于传奇色彩的传说故事而倍受青睐,名播八方。
    游客们到乾陵来,几乎都要在无字碑前驻足,或凝眸注视,或摄影留念,或指点评说。
    无字碑在无数游人眼中不仅是乾陵的象征,更是女皇武则天的象征。
    没有内容知道是无字碑,还有什么内容宋金(公元960—1234年)以后才有游人题字于碑,成为有字碑。
    但是这些人大都没有正统观念和尊重 《大金皇弟都统经略郎君行记》历史的态度,只顾自己宣泄,逮着一块地方就舞起文来,弄的诺大一通碑成了老和尚的百衲衣,前面的文字漫漶不清,后面的文字又镌刻上去,叠床架屋,一盆糨糊。
    有感慨莫名的:“女主前朝事,千年恨未平”;有感慨当地百姓对武氏怀念和尊重的,诗云:“乾陵松柏遭兵燹,满野牛羊青草齐。
    惟有乾人怀旧德,年年麦饭祀昭仪。
    ”郭沫若《咏乾陵》云:“千秋公案翻云雨,百顷良田变土田。
    无字碑头镌满字,谁人能识古坤元。
    ” 由于年代久远,前人后人无法沟通、协调和照应,搞的鸡零狗碎,毫无章法,其中惟有1135年女真文字刻《大金皇弟都统经略郎君行记》保存比较完整(旁有汉字译文)。
    女真文字现已绝迹,因此,碑上的文字成为研究女真文字和中国少数民族历史文化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
    巍巍无字碑,历经宋、金、元、明、清各代,镌刻了许多文字,不仅在内容上自然形成了评价武则天的“碑文”,而且在书法上真、草、隶、篆、行五体皆备。
    说得形象一点,它的确称得上是一部跨朝代的石质巨书。
    这可能正符合武则天当初立碑的本意。
    光板么无字碑原本是没有字的,但是被后来人题字(古人也有乱写乱画的)就有字了。
    无字碑上的后世题字 宋金(公元960—1234年)以后才有游人题字于碑,成为有字碑。
    但是这些人大都没有正统观念和尊重历史的态度,只顾自己宣泄,逮着一块地方就舞起文来,弄的诺大一通碑成了老和尚的百衲衣,前面的文字漫漶不清,后面的文字又镌刻上去,叠床架屋,一盆糨糊。
    有感慨莫名的:“女主前朝事,千年恨未平”;有感慨当地百姓对武氏怀念和尊重的,诗云:“乾陵松柏遭兵燹,满野牛羊青草齐。
    惟有乾人怀旧德,年年麦饭祀昭仪。
    ”郭沫若《咏乾陵》云:“千秋公案翻云雨,百顷良田变土田。
    无字碑头镌满字,谁人能识古坤元。
    ” 由于年代久远,前人后人无法沟通、协调和照应,搞的鸡零狗碎,毫无章法,其中惟有1135年女真文字刻《大金皇弟都统经略郎君行记》保存比较完整(旁有汉字译文)。
    女真文字现已绝迹,因此,碑上的文字成为研究女真文字和中国少数民族历史文化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
    巍巍无字碑,历经宋、金、元、明、清各代,镌刻了许多文字,不仅在内容上自然形成了评价武则天的“碑文”,而且在书法上真、草、隶、篆、行五体皆备。
    说得形象一点,它的确称得上是一部跨朝代的石质巨书。
    这可能正符合武则天当初立碑的本意。

    三、武则天为什么立“无字碑”

    答:武则天(公元624-705年),名瞾,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东)人,死后与高宗李治合葬于乾陵。乾陵坐落于西安西北80公里的干县梁山上。在朱雀门并排矗立着两块高达6米的墓碑,西面为武则天撰文、唐中宗书写的“述圣碑”,碑文长达八千余字,歌颂了唐高宗的文治武功;东面就是武则天的“无字碑”。“无字碑”是由整块石头雕成的,碑额九条蟠龙盘绕,碑两侧各有升楷图一幅,碑座正面是一幅狮马图,马屈蹄俯首,雄狮威严挺立。无字碑上虽不刻一武则天无字碑字,但雕刻之精细为历代罕见。女皇武则天为何立无字墓碑呢?对于这道难题自唐以来,人们有种种揣测。第一说为,武则天取《论语》中“民无德而名焉”之意,立“无字碑”来夸耀自己的功德无限,表达自己功德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武则天实际执掌朝政长达五十年之久,总体说来是一位颇有作为的封建统治者。她大力推行改革,打破关陇(今陕西、甘肃一带)士族把持政治的局面,重用庶了“自荐”求官的制度。在武则天执政时期,涌现了一大批人才,如名相狄仁杰、张柬之、姚崇和宋璟。此时,社会经济继续快速发展,国力不断上升。郭沫若曾这样评价武则天,“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第二说为,武则天自知罪孽深重而无颜立传。武则天从身份低微的才人,以阿谀奉承的手段博取高宗的信任,最后以女流之身窃取帝位。她为巩固自己的权力消除异己,大肆杀戮李唐皇室,任用酷吏,培植党羽,使不少污吏横行一时,人人自危,不少文臣武将蒙受不白之冤。在其掌权时期,官僚机构膨胀,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在恢复“安西四镇”后又相继丧失,经济发展处于唐初马鞍形的最低潮等。到了晚年,她好大喜功,生活奢靡,耗费了大量的国力。还有些人按封建正统论来评价她,认为她改唐为周,愧对祖先,罪无可恕。第三说为,武则天此举是让后人去评论其功过是非。武则天执政期间,经济持续发展,在纳谏、用人等方面做出了许多无法抹杀的功绩。但是她为了巩固个人的统治,任用酷吏,滥杀无辜,崇信佛教,奢侈浪费。当武则天被迫还政于唐中宗后,自知对自己的一生后人会有各种各样的评价,碑文如何写都非易事,因此决定立“无字碑”,由后人去评价。第四说为,武则天觉得自己以周代唐,死后又与唐高宗合葬,在碑上称呼自己是皇帝还是皇后都不恰当,因此只好用无字碑来回避这个问题。第五说为,无字碑当初立碑时是有碑文的,但武则天的继任者因各种原因不愿铭刻。学者们推测其碑文极有可能与武则天的《垂拱集》、《金轮集》以及其他珍贵史籍图册一起葬于乾陵的地宫里。众所周知,武则天对李氏子孙大加迫害,晚年还处心积虑地谋划将皇位传给武氏子孙。李显虽然是武则天的亲生儿子,但长期处于武后的淫威之下,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几番险遭毒手。他虽不能公开地发泄对母亲的怨恨之情,但也很可能不愿为其歌功颂德。武则天的性格是敢想敢做,在位时就一再大兴土木借机炫耀自己的功德,到了晚年怎么放过借由碑文为自己歌功颂德的机会呢?再加上武则天比高宗晚死二十二年,她有足够的时间来为自己构思碑文,碑上如何称呼自己的难题并不能使她打消铭刻碑文的念头。

    四、武则天的无字碑是什么啊

    最主要的说法有三种。
    一说武则天认为自己功高德大,不是文字所能表达的。
    在武则天看来,自己虽是女人,但高宗平庸,自己的才能绝对优于高宗,而且她统治期间政治清明,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这应该算是她的一大政绩。
    可惜的是,当时有很多人认为她是抢了大唐江山,是叛臣逆贼,对于她的功劳视而不见。
    因而,武则天要把自己的功劳让后人去评述、去记载,于是就有了无字碑。
    二说武则天自知罪孽深重,刻了碑文恐怕更招世人辱骂,还是不写为好。
    也有人认为,武则天建立大周朝之后,内心感觉愧疚不安,一心想在自己死后将江山归还李氏。
    但由于自己称帝的这段经历,使她对自己死后的境遇没有信心,更害怕世人责骂其篡位之罪,因而留下无字碑借以自赎。
    三说武则天想让后人去评说她的一生。
    这种说法与前一种说法恰恰相反。
    武则天对自己一生还是颇感自豪的。
    作为一个女流之辈,能在政治斗争中脱颖而出,并到达权力的巅峰。
    她要后人客观地评价她的文治武功,雄才大略,而与自己有利益冲突的儿子李显肯定不会对自己作出客观、公允的评价。
    鉴于此,武则天要将无字碑交与后人,就是要让后人对自己一生的功过是非作出评价。
    是因为她想让她的功过是非后世评说,因为她确实也做过很多坏事,当然也做过很多好事~无字碑是她死后的石碑,因为无发用言语形容她的丰功伟绩,也因为她是第一位女皇帝,所以后人没刻上字!

    标签: 武则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