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牛流马的故事,木牛流马的故事简写

文史通2年前历史故事知识1198

内容导航:
  • 诸葛亮造木牛流马的故事(现代文)
  • 诸葛亮造木牛流马故事简介
  • 诸葛亮造木牛流马的故事是什么呢
  • 木牛流马的历史
  • 一、诸葛亮造木牛流马的故事(现代文)

    诸葛亮屡次讨伐中原,路途遥远,为了供得上粮草,除用牛马外,还设计了人拉手 推的车子,称作“木牛流马” 这一天,诸葛亮命令部将引1000 名士兵驾着木牛流马,从剑阁直抵祁山大 寨,往来搬运粮草,供应蜀兵。司马懿得到哨兵的报告:“蜀兵用木牛流马运粮 草,人不大费力,而且那牛马也不用吃草。” 司马懿大惊,忙命令两个部将各引500 名军士,夜间伏在蜀兵运粮的必经之 路,夺下数匹木牛流马。然后令巧匠100 多人,当面拆开,依照它的尺寸长短厚 薄,仿造木牛流马。不满半月,造成2000余只。接着命令几个部将带领1000军士 驱驾木牛流马,去陇西搬运粮草,来来往往,没有断绝。再说蜀兵回去报告诸葛亮 说木牛流马被抢去几匹,诸葛亮却笑道:“我只费了几匹木牛流马,以后就得到魏 军的许多粮草呢!”部下大惑不解 几天后,部下向诸葛亮报告:司马懿派兵驱驾木牛流马往陇西搬运粮草。诸葛 亮大喜,道:“果然不出我的意料啊!”使命令部将王平说:“你带领一千军士,装扮 成魏兵,星夜偷越过北原,只说是巡粮军,直接到运粮的地方,将护粮的军士杀 散。马上驱赶装满粮草的木牛流马回来。这时,魏兵必定追赶,你便将木牛流马口 内舌头扭转,牛马就不能行动了。你们抛下它们就是。魏兵赶也赶不动,牵也牵不 动,抬也抬不走。我再派兵前往,你们就再回身将木牛流马之舌扭转过来,长驱直 进,那时魏兵必定疑神疑鬼了。” 王平领兵走后,诸葛亮又吩咐部将张嶷道:“你带领五百军士,装成鬼头兽 身,用五彩涂面,一手执绣旗,一手举宝剑,身上挂着葫芦,里面藏些能引着烟火 的东西,埋伏在山脚。待木牛流马到时,放起烟火,一齐拥出,驱赶木牛流马。魏兵见了,必定怀疑你们是鬼神、不敢来追赶。” 张嶷奉命走后,诸葛亮调兵遣将,准备去接应王平、张嶷,并布置一些部队去 断绝司马懿的归路。于是按照诸葛亮的计谋,果然,蜀军夺来了魏军的大批粮草。诸葛亮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隆中隐居。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合东吴孙权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又夺占荆州。建安十六年(211年),攻取益州。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蜀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政策,加强战备。前后六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终因积劳成疾,于蜀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宝鸡岐山境内),享年54岁。刘禅追封其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尊称诸葛亮。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扩展资料:1991年,经当地政府批准,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正式成立,区名取自辖区内的武侯祠(原为汉昭烈庙,昭烈为刘备死后的谥号)。武侯祠因诸葛亮生前被封为武乡侯而得名,明初与昭烈庙合并,为蜀中著名的历史旅游名胜之一。 南阳武侯祠,又名“诸葛亮庵”,位于河南南阳市卧龙区卧龙岗,始建于魏晋时期,是投魏之蜀汉故将黄权在诸葛亮躬耕地卧龙岗上修建而成的是纪念诸葛亮的大型祠堂群。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诸葛亮

    二、诸葛亮造木牛流马故事简介

    诸葛亮造木牛流马故事简介,字数300,最好自己概括三国:木牛流马 《三国演义》第一百二十回“司马懿占北原渭桥 诸葛亮造木牛流马”其中描写诸葛亮六出祁山,七擒孟获,威震中原,发明了一种新的运输工具,叫“木牛流马”,解决了几十万大军的粮草运输问题,这种工具比现在的还先进,不用能源,不会造成能源危机。
    诸葛亮造木牛流马,用来运送粮草。
    木牛流马是什么样子,自古以来,莫衷一是。
    说什么的都有,可是没有一种说法比较符合原状,我想其中的原因,在于搞历史的不通机械,而搞机械的又没有考证这些的习惯。
    先看看书上的木牛流马的介绍:方腹曲头,一脚 四足,头入领中,舌着于腹,载多而行少,独行者数十里,群行者二十里。
    垂者为牛舌,曲者为牛肋,刻者为牛齿,立者为牛角,牛仰双辕。
    人行六尺,牛行四步。
    流马:肋长三尺五寸,左右同。
    前轴孔分墨去头四寸,前脚孔去前轴孔四寸五分,板方囊两枚。
    从书上的叙述来看,木牛是相当于发动机的设备,流马只是个装载东西的设备,相当于汽车的车厢。
    从木牛的结构上看,它采用了助力机构,里面可能加有飞轮机构。
    从他的运行来讲,里面采用的有齿轮机构,曲柄连杆机构。
    人推动木牛时,里面的曲柄连杆机构通过齿轮带动飞轮,飞轮运行起来后,又因为飞轮的惯性,给木牛以助力,这样,就达到了省力的目的。
    流马的结构,其实是一辆板车,只不过改变了它的重心和轴承部分,使它比以前的板车用起来省力一些。
    关于书上说这个为牛什么,那个为牛什么,这只不过是中国人的习惯,用来增加木牛的神秘性而已.就像周易上说的,什么马像什么之类的。
    木牛有四足,其实是轮子.在古代,没有专业的机械术语,所以有些零部件的表达,和现在的会不一样。
    有猜测木牛是用脚走路的,可是这要用液压机构,在当时的条件下,这是不可能的。
    用手来摇,也不可能。
    因为这样用的机构太多,有些机构,在当时还没有发明。
    关于扭转牛舌就不能行走,道理很简单,里面有防反转的棘轮机构。
    当然,我也只是根据三国演义里的记载推测。
    不过应该不会差得太远。
    我现在手头没有详细的关于木牛流马的资料,只是根据我的经验推测。
    也可能有复杂化的想像,不过我觉得这样比较合理,这样采用的结构比较简单,符合当时的生产力状况。
    .htm比乒乓球

    三、诸葛亮造木牛流马的故事是什么呢

    答:”张嶷奉命走后,诸葛亮调兵遣将,准备去接应王平、张嶷,并布置一些部队去断绝司马懿的归路

    木牛流马的故事,木牛流马的故事简写

    四、木牛流马的历史

    请把那次战争说清楚一点木牛流马 鲁国木马 木牛流马最远可追溯到春秋末期。
    据王充在《论衡》中记载:鲁国木匠名师鲁班就为其老母巧工制作过一台木车马,且“机关具备,一驱不还。
    ”三国木牛流马 也许是否受了鲁班木车马的启发,约700年后,三国时代的诸葛亮发明木牛流马,用其在崎岖的栈道上运送军粮,且“人不大劳,牛不饮食”。
    与王充记载鲁班木车马的寥寥数语相比,《三国志》、《三国演义》等书对诸葛亮的木牛流马的记述可算是绘声绘色、活灵活现、极为详尽了。
    但不知为什么,陈寿和罗贯中等对木牛流乌的制作原理和工艺却不提一字。
    《三国演义》第一百二十回“司马懿占北原渭桥 诸葛亮造木牛流马”其中描写诸葛亮六出祁山,七擒孟获,威震中原,发明了一种新的运输工具,叫“木牛流马”,解决了几十万大军的粮草运输问题,这种工具比现在的还先进,不用能源,不会造成能源危机。
    诸葛亮造木牛流马,用来运送粮草。
    木牛流马是什么样子,自古以来,莫衷一是。
    说什么的都有,可是没有一种说法比较符合原状,我想其中的原因,在于搞历史的不通机械,而搞机械的又没有考证这些的习惯。
    南北朝木牛流马 又过了200多年,南北朝时的科技天才祖冲之据说又再造了木牛流马。
    令人难以理解的是,他同样也未留下只字片图的资料。
    探索 先看看书上的木牛流马的介绍:方腹曲头,一脚四足,头入领中,舌着于腹,载多而行少,独行者数十里,群行者二十里。
    垂者为牛舌,曲者为牛肋,刻者为牛齿,立者为牛角,牛仰双辕。
    人行六尺,牛行四步。
    流马:肋长三尺五寸,左右同。
    前轴孔分墨去头四寸,前脚孔去前轴孔四寸五分,板方囊两枚。
    从书上的叙述来看,木牛是相当于发动机的设备,流马只是个装载东西的设备,相当于汽车的车厢。
    从木牛的结构上看,它采用了助力机构,里面可能加有飞轮机构。
    从他的运行来讲,里面采用的有齿轮机构,曲柄连杆机构。
    人推动木牛时,里面的曲柄连杆机构通过齿轮带动飞轮,飞轮运行起来后,又因为飞轮的惯性,给木牛以助力,这样,就达到了省力的目的。
    流马的结构,其实是一辆板车,只不过改变了它的重心和轴承部分,使它比以前的板车用起来省力一些。
    关于书上说这个为牛什么,那个为牛什么,这只不过是中国人的习惯,用来增加木牛的神秘性而已.就像周易上说的,什么马像什么之类的。
    木牛有四足,其实是轮子.在古代,没有专业的机械术语,所以有些零部件的表达,和现在的会不一样。
    有猜测木牛是用脚走路的,可是这要用液压机构,在当时的条件下,这是不可能的。
    用手来摇,也不可能。
    因为这样用的机构太多,有些机构,在当时还没有发明。
    关于扭转牛舌就不能行走,道理很简单,里面有防反转的棘轮机构。
    当然,我也只是根据三国演义里的记载推测。
    不过应该不会差得太远。
    我现在手头没有详细的关于木牛流马的资料,只是根据我的经验推测。
    也可能有复杂化的想像,不过我觉得这样比较合理,这样采用的结构比较简单,符合当时的生产力状况。
    我们的先贤似乎是联手保留下一个千古之谜,以考验我们后人的智慧。
    研究和发展 古谜从此吸引着世世代代的探谜人。
    远不说,仅从1956年以来,全国各地就自发成立了7个木牛流马研究会。
    然而,探谜的结果是古谜本身的真实性首先被怀疑和否定,一个“独轮推车说”似成千年定论。
    早在宋代,高承就在其《事物纪事》一斗中写道:“木牛即今小车有前辕者,流马即今独推者是。
    ”当代史学家范文澜先生认为:“木牛是一种人力独轮车,有一脚四足。
    ”总而言之,大多数研究者、考古者都认为,所谓木牛流马并不是什么造物奇观,而是传说的神化和记载者的夸张与误会。
    但总还是有“爱认死理”,坚信古籍的记载不会是虚妄之笔,坚信木牛流马确有其物,并试图将其造出来的人。
    1986年,新疆工学院王湔高级工程师在学院及所在机械系支持下,由日本商家赞助,做成了三件木牛流马。
    每一件就是一架四足步行机,手扶后边的双辕就能使之曲迈步行走。
    美中不足的是,其不具备负重功能,行李一压,就走不动了。
    负重行走这个难题仍未能解决。
    突破的机会似乎留给了陕西汉中市的洋县农民郭统霄。
    说起来,他造木牛流马纯属偶然。
    1997年春节期间,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播放,郭统霄天天和朋友们聚在一起观看。
    当看到木牛流马这一集时,有人见郭统霄异常兴奋,就与他打趣“你爱捣鼓,你能把木牛流马捣鼓出来,我就服你。
    ”他连想都未想就说能。
    并立即投入紧张的研制工作。
    从一开始,他就坚信,木牛流马的行进应当是用腿,而不是用轮子,只有腿才能在栈道上登台阶。
    可怎么才能使腿迈动呢?他巧妙地利用物理学中的杠杆和惯性的原理,设计了杠杆连杆结构、平衡结构,调步结构等内部机关,仅用了3个月时间,就试制出了第一批流马。
    这匹马长1.4米,高1.1米, 自重17.5公斤,可载重35至40公斤。
    只需适当加点牵引力或推力,马便可双蹄并进行走,只需把舌头一按,即可将行动机关卡死,这一点,同《三中演义》中描绘一致。
    虽然,这第一匹流马的步幅只有20厘米,载重也只有35至40公斤,但它毕竟使一个千古之谜有了一个肯定的答案:木牛流马不是作家的夸张,不是史家的误会,而是实实在在的历史真实! 木牛流马 鲁国木马 木牛流马最远可追溯到春秋末期。
    据王充在《论衡》中记载:鲁国木匠名师鲁班就为其老母巧工制作过一台木车马,且“机关具备,一驱不还。
    ” 三国木牛流马 也许是否受了鲁班木车马的启发,约700年后,三国时代的诸葛亮发明木牛流马,用其在崎岖的栈道上运送军粮,且“人不大劳,牛不饮食”。
    与王充记载鲁班木车马的寥寥数语相比,《三国志》、《三国演义》等书对诸葛亮的木牛流马的记述可算是绘声绘色、活灵活现、极为详尽了。
    但不知为什么,陈寿和罗贯中等对木牛流乌的制作原理和工艺却不提一字。
    《三国演义》第一百二十回“司马懿占北原渭桥 诸葛亮造木牛流马”其中描写诸葛亮六出祁山,七擒孟获,威震中原,发明了一种新的运输工具,叫“木牛流马”,解决了几十万大军的粮草运输问题,这种工具比现在的还先进,不用能源,不会造成能源危机。
    诸葛亮造木牛流马,用来运送粮草。
    木牛流马是什么样子,自古以来,莫衷一是。
    说什么的都有,可是没有一种说法比较符合原状,我想其中的原因,在于搞历史的不通机械,而搞机械的又没有考证这些的习惯。
    南北朝木牛流马 又过了200多年,南北朝时的科技天才祖冲之据说又再造了木牛流马。
    令人难以理解的是,他同样也未留下只字片图的资料。
    探索 先看看书上的木牛流马的介绍:方腹曲头,一脚四足,头入领中,舌着于腹,载多而行少,独行者数十里,群行者二十里。
    垂者为牛舌,曲者为牛肋,刻者为牛齿,立者为牛角,牛仰双辕。
    人行六尺,牛行四步。
    流马:肋长三尺五寸,左右同。
    前轴孔分墨去头四寸,前脚孔去前轴孔四寸五分,板方囊两枚。
    从书上的叙述来看,木牛是相当于发动机的设备,流马只是个装载东西的设备,相当于汽车的车厢。
    从木牛的结构上看,它采用了助力机构,里面可能加有飞轮机构。
    从他的运行来讲,里面采用的有齿轮机构,曲柄连杆机构。
    人推动木牛时,里面的曲柄连杆机构通过齿轮带动飞轮,飞轮运行起来后,又因为飞轮的惯性,给木牛以助力,这样,就达到了省力的目的。
    流马的结构,其实是一辆板车,只不过改变了它的重心和轴承部分,使它比以前的板车用起来省力一些。
    关于书上说这个为牛什么,那个为牛什么,这只不过是中国人的习惯,用来增加木牛的神秘性而已.就像周易上说的,什么马像什么之类的。
    木牛有四足,其实是轮子.在古代,没有专业的机械术语,所以有些零部件的表达,和现在的会不一样。
    有猜测木牛是用脚走路的,可是这要用液压机构,在当时的条件下,这是不可能的。
    用手来摇,也不可能。
    因为这样用的机构太多,有些机构,在当时还没有发明。
    关于扭转牛舌就不能行走,道理很简单,里面有防反转的棘轮机构。
    当然,我也只是根据三国演义里的记载推测。
    不过应该不会差得太远。
    我现在手头没有详细的关于木牛流马的资料,只是根据我的经验推测。
    也可能有复杂化的想像,不过我觉得这样比较合理,这样采用的结构比较简单,符合当时的生产力状况。
    我们的先贤似乎是联手保留下一个千古之谜,以考验我们后人的智慧。
    研究和发展 古谜从此吸引着世世代代的探谜人。
    远不说,仅从1956年以来,全国各地就自发成立了7个木牛流马研究会。
    然而,探谜的结果是古谜本身的真实性首先被怀疑和否定,一个“独轮推车说”似成千年定论。
    早在宋代,高承就在其《事物纪事》一斗中写道:“木牛即今小车有前辕者,流马即今独推者是。
    ”当代史学家范文澜先生认为:“木牛是一种人力独轮车,有一脚四足。
    ”总而言之,大多数研究者、考古者都认为,所谓木牛流马并不是什么造物奇观,而是传说的神化和记载者的夸张与误会。
    但总还是有“爱认死理”,坚信古籍的记载不会是虚妄之笔,坚信木牛流马确有其物,并试图将其造出来的人。
    1986年,新疆工学院王湔高级工程师在学院及所在机械系支持下,由日本商家赞助,做成了三件木牛流马。
    每一件就是一架四足步行机,手扶后边的双辕就能使之曲迈步行走。
    美中不足的是,其不具备负重功能,行李一压,就走不动了。
    负重行走这个难题仍未能解决。
    突破的机会似乎留给了陕西汉中市的洋县农民郭统霄。
    说起来,他造木牛流马纯属偶然。
    1997年春节期间,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播放,郭统霄天天和朋友们聚在一起观看。
    当看到木牛流马这一集时,有人见郭统霄异常兴奋,就与他打趣“你爱捣鼓,你能把木牛流马捣鼓出来,我就服你。
    ”他连想都未想就说能。
    并立即投入紧张的研制工作。
    从一开始,他就坚信,木牛流马的行进应当是用腿,而不是用轮子,只有腿才能在栈道上登台阶。
    可怎么才能使腿迈动呢?他巧妙地利用物理学中的杠杆和惯性的原理,设计了杠杆连杆结构、平衡结构,调步结构等内部机关,仅用了3个月时间,就试制出了第一批流马。
    这匹马长1.4米,高1.1米, 自重17.5公斤,可载重35至40公斤。
    只需适当加点牵引力或推力,马便可双蹄并进行走,只需把舌头一按,即可将行动机关卡死,这一点,同《三中演义》中描绘一致。
    虽然,这第一匹流马的步幅只有20厘米,载重也只有35至40公斤,但它毕竟使一个千古之谜有了一个肯定的答案:木牛流马不是作家的夸张,不是史家的误会,而是实实在在的历史真实!1700多年前,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发明了木牛流马,可是,木牛流马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运输工具呢?千百年来人们提出各种各样的看法,争论不休。
    查考史书,《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
    ”《三国志·后主传》记载:“建兴九年,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粮尽退军;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
    ”上述记载明确指出,木牛流马确实是诸葛亮的发明,而且木牛流马分别是两种不同的工具,从木牛流马使用的时间顺序来看,先有木牛,后有流马,流马是木牛的改进版。
    给《三国志》作注的南北朝时期的裴松之,在注中引用了现在已经失传的《诸葛亮集》中有关木牛流马的一段记载,对木牛的形象作了描绘,对流马的部分尺寸作了记载,但是因为没有任何实物与图形存留后世,使得后人对木牛流马的认识始终是凤毛麟角、云山雾罩。
    诸葛亮造出木牛流马200年后,南北朝时期的科技天才祖冲之据说造出了木牛流马。
    《南齐书·祖冲之传》说:“以诸葛亮有木牛流马,乃造一器,不因风水,施机自运,不劳人力。
    ” 令人难以理解的是,他同样也没有留下任何详细的资料。
    但是关于祖冲之造出木牛流马的记载为自动机械的观点提供了佐证,这是关于木牛流马的一个主要观点,认为三国时利用齿轮制作机械已为常见,后世所推崇的木牛流马,应该是一种运用齿轮原理制作的自动机械。
    在陕西省汉中市勉县的黄沙镇,史料记载这里是诸葛亮当年造木牛流马的地方。
    据考证,诸葛亮当年在8年北伐中,木牛流马总共用过3次,木牛流马就是从这里出发,走过250公里的栈道,到达前线祁山五丈原。
    当地的老人向我们描绘了传说中的木牛流马:“木头做的马头,再有其他零星的小块组成马身子,再组上马腿,肚子中间安上齿轮,木马后边有一个扳手,操作时一压走一步,再一压走一步。
    ”从这个传说中可以看出,木牛流马是有齿轮的,而且似乎也运用了杠杆原理。
    前不久,在河北省泊头有一个普通的乡村教师梁国君说他自己就复原了木牛流马,而且非常成功。
    我们的记者抱着极大的兴趣专程去那里看了看。
    梁国君做的木牛流马形状都是四条腿,肚子中空,可以载重物的木制机械。
    按下和抬起马的脖子,流马就会迈开腿行走;木牛是通过按压后面的双辕行走。
    据梁国君介绍,他做的木牛流马在原理上与史料记载相符:“‘木牛牛仰双辕,流马形制如象。
    ’木牛后面有一个长长的省力臂,就是双辕;流马的省力臂就是它长长的马脖子,就是形制如象。
    ”更为巧妙的是,梁国君在他的流马上实现了暗锁功能,把舌头扭转,马头就被锁住,就无法行走,这一点跟《三国演义》中的描绘非常吻合。
    但是梁国君复原的木牛流马遭到另一派的反对,陕西省汉中市勉县博物馆馆长、陕西省三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郭清华认为,木牛流马不可能是四条腿的:“栈道是木板铺的,中间的缝隙宽窄不一,四条腿怎么能在带缝隙的板上走呢?就是在非栈道的道路上行走,它也是爬坡的,需要前面拉,后边推,四条腿没办法拉也没办法推。
    所以木牛流马肯定是带轮子的。
    ” 郭清华为什么认为木牛流马应该是带轮子的呢?这也能从史料记载上找到依据。
    郭清华认为,木牛流马应该是四轮小车:“制木牛流马法里,介绍流马的时候说,流马有前轴和后轴。
    大家都知道装轮子的才叫轴,一个轴装两个轮子,所以我认为它应该是四轮。
    ” 木牛流马究竟是带轮子的还是四条腿的呢?北宋的陈师道有下面一段文字记载:“蜀中有小车,独推载八石,前如牛头;又有大车,用四人推,载十石,盖木牛流马也。
    ” 宋代高承写的《事物纪原》中也有记载:“木牛即今小车之有前辕者;流马即今独推者。
    ” 清代满族水利专家麟庆也把当时水利工程中使用的土车说是陈师道记载的木牛流马:“土车,独轮料土,兼载稗编。
    蜀相诸葛亮出征,始造木牛流马,以运饷。
    今之土车独推,犹存储葛遗制。
    ”木牛是有前辕的独轮车,流马是没有前辕的独推小车,这也是一种关于木牛流马的主要观点。
    但是即使是宋代的记载,也离三国时期有了1000多年,这种观点究竟有多大的可信度呢? 清华大学古文献研究所教授冯立升认为,木牛流马基本上可以定论是一个独轮车,因为综合各种史料和各种文献的证据来看,独轮车的可能性最大。
    为了弄清三国时期栈道的情况,我们来到了褒河谷口,这里是褒斜栈道的起点,位于汉中市北20公里,1700多年前,诸葛亮的木牛流马就是从这里起程把粮草运往前线。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古代的栈道非常平缓,并不陡峻。
    原来古代人开通褒斜栈道是非常聪明的,他们选择了在秦岭山中最缓的一条道路,不知不觉就上了山,然后不费劲就下去了。
    在这样的道路上四条腿的机械无论如何也比不上轮子的效率高,所以当时的木牛流马不太可能是四条腿的行走机械,而四轮车的可能性更小,因为四轮车作为转向控制是更难的,就是在平地上,四轮车的转弯都不是很灵便的,所以放到那个特殊的条件下可能性更小。
    从栈道情况分析,似乎只有独轮车才最有可能是历史上的木牛流马。
    也许有人会问,如果木牛流马是独轮车的话,记载中,木牛是一脚四足,这个四足在独轮车里面怎么体现呢?还有就是一些部件的名称包括暗藏的机关如何解释呢? 《木牛流马》可能会打破常规定律: 我们都知道,《三国演义》上的木牛流马一直是一个迷,也让无数人为之痴迷。
    当时的生产条件简单,远不及现代,但是“木牛流马”的构造看起来简单易行,也符合当时的情况。
    如果当时把“木牛流马”写的神乎其神,也许我们很早就会把它当成神话的东西而弃之不顾了,但是就因为书上写的符合当时的情况,所以我们就不能不怀疑当时可能真的有木牛流马的问世。
    可是时代的久远和小说的戏剧性让我们又有些一筹莫展。
    就现在来说,“木牛流马”如果真的象书中所描述那样可以不吃不喝还能走,这显然是不符合现在科学上的能量守恒定律的。
    因为如果“木牛流马”要行走,必定会消耗能量,当时当时肯定没什么石油、天然气之类的能源物质,它又不吃不喝,它从那里得到能量?这是值得考虑的问题。
    如果要造出象小说里描述的那种木牛流马来,就必须抛弃现在的“能量守恒”定律。
    同样,要造出“木牛流马”也必定会打破影响我们数代的“能量守恒”定律,必定是一个另世界瞩目的事迹。
    历史上有无数个迷团需要我们去解决,这可能只是一个虚构的物品,但是在迷团未揭开之前,谁也不能否认它的存在。

    标签: 简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