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施效颦的主人公是谁,东施效颦出自哪里作者是谁

文史通2年前历史故事知识1394

内容导航:
  • 东施效颦的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谁
  • 谁是东施效颦的主要人物
  • 投笔从戎东施效颦的主人公是谁
  • “东施效颦”该怎么用
  • 一、东施效颦的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谁

    春秋时代,越国有一位美女名叫西施,无论举手投足,还是音容笑貌,样样都惹人喜爱。西施略用淡妆,衣着朴素,走到哪里,哪里就有很多人向她行“注目礼”,没有人不惊叹她的美貌。西施患有心口疼的毛病。有一天,她的病又犯了,只见她手捂胸口,双眉皱起,流露出一种娇媚柔弱的女性美。当她从乡间走过的时候,乡里人无不睁大眼睛注视。乡下有一个丑女子,名叫东施,相貌一般,没有修养。她平时动作粗俗,说话大声大气,却一天到晚做着当美女的梦。今天穿这样的衣服,明天梳那样的发式,却仍然没有一个人说她漂亮。这一天,她看到西施捂着胸口、皱着双眉的样子竟博得这么多人的青睐,因此回去以后,她也学着西施的样子,手捂胸口,紧皱眉头,在村里走来走去。哪知这丑女的矫揉造作使她样子更难看了。结果,乡间的富人看见丑女的怪模样,马上把门紧紧关上;乡间的穷人看见丑女走过来,马上拉着妻、带着孩子远远地躲开。人们见了这个怪模怪样模仿西施心口疼,在村里走来走去的丑女人,简直像见了瘟神一般。这个丑女人只知道西施皱眉的样子很美,却不知道她为什么很美,而去简单模仿她的样子,结果反被人讥笑。每个人都要根据自己的特点,扬长避短,寻找适合自己的形象,盲目模仿别人的做法是愚蠢的。

    二、谁是东施效颦的主要人物

    是西施,还是东施?是西施,还是东施?“东施效颦”是东施模仿西施的病态,其中东施和西施都有。
    但主要说的还是东施“东施效颦”是东施模仿西施的病态,其中东施和西施都有。
    但主要说的还是东施

    三、投笔从戎东施效颦的主人公是谁

    这个成语出自《后汉书·班超传》。
    班超,字仲升,东汉扶风郡平陵(今陕西省咸阳县西北)人。他年轻时就很有抱负,肯动脑筋,能言善辩,读了不少书。班超的父亲班彪,哥哥班固,都是非常有名的历史学家,著名的史书《汉书》就是他们父子俩编撰的。
    公元62年(汉明帝永平五年),班固被明帝刘庄召到洛阳,做了一名校书郎,班超和他的母亲也跟着去了。当时,因家境并不富裕,班超便找了个替官家抄书的差事挣钱养家。
    但是,班超是个有远大志向的人,日子久了,他再也不甘心做这种乏味的抄写工作了。一天,他正在写字,突然感到一阵莫名的厌烦和苦恼,于是“啪”的一声把笔摔在地上,叹气说:
    “男子汉大丈夫,纵然没有其他什么志向谋略,也应当学学当年的博介子和张骞,在外建立功勋,怎么能够长久地把时间花在替人抄写上面呢?!”
    听了这番话,周围的人都讥笑他异想天开,班超感叹地说:“庸人怎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啊!”
    后来皇帝为了抵御匈奴的进攻派兵出征,班超从军入伍了。他英勇杀敌,大败匈奴,立了战功。
    公元73年,班超出使西域,他以机智和勇敢,克服重重困难,联络了西域的几十个国家,断了匈奴的右臂,使汉朝的社会经济保持了相对的稳定,也促进了西域同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
    班超一直在西域呆了三十一年。他为当时的边境安全,东西方人民的友好往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投笔从戎”指弃文从武,投身疆场,为国立功,施展抱负的行动
    参考资料:http://www.***.cn/baike/html/9/

    东施效颦的主人公是谁,东施效颦出自哪里作者是谁

    四、“东施效颦”该怎么用

    答:一位老师批评学生的作文是“东施效颦”,因为是批评的口吻,让学生感到很不好意思。实际上这位老师用这样的话批评,确实是太不恰当了。“东施效颦”语出《庄子.天运》:“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西施害心病,在里巷里对人总是皱眉。里巷中有一个丑人,见西施皱眉很美。自己回去对里巷中人也捧着胸皱起了眉头)。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携)妻子(妻子儿女)而去之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丑人只知道西施皱眉美丽而不知道西施皱眉为何美丽)。”“东施效颦”即由文中提炼而出,传说最早作“丑人效颦”,后来因《太平寰宇记》载:诸暨县有“东施家”“西施家”。后来黄庭坚把此语改为了“东施效颦”。“东施效颦”虽只讲的是丑人的一种姿态,但作为成语则比喻不根据其具体条件,盲目模仿别人,效果适得其反。如茅盾《从牯岭到东京》:“我们的作家一向只忙于追逐世界文艺的新潮,几乎成为东施效颦。”《红楼梦》第三十回:“若真也葬花,可谓东施效颦。”两文中的“东施效颦”均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