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旻宁的母亲,爱新觉罗·旻宁母亲

文史通5年前历史故事知识1521

爱新觉罗·旻宁母亲

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1782.9.16—1850.2.25),原名绵宁,即位后改为旻宁。是清朝第八位皇帝,也是清朝定都北京后的第六位皇帝。是清朝唯一以嫡长子身份继承皇位的皇帝。嘉庆皇帝第二子,母为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生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九月十六日。

旻宁在位期间清朝日益衰弱,他为挽救清朝衰落做了一些努力,如整顿吏治,整厘盐政,通海运,平定张格尔叛乱,严禁鸦片,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他本人力行节俭,勤于政务,但作为一个帝王他的资质不高,加之社会弊端积重难返,清王朝在旻宁的统治时期进一步衰落,和西方的差距也越来越大,道光二十年(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此后十年旻宁苟安姑息,得过且过,没有任何学习西方,振兴王朝的措施。

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十四日驾崩。在位30年,终年69岁。庙号宣宗,谥号效天符运立中体正至文圣武智勇仁慈俭勤孝敏宽定成皇帝,葬于清西陵之慕陵,传位第四子奕詝。

本 名

爱新觉罗·旻宁

别 称

绵宁

所处时代

中国(清朝)

民族族群

满族

出生地

北京紫禁城撷芳殿

出生时间

1782年(壬寅年)9月16日

去世时间

1850年(庚戌年)2月25日

主要成就

平定张格尔叛乱、 整顿吏治,改革盐法、漕运

年 号

道光

庙 号

宣宗

谥 号

成皇帝

前 任

清仁宗嘉庆帝

继 任

清文宗咸丰帝

父 亲

爱新觉罗·颙琰

母 亲

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

蒙古汗号

托尔格勒特汗

封 爵

和硕智亲王(1820年之前)

主要大臣

穆彰阿、林则徐、曹振镛、王鼎

逝世地

圆明园九洲清晏殿

享 年

69岁

陵 寝

清慕陵

道光的妈妈是谁

  这位知友,

  爱新觉罗·旻宁(道光)母亲是孝淑睿皇后

  孝淑睿皇后(1760年10月02日-1797年3月5日),喜塔腊氏,嘉庆帝原配妻子,满洲正白旗人,总管内务府大臣、副都统、承恩公和尔敬额之女。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赐册为皇子永琰嫡福晋,年十五岁。乾隆四十五年,生永琰第二女。乾隆四十七年八月初十,生永琰第二子绵宁(即道光帝)。乾隆四十九年,生永琰第四女(即庄静固伦公主)。乾隆六十年(1795年),乾隆帝禅位永琰,永琰改名颙琰,是为嘉庆帝。嘉庆元年正月,册立喜塔腊氏为皇后。二月甲辰,其父和尔经额追封三等承恩公。嘉庆二年二月初七,病逝,得年三十八岁。嘉庆二年五月,谥孝淑皇后。嘉庆八年十月,入葬昌陵地宫。道光、咸丰累加谥"孝淑端和仁庄慈懿敦裕昭肃光天佑圣睿皇后"。

清朝皇帝他的母亲是谁?

觉昌安第四子塔克世娶妻喜塔喇·厄墨气,生三子,长为努尔哈赤,次为舒尔哈齐,幼为雅尔哈齐。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 天聪 (1) 1627皇太极的母亲孝慈高是皇后叶赫那拉·孟古崇德(8) 1636世祖(爱新觉罗福临) 顺治 (18) 1644其母为永福宫庄妃,博尔济吉特氏,即孝庄文皇后。圣祖(爱新觉罗玄烨) 康熙 (61) 1662孝康章皇后,佟佳氏,满镶黄旗人,都统佟图赖女,生于崇德五年,是康熙皇帝的生母,康熙即位后尊为慈和皇太后,康熙二年二月崩,年二十四。世宗(爱新觉罗胤禛) 雍正 (13) 1723雍正皇帝之母是乌雅氏高宗(爱新觉罗弘历) 乾隆 (60) 1736乾隆之母孝圣皇太后钮祜禄氏仁宗(爱新觉罗颙琰) 嘉庆 (25) 1796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宣宗(爱新觉罗旻宁) 道光 (30) 1821母皇后喜塔喇氏文宗(爱新觉罗奕纻) 咸丰 (11) 1851母孝全皇后钮祜禄氏,是道光的第三位皇后。穆宗(爱新觉罗载淳) 同治 (13) 1862母皇后赫那叶拉.杏儿,兰贵人德宗(爱新觉罗载湉) 光绪 (34) 1875母慈禧的胞妹赫那叶拉氏父醇亲王爱新觉罗溥仪 宣统 (3) 1909溥仪的祖母是慈禧的亲妹妹,母亲又是慈禧头号亲信荣禄之女。

爱新觉罗旻宁的父亲是谁

嘉庆帝(1760年11月13日—1820年9月2日)是清朝入关以来的第五位皇帝,1796年至1820年在位,年号“嘉庆”。

爱新觉罗溥仪的母亲

爱新觉罗溥仪的母亲是苏完瓜尔佳·幼兰。

瓜尔佳·幼兰,满洲正白旗人,军机大臣荣禄之女,载沣的嫡福晋,是溥仪的生母。她在溥仪年幼时就与他分离,和他很少有机会见面。1921年,溥仪与瑾太妃爆发激烈冲突,她被瑾太妃召入宫中,受到训斥,从宫里回去后就吞鸦片自尽,年仅37岁。

爱新觉罗·溥仪(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字耀之,号浩然。也称清废帝或宣统帝。他是道光帝旻宁的曾孙、醇贤亲王奕譞之孙、 摄政王载沣长子,母亲苏完瓜尔佳·幼兰。1909年到1912年、1917年7月1日到1917年7月12日两次在位。

清朝皇帝的母亲!

  努尔哈赤--宣皇后

  显祖塔克世--宣皇后:喜塔腊氏额穆齐,都督阿古之女。归显祖为嫡妃。岁在己未,太祖生。岁己巳,崩。

  顺治五年,肇祖孟特穆之原皇后、兴祖福满之直皇后、景祖觉昌安之翼皇后、显祖塔克世之宣皇后,四人同时追谥。

  宣皇后喜塔腊氏有子三人:太祖努尔哈赤、庄亲王舒尔哈齐、通达郡王雅尔哈齐。女一人,下嫁嘉木瑚城主 伊尔根觉罗.噶哈善哈斯虎。

  皇太极--叶赫那拉·孟古

  明太祖之皇后亦称为孝慈高皇后,请参看马皇后 (明太祖)。

  孝慈高皇后,叶赫那拉氏,名孟古(1575年-1603年)叶赫部贝勒杨吉砮幼女,清朝第一位被追封的皇后。

  孝慈高皇后于1588年10月下嫁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当时太祖未称帝,后宫制度不全,所有的妻子都叫福晋,只不过正妻叫大福晋,其余的称侧福晋、庶福晋等。当时的大福晋富察氏还在,孟古只是一位侧福晋而已。而后来富察福晋逝世,清太祖又册立比孟古晚嫁给他的阿巴亥为大福晋。虽然孟古在1592年生下一子,即后来的清太宗皇太极。但孟古并不受太祖宠爱,郁郁寡欢,1603年逝世,终年28岁。

  1636年5月16日清太宗皇太极登基,孟古母以子贵,追封谥号为孝慈昭宪纯德贞顺承天育圣武皇后。康熙元年改谥为高皇后,以系太祖谥,雍正、乾隆累加谥,为孝慈昭宪敬顺仁徽懿德显庆承天辅圣高皇后

  孝庄皇太后

  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名布木布泰。生于万历四十一年二月初八日(1613年3月28日),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之妃,孝端文皇后的侄女。蒙古科尔沁部(在今通辽)贝勒寨桑之次女。天命十年(1625年)嫁给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极为妻。天聪三年生固伦雍穆公主雅图,六年生固伦淑慧公主阿图,七年生固伦端献公主淑哲。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改号称帝,受封为永福宫庄妃。崇德三年,生下皇九子福临。福临即位后(年号顺治),尊为皇太后。八年二月上尊号为昭圣慈寿皇太后。八月加上尊号为昭圣慈寿恭简皇太后。十三年十二月为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章庆皇太后。

  顺治十八年(1661年),福临死后,第三子玄烨即位(年号康熙),尊为太皇太后。康熙元年十月加上尊号为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章庆敦惠太皇太后。四年九月为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章庆敦惠温庄太皇太后。六年十一月为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章庆敦惠温庄康和太皇太后。十五年正月为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章庆敦惠温庄康和仁宣太皇太后。二十年十二月为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章庆敦惠温庄康和仁宣弘靖太皇太后。

  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688年1月27日)去世。享年75岁。二十七年十月上谥号为孝庄仁宣诚宪恭懿翊天启圣文皇后。雍正元年八月为孝庄仁宣诚宪恭懿至德纯徽翊天启圣文皇后。三年葬河北清东陵之昭西陵。乾隆元年三月孝庄仁宣诚宪恭懿至德纯徽翊天启圣文皇后。生三女,下嫁弼尔塔哈尔、色布腾、铿吉尔格。

  孝康章皇后

  孝康章皇后是清世祖顺治皇帝妃,满洲镶黄旗人,佟佳氏,都统佟图赖之女。顺治初年入宫,为庶妃(妃的地位,但没有正式封号,称为佟妃),生皇三子玄烨(康熙)。1661年顺治皇帝驾崩,孝庄文皇后册立佟佳氏所生玄烨为皇帝,即康熙皇帝。佟佳氏被尊为慈和皇太后。4个月后,体弱多病的皇太后驾崩于北京皇宫。康熙、雍正、乾隆屡加谥,曰孝康慈和庄懿恭惠温穆端靖崇文育圣章皇后。孝康章皇后的娘家是满洲八大家之首的佟佳氏。该家族早在清太祖起兵时就追随爱新觉罗家族鞍前马后。太祖的原配夫人就是佟佳氏的女儿。后来佟佳氏家族为清朝定鼎中原,并建立近300年的统治奠定了牢固的基础。对佟佳氏的生平,我们所知不多。但可以肯定的是,她的一生是个悲剧。佟佳氏进宫时,正是顺治皇帝与董鄂妃爱得死去活来的时候。佟佳氏备受冷落。后来虽然生下了三阿哥玄烨,但仍然不能挽回丈夫的心。按照宫廷的规矩,皇子不能由生母抚养,因此佟佳氏可谓既得不到爱,又无从把爱付出。顺治死后的五个月是佟佳氏与儿子感情发展的高潮期,然而短短四个月后,身心备受折磨得佟佳氏就因为重病撒手人寰,时年仅24岁。死后,康熙为她谥“孝康章皇后”,入葬顺治皇陵。

  孝恭仁皇后

  孝恭仁皇后(1660年—1724年),姓乌雅氏,护军参领威武女,蒙古人出身,是康熙帝之妃。康熙十七年十月生下未来的雍正帝,十八年封德嫔,二十年晋封德妃。

  待亲生儿子即位为雍正帝后,身为生母的乌雅氏以年高六十三岁。雍正本欲尊奉生母为皇太后,并拟定徽号微为仁寿皇太后,同时还打算请生母乌雅氏从原本居住的永和宫,迁住至专供太后养老的宁寿宫,但等不及恭上徽号,乌雅氏即于雍正元年五月薨逝于永和宫,享寿六十四岁,死后葬于景陵。

  乌雅氏一生共生育三子三女,除雍正皇帝之外,还生下了允祚、允□两位皇子,另外两位皇女不知其名,可能在命名前以夭折,唯一一位活到成人且出嫁的女儿,清史稿也未载出其名,只知这位皇女下嫁舜安颜。

  谥号是孝恭宣惠温肃定裕慈纯钦穆赞天承圣仁皇后。

  孝圣宪皇后

  ‎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四品典仪凌柱的女儿。在雍亲王府邸为妾,号格格。康熙五十年八月庚午,生皇四子弘历即后来的乾隆皇帝。雍正初,封为熹妃。八年,晋封为熹贵妃。乾隆帝尊为皇太后,徽号崇庆皇太后,移居慈宁宫。乾隆四十二年正月,崩,年八十六,累上尊谥曰孝圣慈宣康惠敦和诚徽仁穆敬天光圣宪皇后。

  孝仪纯皇后

  孝仪纯皇后,魏佳氏,内管领清泰女,雍正五年九月初九生,比乾隆帝小十六岁。 乾隆十年入宫,封为魏贵人,同年十一月十七册封为令嫔,十四年四月初五册封为令妃。二十一年七月十五生皇七女固伦和静公主,二十二年生皇十四子永璐,二十三年十二月初七生皇九女和硕和恪公主,二十四年十二月十八册封为令贵妃。二十五年十月初六生皇十五子永琰,即嘉庆帝,二十七年生皇十六子。三十年六月十一册封为皇贵妃。三十一年生皇十七子庆僖亲王永璘,四十年正月二十九逝世,享年四十九岁。

  其金棺初停在吉安所,二月初五移到静安庄殡宫,二月十一册谥为令懿皇贵妃,同年十月二十六辰时葬入裕陵地宫,当时乾隆帝梓宫位置空缺,其棺位于乾隆帝梓宫西侧。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乾隆帝宣示颙琰为皇太子,同时追封其母令懿皇贵妃为皇后。经嘉庆、道光两朝加谥,谥号全称为:孝仪恭顺康裕慈仁端恪敏哲翼天毓圣纯皇后。

  孝淑睿皇后

  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总管内务府大臣、副都统、承恩公和尔经额女,嘉庆帝皇后。

  乾隆三十九年,赐册为皇子嫡妃。 乾隆四十五年,生皇二女。 乾隆四十七年八月初十,生皇二子绵宁(道光帝)。 乾隆四十九年,生皇四女庄静固伦公主。

  嘉庆元年正月,册立为皇后。 嘉庆二年二月初七,病逝。 嘉庆二年五月,谥孝淑皇后。 嘉庆八年十月,入葬昌陵地宫。

  道光元年三月,加谥:孝淑端和仁庄慈懿光天佑圣睿皇后。 道光三十年四月,加谥:孝淑端和仁庄慈懿敦裕光天佑圣睿皇后。 咸丰十一年十月,加谥:孝淑端和仁庄慈懿敦裕昭肃光天佑圣睿皇后。

  孝全成皇后

  清宣宗孝全慈敬宽仁端悫安惠诚敏符天笃圣成皇后(1808年3月24日—1840年2月13日),姓钮祜禄氏,清朝苏州驻防将军、乾清门二等侍卫、世袭二等男爵、赠一等承恩侯、晋赠三等承恩公颐龄的女儿,满洲镶黄旗人。她是清宣宗道光皇帝爱新觉罗·旻宁第三位嫡妻[1]、即位后所立的第二位皇后[2],清仁宗孝和睿皇后的侄女,清文宗咸丰皇帝爱新觉罗·弈詝的生母。

  孝钦显皇后(慈禧太后)

  孝钦显皇后(慈禧太后) (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道光十五年十月十日—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姓叶赫那拉氏,讳名杏贞[1]。满洲镶蓝旗人;清文宗咸丰皇帝的妃子,清穆宗同治皇帝的生母,以皇太后身分或垂帘听政或临朝称制,为自1861年至1908年间大清帝国的实际统治者,为期仅次于清朝康熙帝和乾隆帝。生前,外人有以“慈禧太后”、“西太后”、“那拉太后”等称之者;自光绪年间,宫中及朝廷开始以“老佛爷”尊称之;死后谥号为“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

  慈禧太后出身叶赫部(今四平附近),那拉氏,父惠征,吏部笔帖式,曾任安徽徽宁池太广道道员等。玉牒(皇族家谱)呼记载是“叶赫那拉氏惠征之女”。徽号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故得“慈禧太后”之称谓。清文宗驾崩于避暑山庄后,治丧期间,大行皇帝皇后“母后皇太后”以及新皇帝生母“圣母皇太后”分住烟波致爽殿之东、西暖阁,故得“西太后”之称谓。

  由于在其48年的统治期间,中国内忧外患不断,加上传统对于女性执政的负面意见,过去对慈禧皇太后的评价几乎是完全负面的。近来,史学界逐渐开始有人从历史条件局限的观点,对慈禧当政提出多元化的评价。但她在大多数人的心中,依然是一位负面人物。

  光绪--

  母慈禧的胞妹赫那叶拉氏

  父醇亲王

  溥仪--

  苏完瓜尔佳·幼兰

  苏完瓜尔佳·幼兰(1884年—1921年),满洲正白旗人,大学士、军机大臣荣禄之女、慈禧太后之养女,是载沣之嫡福晋(正妻),也是溥仪和溥杰的母亲。

  苏完瓜尔佳·幼兰也被称为第二春公主,她的满族名字为幼兰。

参考资料: wikipedia.org

道光帝是被她母亲害的吗?

  病死的。

  道光

  清宣宗道光(成)皇帝(1782-1850),名爱新觉罗旻宁。嘉庆病死后继位,是清入关后的第六个皇帝,在位30年。病死,终年69岁,葬于慕陵(今河北省易县西)。

  道光帝旻宁生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9月16日),嘉庆十八年(1813年)被封为智亲王。嘉庆于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7月25日病死后,他于同日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道光”。

  道光皇帝是清代唯一一位以嫡长子身份即位的皇帝。虽然嘉庆皇帝很早就决定传位给旻宁,但嘉庆十八年发生的一件事,更坚定了他的决心。当时反清复明的组织天理教在京畿非常活跃,一部分义军准备趁嘉庆皇帝出宫之际,拿下北京,他们的主攻目标是紫禁城,而且已经买通了几个太监做内应,义军按计划混入城中,准备从东,西华门冲入紫禁城。但东华门的义军过早暴露了身份,不得已总攻提前开始。义军在太监的带领下迅速冲进了宫中,此时嘉庆皇帝正在避暑山庄,宫内一切由旻宁掌管,正在乾清宫上书房读书的旻宁得到报告后,带着另两位亲王冲了出去,当时内宫的大门已经关上,但还是有几个义军爬上了墙头。旻宁临危不乱,当场击毙了两个义军,这时援兵到了,冲进紫禁城的义军被全部杀死。由于旻宁的机智勇敢,保住了内宫女眷没有受到伤害。事后,得到了嘉庆皇帝的高度评价,并封他为智亲王,旻宁嗣皇帝的位子也就更加稳固了。

  道光即位之初,中国正面临最重的内外危机。在内清王朝经“康乾盛世”后已经走下坡,史称“嘉道中衰”,其突出表现在吏治腐败,武备张弛,国库空虚,民众反清斗争频频;在外,西方列强势力东侵,鸦片荼毒国民。道光颇想有一番作为,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企图中兴。他虽然朝纲独断,事必躬亲,以俭德著称。但内政事物,如吏治,河工,漕运,禁烟等均无起色。勤政图治而鲜有作为。

  道光处于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守其常而不知其变”。来自东南海上的鸦片流毒使他寝食不安。最后下决心严厉禁烟,道光十九年(1839年)初,道光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到广东禁烟。林则徐将收缴的鸦片,共19179 箱、2119 袋,总计2376254斤,在虎门当众销毁。是历史上规模最大、销毒数量最多的一次。

  虎门销烟也引发了中英之间的紧张关系。道光二十年(1840年)年六月,英国远征军到达中国海面,鸦片战争爆发。战争伊始,道光帝认为英军不堪一击,但随着战事的发展,英军围困珠江口、攻占浙江定海、直逼天津大沽,使得道光帝大为震惊,忙派琦善等人与英军谈判。最后对外妥协,将林则徐、邓廷桢、杨芳等抗战派查办,重用穆彰阿、琦善、奕山等投降派,重新开放广州。然而,英军并不满足于此,他们继续对虎门、宁波、厦门等地进行攻击,并于一八四二年攻占吴淞。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八月二十九日清政府与英国签下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条约规定:中国割让香港给英国,赔偿英国共2100万元。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等等。此后,清政府又与法美等国签定了中法《黄埔条约》和中美《望夏条约》,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社会。

  公元1849年正月,道光在内外交迫中忧愁成疾。开始还勉强支撑着临朝办理政事。到第二年正月丙午日,病情加重。他知道没有康复希望,忙宣召宗人府宗令载铨、大臣载恒、端华、僧格林沁,军机大臣穆彰阿、赛尚阿、何汝霖,内务府大臣文庆等进宫,命令他们随同总管太监从正大光明匾额后取下锦合,宣读诏书,诏书上只有皇四子奕泞五字。中午,道光死于圆明园慎德堂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