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仁祖,朝鲜仁祖李倧是怎样的人

文史通5年前历史故事知识1242

朝鲜仁祖李倧是怎样的人

朝鲜仁祖李倧是宣祖所生的第五个庶子的儿子,宣祖期间发生了壬辰倭乱,当时朝鲜仁祖李倧的父亲李琈一直陪伴在宣祖身边,还曾经一起逃亡到北方去,也就是在他们逃到了黄海道的时候李倧出生了,后来安定下来以后被封为绫阳君。后来宣祖去世光海君继承了王位,但是他在位期间的行为让整个朝野对此都十分不满,于是发动政变废除了光海君之后让仁祖李倧登上了王位。

朝鲜仁祖李倧在位期间曾经发生了很多的动乱,还曾经有大臣想要再次推翻朝鲜仁祖李倧的统治,不过最后这位大臣兵败被仁祖下令杀死了。朝鲜仁祖李倧做国王的时候正好赶上了清明两朝战争不断的时候,朝鲜也在这次的战争中受到了波及,最后也让朝鲜从此之后属于大清朝,这一点让朝鲜仁祖李倧以及人民都十分的愤恨。

后来又发生了几次战乱之后朝鲜国内才逐渐恢复平静,同时朝鲜仁祖李倧也实行了一些有利于粮食生产的税法,在国防方面也加大了管理的力度,但是朝鲜仁宗李倧在政治方面却依旧不能完全保持清明,朝鲜朝堂上的纷争一直都没有停歇。

在这样的情况下朝鲜仁祖李倧在1649年离开了人世。他的一生是十分曲折的,同时朝鲜国内国外的战争也十分纷杂,这些都让朝鲜仁祖李倧受尽了苦楚的折磨。可以说在朝鲜仁宗李倧的统治时期朝鲜王朝的地位再次下降,尽管朝鲜仁宗李倧有想要整治国家的想法,可是最终还是无法挽回这个局面。

朝鲜仁祖是谁?简介及怎么死的?

李倧率领李贵等人以救火为号打入庆云宫,发动宫廷政变,将李珲绑缚,押到仁穆王后面前接受训斥,然后宣布废黜其王位,史称此次政变为“仁祖反正”。 亲侄绫阳君李倧即位,即位后,其父被追尊为大院君,后来又被尊为朝鲜元宗。朝鲜仁祖怎么死的朝鲜仁宗在位27年,(1649年)仁祖二十七年五月一日,仁祖出现感冒症状,五月七日身上出现大片荨麻疹,服用侍药厅的竹沥和清心丸后不见好转,于五月八日清晨死于昌德宫大造殿的东寝阁。最初安葬于坡州云川里的长陵,后因“蛇灾”而在英祖七年迁至坡州交河长陵。仁宗死后庙号仁祖,谥号宪文烈武明肃纯孝大王清朝赐谥庄穆大王。

朝鲜仁祖之父是谁?

仁祖之父--定远君(元宗)

万历二十三年(宣祖二十八年,1595年)十一月七日,李倧出生于黄海道的海州城。当时正值壬辰倭乱期间,是定远君李琈与仁献王后在逃难时出生的。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封绫阳都正,很快又封绫阳君。仁祖即位后,其父被追尊为大院君,后来又被尊为朝鲜元宗。

朝鲜仁祖时期是清朝哪个皇帝的统治?他们之间是否有过战争?

朝鲜王朝仁祖是李倧,于1623年-1649年。这期间,(后金)清朝先后是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在位。同时也经历了明朝的明熹宗和崇祯皇帝。

双方有过战争。

朝鲜是明朝的藩属国,参与了1619年的明朝讨伐后金的战争(萨尔浒战役,明朝的三路大军中,有一路就是朝鲜王朝派来的两万军队)。后金为了报复,并且为了解决进攻明朝的后顾之忧,先后多次发动对朝鲜的战争。并最终在1636年迫使朝鲜断绝同明朝的藩属关系,使得朝鲜成为清朝的藩属国

求李氏朝鲜历代国王世系表

列表如下:

1、

2、

3、

4、

5、

扩展资料:

国王资料:

1、李成桂

李成桂(朝鲜语:이성계,发音:Yi Seong-gye,1335年-1408年),朝鲜王朝的开国君主(1392年—1398年在位)。

本贯全州李氏,出生于元朝双城总管府(今朝鲜咸镜南道咸兴一带)。初字仲洁,后改君晋,号松轩,即位后更名李旦,死后庙号太祖,明朝赐谥号“康献”,故又称“朝鲜太祖”或“康献大王”。

李成桂是元朝斡东千户所千户兼达鲁花赤李子春的嫡长子。1356年,李成桂与其父帮助高丽王朝恭愍王收复双城总管府后归附高丽,后由于在抵御元朝红巾军的入侵中战功显赫而被提拔。

1388年,李成桂发动威化岛回军,掌握高丽政权;1392年,李成桂自立为王,改国号为朝鲜,定都汉城。

即位后,李成桂对内实行改革,清除了原高丽禑王的势力,对外向明朝称臣,并通过招抚、武力征服朝鲜半岛东北地区的女真部落,使其疆域达到图们江。

第一次王子之乱后,李成桂让位于次子李芳果,奉为太上王。后来出奔老家咸兴,又被太宗李芳远挟持回京,于是有”咸兴差使”的典故。后死于汉城。

2、李娎

朝鲜成宗(朝鲜语:조선 성종,Joseon Seongjong;1457年七月三十日-1494年),名李娎。朝鲜王朝的第九代君主,朝鲜世祖李瑈之孙,朝鲜德宗(懿敬世子)李暲之子,朝鲜睿宗李晄之侄。1469至1494年在位,在位二十五年。

成宗李娎生于明天顺元年(1457年)七月三十日,出生一个多月后父亲懿敬世子过世,世子之位由叔父李晄(即睿宗)承袭,世祖并封其为者山君。

明成化五年(1469年)十一月二十八日,睿宗薨,因其长子早夭,次子年幼,成宗奉祖母贞熹王后的命令当天即位于景福宫勤政门。

即位后追封父亲懿敬世子为朝鲜德宗,并封母亲韩氏(昭惠王后)为仁粹王妃,明成化十年(1474年)再晋其母为仁粹王大妃。

在位期间完成了编著并颁布《经国大典》,成为了朝鲜刑法的典范。并扩建了弘文馆,完善了朝鲜包括司宪府、司谏院和弘文馆的三司制度。

明弘治七年(1494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成宗在昌德宫大造殿薨,享年三十八岁。明朝赐谥为“康靖”(温良好乐曰康;宽乐令终曰靖),庙号"成宗",定世室,葬广州宣陵。

3、李怿

朝鲜中宗(韩语:조선 중종/朝鲜 中宗Joseon Jungjong;1488年三月十九-1544年十一月十四),名李怿(韩语:이역/李怿Yi Yeok),字乐天(韩语:낙천/乐天Nak cheon)。

明朝赐谥号恭僖,庙号中宗,朝鲜加谥曰恭僖徽文昭武钦仁诚孝大王,是李氏朝鲜第11位君主,1506年9月2日至1544年11月14日在位。

成宗嫡子,由贞显王后尹氏所生;前任君主燕山君李㦕的同父异母弟弟。1494年,燕山君即位时,李怿被册封为晋城大君(韩语:진성대군/晋城大君Jinseong daegun)。

由于燕山君的暴政,使群臣密谋废除燕山君,并拥立李怿为君主。中宗即位后废除了燕山君的不少苛政,受到欢迎,但他为人优柔寡断,容易被两班所左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朝鲜王朝

皇太极对朝鲜发动几次战争使朝鲜变成臣服国家?

1627年丁卯(明天启七年,朝鲜仁祖五年,后金天聪元年)正月初八,皇太极以朝鲜“助南朝兵马侵伐我国”、“窝藏毛文龙”、“招我逃民偷我地方”、“先汗归天……无一人吊贺”四项罪名,对朝鲜宣战。他命阿敏、济尔哈朗、岳托等人率军东征,阿敏率领三万余骑渡过鸭绿江,攻占义州,济尔哈朗则率领大军进攻毛文龙驻扎的铁山。毛文龙退居皮岛。阿敏认为皮岛隔海相望,没有水师,无法进攻,而义州则被后金轻易攻取,说明朝鲜防御力量很弱,足以取胜。因此,后金把进攻目标转为朝。阿敏率领大军南下,一面放兵四掠,一面以待朝鲜请和。仁祖得到后金大军南下、定州失守的消息,惊恐万状,将后妃送到江华岛避难。阿敏部将乘胜前进,先后攻占安州、平壤,至中和乃停止前进,驻营安扎。此时仁祖也已逃往江华岛,并命使臣到后金营中投书求和。双方经过一个多月的谈判,朝鲜迫于后金的军事压力,基本上答应了后金提出的入质纳贡、去明年号、结盟宣、约为兄弟之国等要求,惟有永绝明朝一条不同意。最后阿敏让步,向朝鲜表示“不必强要”。三月初三,仁祖率领群臣和后金代表南木太等八大臣在江华岛焚书盟誓。虽然阿敏在盟誓上署名了,但是对朝鲜誓文不满意,便令八旗将士分兵掳掠三日,使朝鲜京畿道海边一带“尽成空壤”。随后后金撤军到平壤,奉皇太极命令不再后撤,扬言“大同江以西,不可复还”,又逼迫朝鲜签订了平壤誓约,在中江、会宁开市、索还后金逃人、追增贡物。这次入侵,在朝鲜历史上被称为“丁卯胡乱”或者“丁卯虏乱”。

1636年丙子(明崇祯九年,朝鲜仁祖十四年,后金崇德元年),皇太极正式由汗改称皇帝,改国号大清,族名满洲。他事先将此事通报朝鲜,希望朝鲜参与劝进。朝鲜闻讯大哗,积累近10年的憎恶、羞辱情绪一并迸发。朝鲜臣僚纷纷痛切陈词,“使彼虏得知我国之所秉守,不可以干纪乱常之事有所犯焉。则虽以国毙,可以有辞于天下后世也”。在一片慷慨激昂的气氛下,仁祖拒不接见后金使团,不接受其来书。后金使团愤然离开汉城,沿途百姓“观者塞路,顽童或掷瓦砾以辱之”。该年四月,皇太极在沈阳正式举行称帝大典,朝鲜使臣罗德宪、李廓拒不下拜。皇太极非常气愤,认为这是朝鲜国王有意构怨,决定举兵再征朝鲜。该年十二月二日,皇太极亲自统帅十万大军亲征朝鲜。清军渡江后,扬野战之长,舍坚城而不攻,长驱而南,仅仅十二天便抵达王京城下。京畿之内“上下惶惶,罔知所为,都城士大夫,扶老携幼,哭声载路”。仁祖再次将王妃、王子和大臣妻子送往江华岛避难,自己则率领文武百官退守南汉山城等待各路勤王军的到来,同时派出崔鸣吉等人赴清营谈判,拖延时间。朝鲜请和书中写道“朝鲜国王谨上言于大清宽温仁圣皇帝:小邦获戾大国,自速兵祸,栖身孤城,危迫朝夕……如念蒙丁卯誓天之约,恤小邦生灵之命,容令小邦改图自新,则小邦之洗心从事,自今始矣。必欲穷兵,小邦理穷势极,以死自期而已”云云。皇太极见朝鲜君臣求和之切,毫无斗志,乃对其迫降,下令清军包围南汉山城,伐木列栅,绕城驻守,山城内粮草断绝,不得不杀马充饥。各路勤王军队也被清军击败,朝鲜君臣只有坐困孤城。仁祖曾经爬到南汉山城的南门,看到城下清军黑压压一片,不禁长叹。清军在望月峰上升白旗书招降二字,又致书仁祖,令其出城投降。仁祖则复书“重围未解,帝怒方盛”,所以不能出城请降,“古人有城上拜天子者,盖以礼有不可废,而兵威亦可怕也……”。见朝鲜方面还在纠缠于出城投降的细节,不耐烦的皇太极下令用火炮攻城,同时清军又攻占了江华岛,俘虏王妃、王子、宗室76人,消息传来,见大势已去,仁祖只好求和。1637年正月三十日,仁祖率领群臣出南汉山城,徒步前往汉江东岸的三田浦清营拜见皇太极,伏地请罪。皇太极降旨赦之。双方筑坛盟誓,朝鲜去明年号,缴纳明朝所赐诰命敕印,奉清朝正朔,定时贡献,并送质子二人。此外,朝鲜朝廷中主战最坚决的洪翼汉、尹集、吴达济三人被清军索要,在沈阳就义,号称“三学士”。此役为朝鲜历史上著名的“丙子虏乱”。清朝班师途中顺势攻陷皮岛,拔除了明朝在辽东沿海的最后一颗钉子。

标签: 的人朝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