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知道的李商隐,作文我所知道的李商隐

文史通5年前历史故事知识733

作文我所知道的李商隐

  我所知道的李商隐

  从古到今,中国出现过不少的著名文人。诗是一种特有的表现形式,是我国历史文化的精髓。

李白的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告诫人们遇到困难时,应鼓起勇气去勇敢面对,并为之做出不懈的努力。

杜甫的“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则隐含了诗人“逢秋作客”.“万里作客”.“独自作客”.“多病作客”等八大悲情。

赵翼却道:“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己觉不新鲜。”是呀!因为江山代有才人出。

在李、杜之后又出现了李商隐――一个家知喻哓的诗人.他的诗虽不及李白诗的飘逸,也不及杜甫诗的沉郁顿挫.但是李商隐对朦胧情思与朦胧境界的创造,却是别人所无法比的。

像《锦瑟》一诗.以“锦瑟”二字兴起,首联写出了对青春年华的怀念;颔联借用了“庄周梦蝶”和“杜宇化鹃”的典故.说的是迷惆之情一他曾留恋的梦境;到了颈联.诗人想要表达的情就更让人扑朔迷离了。尽管欢乐是那样短暂,但也足让他珍惜一生一世。最后尾联是身处其境时己是凄迷难辨。而今思之,就更如水中月和镜中花了。这只是我个人对这首诗的理解。但这首诗的主旨却历来众说纷纭:有悼亡说、恋情说、自伤身世说……

清朝一品大学士纪晓岚评说:“以思华年领起,以此情二字总成,盖始有所欢,中有所阻.故追忆之而作。”

近人梁启超曾说:“义山的《锦瑟》《碧戈》《圣女间》等诗,讲的是什么事.我理会不着.折开一句一句的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但我觉得他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

李商隐的诗有着:美丽的辞采,哀婉的情调,朦胧瑰丽、含蓄蕴藉的语言.虽然他的一生运与愿违,且常遭人排挤.但是他对中国文学史的发展,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

这就是我对李商隐的认识。

以“我所知道的李商隐”为题,写一篇短文。

我所知道的李商隐

李商隐是晚唐最具有影响力的诗人,与诗人杜牧并称“小李杜”。他的诗举事寓理,情感真挚,注重表现内心世界,以朦胧美著称。

在创作风格上,李商隐力求克服前代诗人过于平直,不够凝练,缺乏艺术情韵的短处,刻意追求诗歌朦胧含蓄的审美情趣,形成独特的意境,提高诗歌的艺术韵味。在具体诗篇中,往往表现为意境曲折,显而不露。如我刚学的《锦瑟》一诗,就是他的诗歌中内容非常隐晦的一篇,特别是“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这句诗,运用了两处典故,通过含蓄的、暗示的笔触表达了诗人的一种愁苦、孤寂的情愫和理想破灭的悲怆。西晋著名的文学家陆机读到这句诗的时候也评论道: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

又如李商隐的千古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句中的“丝方尽”与“泪始干”都隐含了忧郁的感情基调,给全诗增添了一种扑朔迷离、主题深远之感,并把这种朦胧之美推向了极致。

李商隐的诗歌,是古典文学领域中的一朵奇葩,而坎坷凄恻的人生际遇,带给了他浓郁的感伤情调,他以意境的深细婉曲和词藻的典丽精工展现了诗歌朦胧美的境界。李商隐更是我国古代诗歌朦胧美的开拓者,他用丰富的想像和满腔的深情,开创了诗歌的新风格、新境界。

我所知道的李商隐

  李商隐,男,汉族,字义山,故又称李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他祖籍怀李商隐题跋像

  [1]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生于河南荥阳(今郑州荥阳)。诗作文学价值很高,于唐文宗开成三年(公元838年)进士及第。曾任弘农尉、佐幕 府、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早期,李商隐因文才而深得牛党要员令狐楚的赏识,后因李党的王茂元爱其才而将女儿嫁给他,他因此而遭到牛党的排斥。此后,李商隐便在牛李两党争斗的夹缝中求生存,辗转于各藩镇幕僚当幕僚,郁郁而不得志,后潦倒终身。晚唐唐诗在前辈的光芒照耀下有着大不如前的趋势,而李商隐却又将唐诗推向了又一次高峰,是晚唐最著名的诗人,杜牧与他齐名。两人并称“小李杜”,与李贺、李白合称“三李”。有《李义山诗集》。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最后抑郁寡欢而死,[2]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据《新唐书》有《樊南甲集》二十卷,《樊南乙集》二十卷,《玉溪生诗》三卷,《赋》一卷,《文》一卷,部分作品已佚。

  家世

  李商隐曾自称与唐朝的皇族同宗。经张采田考证,确认他是唐代皇族的远房宗室。[3]但是没有官方的属籍文件证明此事,因而可以认为李商隐和唐朝皇室的这种血缘关系已经相当遥远了。李商隐数次在诗歌和文章中申明自己的皇族宗室身份,但这并没有给他带来任何实际的利益。   李商隐的家世,有记载的可以追溯到他的高祖李涉。李涉曾担任过最高级的行政职位是美原县令;曾祖李叔恒(一作叔洪),曾任安阳县尉;祖父李俌,曾任邢州录事参军;父亲李嗣,曾任殿中侍御史,在李商隐出生的时候,李嗣任获嘉县令。(今河南获嘉县)

  生卒年考

  商隐生年,冯浩主元和八年(813)说,张采田主元和七年(812)说。这是当今学者通常采用的说法。大部分学者赞成的是冯浩说,其最主要的是文选《上崔华州书》所云:“中丞阁下:余生二十五年矣。”冯浩题注曰:“开成元年十二月,《纪》以中书舍人崔龟从为华州防御使,例兼御史中丞宪衔,固有中丞阁下之称。”书上于开成二年(837)春初,诗人二十五岁。以此上推商隐生于元和八年。至于卒年,关涉诗人晚年行踪和创作,尤须一辨。

  早年生活

  在李商隐10岁前后,他的父亲在浙江幕府去世,他和母亲、弟妹们回到了河南故乡,生活贫困,要靠亲戚接济。在家中李商隐是长子,因此也就同时背负上了撑持门户的责任。后来,他在文章中提到自己在少年时期曾“佣书贩舂”,即为别人抄书挣钱,贴补家用。   李商隐早年的贫苦生活对他性格和观念的形成影响很大。一方面,他渴望早日李商隐

  做官,以光宗耀祖。事实上,他也确实努力承担起家族的责任。成年后,李商隐曾利用为母亲守孝的时间,将寄葬在各地的亲属灵柩迁葬到荥阳。陈贻焮[4]认为这是除了受宗法思想支配外,还由于从小孤贫,家道衰微,因此更加看重骨肉之情。另一方面,早年的经历使他养成忧郁、敏感、清高的性格,这些特征既大量地从他的诗文中流露出来,也表现在他曲折坎坷的仕途生涯。   李商隐的启蒙教育可能来自他的父亲,对他影响最大的老师,则是他回到故乡后遇到的一位同族叔父。这位堂叔父曾上过太学,但没有做过官,终身隐居。据李商隐回忆,这位叔父在经学、小学、古文、书法方面均有造诣,而且对李商隐非常器重。受他的影响,李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大约在他16岁时,写出了两篇优秀的文章(《才论》、《圣论》,今不存),获得一些士大夫的赞赏。这些士大夫中,就包括时任天平军节度使的令狐楚。   令狐楚是李商隐求学生涯中又一位重要的人物,他本人是骈体文的专家,对李商隐的才华非常欣赏,不仅教授他骈体文的写作技巧,而且还资助他的家庭生活,鼓励他与自己的子弟交游。在令狐楚的帮助下,李商隐的骈体文写作进步非常迅速,由此他获得极大的信心,希望可以凭借这种能力展开他的仕途。在这一时期(大和四年,公元830年)的《谢书》中,李商隐表达了对令狐楚的感激之情以及本人的踌躇满志:“微意何曾有一毫,空携笔砚奉龙韬。自蒙夜半传书后,不羡王祥有佩刀。”

我所知道的李商隐

无题

回来路上看见了星星,晴夜,感觉心微微蒙尘,身体微微疲惫。有种惘然,像是失去了什么似的。于是想起义山。

嫁人就嫁李义山。

那么爱他的诗。读的时候恨不得整个身体和灵魂都化在那些构景美丽又意义晦涩的字句里,死在他的诗里,眠在他深致的境里,每个字都像一个深深的吻,甜蜜又惆怅,深情又苦涩。

锦瑟无端五十弦。那种“无端”让目光落得迟重而凄怆。每一种低垂都是不忍,不舍,他却将有情说成无情,“无端”,仿佛从来没有爱过,心也没有被碰痛过,

只是一种莫名,只是一种一时之间的感触。可是,明明,那目光殷切而忧郁,像一种拥抱,落在那精致的锦瑟之上;他的回忆多得像漫天的细雨,千种风情不知何端

说起,只好托“无端”来解释。一弦一柱,撩拨着思绪,软软如茶烟升起:年华锦章织就,可怜华发暗生,不知何人能够解得,不知何人能够安慰!

那时候他回忆起他的前世,扑扇着翅膀戏游花草间的蝴蝶,还有歌唱不已的啼血的杜鹃。这是他的华年,这是他的回忆,这是他作为一个诗人的最飘零的归属感。

在蝴蝶脆弱的翅膀里,在子规凄厉的啼唱里,他的诗心那么纤细、精致,那么美。梦是迷离的,寄托的心凝上了几道鲜血,微凉,如暮雨。

那时候他的思绪飞离,目光很远。他在寻找他的灵魂。在翻滚奔流的沧海上腾蛟起浪,江水不断地注入,海潮不断地涌,明月跟着潮水一同升起,海底喘息的神兽

泣下明珠,像是月亮滴下来的那么清冷白亮……在玉石遍地的蓝田,日光却是那么暖,每种云烟都是一个灵秀的女孩子的轻舞……他在寻找他的灵魂,哪里是他的所

在?海水爱他,玉田爱他,日月一热一冷,却都是诗意。他为了美而存在。

于是多少次找寻多少次追梦多少次失落多少次百转千回都是为了美。于是远书归梦两悠悠,于是红楼隔雨相望冷,于是青鸟殷勤为探看。此情可待成追忆!可待,莫待,他苦苦等待,他也在苦苦追寻,他是树梢下在井中打捞月亮的白猿。

我爱他。

我哀哀地如同受了伤的小兽,只愿伏在他身边。在他的诗境里我踏出一道我自己的小径,经常跳在他房间的纱窗边偷偷看他。多想修炼千年,变成一个美丽的女

子,做他的妻。终于没有那样的福气。终于只能在他的小园里,看他看过的落花,重叠地溅上我的泪,来找寻某种相依。

星夜耿耿,思念那么长那么久。或许我也爱寂寞地看星光的感觉,或许我需要一片衣袖。假如离愁如春草一样蔓延疯长,假如秋天的所有落叶都在枝头燃烧,假如

夏天的河流在冬天化成雪,假如瑟的细韧的弦终于变成钢琴的黑白键……假如一切时间都是为了使我们相隔更远,我宁可立刻死在诗里。我不愿离开他的诗而活着,

我最怕再也不能梦见。

仰望,哀伤。光影在缓缓流转,千年,一日,在时间里我们是多么渺小。在乎的梦,执着的心,飘荡的灵魂,可悲的躯体。爱可以很暖也可以很凉。想念从来不是谎言,却不能够成为誓言,只好微微一笑,看着,走着,如同过眼云烟,只有自己明白,心的牵动。

独背寒灯枕手眠。

我所知道的李商隐 为题的作文!谢谢

名吟一句,风流千古。

那是个思想灵魂飞入了梦与现实之外的诗人,蓝田日暖玉生烟。他一生于官场潦倒无功,却在诗文中倾注了举世惊叹的情思,夜吟应觉泪光寒。他用精妙奇丽的一行诗,便可道尽沧海万物的明丽惆怅。他是晚唐文坛的巅峰人物,我心中的一代风流诗人——李商隐。

初识其文采之绝美,是于那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彼时年幼的笔者正酣读李白、杜甫,偶悟其诗意而尤觉新奇。这一句巴山夜雨,于白少了洒脱,于杜缺了壮丽,却将那离别之痛如此淋漓尽致地刻画了出来。原来已是痛到无力可提分离二字,双眼噙泪,仰望巴山夜雨。未到分离已思相聚,君问归期未有期,于是只得约定往后相遇凭吊之时,再笑谈今日了,只怕那笑,却也是情深而落寞……能够写出如此落寞思绪的,会是什么样的人?笔者由此开始对这位诗人有了好奇。

随着阅读的开阔,笔者对李商隐的敬意越发深厚。“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似是写楼写花,竟将主人的心志阐明、说透了。“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笔者仿佛看到了诗人孑然独立远望,却因心中默契灵感淡淡微笑。“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那份清新之意,因风雷细雨平添感伤。如此意境,令人不得不赞,不得不叹。何谓以文而生,绚烂于诗海?这便是了吧。

笔者愚见,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大体三种。“会当凌绝顶”是一,“采菊东篱下”是二,而李商隐便是那“庄周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的三。他于现实官场生活中潦倒不得志,却因此得到了对文学诗歌天才般的灵感,成为彼时精神境界的巅峰之人,其诗歌影响延续至今。自北宋以来,李商隐的众多名吟雅句被无数文人学者反复推敲,咀嚼,研讨,争论。尤因了他那行文暧昧难懂的缠绵风格,便使得一万个人,有了能力为其同一句诗赋予一万种理解。一传十,十传百,汇聚成了李商隐的境界与风格。这又何尝不是李商隐最初的用心所在呢。于是风雅诗人李商隐的名字,便随着唐朝诗文的圣明,风流后世,永记在了晚辈后生们的心间。

而于最初奠定了这一切的,是他的代表作《锦瑟》。诗人以晦涩而深情的笔调,描绘了令所有人感伤叹惋的心境。如笔者文章开头所述,那心境已是脱离了现实与梦境之外的。正因其晦涩,便有了千千万万种理解。“此情可待成追忆。”乡情,爱情,亲情,友情,恩情,绝情,便都是情了。于是,拥有可待追忆之“情”的人,都得了这首诗,悟了这首诗,以不可言传,只得意会的怅惘之境,叹了这首诗,也深深记住了那最初构造其境的传奇之人李商隐。从那之后,他的名字被永远镌刻在了中国诗坛丰碑上那极为显赫的位置。一生悲戚郁郁的他,也足够因对文坛如此丰厚的成就与供给欣然长叹、洒脱而去了吧。而笔者相信,那一句句绮丽的诗词,带着忧愁诗意的墨香,也早已风流千古,漫步于时间之外了。

跪求以“我眼中的李商隐”为题的一篇800字的作文

小学四年纪正式接受古文化的熏陶,算算,也将近十年了吧。高中时代,老先生就让我专门研究一位古人,我选择了李商隐。因为我喜欢上了他的那首千年之迷、千年巨作《锦瑟》。

李商隐诗现存约六百多首,尤其他以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的诗,情思宛转沉挚,辞藻典雅精丽,摹写曲折入微。当然也有一些诗篇绮语飞荡,轻薄浮艳,透露出作者沉湎于情爱而不能自拔的心境。他的诗义往往是避真就幻,刻意求曲,打破了时空顺序,混淆了实虚境界,透过一种象征手法把感情宣泄出来。由于省略了表面和内在的过度和关联,诗句间跳跃很大。再加上他多愁善感和政治上的沉浮,使人读起来感到晦涩难懂,如雾里看花。后人评价极为分歧。如王渔洋诸人,曾发过“一篇‘锦瑟’解人难”的感叹。在冰峰看来,李义山的诗文藻华丽,炼字经典,是中国文化史上一颗不灭的星。据冰峰所知,唐诗三百中,李义山的诗是仅此于李白的,李白号称诗之仙,非常人也,李义山的文章仅此于他,可见李义山此人才华堪称文曲。 可惜,在冰峰看来,李义山不是一个好的士子,他在权利的把握是远不如当代的其他文人。所以他一生,命运乖戾,怀才不遇,在时代的倾轧下,无法大声呐喊,于寂寞和困苦中,只能尝试去和自己对话,把自己不遇的悲哀写于幽怨之中,把自己的千千心结,尽藏在那呕心沥血的诗里。对爱的执着,虽造就了低回再三的震觫,但终究仍在自我的困境中徘徊。凝练的文字,间奏出凄美的音调;含蓄的语言,表达了深切的情感,不过却显现着一种残缺的美丽。但诗人那种热切的入世情怀,没落的时代感伤,注入瑰丽诗境的凄凉,都是字字血泪,当是无法磨灭的。

《旧唐书》说李商隐“恃才诡激,俱无持操”;《新唐书》说李商隐“诡薄无行”这都缘于李商隐一生四次,虽短暂坎坷,但却销魂蚀骨的感情经历。苏雪林女士认为李商隐的爱情“是千古以来文人中罕有的奇遇,情史中的第一悲剧”。但是也有不少学者总以为李商隐种种均系子虚乌有,野史笔记所记当不得真。其实任何人文科学都离不开这个“情”字,问天下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随。李商隐那些情动天地,爱撼山岳的吟咏不仅缘于心灵中感动的升华,更是和鸣着宇宙万物本有的共同律动。这才有永恒,这才有真理。抽去了“情”,那些干巴巴的汉字还有什么韵味? 爱情,成了商隐诗中最重要的主题,而一生四次的爱情却如此艰难,更增添了李商隐一生的悲苦。爱情的本质,究竟如烈火猛烈,一燃即烬,还应似江水不断,天长地久?婚姻究竟是对爱情的承诺,还是该留下无尽的遗憾?爱情最完美的时候,是抓在手中诚惶诚恐,还是存在于失去时的无限思念?爱情难道这样不可靠?爱得轰烈,到头来又如水般清,爱得冷静,却总是擦肩而过?李商隐一生所求,终成水中月,镜中花,只留下哀怨千古的歌吟,在一片岑寂中,冷中凝香,幽幽飘来......

让我们跟着李商隐的爱情心路,去领悟他曾翻江倒海的心底波澜。

谁能送我一篇《我眼中寂莫的李商隐》800字作文

我眼中寂莫的李商隐

谨以此文献给苦涩背情诗人李商隐:

李商隐是晚唐诗歌艺术成就最高的一位诗人。纵观唐诗的发展,盛唐体现的是意境创造,达到了意象玲珑、无迹可寻的纯美境界,是一个高峰。杜甫由写实而走向集

大成,是又一个高峰。中唐诗人在盛极难继的情况下,另辟蹊径,或追求怪奇,或追求平易,别开田地,又是一个高峰。诗发展至此,大有山穷水尽之势。李商隐出

来,以其深厚的文化素养、惊人的才华,开拓出一个充满朦胧、幽约的美,让人咀嚼回味的诗的境界,达到了新的高峰。

李商隐是一位善于表现心灵历程的诗人,感情浓烈而细腻。他因娶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女儿为妻,遭到当时朋党之争中牛党一派的排斥,生平郁郁不得志。但他的妻

子王氏外美而内秀,与其十分恩爱。他在《马嵬》诗中说:“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用笔至细地传达出即便帝王又奈何?怎比寻常百姓日?为亡妻而

写的《夜雨寄北》更展现他细致的深情。“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客居巴蜀之地,秋雨潇潇,夜深人静,寒雨敲

窗,自然思乡怀人。他以妻王氏念己发端,关切殷殷,尤显自己境遇之凄凉“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三四句设想日后共剪烛花私语巴山之夜,传其夫妻情深何

其笃厚?倍增悲凄之感。

李商隐的爱情诗深情缅邈,隐约迷离,刻骨铭心而又不易索解。他的不少诗(特别是无题诗)情思流动是跳跃式的,意象组合是非逻辑的,意旨朦胧而情思可感,往

往可作多种解释。这些“朦胧诗”堪称独步古今。然而,“文章憎命达”,他的一辈子却活得很尴尬,很艰窘。就让我们来看看他的压卷之作《锦瑟》吧。

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首七律,凝缩着诗人匆匆一生里的跌宕流离的命运,失落沮丧的际遇,讳莫如深的情感,梦幻绮丽的爱恋……这一切,又如同他名姓中的那个“隐”字一样,影影绰绰,蒙蒙胧胧,依稀仿佛,似有似无,感觉得到,捉摸不住,可以意会,不可言传,那美学境界吸引着千百年的中国读者。

斯人已逝,让我们重捧义山之诗感受他梦想的烟霭,幽约的朦胧之美。

以《我心中的李商隐》为题的作文

李商隐,一个文笔优美、有情有义的诗人。在闲暇之余,我喜欢喝着茉莉绿茶,细品李商隐的诗,读到“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时,我会为诗人像“沧海遗珠”那样被埋没而感到惋惜,可当我读到“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时,又为他不能与爱人见面而觉得伤心。他是个“两面派”的人。一方面,他被人埋没,看到自己的祖国民不聊生,他却无能为力,只能用诗来抒发自己的感情,他的诗,有一半是关于国家兴亡盛衰的,像“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等等这样的名句早已被世人所知。他不仅有忧国忧民的好诗,他还有不能见到爱人而煎熬的情诗。他写下的《锦瑟》、《风雨》和众多无题诗包含的不再是红尘之情,而是连神仙也会羡慕的万古之情,让人看了后不禁为李商隐的爱意感染。与他相爱的女子,一定很幸福,毕竟,商隐常常会挂念着她,虽然不能相见,但爱情永远不会被千山万水所隔断。他本来已很幸福,但是命运总是无情的,把他的幸福一一夺走。虽然李商隐在写诗方面有很大的成就,但他不幸卷入了牛、李两党之争,他是无辜可怜的,他本来可以跟妻子坐船泛游五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可是,由于牛、李两党的迫害,他最终还是失去了他的妻子,而“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恐怕只是一个遥远而又飘渺的梦境了。春心莫共花争放,一寸相思一寸灰。

关键字:李商隐,一个文笔优美、有情有义的诗人。在闲暇之余,我喜欢喝着茉莉绿茶,细品李商隐的诗,读到“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时,我会为诗人像“沧海遗珠”那样被埋没而感到惋惜,可当我读到“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时,又为他不能与爱人见面而觉得伤心。他是个“两面派”的人。一方面,他被人埋没,看到自己的祖国民不聊生,他却无能为力,只能用诗来抒发自己的感情,他的诗,有一半是关于国家兴亡盛衰的,像“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等等这样的名句早已被世人所知。他不仅有忧国忧民的好诗,他还有不能见到爱人而煎熬的情诗。他写下的《锦瑟》、《风雨》和众多无题诗包含的不再是红尘之情,而是连神仙也会羡慕的万古之情,让人看了后不禁为李商隐的爱意感染。与他相爱的女子,一定很幸福,毕竟,商隐常常会挂念着她,虽然不能相见,但爱情永远不会被千山万水所隔断。他本来已很幸福,但是命运总是无情的,把他的幸福一一夺走。虽然李商隐在写诗方面有很大的成就,但他不幸卷入了牛、李两党之争,他是无辜可怜的,他本来可以跟妻子坐船泛游五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可是,由于牛、李两党的迫害,他最终还是失去了他的妻子,而“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恐怕只是一个遥远而又飘渺的梦境了。春心莫共花争放,一寸相思一寸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