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期间参加社会工作情况,在校期间参加社会工作情况例子

文史通2年前历史故事知识285

社工:联结社会与我们

展开全文

拿什么去迎接新一届的社工学生呢

来共同准备一份给社工新生的厚礼

《给社工新生写封信》系列第二十三封

作者:殷平

社会学系硕士在读

“创造健康社会",题写这句话的是我们熟知的费孝通先生。

费老一生“志在富民”,无论是早年在吴江开弦弓进行的农村社会调查还是晚年不辞辛苦开展的小城镇研究,“创造健康社会”都是其希冀所在。回想六年前初入社工系,老师组织同学们开读书会,书单很长,已不能一一记起,但印象极为深刻的是与几位同学一起选读了费老的《江村经济》和《乡土中国》。新一届的学弟学妹也许也将阅读这些书。从中我们可以看见上个世纪中国农村的社会制度与社会关系,也可以思考中国社会的文化与心态。

也许有心的读者不难发现,我的用词比较“大”,如“中国社会”。其实我无意也无能力探讨“中国社会”这么宏大的议题,而是认为超越于我们每个个体之外的世界需要我们去阅读、去关注、去反思乃至于去改变。鲁迅先生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们有关。存在于我们每个个体之外的世界,我想,正是我们所说的社会,小到一个群体,大到一个社区,当然还可以更大。

在校期间参加社会工作情况,在校期间参加社会工作情况例子

或许我们会说,这个社会我们天天身处其中,又怎么会在我们每个个体之外?我们偶尔会从媒体知晓这样的新闻:围观路人拒施予援手。诸如此类。也许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如此,不过这些事件已经可以勾勒出当下的一些面向:社会的原子化、断裂化、冷漠化。这些字眼时常会在各种新闻时评中出现,而这些也正在说明,我们也许在远离社会。

事实上还不止于此。日本NHK将新闻纪录编成一本书结集出版,叫《无缘社会》,描述了日本社会中个体与社会的疏离,有越来越多的人无亲人关系、无地缘关系、无社会关系。我们的社会也许还不至于此,但我们也正在与社会疏离,譬如科技造就的虚拟平台可以让我们知晓朋友圈的喜怒哀乐,却也同时将我们自己抽离出了实际的社会空间。

社会的发展不只需要经济的发展,也需要我们每个个体有超越于个体自身的视角去关注社会甚至改变。这样的说法也许会遭致这样的经典诘问:有什么用?这样的问题很难回答,但问题的缘起却表明了一种心态,一种只需要关心自身的社会心态。

指出这种心态后我们再尝试回答上述问题。美国社会学家米尔斯曾著书阐述”社会学的想象力”,所谓想象力是指我们个人的问题其实也是社会的公共困扰。这就建立起了一条关系链,我们自身所遭遇的种种现象其实也是社会结构的产物,将目光投向于我们个体之外,既是理解我们自身的途径,也是我们关注社会的起点。

察诸“青年”一词的产生背景,正是近代中国社会剧烈转型和剧烈阵痛的时代,社会的前进呼吁青年的参与和能量。在个体化程度愈演愈烈的今天,这一期许对于我们也许仍然弥足珍贵。

社会与我们,不是分裂的,也并非是非此即彼的,而是社会结构在影响着我们,我们也在社会结构之下或被动或能动地去行动从而维系社会的运行。但本文开头的“创造健康社会”的宏愿却不止于前述的二者互动。 如果现在要我构想“同处青年时代的我们如何创造健康社会”这一问题,我能给出的作答便是学弟学妹们即将就学的系科——社会工作。

劳动力的城乡迁移何以带来留守儿童问题?计划生育政策何以带来独生子女家庭的丧子之痛?子女外出就业又是如何影响老人的老年生活?等等这些将都是我们在未来的学习或实践中遇到的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理论学习和经验反思,我们将会知道我们每个个体的命运总是能够被社会结构所左右。

在实际地入户访谈或需求调研中,我们将倾听具有不同社会属性(比如阶层、城乡、体制等)人们的鲜活的故事,而往往在这些故事中,我们理解社会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机遇。运用我们的知识去做微薄的改变,去增进福祉或者说助人自助,正是社工的宗旨所在。我想这正是社会工作的魅力所在。我们会有一系列的方法训练和专业实践去让社工联结社会与我们。

显然,以上所说是将社会工作视为一门专业。实际上很多同学在毕业之后,并非从事这一专业,那么作为专业之外的社会工作又还有哪些意义呢?我想还有很多。

从大处说,社会工作的教育与学习是如前述那般让我们理解社会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知晓一个人的贫穷与悲苦有其社会性的原因、一个人的反社会行与暴力也有其社会结构的根源。当下的社会歧视、偏见与仇恨的产生往往是基于对个体之外的力量的无视,因此社工的经历是培养我们宽容、悲悯与理解的极佳养分。

从小处说,我们的父辈及我们正身处一个转型的时代,父辈的命运如何被市场化改革、农业改革、城镇化等社会进程所席卷;而我们的命运又如何受到城乡差异、教育资源分配、社会关系等的影响,这些都将让我们在社工的学习中有所体悟,从而达到对我们自身命运的理解。

社工,将联结社会与我们。 四年社工生涯,也许会让我们走上社工岗位,也许让我们具备了宽容与悲悯的胸怀,也许让我们得以有机会去体悟自己及父辈的命运。无论是哪一个,我想我们都是在以我们绵薄的力量在践行“创造健康社会”的期许,今天我们为社会争幸福,他日社会也会为我们争幸福!

摘自:公众号“乐助乐仁”

(ID:lezhuwx)

回复001~009收获资料包

在校期间参加社会工作情况,在校期间参加社会工作情况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