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

文史通2年前历史故事知识355

档案是记录和传承历史的重要载体,自古就有“今世赖之以知古,后世赖之以知今”的高度评价,在当代社会又被人们冠以“历史记忆”的美誉。档案承载的“历史记忆”既有其记载内容的直观展现,也有其字里行间的隐藏蕴含,需要我们去挖掘与探索。

厦门市国土房产测绘档案管理中心现藏档案中,有一张中华民国成立前夕由福建都督府颁发的契单和官契纸,其形制、内容与清末相仿,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唯有其落款时间标注与众不同,既不是前清及以前各朝所采用的王朝年号,也不是中华民国的年号,更不是公元纪年,而是“黄帝纪元四千六百××年”。这种“黄帝纪元”纪年方式,是大家比较陌生甚至于有人从未听说过的一种纪年法,因而引起了档案编研人员和文史爱好者的极大兴趣。

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

清朝后期,大清王朝对外无御敌避患之力,对内无安民定邦之策,政局动荡、风雨飘摇。随着新文化新思想的影响越来越大,民智大开,反清廷、反封建的思想潮流涌动,反君主、求共和的革命志士不断涌现。当时,革命进步人士反对封建君主制的一个重要表现方式,就是抵制使用封建君主年号。最早提出不用君主年号的人是康有为(笔者注:康有为,字广厦,号长素,1858年生,广东南海人,清末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他先是资产阶级改良派领袖,后为保皇派首领。与弟子梁启超等推行“戊戌变法”失败后出走海外。辛亥革命后回国定居上海,主编《不忍》杂志。1927年3月去世。)他主张使用“孔子纪元”纪年法,即以孔子的出生日为纪年开始。不过,康有为的主张没有得到多少人的响应。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刘师培(笔者注:刘师培,字申叔,号左盦,1884年生,江苏仪征人。后来由革命派走向反动派,参加袁世凯复帝筹安会,为其称帝效力。1917年,蔡元培聘请他为北京大学教授,1919年与黄侃、朱希祖、马叙伦、梁漱溟等成立“国故月刊社”,成为国粹派,同年11月因肺结核病逝于北京。)提出既反对使用君主年号,同时也不同意康有为提出的“孔子纪元”纪年法,他主张采用“黄帝纪元”纪年法,即以黄帝降生之年作为纪年之始,以1903年为“黄帝纪元四千六百一十四年”。同时,他在当时的进步报刊《国民日日报》(笔者注:《国民日日报》1903年8月7日创刊于上海,是当时少有的资产阶级革命报纸。该刊主要以反对君主专制,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为使命,刊载了一系列揭露和批判国民奴隶性的文章,进而鞭挞了封建君主专制的腐朽统治。)发表《黄帝纪年论》。刘师培的这一主张得到了大多数革命人士的响应,此后,革命人士和一些进步刊物都纷纷采用“黄帝纪元”作为纪年方式。

黄帝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人物,与炎帝一起,被尊为中华民族“始祖”,“炎黄子孙”之说亦出于此。由于黄帝是传说人物,其生卒年份古籍所载互有歧异,因而黄帝纪元的使用推演也不尽相同,当时流行的主要有三种“黄帝纪元”纪年法。

第一种“黄帝纪元”纪年法是刘师培所主张的以黄帝降生之年为纪年开始,推定1903年为黄帝纪元四千六百一十四年。当时使用此纪年法的除了少数革命人士外,还有刊物《黄帝魂》。《黄帝魂》初刊于1903年,编者黄藻,署名为“黄帝子孙之多数人撰述,黄帝子孙之一个人编辑”,刊载内容汇集了所有的反清言论,当时流行甚广;

第二种“黄帝纪元”纪年法主要是刊物《江苏》所采用的纪年法,将1903年推定为黄帝纪元四千三百九十四年。《江苏》由中国留日学生江苏同乡会编,1903年4月在日本东京创刊,系月刊,共出12期。主要是宣传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国的政治思想,也曾提出地方自治的主张。至于《江苏》是依据什么、如何推演“黄帝纪元”确定年份的,没有看到相关文献记载,现在无可考证;

第三种“黄帝纪元”纪年法是民主革命先驱宋教仁所主张,以黄帝即位元年作为纪年之开始,推定1903年为黄帝纪元四千六百零一年。宋教仁,字钝初,号渔父,1882年生,湖南常德人,他是国民党的主要筹建人,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中华民国的主要缔造者,中国“宪政之父”,与黄兴、孙中山齐名并称,1913年在上海被暗杀。宋教仁的纪年法被大多数革命人士所认同,后来《民报》也采用了这种纪年法。《民报》系中国同盟会机关报,1905年11月在日本东京创刊,1908年遭日本政府封禁,1910年初在日本秘密出版两期后停刊,共出版26号。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首次提出“三民主义”,《民报》也是最早刊译《共产党宣言》的中国刊物。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没落的清朝政权土崩瓦解,从此终结了中国二千多年的封建统治。武昌起义后,湖北军政府在其向全国通电的文告中,采用了宋教仁主张的“黄帝纪元”纪年法,即确定1911年为“黄帝纪元四千六百零九年”,并得到其他大多数省份的响应。

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

福建是较早独立的省份之一,早在武昌起义之前的9月23日就成立了“中华民国军政府闽都督府”(笔者注:辛亥革命时期,全国多省设都督,为一省最高军政长官。《清史稿·宣统皇帝本纪》中记载:“三年八月,武昌军民拥陆军第二十一混成协统领官黎元洪称都督,置军政府。嗣是行省各拥兵据地号独立,举为魁者皆称都督。”1916年后改称督军,1922年又改称督理。)孙道仁任都督,参议会参议员10人,下设参谋部、司令部、军务部、民政部、外交部、司法部、教育部、交通部、警务部等。10月22日,都督府进行改组,撤消参议会,成立政务院,下设法制局、叙官局、统计局、印铸局、民政部、外交部、财政部、司法部、教育部、交通部、警务部等。在中华民国政府未正式成立之前,为了加强对契税的管理,闽都督府财政部仿照清末契税管理模式,推出了“契单”和“官契纸”。在这份契单和官契纸的谕文中提到的“黄帝纪元四六○九年十月二十二日”,就是1911年12月11日。

武昌起后,多数革命党人认为,采用“黄帝纪元”原本是反对封建君主制度的权宜之计,国民政府成立后,如果还使用“黄帝纪元”就与民主共和之宗旨不相符了,因此,1911年12月29日,孙中山被十七省推举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即通电各省,以“黄帝纪元”四六○九年十一月十三日(1912年1月1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黄帝纪元”使用至该年的十一月十二日(1911年12月31日)为止。

标签: 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