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国家科技进步奖,2012年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文史通2年前历史故事知识345

“仓廪实,天下安”。中国历代治国安邦,都讲求粮为根本。毛泽东曾提出过一个问题:世界上什么问题最大?答案是:吃饭问题最大!邓小平同志也说过,谁有了粮食,谁就有了一切。大国伟业,重在粮食稳定。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刘秉华研究员经过近四十年的潜心研究,以创新小麦育种方法,提高小麦育种效率为目标,创造矮败小麦,创建矮败小麦高效育种方法,育成一批突破性品种,取得了重大社会经济效益。

矮败小麦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遗传资源,并属国际首创。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绿色革命之父”布劳格先生曾将矮败小麦誉为“小麦育种的革命”。刘秉华研究员和他的团队在矮败小麦育种技术上倾注无数心血,2011年1月14日,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同获奖的还有三峡输电工程和西气东输等项目;2017年1月5日,刘秉华研究员所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小麦种质资源与遗传改良创新团队再次荣获了国家进步奖创新团队一等奖。

2011国家科技进步奖,2012年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成果简介

1.国际首创矮败小麦

太谷不育小麦和矮变一号小麦是我国重要遗传资源,一个雄性败育彻底而稳定,1972年发现至今未见自交结实之事例;一个是世界上最矮小麦,株高30厘米左右。在基因定位基础上,以二者为亲本,经过连续大群体测交筛选和细胞学研究,从累计8785株群体中得到1株二显性基因Ms2和Rht10紧密连锁于4D染色体短臂,表现既矮秆又雄性不育的材料,即矮败小麦。

矮败小麦群体中有1/2异交结实的矮秆不育株和1/2自交结实的非矮可育株,二者株高差异显著,起身拔节期即可识别不育与可育植株;提供花粉的可育株较高,接受花粉的不育株较低,利于提高异交结实率;矮败小麦兼有异花授粉和自花授粉特性,是理想的小麦遗传改良工具,可方便地用于各种途径的小麦育种,解决了自花授粉小麦开展轮回选择的国际难题。

2.创建矮败小麦高效育种方法

创立矮败小麦轮回选择技术。利用矮败小麦构建遗传基础丰富的轮回选择群体,通过花粉源选择与控制及矮秆不育株选择,优化父本与母本;通过父本(非矮秆可育株)与母本(矮秆不育株)杂交,实现基因大规模交流与重组。从优良矮秆不育株上收获杂交种组成新一轮群体,循环往复,不断优化群体遗传结构和个体基因型,持续进行优异种质创制和新品种选育。

2011国家科技进步奖,2012年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建立矮败小麦高效育种技术平台,首次利用矮败小麦轮选技术建拓动态基因库,从中不断创制各具特色的优异种质;在全国各生态区创建不同育种目标的矮败小麦改良群体,如同品种"加工厂",持续培育出高产、优质、多抗、高效新品种;率先将优异种质和各生态区主栽品种转育成矮败小麦,进行复合杂交、阶梯杂交、聚合杂交,大幅度提高杂交育种效率。

经过多年研究与实践,选育出50多个小麦品种,推广面积2亿多亩。其中,轮选987是利用矮败小麦技术育成品种的突出代表,其不仅产量潜力大,而且抗寒、抗叶锈病和白粉病、抗倒伏、抗吸浆虫、耐旱、抗干热风和穗发芽,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14年而不衰。在北京市组织的高产竞赛中,连续多年获得冠军,并创造北京市亩产682公斤最高产量纪录。轮选987配合力好,近些年北部冬麦区育成的大部分品种有其血缘。

展开全文

农业部组织全国著名小麦专家对“矮败小麦及其高效育种方法的创建与应用”成果进行技术鉴定。专家委员会认为,“矮败小麦这个独特的遗传资源属国际首创”,“该成果创新性强,应用效果好,发展潜力大,总体上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获得2010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并与大庆油田、长江三峡一起入围当年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矮败小麦一旦走出国门,将对世界各国的小麦育种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社会经济效益

利用矮败小麦高效育种方法育成国家或省级审定新品种50多个,累计推广2亿多亩,累计增产小麦60亿公斤,增收90亿元。

矮败小麦及其高效育种方法无偿提供国内小麦育种单位,全国80%以上育种单位在利用该技术选育新品种。组织72个育种单位开展协作攻关,在全国不同生态区已构建矮败小麦轮选群体210个,今后将源源不断培育出新品种,仅2009年就有69个品种(系)参加国家、省(市)的区域试验或生产试验,展现出该项成果广阔的应用前景。

★成果所属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

★专家简介:

刘秉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从事小麦遗传育种研究,新乡矮败小麦育种技术创新中心主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被誉为“矮败小麦之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奖、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四等奖、农业部中华农业科技一等奖、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特等奖各一项,2010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各一项;育成小麦新品种7个,获得发明专利2项和植物新品种保护5项。在中国科学、科学通报、Plant Breeding等刊物上发表论文60多篇,出版译著《植物育种的现代基础》、专著《小麦核不育性与轮回选择育种》、《作物改良理论与方法》和编著《超级小麦亩产1200斤关键技术》,还参编《中国小麦学》等重要著作。

想了解更多最新农业科技成果资讯,请查看“国际先进农业科技推广网”。

标签: 2011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