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亚夫平定叛乱的策略,周亚夫在平定吴楚七国之乱时采取怎样的军事

文史通5年前历史故事知识1002

周亚夫在平定吴楚七国之乱时采取怎样的军事策略,如何评价

当时梁孝王刘武是汉皇帝的亲弟弟、汉太后最宠爱的小儿子,必然不会跟随吴楚叛军叛变汉朝,这是大前提;周亚夫根据这个大前提,客观分析当前形势,认为现在与吴楚风头正盛的兵锋交战不利,遂利用梁国城坚兵强,在梁国拖住吴楚叛军主力,等待时机。直到吴楚军锐气丧尽再一举出击,击破叛军。在这个战略里,梁国就是吸引吴楚军的诱饵,是周亚夫整个计划的关键。因为太后宠爱梁王,所以才把他封在梁国这样人多地广的大国;又因为那个大前提的关系,梁国必然坚守,使得吴楚再难前进一步。只是为此周亚夫将梁王彻底得罪了。

周亚夫平定七王之乱 大将周亚夫是怎样带兵的

周亚夫以少胜多平定七王之乱。当时七国之军有五十万,汉朝廷仅有军十万,周亚夫力排众议,派三千奇兵袭敌粮道,尽夺其粮草。七国不战自败,联军回封地的能力也没有了,七国之乱遂平。

汉代平定七国之乱的功臣是谁

平定七国之乱的主要功臣是周亚夫

汉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吴、楚等七个诸侯王国发动武装叛乱。吴王刘濞亲自领兵二十万来犯,北渡淮河,会合楚军。先向梁国进击,又派奇兵到崤、函之间埋伏起来,伺机行动。

周亚夫奉命率领大军东进,反击吴楚叛军。他先拟了个先予后取、避实击虚的策略,向景帝请示,得到景帝的同意。于是周亚夫带兵绕道进军,走蓝田、出武关,迅速到达了雒阳,消灭了叛军的伏兵。

此时梁国正在被叛军轮番急攻,梁王向周亚夫求援。周亚夫却派军队向东到达昌邑城(在今山东巨野西南),坚守不出。梁王再次派人求援,周亚夫依然不发救兵。最后梁王写信给景帝,景帝下诏要周亚夫进兵增援,周亚夫还是不为所动。但他却暗中派军截断了叛军的粮道,还派兵劫去叛军的粮食。叛军只好先来攻打周亚夫,但几次挑战,周亚夫都不出战。

叛军因为缺粮,最后只好退却,周亚夫趁机派精兵追击,取得胜利。叛军头领刘濞的人头也被越人割下送来,七国之乱得以平定。战争结束后,大家这才纷纷称赞周亚夫的用兵之道。

周亚夫(前199年-前143年),沛郡丰县人,他是名将绛侯周勃的次子,军事才华卓越,在吴楚七国之乱中,他统帅汉军,三个月平定了叛军,拯救了汉室江山。公元前143年被冤下狱,闭食自尽。

平定西汉“七国之乱”的将领是谁?

周亚夫 公元前154年,即汉景帝三年,吴王刘濞联合楚王刘戊、胶东王刘印等七国发动叛乱,打出“诛晁错、清君侧”的旗号。景帝于是升周亚夫为太尉,领兵平叛。 这时的叛乱军正在猛攻梁国,但周亚夫并不想直接救援,他向景帝提出了自己的战略计划:“楚军素来剽悍,战斗力很强,如果正面决战,难以取胜。我打算先暂时放弃梁国,从背后断其粮道,然后伺机再击溃叛军。”景帝同意了周亚夫的计划。 于是周亚夫绕道进军。到了灞上时,遇到一位名叫赵涉的士人,赵涉建议周亚夫再往右绕道进军,以免半路受到叛军的袭击。周亚夫听从了赵涉的建议,走蓝田、出武关,迅速到达了雒阳,搜索之后果然抓获了伏兵。 此时的梁国被叛军轮番急攻,梁王向周亚夫求援。周亚夫却派军队向东到达昌邑城(在今山东巨野西南),坚守不出。梁王再次派人求援,周亚夫还是不发救兵。最后梁王写信给景帝,景帝又下诏要周亚夫进兵增援,周亚夫还是不为所动。但他却暗中派军截断了叛军的粮道,还派兵劫去叛军的粮食。叛军只好先来攻打周亚夫,但几次挑战,周亚夫都不出战。时间一长,周亚夫军中都有些军心不稳了。 一天晚上,营中突然发生混乱,嘈杂声连周亚夫的大帐里都能听见,但周亚夫始终躺在床上不动。一会儿,混乱自然就平息了。几天后,叛军大举进攻军营的东南,声势浩大,但周亚夫却让部下到西北去防御。结果在西北遇到叛军主力的进攻,由于有了准备,所以很快击退了叛军。 叛军因为缺粮,最后只好退却,周亚夫趁机派精兵追击,取得胜利。叛军头领刘濞的人头也被越国人割下送来。这次叛乱经三个月就很快平定了,战争结束后,大家这才纷纷称赞周亚夫的用兵之道。但梁王却因为周亚夫没有及时救援,和他结下了仇。

周亚夫平定“七国之乱”是怎么回事?

汉王朝建立以后,刘邦一方面翦灭异姓诸侯王,另一方面又大封同姓诸侯王,为以后诸侯王反对中央埋下了隐患。当时所封的同姓诸侯王有九人:楚王刘交、齐王刘肥、赵王刘如意、代王刘恒、梁王刘恢、淮阳王刘友、淮南王刘长、吴王刘濞和燕王刘建。同姓诸侯王的封国很大,占据了国土的大半。

诸侯王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王国势力的膨胀,日益显露,已成尾大不掉之势。公元前174年,淮南王刘长举起叛旗。刘长是刘邦少子,自认为与高皇帝最亲,应立为帝。文帝即位后,他心怀不满,骄横无礼,不遵守法度。文帝对他一再容忍,也未能使他悔改。反而在封国内不用汉法,逐走中央派去的官吏,出入俨然似皇帝一般。文帝看在兄弟的分上,对他未加惩处,但这反而助长了刘长的气焰,准备勾结匈奴,谋反中央。但尚未行动即被发觉,最后在流放蜀郡途中绝食而死。诸侯王的这些活动,使一些有识之士感到问题严重。贾谊向文帝上疏《治安策》,提出必须削弱诸侯王势力。其办法是“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就是把诸侯王国划得小一点,多封一些诸侯,使每一个诸侯王国都因势力单薄,形不成割据势力,不能构成对朝廷的威胁。继贾谊之后,晁错在景帝时又提出《削藩策》,他主张借诸侯触犯法网时,削减诸侯王的封地。公元前154年,当吴国被削会稽郡时,吴王刘濞就借口晁错削藩骨肉,提出“请诛晁错,以清君侧”的口号,联合楚王戊、赵王遂、济南王辟光、茁川王贤、胶西王印和胶东王雄渠等六国,发动“七国之乱”,起兵反叛中央。景帝听信谗言,诛晁错,以求吴王退兵,但刘濞不但不退兵,反而扬言要夺取帝位。

七国联军发兵西进,破梁军于棘壁(今河南水城西北),梁国吃紧,多次派人去中央求援。景帝派太尉周亚夫率三十六将军往击吴楚联军。周亚夫会兵荥阳,固守梁国北面的昌邑,而不急于救梁。后以轻兵南下,夺取泗水入淮之口(今江苏洪泽境),截断吴楚粮道,使其陷入困境。吴楚多是步兵,利于险阻,汉军多车骑,利于平地。战事在淮北平原进行,吴军居于不利地位。梁国坚守睢阳,吴军也无法越过。吴军至下邑(今安徽砀山),周亚夫出军作战,吴军一败涂地,士卒都饥死叛散。周亚夫派精兵出击,吴王刘濞率败兵退至丹徒(今江苏镇江)。汉军又遣人至吴军营策动东越人反吴,结果吴王被东越人所杀。其余六王皆兵败自杀。吴楚七国叛乱三个月即被平定。这场战争,巩固削藩政策的成果,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刘邦分封子弟为大国而引起的矛盾,并为以后汉武帝进一步解决诸侯问题,创造了有利条件。

汉景帝贸然削藩,导致七国之乱,为何最终被周亚夫短短用三个月时间平定?

主要是周亚夫,他能力比较强用对了方法。而且汉景帝在平定七国之乱中表现也是非常好,也给周亚夫节省了时间。之前汉景帝也是在为谁去平定七国战乱而烦恼,然后有人就跟他说。如果有事就去找亚夫,就是有有事情就去找周亚夫。然后汉景帝就毫不犹豫的命令了周亚夫去平判,后来七国之乱很快就平定了,周亚夫功劳是最大的。

还有其他的原因。还有一些就是拉拢梁孝王刘武,以梁国为为的那些屏障牵制了吴王刘濞,北京,后来这个方法被周亚夫用的很多也用的很好。在吴王刘濞过来的时候,梁王就有很多次向周亚夫汉景帝他们求援,但是最后都是被拒绝了,最后梁王刘武,困守在大良城三个月硬生生地把吴王刘濞大军阻挡在了梁国。

周亚夫用的这个战略方法,因为梁王刘武把刘濞的大军作战在两国,所以周亚夫就很顺利的将吴王刘濞和他其他的同党一起歼灭,在这个当中梁王刘武他的功劳是最大的。

还有一个方面就是揭穿了吴王刘濞的真实野心,汉景帝在晁错的提议下拉拢了梁王重用了周亚夫。在七国之战的爆发中,汉景帝还是有一点害怕的。而吴王刘濞他联合起来,七国起兵作乱的原因就是杀晁错。本来削蕃就是晁错提出来的,所以这就激起了汉景帝的一些内心的情绪,所以汉景帝就有点怀疑晁错了。

虽然说晁错在七国叛乱的导火索是上错了很多,大臣也在呼应吴王刘濞。但是汉景帝就是一直袒护晁错,可惜晁错聪明反被聪明误,他想让汉景帝御驾亲征,这就是触犯到了汉景帝他的底线了。所以说汉景帝从那个时候就开始了,怀疑晁错了。后面发生了一些事情,而窦婴之后就被提拔为大将军了。

汉景帝在重用周亚夫和窦骁还有拉拢梁王的时候,就已经表明了。汉景帝对七国之乱的爆发是做了准备的。之后那么快平定叛乱也是有原因的。

标签: 之乱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