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正仓院,竟收藏着近万件珍宝,坐拥真实、完整的唐朝

文史通4年前历史故事知识1254

说起一千多年前的唐朝,人们往往充满了赞誉和神往。


唐朝是中国古代最强盛的朝代之一,形成了多民族融合、兼容并蓄的社会风气,在文化、艺术、科技等方面达到了很高的成就。


唐朝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帝国,是历史上中国向周边国家文化与技术的大输出时期。


然而,由于天灾人祸,历史风尘的洗礼,对于唐朝创造的辉煌成就,我们只能从残存的史料中、从演绎的文艺作品中认知和感受。


然而,世界上有个地方,竟然神奇地保存着唐朝创造的一些辉煌成果。


它,就是位于日本奈良县的东大寺正仓院。


这里收藏着最齐全、最具价值的唐朝艺术品,与一千多年的唐朝风物是同等面貌。看到它们,你就等于穿越时空隧道,梦回盛唐┅┅


奈良县东大寺正仓院的发展

唐朝的声誉远扬海外,与亚欧国家均有往来,并且接纳海内外各国民族进行交流学习,形成了开放的国际文化。


日本圣武天皇在位期间,正好是唐朝“开元盛世”时期。他对盛唐文明很崇尚, 是超级粉丝。


他两次派出“遣唐使”,人数最多时达到六百人,到中国学习多个领域的先进经验。这也促进了日本出现了“天平文化”盛景。


圣武天皇也笃信佛教。因而它下令在奈良县兴建东大寺,以迎接唐朝高僧鉴真到日本传教。


发达的海上贸易和“遣唐使”的回归,也为圣武天皇带回了盛唐的种种物件,其中不乏具有皇室品位的典雅精致的艺术品。


圣武天皇去世后,他的夫人光明皇太后将他的遗爱之物分批呈献给奈良县东大寺,收藏在"正仓院"。


当时在日本,中央和地方的官厅及寺院里,都会专门设置一个放置重要物品的仓库,称为"正仓"。几个正仓集中在一起则称为"正仓院"。


东大寺"正仓院"的陈列物也正是以圣武天皇的遗物为基础而构成,于756年开始启用。


这里所收藏的物品的来源有三个:


其一,是唐代传入日本的中华精致物品;其二,是经由中国传入日本的西域物品;其三,是奈良时代的日本模仿中华物品所制作或创造之物。


其中收藏物品的一半以上来自中国、朝鲜等国,最远来自波斯。


这些收藏品,全面展示了8世纪世界上主要文化圈的特点,即以中华文化为主,以及印度、伊朗甚至希腊、罗马、埃及等国文化。


有一种说法甚至认为,正仓院是"丝绸之路的终点",因为它见证着东西方交流的重要历史。


鸳鸯莲瓣纹金碗


到日本明治时代,东大寺"正仓院"连同收藏之物,脱离东大寺,划归皇室专有,直接由宫内厅管理。


随着岁月的流逝,日本很多地方的"正仓院"消失,唯有奈良县东大寺"正仓院"还基本保留着原貌。


它全部为木构建筑,不用柱子,是将三角形木材搭成"#"形并不断叠加而成。


这里所收藏的物品,很多都标有明确的使用年代和由来,而且多为传世品而不是发掘品,保留着原有的品质和风貌。


紫檀金鈿柄香炉


一千多年前的物品何仍保持着良好状态?


主要原因在于:


首先,受制度规定限制,藏品不能随意开封,一直处于严密的保护状态。


其二,藏品入库时会有个《献物账》,即入库单。这利于保留藏品的身世来历。


其三,宝库处在地势稍高的地方,地板离地面很高,避免了湿气侵蚀和虫害。这也是其著名的温度调控系统,会将气候和天气转变对藏品的不利影响减至最小。藏品在柜子里,避免了阳光照射和空气污染。


奈良时代·天平胜宝8年(756年)《献物账》(部分)


东大寺正仓院的藏品及其价值

奈良县东大寺"正仓院"的收藏品,数量大,种类多。


目前仅是经过整理的文物就多达9000件,包含生活用品、服饰、家具、书卷、文具、乐器、祭祀用品和武器等。


这里收藏着迄今为止种类最丰富、最全面、最有价值的唐朝艺术品。


其中四百多件物品,几乎都堪称艺术精品。


这里保存着丰富的唐朝器物,详尽展现着唐代人的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置身其中,恍如隔世,穿越回大唐盛世,过着唐人的日常生活┅┅


你可以想象自己是唐玄宗、杨贵妃,斗酒诗百篇的李太白,浔阳镜头夜送客而作《琵琶行》的白居易。可以是喝茶品茗的文臣武将,也可以是一介平民,自由徜徉在长安街头的元宵灯会┅┅


尤其是,在这里可以亲眼目睹那些史书记载或传闻中的传奇宝物,如尺八、箜篌、五弦等乐器;以及早已失传的科技工艺,如“金银平脱”、“象牙拨镂”、“夹缬”。


其中有三件,堪称“镇馆之宝”:螺钿紫檀五弦琵琶、螺钿紫檀阮咸、金银平文琴。


螺钿紫檀五弦琵琶


“螺”指贝类,“钿”为嵌装。螺钿,是指用贝类磨制雕琢成人物、花鸟、几何图形或文字等薄片,根据画面需要而镶嵌在器物表面的装饰工艺的总称。


它是中国特有的传统艺术瑰宝,在唐代已进入成熟阶段。如今人们能见到的螺钿制品,最早都是唐代遗物。


一般琵琶是四弦,而这件是传世的唯一“五弦”。


唐代诗人韦应物在《五弦行》中道:“美人为我弹五弦,尘埃忽静心悄然。”


五弦琵琶在宋代已失传,连乐谱也未留下。后人只能在敦煌壁画上看到这种乐器。


这件存世的五弦琵琶,通体用紫檀木制成,工艺精细,通身施有螺钿花纹,在琴的腹面杆拨处还贴以玳瑁薄片,其上用螺钿嵌出一骑驼人抚弹琵琶的美丽画面。


螺钿紫檀阮咸


它保留了唐代阮咸的旧制,集结了当时乐器制作的最高工艺水平。


琴体用紫檀木制作,通体嵌以螺钿、玳瑁、琥珀等饰物,背板上为螺钿镶嵌出的一对飞翔的鹦鹉,口中衔着长长的彩色珠链。


紫檀木画槽琵琶(四弦)


金银平文琴


大部分人认为它是来自唐代的七弦琴,其流传有序,上有“乙亥之年,春季造乍”字样。


它运用了“金银平脱”装饰工艺。这是将髹漆与金属镶嵌相结合的工艺技术,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器物装饰技法。


有学者曾形容它的地位: “无论是讲美术史,还是唐代的漆镶嵌工艺、唐代的古琴,无不首先举它为例。”


从正仓院的藏品中,也可以清晰看出唐代与日本的深入交流以及对日本文化的深远影响。


例如螺钿紫檀五弦琵琶,纹饰中绘有一个骑在骆驼上的乐手,周围是一些沙漠植物。有人认为,这展示了"丝绸之路"或中国西北地域风光。


再如横刀。横刀是唐代非常盛行的一种刀具。它既是武器,也是宗教仪式用品。


满足你对盛世大唐的一切想象

有人说,现在要看真正的唐朝建筑,必须到日本奈良。


而且,奈良县东大寺"正仓院"的很多藏品,在中国国内乃至全世界几乎已无实物留存,对我们而言本应是永远停留在想象的历史遗憾里。


而在这里,我们却得以惊喜地与它们邂逅。


它们与一千多年的唐朝风物是同等面貌。看到它们,你就等于穿越时空隧道,回到了唐朝┅┅


中国学者傅芸子曾著有《正仓院考古记》,并且赞不绝口:


“吾尝谓苟能置身正仓院一观所藏之物,直不啻身在盛唐之世!”


著名学者王国维曾经在给马衡的信中,特别谈到在《东瀛珠光》中看到的正仓院所收藏的唐尺。


这里保存着8世纪人类文明的光华,被誉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博物馆”,堪称一座宝库。它也为学术研究提供了宝贵依据。


因而,它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8年发布的世界文化遗产"古奈良的历史遗迹"的一部分。


东大寺"正仓院"在日本的地位至高无上,其藏品被认为“无与伦比”。一千多年来,除少数达官贵胄有眼福之外,藏品一直秘不示人。


在20世纪40年代之前,普通人根本无法见之。


直到1946年,每年10-11月间,在最干燥凉爽的两周内,正仓院会曝晾藏品,因而也才有了一年一次的同期短暂展出。


在此期间,正仓院会从9000多件藏品中遴选60件左右,在奈良国立博物馆公开展出,每次为期约半个月时间。每件藏品在展出之后的十年内,都不会再展出。


因而,这也是一睹珍宝的珍贵机会。



注:本文一部分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