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十大名臣,清朝十大名臣和十大武林高手

文史通5年前历史故事知识1339

清朝十大名臣和十大武林高手

补充几个:

刘统勋。刘墉之父,乾隆时期宰相(比他儿子更名副其实),被提出过“本朝无名臣”的乾隆誉为“真宰相”。

和珅。这个名气在现代应该最响了。

百家讲坛有正说清朝二十四臣专题,可以参考一下:

多尔衮、隆科多、鳌拜、于成龙、明珠、年羹尧、汤若望、刘墉、纪晓岚、和珅、刘铭传、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奕欣、林则徐、丁汝昌、邓世昌、谭嗣同、魏源、袁世凯

晚清三大名臣都有谁?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四人都是晚清时期的重臣,并称“晚清四大名臣”。美国总统格兰特更是称李鸿章为当时世界上四大伟人之首,与当时英国首相本杰明·迪斯雷利,法国总理甘必大,德国宰相俾斯麦齐名。

当时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如果不是李鸿章,大清国早就被列强吞食殆尽了。

欧美也相当欣赏李鸿章,认为他是“东方大陆孕育的最伟大人物,综合各方面的才能,亦是前世纪中世界最为独特的英杰人物,论其文,他学识广博见闻丰富,研其军,在重要的战役中为国家有所作为。为这个最古老,人口最繁盛国家民众尽心竭力,他高瞻远瞩,是国际外交中佼佼者。”

李鸿章确实是一个有能力的人。在那个中国正历经前所未有的大转型时代,李鸿章作为中国清末重臣,同时是将领兼外交官,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慈禧曾称赞他是「再造玄黄」之人,并且在北京为其建祠。清代汉人官员北京建祠者,仅此一人。

早年洋务图强,他与曾国藩等人主导洋务运动是其进步的表现。他也有外交上维护中国的事迹,如在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独自前往谈判,最终不割地而平息事件;在甲午战争处于不利情况时曾主动用最小代价来达成和解等,都是他卫国有利的一面。

梁启超曾这样评价李鸿章:“吾敬李之才,惜李之识,而悲李之遇也。”这是因为,李鸿章终究是清廷的傀儡,其一生共代表清政府签下30多个条约,大多为不平等条约。

因签订多个不平等条约,李鸿章一生背负「卖国贼」、「千古罪人」骂名。文革时期,李鸿章的坟被刨,其穿着黄马褂的遗体本是保存完好,结果被群众挂在拖拉机后面游街,直到尸骨散尽。

其实,李鸿章自己对自己的评价还是很中肯的。他认为自己不过是个“裱糊匠”,将一个破屋(清王朝)装饰一新嘘嘘人尚可。偶有小风雨修修补补也能看得过去,但真的遇到大风大雨,破屋必然原形毕露,又岂是一个半个“裱糊匠”所能补补贴贴支撑起来的呢?

这,就是李鸿章,一个在传统和现代之间徘徊矛盾的人,一个处于夹缝中的人。

晚清四大重臣

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主要是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

1、曾国藩

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其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2、左宗棠

左宗棠,是军事家、政治家、著名湘军将领。一生经历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镇压陕甘回变和收复新疆等重要历史事件。

镇压太平天国后,倡议减兵并饷,回民军,镇压了陕甘回民起义。破陕甘之乱军后,力主远征新疆。为表示自己讨平新疆叛乱的决心,左公于军中携棺而行。历时数年终平定新疆全境,无左公则无新疆。

3、李鸿章

作为晚清重臣,李鸿章是淮军和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领袖之一,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西式海军——北洋水师,官至东宫三师、文华殿大学士、北洋通商大臣、直隶总督,爵位一等肃毅伯。一生参与了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包括镇压太平天国运动、镇压捻军起义、洋务运动、甲午战争等,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4、张之洞

张之洞早年是清流派首领,后成为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教育方面,他创办了自强学堂(今武汉大学前身)、三江师范学堂(今南京大学前身)、湖北农务学堂、湖北武昌蒙养院、湖北工艺学堂、慈恩学堂(南皮县第一中学)、广雅书院等。[3]政治上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工业上创办汉阳铁厂、大冶铁矿、湖北枪炮厂等。

扩展资料

晚清其实主要是指慈禧太后掌控的这一段历史时期,当时的时局混乱不堪,清朝既在抵抗外侮,又在应付太平天国内忧。清廷内部也处于变革派与守旧派互相拉锯。各国列强入侵的同时也带来了西方科学与文化,在光绪皇帝的带领下也展开了洋务运动,中国文化的革新也有了长足进步。

这一时期涌现出不少中兴大臣,晚清中兴四大名臣的说法就此形成。不过历史上却存在六人两种说法。两种说法分别认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为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彭玉麟和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晚清八大名臣是哪些人

晚晴八大名臣为曾国藩,胡林翼,骆秉章,左宗棠,彭玉麟,曾国荃,沈葆桢,李鸿章。

1、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汉族,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

2、胡林翼(公元1812年7月14日-公元1861年9月30日),字贶生,号润芝,晚清中兴名臣之一,湘军重要首领,汉族,湖南益阳县泉交河人。道光十六年进士。授编修,先后充会试同考官、江南乡试副考官。历任安顺、镇远、黎平知府及贵东道,咸丰四年迁四川按察使,次年调湖北按察使,升湖北布政使、署巡抚。抚鄂期间,注意整饬吏治,引荐人才,协调各方关系,曾多次推荐左宗棠、李鸿章、阎敬铭等,为时人所称道。1861年8月30日,胡林翼病死(死因据说为见洋船往来江上迅捷如风,即忿而吐血)武昌。赠总督,谥文忠。

3、骆秉章(1793-1866)原名骆俊,字吁门,号儒斋,广东花县人。道光十二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迁江南道、四川道监察御史等职。因办事清正,深得信任。外官任湖北、云南藩司。三十年,擢湖南巡抚,入湘十载,位居封疆,治军平乱,功绩卓著。咸丰十年(1860年)升调四川总督,以“老成硕望,宣力弥勤”,就职协办大学士兼四川总督。同治六年病逝,赠太子太傅,入祀贤良祠,谥号文忠。

4、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汉族,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晚清重臣,军事家、政治家、著名湘军将领,洋务派首领。左宗棠少年时屡试不第,后就读于长沙岳麓书院。 意农事,遍读群书,钻研舆地、兵法。后来竟因此成为清朝后期著名大臣,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一生经历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平叛陕甘同治回乱和收复新疆维护中国统一等重要历史事件。18857月27日(阳历9月5日)在福州病故,享年七十三岁,朝廷追赠太傅,谥号文襄。

5、彭玉麟(1816年-1890年),字雪琴,号退省庵主人、吟香外史,祖籍衡永郴桂道衡州府衡阳县(今衡阳市衡阳县渣江),生于安徽省安庆府(今安庆市内)。清朝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书画家,人称雪帅。 湘军水师创建者、中国近代海军奠基人。官至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兵部尚书,封一等轻车都尉。1890年(光绪十六年)三月,病卒于衡州湘江东岸退省庵。赐太子太保,谥刚直,并建专祠。

6、曾国荃(1824-1890年),曾国藩的九弟,湘军主要将领之一,因善于挖壕围城有“曾铁桶”之称。咸丰二年(1852)取优贡生;咸丰六年,攻打太平军“有功”赏“伟勇巴图鲁”名号和一品顶戴。同治三年(1864),曾以破城“功”加太子少保,封一等伯爵。 同治间,与郭嵩焘等修纂《湖南通志》。 1875年后历任陕西、山西巡抚,署两广总督。光绪十年( 1884)署礼部尚书、两江总督兼通商事务大臣。光绪十五年(1889)加太子太保衔。翌年,卒于位,谥忠襄。

7、沈葆桢(1820年—1879年),原名沈振宗,字幼丹,又字翰宇,汉族,福建侯官(今福建福州)人。晚清时期的重要大臣,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民族英雄。 中国近代造船、航运、海军建设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光绪五年(1879年),沈葆桢在江宁病逝于任上,享年59岁。谥文肃,朝廷追赠太子太保衔。

8、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本名章铜,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作为淮军、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领袖、晚清重臣,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曾经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等。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慈禧太后视其为“再造玄黄之人”。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与俾斯麦、格兰特并称为“十九世纪世界三大伟人”。

晚清中兴四大名臣简介 四个人谁的实力更厉害

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一、曾国藩

曾国藩,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出生地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四书、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道光十八年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与大学士倭仁、徽宁道何桂珍等为密友,以“实学”相砥砺。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其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曾国藩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号“文正”,后世称“曾文正”。

二、李鸿章

李鸿章,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安徽合肥肥东人,世人多尊称“李中堂”,因行二,故民间又称“李二先生”。本名章铜,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作为淮军、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领袖、晚清重臣,李鸿章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西式海军北洋水师,因其尽忠辅清,才干了得而闻名。官东宫三师、文华殿大学士、北洋通商大臣、直隶总督,爵位一等肃毅伯,追赠太傅,追晋侯爵。

中国近代地方武装淮军的创建者和领导者。在经济上与英国的大财阀罗斯柴尔德家族有私人来往,李鸿章曾被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授予皇家维多利亚勋章。曾经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等。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慈禧太后视其为“再造玄黄之人”。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与俾斯麦、格兰特并称为“十九世纪世界三大伟人”。

三、左宗棠

左宗棠,汉族,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湖南湘阴人。晚清重臣,军事家、政治家、湘军著名将领,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曾就读于长沙城南书院,二十岁乡试中举,但此后在会试中屡试不第。他留意农事,遍读群书,钻研舆地、兵法。一生经历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平叛陕甘同治回乱、收复新疆以及新疆建省等重要历史事件。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中法战争时,自请赴福建督师,光绪十一年在福州病逝,享年七十三岁。追赠太傅,谥号“文襄”,并入祀昭忠祠、贤良祠。

四、张之洞

张之洞,字孝达,号香涛,又是总督,称“帅”,故时人皆呼之为“张香帅”。晚清名臣、清代洋务派代表人物,出生于贵州兴义府,祖籍直隶南皮。咸丰二年十六岁中顺天府解元,同治二年二十七岁中进士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历任教习、侍读、侍讲、内阁学士、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两江总督、军机大臣等职,官至体仁阁大学士。早年是清流派首领,后成为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教育方面,他创办了自强学堂(今武汉大学前身)、三江师范学堂(今南京大学前身)、湖北农务学堂、湖北武昌蒙养院、湖北工艺学堂、慈恩学堂(南皮县第一中学)、广雅书院等。政治上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工业上创办汉阳铁厂、大冶铁矿、湖北枪炮厂等。八国联军入侵时,大沽炮台失守,张之洞会同两江总督刘坤一与驻上海各国领事议订“东南互保”,并镇压维新派的唐才常、林圭、秦力山等自立军起义,光绪三十四年11月,以顾命重臣晋太子太保,次年病卒,谥文襄。有《张文襄公全集》。张之洞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晚清中兴四大名臣谁最厉害?

论文学: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都是进士出身,只不过前两人为道光年间进士,而张之洞为同治年间进士而已,只有左宗棠是举人出身,据说这个举人的身份还是侥幸捡来的,但是真实的到底是怎样还有待考究。

论功绩:曾国藩创建湘军平定太平天国居功至伟;左宗棠在曾国藩领导下创建楚军协助曾国藩剿贼,后剿西捻军和反清回民军,其一生最辉煌的功绩在于收复新疆大部,此一举使其成为民族英雄,足以载入史册;李鸿章武功卓著,文治亦显,尤其是外交才能与智慧,可以说是无人可及;张之洞文治的效果极佳,改革创新的魄力和智慧对后世的影响巨大。

论官位:曾国藩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左宗棠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李鸿章官至直隶总督、北洋大臣、封一等肃毅伯;张之洞官至军机大臣,充体仁阁大学士,且兼管学部,慈禧逝后成为顾命重臣。可以说四人都是位极人臣的地位,死后又受封赏,这个可以说是不相上下的。

论学识:曾国藩,继承“安徽桐城派”而自立风格,创立晚清古文的“湘乡派”,著述颇丰,有《曾文正公全集》传世;左宗棠,曾屡试不第,转而留意农事,遍读群书,钻研舆地、兵法等,涉猎颇丰,有《左文襄公全集》传世;李鸿章,二十四岁就进士及第,又精通诗文,其“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一句,脍炙人口,亦有《李文忠公全集》传世;张之洞,少时就博闻强记,后历任翰林院编修、教习、侍读、侍讲学士及内阁学士等职,从其所从职务上,即可窥见其才学之一斑,亦有《张文襄公全集》传世;可见四人学识均属上乘。

其实历史人物真的要评选出一个谁第一谁第二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何况晚清中兴四大名臣都有着非常卓著的贡献。

晚清四大名臣谁最厉害,清朝灭亡根源解密,

晚清四大名臣一般公认为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四人,至于谁最“厉害”,就见仁见智了。

1、曾国藩

被认为晚清的中兴之人,最大的成就就是成功镇压了太平天国。延长了晚清的寿命,另外,还有一个大成就就是手下带出了左宗棠、李鸿章二人,此二人都是辅佐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的起义而后被清政府所认识,所重用。

2、左宗棠

最重大的贡献是解决了英、俄两国支持的阿古柏之乱,收复了新疆,维护了祖国的统一,成为晚清不可多得的亮点。

3、李鸿章

本是曾国藩手下的一个小幕僚,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成为晚清四大名臣之首,李鸿章是淮军、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领袖、晚清重臣,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

李鸿章为晚清签订了一系列的丧权辱国的条约,主要有1876年9月中英《烟台条约》;1895月中日《马关条约》,1898年6月中英《展拓香港界址条约》;1901年9月八国联军《辛丑条约》等等。从而成为人臣里面最大的反面教材。

4、张之洞

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大贡献是创办了一系列的学校,培育了大量的人材,改了中国后面几十年的进程。著名的院校有,自强学堂(武汉大学)、三江师范学堂(南京大学)、湖北农务学堂(华中农业大学)、湖北武昌幼稚园(中国首个幼儿园)、湖北工艺学堂(武汉科技大学)等。

另外张之洞还举办了中国最早的重工业,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和铁路等。

晚清中兴四大名臣,曾、李、张、左,谁的权力最大?

对于晚清中兴四大名臣有着不同的说法,但是一种较为普遍认同的说法是: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这四个人功过都有,是近代史上比较有影响力的人物。那么如果硬要给这四个人排一排序,他们谁的权力最大呢?那就应该是曾国藩了,接下来就让我们看看他们四个人的官职情况。

首先是曾国藩,他的年龄比其他几个人要大一点儿,而且左宗棠是他的幕僚,李鸿章是他的门生。曾国藩的官爵颇多,有太子太保、一等侯爵、武英殿大学士、直隶总督、两江总督等。在那个时候可以被封为太子太保是莫大的荣誉,而且死后谥号文正也是历史上文臣最高的追求了。

接下来就是大家比较熟悉的李鸿章了,他曾经是曾国藩的门生,官职一路做到了太子太傅。在他死后追封了侯爵,他死后的谥号文忠,这要比文正低一些。不过他在清朝统治者中获得的评价很高,就比如慈禧太后曾经称赞他是“再造玄黄”之人。可见其实他是同曾国藩不相上下的,但是从一些小的细节来看,曾国藩比他要高一些。

接下来就是左宗棠和张之洞了。左宗棠曾经是曾大帅幕僚,后来被清清朝朝廷重用,主要用来制衡曾国藩。至于张之洞,他是唯一一位举人出身的内阁大学士,因为其他都是翰林或者进士。他具体的官职做到了体仁阁大学士、湖广总督、两江总督、两广总督,谥号是文襄。

盛世避不开名臣,晚清八大名臣是哪些人?

晚清八大名臣是:曾国藩,胡林翼,骆秉章,左宗棠,彭玉麟,曾国荃,沈葆桢,李鸿章。他们在晚晴的时候做出了很多的贡献,让清朝不至于那么早被灭亡。晚清,我们每一个人都不能忘记,因为晚清闭关,我们完全落后于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中国遭受了近一个世纪的屈辱,但即使在清末年,仍然有很多清朝试图解释他们的斗争,是希望国家能繁荣起来。

曾国藩。中国近代政治家、军事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创始人、司令官。太平天国运动期间,曾国藩组织湘安军扭转乾坤。经过多年的激烈战斗,他打败了太平天国运动。曾国藩的崛起对清朝的政治、军事、文化和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先驱。官员以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吴英殿学士、侯义勇、文正等死。

骆秉章。骆秉章为湖南省省长、四川省省长。他被任命为湖南省省长后,先后弹劾了莽撞的察陵县知事李广迪、肆无忌惮的察陵县知事惠等人。在四川期间,骆秉章遵守军纪,罗秉章不仅严惩了他所管辖的坏官员,而且对其他省份有问题的官员也毫不留情。甘肃总督陶茂林因管辖部队拖欠军饷而兵变,南下到四川扰乱正常社会秩序。骆秉章非常生气,在法庭上对陶茂林进行了弹劾。

李鸿章,号少荃、仪叟,别名李中堂、章桐,晚清重臣,曾任直隶总督、北洋通商大臣,封爵一等肃毅侯。李鸿章在职期间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参与洋务运动,积极倡建近代海军、建立北洋水师;最终却不得不以外交代表身份签署《越南条约》《马关条约》等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

标签: 十大清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