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衰败,清朝是如何走向衰败的

文史通4年前历史故事知识907

清朝是如何走向衰败的

中国的封建王朝是在清朝达到了顶峰,也是在清朝走向了衰败,清朝从乾隆朝末年开始逐渐衰败。皇帝一度重用贪官和珅,导致政治日渐腐败。而清朝统治者也失去了早期那种锐意进取的精神,渐趋保守和僵化。

原因:

1、中国浪费了太多太多劳动力,导致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清朝满族沿袭之前的传统,女人从七岁之后就开始裹脚,美名其曰“三寸金莲”,但是却不曾想到,当时的西方工业革命后,妇女还是主要劳动力。

2、鸦片的毒害,在工业革命时期,西方列强的商业和工业都迅速发展起来。每个民族都在为自己的生存而奋斗,那时期的中国,有钱人家的富家子弟在嬉笑斗鸟,甚至还聚众违法吸大烟,慢慢吞噬着晚清时期的主要劳动力。

3、清政府胆小怕事,腐败,自私自利,晚清已经参与了几次战争,每次都是以战败签订丧权辱国的赔款条约为结束,如《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根据这些条约,清政府被迫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主权受到严重损害。

正是因为这些权贵的统治,和这些罪恶的封建恶俗,当然和封建统治达到顶峰后必然衰落的自然规律也是脱不了关系的。更是由于封建统治者的无知和愚蠢,闭关锁国,看不到西方的先进技术,还误以为自己还是那个世界第一的泱泱大国,井底之蛙的思想终究导致清朝走向衰败的。

扩展资料:

清朝结束时间:

19世纪末,中国国内的排外情绪开始高涨,结果引发了震惊中外的义和团运动以及随后八国联军的入侵。

1901年《辛丑条约》签定后,清朝开始推行“新政”,进行了包括建立新军、废除科举在内的一系列改革。不久,中国发生了立宪与革命的改革路线之争,一开始立宪派占上风,清政府也答应实行君主立宪。

不过,1911年5月组成的“责任内阁”中的大多数成员为皇族身份,故被称为“皇族内阁”,结果引发立宪派的不满。同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各省随后纷纷宣布独立,清朝的统治开始瓦解,清帝于1912年退位,标志着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君主制度的正式结束,到1917年张勋又曾复辟清朝,但只持续了12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朝

清朝是怎么衰落的?

清朝从乾隆末年开始有衰落现象,政治日渐腐败。军队的装备陈旧,操练不勤,营务废弛,纪律败坏。在财政上,国库日益亏空,入不敷出。阶级矛盾激化,相继爆发白莲教和天理教等农民起义。

1839年,道光帝为解决鸦片贸易的弊端,派林则徐到贸易中心广州宣布禁烟,此即虎门销烟。1840年,英国悍然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1841年,清朝政府战败,被迫求和。1842年,清政府被迫同英国侵略者签订了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西方各国迫使清政府开港通商,加上地方官吏地主兼并土地,使得传统农村经济受到破坏。各地纷纷起事,其中华北以捻军为主,华中华南以洪秀全太平天国与云南杜文秀、马如龙的云南回变为主。

1856年,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法国借口“马神甫事件”共同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相继强迫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俄罗斯趁火打劫,从19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侵吞中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

1861年,咸丰帝去世,其6岁之子载淳继位,即同治帝。咸丰帝本任命肃顺等八大臣赞襄政务,两宫太后与恭亲王奕.发动辛酉政变,

两宫垂帘听政,最后由两宫之一的慈禧太后获得实权。在当时,奕.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和张之洞等部分汉臣,在消灭太平军时认识到西方的船坚炮利,并且鉴于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以“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为方针展开自强运动,又称“洋务运动”。

先后引入国外科学技术,建立现代银行体系、现代邮政体系、铺设铁路、架设电报网;培训技术人才并派遣留学生到欧美日等先进工业国家,培育出唐绍仪与詹天佑等人才;开设矿业、建立轮船招商局、江南制造总局与汉阳兵工厂等制造工厂与兵工厂,建立新式陆军与北洋舰队等。

洋务运动使得清朝的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增强,到慈禧太后与恭亲王联合执政的同治年间,清朝在文武齐心合力之下,一度出现了较安定的局面,史称“同治中兴”。

至19世纪80年代,清朝军队装备和洋务运动之前相比有了明显提高;在1884年至1885年中法战争期间一系列战役中,清军和法军互有胜负。战后,清朝设立了海军衙门。

对外方面,1884年,清朝和法国为越南主权爆发了中法战争。清朝失去藩属国越南,越南成为法国殖民地,台湾也宣布建省。1885年英国入侵缅甸,清朝驻英公使曾纪泽向英国抗议无效,隔年被迫签订《中英缅甸条约》,承认缅甸为英国所有。

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国力大增,1872年日本强迫清朝藩国琉球改属日本,清朝拒不承认,中日交恶。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最后以清军落败而告终。

清政府于1895年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清朝割让台湾和澎湖,失去藩属国朝鲜和租界。洋务派李鸿章建立的北洋舰队全面瓦解,也宣告自强运动最终失败。

随后,由光绪帝与梁启超和康有为领导发动的政治改革运动,又因为慈禧太后和保守派的反对,而软禁了光绪帝,变法因此失败,因为只有103天,因此又称为“百日维新”。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1901年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清朝于八国联军入侵后国势大坠,知识分子莫不提出各种方法拯救中国,主要分成立宪派与革命派两种改革路线。

革命派希望推翻清朝,建立中华共和。1894年孙文于夏威夷檀香山建立兴中会,1904年黄兴于长沙成立的华兴会,1904年蔡元培于上海成立光复会,此外还有其他革命团体。

1905年,孙文在日本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成立中国同盟会,并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纲领。

1907年,清政府筹设资政院,预备立宪,并筹备在各省开办咨议局。1908年7月颁布《各省咨议局章程及议员选举章程》,命令各省成立咨议局。同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以确立君主立宪制政体,成立代议会。在立宪派成员的请愿下,清政府宣布把预备立宪缩短三年,预定在1913年召开国会。同年光绪帝与慈禧太后皆去世,溥仪继位,即宣统帝,其父载沣担任监国摄政王。

咸丰

清朝是否从乾隆开始走向衰落?

清朝的衰败是从乾隆后期开始的,在嘉庆时期表现地更为明显而已。

从整个中国古代史的发展进程来看,康雍乾时期,是中国古代盛世发展的高峰,也是最后一个盛世。自清军入关以后,至康熙时基本完成了对全国的统一,并且揭开了康雍乾盛世的序幕。

在康熙在位的六十年,清代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尽管在康熙末年,各种问题不断显现,特别是吏治腐败的现象日益严重。但是,雍正即位后,很快进行了一系列整顿。

在雍正在位的十三年里,整个清政府的局势得以稳定下来,并未乾隆时期积累了大量的社会财富。若将乾隆称为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皇帝,似乎并不为过。乾隆帝是中国历史上寿命最长的帝王,也是把持朝政最长的皇帝。

而且在乾隆末期,由于乾隆皇帝的纵容,官吏的贪污腐败也是十分严重,而且到了积重难返的地步,嘉庆又无法像雍正那样下定决心整顿吏治,对于那些贪官污吏甚至只是训斥,恫吓。

而且人口增多,耕地有限,百姓生活日趋困难,英国的进入,还有鸦片的传入,导致了大量白银外流除次之外,还有类似白莲教等因素。嘉庆是一个勤勤勉勉的皇帝,面对着一个积重难返的国家也是无能为力了。

虽说康乾盛世,但是乾隆却扮演了一个败家子的角色,奈何他还长寿,当他撒手人寰的时候留给儿子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清朝可以说,在清朝鼎盛的乾隆年间,其实已经奠定了清朝灭亡的基础。

扩展资料

正是从乾隆晚期,中国这只曾经遥遥领先的兔子,见没人能赶得上自己,开始睡懒觉了。而欧洲诸国,则通过产业革命而获得了加速度,奋起直追。在东西方文明的“龟兔赛跑”中,名次将从此颠倒。西人迈着稳健的步伐,超越昏睡百年的中国而打破新的纪录。两者之间的差距将越来越大。等到中国人快成为亡国奴了,才如梦方醒。

从康熙到雍正,直至乾隆,大清帝国的黄金时代结束了。恰恰印证了一句俗话:富不过三代。自命不凡的乾隆,现在全部身心沉浸在自我欣赏的快感当中了,他产生了一种错觉,即他没有继续努力的空间了。他不断奉行豪华的庆典、巡游,耗费了大量的财富。

对此他有自己的解释:天地生财止有此数,不散于下,则聚于上。正是这种静态的中世纪的思维方式,使他看不到由于经济扩大带来的严重社会问题……正是繁荣压垮了乾隆盛世。”

张宏杰以此论述“乾隆皇帝的自满,本质上是一种文化的自满:他的短视,也是一种文化的短视”。从乾隆对待圆明园的态度,我能看到秦始皇造阿房宫、隋炀帝挖大运河的影子。历史的琴弦被巨大的压力绷断之时,会发出撕云裂帛的绝响。

继乾隆之后,在中国,当皇帝,就不那么容易了。能苦苦撑持就算不错的了。尤其从咸丰开始,时时都面临破产的威胁。大清王朝的尴尬,被圆明园的大火映照得一览无余。

参考资料:是乾隆皇帝埋下清朝衰落隐患-新华网

为什么清朝在乾隆皇帝之后开始衰败?

首先是历史规律有所谓周期说,一个朝代长者800年,短者几十年,中国正常的王朝一般也就300年,乾隆在位60年,于1795年禅位十五子,这个时候已经距离清朝入关150多年了,也就是说清朝已经度过了青壮年时期,进入中老年的生命周期。也就是所谓的衰老,至于败字还未可知。真正的败是在道光24年的鸦片战争。所以说乾隆皇帝之后到道光朝早期是衰而不败,鸦片战争之后是为衰败,这是一个历史过程,只有从历史的角度去观察和考量。从外部环境看,一个国家一个王朝,其兴衰成败也是相对的,西方在乾隆皇帝之后开始全面复兴。在科技和军事技术发明方面已经不可同日而语,相比之下,乾隆之后的中国开始走下坡路了,也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说开始衰败了。不知道我这样回答,是否妥当,你这个问题如果真的要彻底解释,说实话一本都写不完,乾隆皇帝之后,特别是鸦片战争之后的中国近代史,可不是衰败那么简单,国耻二字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关键词。

中国在清朝什么时候开始衰败的,

“康乾盛世”后,清朝渐渐落入中国历代世袭专制皇朝随气候变化与粮食产量增减的“兴起—鼎盛—衰落”宿命。

鸦片战争爆发后,列强纷纷以武力逼中国开放市场,并签订了割地赔款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太平天国叛乱严重打击了清朝国力,19世纪末的义和团排外导致八国联军入侵,庚子赔款后清朝已无力再振。

清朝前期在文化上制造文字狱,对外实行海禁(雍正十年1732年开放携眷属至台湾),闭关锁国。这些政策虽维护了清朝的疆域扩张和社会稳定,但却导致了其统治时期内此起彼伏的民族矛盾。

清朝后期在西方国家的炮火威胁下,不得不打开国门维新变法,但此时国家早已极度贫弱,在满洲统治者的防汉抑汉思想的破坏下,维新变法失败,随后又接连被西方国家侵略并签订了包括割地赔款在内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导致中国近代衰落。

清朝衰落的原因

清朝从乾隆朝末年开始逐渐衰落。皇帝一度重用贪官和珅,导致政治日渐腐败。而清朝统治者也失去了早期那种锐意进取的精神,渐趋保守和僵化。19世纪上半叶,英国开始向中国走私鸦片,由于清朝的禁烟行动,导致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的爆发。鸦片战争失败后,西方列强开始不断入侵,迫使清政府与其缔结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如《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根据这些条约,清政府被迫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主权受到严重损害。人民负担沉重,由此而爆发了一系列的反抗运动,如太平天国运动,一度对清朝的统治构成了严重挑战。

为挽救自身命运并增强国力,清政府内部亦进行了一些维新运动,试图革新图强,其中最为著名的是自18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全国各地开始先后引入国外科学技术,开设矿业、工厂,建设铁路、架设电报网,修建新式学校、培训技术人才;同时也成立了新的军事工业,逐步改进清军的武器装备和作战方法。洋务运动使得清朝的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增强,到同治年间一度出现了较安定的局面,史称“同治中兴”。其间清朝成功消灭太平军、捻军之乱,并收复新疆,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形象也有较大的改善。至1880年代,清朝军队的装备和洋务运动之前相比已有了明显的提高;在1884年至1885年中法战争期间的一系列战役中,清军和法军互有胜负。战后,清朝设立了海军衙门,并建成了号称亚洲第一、世界第六的近代海军舰队--北洋水师。洋务运动虽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最终仍未达到像日本明治维新那样的效果,结果导致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以及其后《马关条约》的签定。随后,由光绪帝亲自领导发动的政治改革运动--戊戌变法则因保守派的反对和政变而告流产。

19世纪末,中国国内的排外情绪开始高涨,结果引发了震惊中外的义和团运动以及随后八国联军的入侵。1901年《辛丑条约》签定后,清朝开始推行“新政”,进行了包括建立新军、废除科举在内的一系列改革。不久,中国发生了立宪与革命的改革路线之争,一开始立宪派占上风,清政府也答应实行君主立宪。不过,1911年5月组成的“责任内阁”中的大多数成员为皇族身份,故被称为“皇族内阁”,结果引发立宪派的不满。同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各省随后纷纷宣布独立,清朝的统治开始瓦解。清帝于1912年退位,标志着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君主制度的正式结束。到1917年张勋又曾复辟清朝,但只持续了12天。

乾隆晚年清朝为什么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落

两方面原因,一是因为清朝日渐腐败,二是因为十八世纪的欧洲正处在一个变革时期。

1、清朝日渐腐败

清朝从乾隆末年开始有衰落的现象,乾隆六下江南,并仿制江南园林广修园林,劳民伤财,政治日渐腐败。当时人口暴增与乡村土地兼并严重,使得许多农民失去土地;加上贪官和珅等官员腐败,于乾隆晚期到嘉庆时期陆续爆发民变。

白莲教于1770年代举兵,后来又于1796年爆发川楚教乱,八年后被清军镇压,领袖王三槐被处死。台湾天地会领袖林爽文于1787年发动林爽文事件。1795年乾隆帝禅位于子颙琰,即嘉庆帝。乾隆至1799年去世,嘉庆帝方得以亲政。

然而嘉庆帝未能解决弊端,清朝继续走向衰落。道光帝也失去了早期君主锐意进取的精神,掌政风格日趋保守和僵化。官场中,结党营私、相互倾轧、买官售爵、贿赂成风。军队里,装备陈旧、操练不勤、营务废弛、纪律败坏。财政上,国库日益亏空、入不敷出。阶级矛盾激化,民变四起。

2、十八世纪的欧洲逐渐变革

政治上,欧洲各国开始与中国、印度和土耳其进行小规模的通商贸易,并持续在东南亚与大洋洲建立殖民据点。此时多数的王权国家正处于全盛时期,但民主思潮却逐渐燃起,并以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影响最深。

学术上,在西欧兴起的启蒙运动开始挑战基督教教会的思想体系,使科学的成果感染到社会的各个层面,而欧洲以外的地区也透过传教与贸易的方式接触这思潮,进而产生小规模的学术复兴运\动。 另外,由于商业上的需要,部分技术孕育而生,成为工业革命之滥觞。

而在技术外,生产与管理方式在西欧逐渐发生改变:传统世袭的学徒制逐渐被破坏,分工与工厂生产方式开始抬头。 艺术与文化上,追寻希腊与古罗马风格的新古典主义盛行西方世界,并影响印度与中国的宫廷艺术。但同样的,中国和大洋洲的文化物品流入欧洲,使西方世界的上流社会吹起十分表面的异国风。

这一时期的殖民活动,依赖海盗式掠夺,欺诈性贸易和贩卖黑人奴隶等方式,伴随着种族奴役政策,是种公开的,野蛮的强盗行为,为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积累了大量资本。

扩展资料:

闭关锁国:

18世纪,由于中外贸易往来日趋频繁和人民反清起义不断发生,清朝统治者担心洋人和汉人会结合起来反对清朝。1759年,两广总督李侍尧奏准皇帝颁布了《防范外夷条规》,根据这一文件建立了“公行”机构。

公行是由官方允许的商人组成的垄断性外贸组织。外国人来广州做买卖必须经由公行,其行动也由公行的行商负责约束。外国商人只准在规定的时间,即每年的5月至10月间来广州进行贸易,期满必须离去。在广州期间他们只能住在由公行所设的“夷馆”内。

外商在华只能雇用翻译和买办,不能雇人向内地传递信件。中国人不准向外商借贷资本。条规还规定要加强河防,监视外国船舶的活动。这些规定在以后的嘉庆和道光年间屡被重申。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防范西方殖民主义者。但这种自卫措施是非常被动的 。

清朝统治者期望维护极权统治的心理观念是“闭关锁国”的根本原因。保障本地经济发展,免受外来力量的影响。清朝封建统治时期经济上自给自足,不依靠同时也很抵制外来商品。

国防安全的出发,防止中外反清势力的联合和西方殖民主义势力的渗透,以免有间谍盗取本国资料。而且清朝政府对自己经济和政治实力的过分盲目自大。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清朝

清朝为什么会那么快衰败

清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军入关一直到辛亥革命的胜利,清王朝延续了二百多年的历程。在这二百多年的历史中,清朝有其重要的传统文化,留下了宝贵的遗产。从康熙皇帝开始,废三藩、平叛乱、定北疆、清朝政,稳固了大清的政权,社会局势安定下来,经济获得充分的发展,社会积累了大量的物质财富,国力空前强盛。到雍正时期,经济继续稳步向前发展,在商品化的经济往来中,资本主义萌芽正缓慢地发展。但是这时仍是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1]。乾隆时期,清朝国力达到了最强盛的时期,出现了历史上著名的康乾盛世的繁荣景象。但乾隆统治晚期,也是清朝国力下滑的起点。

乾隆后期,清王朝的衰败向来被理解为中央集权的衰微和地方总督权力的扩大。这时期清王朝衰败的形象反映为政府官员的敲诈盘剥、追求私利和腐败无能,所有这些都促进了群众性的叛乱活动。那么,清王朝的康乾盛世的景象为什么一下会造成这种衰败的局面呢?其根本原因就是腐朽的封建制度阻碍了经济的发展,这种封建的生产关系已经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但是,清王朝衰败的原因还有很多,如:嘉庆皇帝即位之初,重要的大事是铲除和珅一派的势力。除此之外,还面临着一个更重要的困难,这就是清代官僚政治的组织能力所完全不能解决的潜在的复杂的社会问题,其中的中心问题就是资源与人口的比例失调。

清王朝由盛而衰是历史的必然,其衰败的根本原因,就是当时的封建的生产关系已经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正当清王朝衰败之际,西方的欧美工业国家已经开始了工业革命,商品经济的足迹已经进入了中国社会。资本主义的萌芽在中国已经有缓慢的发展,而原有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经受不起商品经济浪潮的冲击。乾嘉时期,清政府正当人口最多的时期,人口与土地、资源的矛盾日益暴露。人口的压力越来越大,如果解决不好这个问题,后果势必会酿成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另一方面,学术界和官场中,日益腐败,贪污成风,在庇护制的保护下的晋升之路已被阻塞,使真正有才识的人不能真正地报效国家。这样,摈弃了大量对国家发展有用的人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同时,也使人们丧失了报效国家的信心。而清统治者虽然也为缓解社会危机作出了一些改革,如嘉庆改革,但其成效微乎其微。改革成绩甚微更加助长了一些官员的贪污腐败的气焰。鸦片的输入、白银的外流、漕运的危机、货币制度与税收制度的混乱,各地的农民起义不断发生,这都是对清王朝的发展不利的。清政府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遏制了资本主义的萌芽的发展,使中国更加封闭,以致于夜郎自大的清王朝看不到西方国家先进的东西,酿成以后战争中不断地挨打的局面。所有这一切交织在一起,使清王朝发生了急剧的转变,由原来的盛世的景象迅速地转到衰败的局面。

标签: 清朝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