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四大美男子之一的汪精卫,他的书法也很好看

文史通4年前历史故事知识1137

民国时期,风云变幻,人才辈出。民国书法整体格调都很有性情,很温润,碑帖相融,个性突出。有人说,整个民国文人书法中,写得最好看的三人是鲁迅、陈独秀和汪精卫。


少年汪精卫


这对于汪精卫的书法是个极高的评价了,想想鲁迅先生的书法在拍卖市场上动辄百万起,受到藏家的疯抢,陈独秀的书法也是一出手就是几十万、几百万,想必汪精卫的字也差不到哪里去。


汪精卫的本名叫汪兆铭,因他笔名叫精卫,历史上多称呼他汪精卫。不过讽刺的是,抗日战争期间,在民族大是大非的选择上,汪精卫夫妇一起选择做了汉奸,是他人生最大的败笔。


汪精卫书法


作为民国“四大美男子”之一,汪精卫其实颇为自律,与那个时期一般的政治大佬和文坛巨匠不同,汪精卫不贪钱财,不近女色,不抽不嫖不赌,这也是他早年拥有超高人气的缘由。但汪精卫沦为历史的罪人也是铁的事实,在我们谈论他的书法时,也没必要因此而埋没了他的满腹才华。


汪精卫的父亲汪省斋是个不得志的读书人,年轻时在广东当幕僚,薪俸不高,对外却仍要保持着仕宦人家的体面,生活清苦。汪精卫十三、四岁,父母相继去世,年幼的汪精卫只得跟同父异母的长兄汪兆镛生活,“衣食之费,都仰给于长兄”。幼年失去父母,本来就是件忧伤的事,而“长兄为父,嫂为母”的生涯更增加了这种忧伤。


汪精卫书法


即使在这种忧伤的环境下,汪精卫还是成才了。这当然离不开早些年他母亲的教诲和自己的勤学苦练。他回忆母亲时说到“兆铭九岁,平旦必习字于中庭,母必临视之,日以为常”。


汪精卫生活在这种拘束的家庭环境中,欢乐的气氛极少。而这种境遇非一日两日,而是长年累月,对汪精卫的性格起着的作用。汪精卫从幼年起,就养成了懦弱自卑、优柔寡断的个性特点。


汪精卫中年


或许汪精卫童年缺少的关爱和宽容,才造成他后来投向敌人的怀抱。固然有家庭的因素,更多的是个人选择的结果。其实要全面评价汪精卫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课题,他从“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全民偶像,到遭万人唾弃的天下第一号汉奸,汪精卫的复杂人生或许真能从他的书法作品中看出些端倪。


近些年来,汪精卫的书法作品时常出现在书画市场,并且价格不菲。排除个人身份的因素,汪精卫的书法还是具备相当水准的。这也是总有人拿他的书法与秦桧、蔡京等人的书法一起证明“字如其人”不靠谱的原因。


汪精卫书法


在这里想说的是,字如其人这个说法真的因人而异,柳公权说“心正则笔正”,但反过来说,笔正则不一定心正,总之一个人的人品不能和他的字划等号。


汪精卫的诗词也颇有水准,其成就应该远在其书法之上。走上不归路的汪精卫应该也料定了后世对他的评价,在一首《自嘲》的诗中有“纵有先辈尝炎凉,谅无后人续春秋”之句,颇有深意,令人唏嘘。


汪精卫对联书法


汪精卫的楷书作品并不多见,似有柳体、欧体的底子,不乏力道,颇具传统书法底蕴。抛开其他因素不谈,汪精卫的书法还是有一定造诣的,没必要因人废字,全盘否定。


从汪精卫的书法中,明显可以看出董其昌清雅书风的影子。虽然书法功力难与董其昌相提并论,汪的书风却更为雅致秀润,妍美而不俗气,艺术格调并不低。在民国文人书法中,汪精卫的字鹤立鸡群,还是非常亮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