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研究水稻的故事200字,袁隆平研究水稻的故事200字内容

文史通2年前历史故事知识259

提到中国天眼

可能大家第一反应就是卫星

但是,中国天眼FAST

(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

是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

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大窝凼的喀斯特洼坑中,被誉为“中国天眼”,由我国天文学家于1994年提出构想,从预研到建成历时22年,于2016年9月25日落成启用。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主导建设,是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镜。

接收面积:25万平方米(相当于30个足球场)

边框:1.5千米

口径:500m

工程投资:约6.67亿人民币

反射面总面积:约25万平方米

展开全文

知道了“中国天眼”

我们再来了解一下“中国天眼”之父

南仁东

南仁东

1945年出生在吉林省辽源市龙山区,毕业于清华大学无线电系。现任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FAST工程总工程师兼首席科学家。

1

1993年,获悉科学家们在日本东京的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大会上提出,要在全球电波环境继续恶化之前,接收更多来自外太空的信息,建造新一代射电“大望远镜”时,南仁东提出:“咱们也建一个吧”。

2

从1994年开始,年近50岁的南仁东开始主持国际大射电望远镜计划的中国推进工作。他大胆提出,利用我国贵州省的喀斯特洼地作为望远镜台址,建设巨型球面望远镜作为国际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SKA)的单元,并立即启动贵州选址工作。

3

2007年7月,FAST作为“十一五”重大科学装置正式被国家批准立项。

4

2008年,国家发改委批复了FAST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5

2009年,中科院和贵州省人民政府联合批复了FAST项目初步设计及概算。

6

2016年9月25日,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竣工,最终建成的FAST拥有500米的口径、相当于30个足球场的接收面积。如果在国际上做一个横向比较,FAST与号称“地面最大的机器”的德国波恩100米望远镜相比,灵敏度提高约10倍;比排在“阿波罗”登月之前、被评为人类20世纪十大工程之首的美国“阿雷西博”305米望远镜,综合性能提高约10倍。

7

2017年9月15日,南仁东因病去世。这位“吉林省理科状元“ ”清华大学高材生“在将生命最后的22年献给“中国天眼”后,骤然离世。

提到袁隆平

相信大家都不陌生

长斯瓦米纳森博士对于袁隆平曾这样评价

我们把袁隆平先生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因为他的成就不仅是中国的骄傲

也是世界的骄傲

他的成就给人类带来了福音

近日

袁隆平又给我们带来了好消息

在2017年国家水稻新品种与新技术展示现场观摩会上,袁隆平宣布了一项重大成果:“近期我们在水稻育种上有了一个突破性技术,可以把亲本中的含镉或者吸镉的基因‘敲掉’,亲本干净了,种子自然就干净了。”

据悉,此项镉元素剔除技术将扭转我国部分农作物重金属含量超标的趋势,有分析认为,假如此次水稻亲本“去镉”成功,那袁隆平院士对人类的粮食的贡献将是空前绝后的。他不仅解决了人类的“吃的饱”问题,还解决了人类的“吃的安全”这一大难题。

袁隆平研究水稻的故事200字,袁隆平研究水稻的故事200字内容

今日,由袁隆平挂帅的“海水稻”项目将在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的试验基地和金口镇海水稻稻作改良国家示范基地进行实地测产。

袁隆平在今年的一次主题演讲中曾表示,将在3-5年内选育出在盐分浓度3-8‰海水灌溉种植条件下,产量达300公斤/亩以上的耐盐碱水稻新品种。

海水稻试种、推广成功后,按照每亩盐碱地产值200-300公斤计算,可增产粮食500亿公斤,多养活约2亿中国人!

这不仅对我国粮食安全影响巨大,甚至将深刻改变人类的命运。据统计,目前全世界约有8亿饥饿人口,如果全球143亿亩盐碱地都能种上海水稻,意义不言而喻!

“中国天眼”之父倒下

“杂交水稻之父”再创奇迹

无论是南仁东还是袁隆平

他们都在用自己的能力

为中国乃至世界做贡献

中国天眼之父直到倒下才为世人所知

也值得我们深思

身为新时代的大学生

特别是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大学生

小编觉得

袁隆平研究水稻的故事200字,袁隆平研究水稻的故事200字内容

是时候为国奖奋斗了

不知道看了这篇微信的你

又有什么感想呢

欢迎在留言区写下你的想法

图片来源:网络

文字来源:光明日报 中国青年报

排版整合:萌君

标签: 隆平研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