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名字,不是“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文史通4年前历史故事知识847



你 [ 看懂 ] 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吗?




从纪念馆的1号门进入,墙面侧看好似一个断裂的军刀,但当我们从高空往下俯视整个馆时,它是一个和平之舟。正如建馆理念,寓意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建于1985年,是中国第一座抗战类纪念馆。在对历史发掘与研究的同时,也已成为推动国际和平城市建设的地标。


薛晓红 摄





这里既是一个记忆之所


也是一个和平场馆




1982年,日本文部省审查批准的历史教科书中,公然把“侵略中国”改为“进入中国”,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愤怒。1983年,南京市人民政府顺应人民呼声,开始筹建纪念馆。1985年,在江东门集体屠杀和“万人坑”丛葬地遗址上,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建成。





山风 摄




纪念馆是关于南京大屠杀历史、日军“慰安妇”制度、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综合型博物馆,大量的文物、照片、历史证言、影像资料、档案以及遗址都对历史真相做了完整的阐述。




目前,共含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实展、“三个必胜”主题展、“二战中的性奴隶——日军‘慰安妇’制度及其罪行展”三个基本陈列,共展出近4000幅照片,9992件各类文物,262部影像资料。




山风 摄




7处广场、23座单体雕塑和一座大型组合雕塑、8处各种形式的墙体、17座各种造型的碑体。纪念馆集暴行、抗争、胜利、审判、和平主题为一体,组成了南京重要的城市记忆。


薛晓红 摄





它代表着国家记忆


也承载着人类记忆


不忘历史、矢志复兴,这是一个民族的意愿和诉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推动设立国家公祭日,推动那段惨痛的历史从城市记忆上升为国家记忆。




刘晓光 摄


✨ 2014年,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以立法形式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此后,纪念馆便成为国家公祭日的主办地,悼念死难同胞,祈愿世界和平。




小飞 摄


✨ 2015年10月9日,“南京大屠杀档案”列入《世界记忆名录》。南京大屠杀历史不仅仅是城市记忆、国家记忆,也应成为世界记忆。


林琨 摄




每年12月13日


凄厉的警报声


将作为整个国家的背景音长鸣于耳畔


和平的钟声


将在纪念馆的公祭广场久久回荡




是一种警示:


中国人要勿忘历史,奋发图强;




也是一种宣示:


和平来之不易,悲剧不可重演;




对纪念馆来说,铭记历史与珍爱和平


从来都是不可分割的。






刘晓光 摄




如果你准备好了踏进这座纪念馆,


请先念对这个名字。




我的名字是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林琨 摄




请扩散: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可以称南京江东门纪念馆,但不能称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不能称南京大屠杀纪念日!





来源:南京发布


素材: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编辑:施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