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援华飞行员长眠中国西南80年

文史通4年前历史故事知识636

重庆万州库里申科烈士墓园。新华社记者刘潺摄


新华社重庆12月13日电(记者张琴、吴燕霞)“这条大江从我家乡流过,就在这里库里申科壮烈牺牲,为了赞颂这永恒不朽的生命,江水日夜唱着中苏友好的歌。”这是万州籍诗人方敬的一首叙事诗的开头。


抗日战争期间,2000多名苏联飞行员加入援华空军志愿队,他们中有200多人牺牲在中国战场。在南京、武汉、南昌、重庆、兰州等地的广袤长空,他们与敌鏖战,痛击日寇,血洒苍穹。


轰炸机大队大队长库里申科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战争的硝烟已然消散,但在中国西南的重庆万州,人们却从未忘记库里申科。有一对母子为他接力守陵60年,他的英雄事迹也被万州人民一代又一代传颂着。


冬日的三峡库区万州,寒风瑟瑟。西山公园库里申科烈士墓园,俄式风格的拱形大门前,65岁的魏映祥已经等候记者多时。他有两个身份,退休前是园林绿化管理处副主任,现在是库里申科烈士墓园的守墓人。


苏联飞行大队长库里申科。(资料图片)新华社发


“库里申科是1939年牺牲在万州红沙碛江边的,他是为了保护我们的家乡和人民而牺牲的,我们人应该永远感谢和怀念他。”魏映祥说。


1938年10月,随着武汉沦陷,日本侵略者凭借空中优势,对重庆、成都、兰州、贵阳、桂林等大后方进行战略轰炸,军民损失惨重。四川万县(今重庆市万州区)也遭受了日军几十次狂轰滥炸,数千平民死伤,城市损毁殆尽。


1939年6月,库里申科受苏联空军委派,率领“达莎式”轰炸机大队来到中国帮助抗击日寇。库里申科对于中国人民遭受的战争苦难感同身受:“我像体验我的祖国的灾难一样,体会着中国劳动人民正在遭受的灾难。”


来到中国后,库里申科进驻成都太平寺机场,开始培训中国飞行员。万州原史志办主任杜之祥说,库里申科最重要的课程是在飞机场和空中进行的,他一次又一次亲自带中国飞行员飞行,不厌其烦地点评纠正他们的飞行技术。


与此同时,库里申科所在的援华空军志愿队还驾机与日军激烈作战。据万州区档案馆资料显示,援华苏联空军参加了保卫南京、武汉、南昌、重庆、兰州等地的25次战役,出动飞机千余架次,击落日机539架,炸沉日军各舰船70余艘。


万州革命烈士陵园展览馆讲解员万宇虽是一名“90后”,但库里申科对她而言却像一位神交已久的老友。


“亲爱的塔玛拉和心爱的女儿英娜,我很想知道你和女儿生活的一切情况,哪怕一点一滴。”万宇指着陈列柜中的书信说,“这是库里申科牺牲前一个月写给妻子的最后一封信,这位战场上的铁血硬汉,在面对家人时充满了柔情。”


库里申科烈士墓碑。新华社记者吴燕霞摄


这封信写后一个月,1939年10月14日,库里申科率领机群突袭日军汉口机场,他与日寇在武汉上空展开激战。前后共有6架敌机被库里申科大队击落,重创了日军汉口基地。返航途中,库里申科遭到20多架日本飞机拦截,胸部和左肩中弹负伤,他所驾驶的战机左侧发动机被敌军击中,危急关头,他坚持返航。在到达四川万县陈家坝地区时,战机已无法继续飞行。


当时,库里申科本可以把飞机迫降在万县东边的红沙碛,可那里鹅卵石密布,必定会对飞机造成很大伤害;他也可以迫降在万县,但那样会危及当地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


库里申科选择把飞机迫降在长江江面上,给机上两名战友争取逃生机会。而他自己由于长时间作战和负伤,再没有力气游到岸边,就这样被江水无情地吞噬了。


这一年,他36岁。


当万县人民得知坠江的是援华苏联飞行员后,全城群众自发地沿江寻找。直到11月3日,人们才在距失事地点20多里的猫儿坨找到了库里申科的遗体。万县人民按照中国的习俗,为库里申科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和葬礼。


1958年7月,万县人民政府在风景秀丽的西山公园为库里申科修建了烈士墓园,并举行隆重的迁葬仪式。


“库里申科墓迁到这里后,我母亲就一直为他守墓。直到1977年,她退休后,我就接班继续做这个工作。”魏映祥说。


如今,新建的库里申科烈士墓园苍松翠柏,绿荫葱郁。近两丈高的汉白玉墓碑上,有展翅欲飞的白色和平鸽,还有一架重型轰炸机,正穿破云霄,英勇翱翔。


墓碑正反两面分别用中文和俄文镌刻着碑文:“在抗日战争中为中国人民而英勇牺牲的苏联空军志愿队大队长格里戈利·阿基莫维奇·库里申科之墓。”


如今,每到节假日或清明节,许多万州人都会来到库里申科烈士墓园,他们中有穿着布鞋、头发花白的老人,也有眼中充满天真好奇的小学生。他们都是为了同样目的而来:祭奠库里申科。


魏映祥说,他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去库里申科的家乡看一看,“我想告诉他的亲人,库里申科用生命筑造了两国人民友好的桥梁,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的墓园我们会好好守护,也请家乡的亲人们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