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看“骑士”与“侠士”的精神PK——每位军人都是潜在的大侠

文史通4年前历史故事知识1030

导读:骑士与侠士,这两类特殊的历史人物,看似相同却又大不相同,他们各自在东西方历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他们都为各自民族的利益做出了贡献,他们身上都有着卓尔不凡的优秀品质,他们的精神也一直影响至今。本期话题,我们谈一谈骑士精神与侠士精神的起源,他们都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一、骑士精神:

骑士,是欧洲中世纪时受过正式的军事训练的骑兵,后来演变为一种荣誉称号用于表示一个社会阶层。而他们最开始其实是隶属于贵族的士兵。他们有义务为国王作战,且忠诚无二。他们手拿长枪盾牌,身披战甲,骑在高马之上,威风凛凛,如此武艺高强,作战威猛的人却是平民百姓极尽努力唯一能取得的贵族头衔——骑士。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到11世纪终形成完整的骑士制度。


1、骑士制度


其实关于什么是骑士制度,至今没有一个详尽的答案,但是在理查德·巴伯所著的《骑士与骑士制度》中写到:"我们必须记住,骑士制度和它一切的光荣只是那些被公认的、拿起骑士武器的人们的最初简单制度的扩展。"其实说白了,骑士制度就是为了保证领主的兵源,用来军事作战的。其次每个封建领主所追随的骑士数额是一定的,比如在马克垚(yáo)所著的《西欧封建经济形态研究》中记载:"其一,根据各自受封土地面积和价值的大小,确定提供的骑士数额。其二,一般下级封建主只提供规定的骑士数额,而非其属下的全部骑士"。可见在欧洲中世纪,拥有骑士追随的人并不是一般的贵族。


2、何为骑士精神?


骑士精神指的就是骑士阶层的信仰。这种信仰最初的目的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以维护国家利益为最高利益。直到基督教的出现,将骑士精神进行了补充,严格要求骑士以"忠诚、勇敢"为道德原则、以"宗教信仰"为行为规范等等,使得骑士精神更加完善。


经过西欧国家的政治统一、经济发展迅速,使得骑士的精神文化迅速传播,逐渐成为了社会大众的精神信仰。


二、侠士精神:

士,是我国商周时代从平民中分化出来的介于统治者和平民之间的文武兼备的社会阶层。而从"士"阶层的分化部分来看,他们一部分从文,比如做学士大夫等,另一部分从武,这便是最早期的侠士。而在我们经常看的武侠电视剧中,总会看到俩个陌生人见面打招呼便称"这位大侠"。这里的"侠"仿佛带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精神色彩,他们依仗手中的刀或者剑,身着一缕布衣,逍遥远游是他们的经典形象,他们有着自己的行为准则。


剧照


1、行为准则


《游侠列传序》作为侠士们共同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规定了成为侠士的必要条件。《游侠列传序》中,司马迁界定了侠士与暴徒的标准:


以余所闻,汉兴,有朱家、田仲、王公、剧孟、郭解之徒,虽时扞当世之文罔,然其私义,廉洁退让,有足称者。名不虚立,士不虚附。至如朋党宗强比周,设财役贫,豪暴侵凌孤弱,恣欲自快,游侠亦丑之。余悲世俗不察其意,而猥以朱家、郭解等,令与暴豪之徒同类而共笑之也。


司马迁认为侠士是凭借一己之力来除暴安良、锄强扶弱的,所以"名不虚立,士不虚附"。而暴徒则结党营私,利用权力与财富欺凌弱小来满足自己的私欲。


《游侠列传序》中司马迁也肯定了侠士的正义性:


"韩子曰:'儒以文乱法,而侠以武犯禁。'二者皆讥,而学士多称于世云。……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


司马迁称赞了侠士行侠仗义、舍己为人的行为与诚信、谦虚的美德。肯定了侠士是符合儒家道德规范的核心,也是我国从古至今的传统美德。


剧照


2、何为侠士精神?


很多人认为所谓的打打杀杀、劫富济贫就是"侠士精神",其实不然,"侠士精神"是封建社会以来,国家法律制度不健全,社会上的弱势群体无法得到及时的帮助,所以侠士为其打抱不平、就危解困。换句话说,"侠士精神"是国家制度出现空白,民间自发地补救力量,并不是挑战或者推翻社会制度的行为。"侠士精神"更多的体现在一己之力救助困难群体,而"侠义精神"是民间力量和声音,对国家和社会的一种责任和态度。


侠在本质上是一种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行为。那"侠士精神"便是一种舍生取义、助人为乐的行为。


三、侠士精神与骑士精神的相同点

1、勇敢无畏


从古至今,我国一直认为勇敢是展现阳刚之力的唯一方式,随着这种品质逐渐升华到个人意志,所以侠士都是一种视死如归的勇敢表现。


而如果想成为一名骑士,必须经历战场的冲锋陷阵与勇敢搏斗,只有这样,骑士才会赢得他人的尊重。


2、乐于助人


对于一个基督教徒来说的骑士,保护弱者和妇女儿童是基督徒其中的一条教义,也是他们最基本的责任。


我国的侠士,最重要的品质就是锄强扶弱,没有任何的宗教信仰要求侠士如此,但是侠士认为这是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剧照


四、侠士精神与骑士精神的不同点

1、原则和信仰价值不同


侠士精神的信仰为"为大侠者当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先"、"先天下之忧而忧",以"除暴安良"、"造福天下"为精神原则。各侠士的心中都有一套独立于统治之外的精神信仰和价值原则。侠士往往是单打独斗,以一己之力为天下打抱不平,是以生命个体为行动的。


而相比侠士精神的重"义",骑士精神则重"教"。骑士认为,以维护基督教而战是至高荣耀的使命,加之身处在政教合一的政治统治下,骑士不仅为基督而战,也为领主而战。骑士依附于有严格纪律的军事组织,是以社会组织为行动单位。


由此侠士与骑士之间产生了巨大差异——"为他"与"利己"。


2、文化精神不同


对于骑士精神而言,他们是上层社会的贵族文化精神,它是以个人身份的优越感为基础的道德与人格精神,他不仅代表着勇敢无畏,甚至逐渐发展成"为爱情勇敢",但是这种精神往往自高自大,拘泥于形式。


与骑士精神不同的是,侠士精神活跃在民间,隐匿在民间,它是大众化的产物。它以它的义气和勇敢活跃着整个社会,这种精神随性自由,没有束缚,但是却容易行为冲动,把自己置于危险之地。


骑士是一个特定的阶级,而侠士是来自社会的各个阶级,前者是封建制度的支柱,后者则是封建社会的破坏力量。骑士的阶级观念尤为强烈,只与社会地位相等的人礼尚往来,侠士则主张打破社会隔阂,没有所谓的阶级自觉性,不重富欺贫。


2、对待女性的观点不同


骑士精神不仅包括了英雄主义与荣耀,还包括了爱情。欧洲骑士与女性的关系相当紧密,同时集阳刚、阴柔之美于一身,对贵妇人爱慕、崇拜,甚至在冒险与奉献中,以贵妇人为动力英勇奋战。


而女性在侠义精神中是处于次要的、甚至消极的。"儿女情长什么的,很影响行走江湖的"几乎是传统侠士们的认知。


3、延续与没落


在驰骋欧洲5个多世纪以后,骑士作为战斗人员逐渐被拥有先进装备的雇佣军所取代,骑士阶层走向了衰亡,而伴随的骑士精神也随之湮灭。与骑士精神不同的是,中国的侠士虽然未曾像骑士精神那样享誉各自地域,甚至隐匿在民间,但是直到今天他还是依旧存在。其实侠士精神就在我们身边,因为每一位军人都是潜在的大侠


国庆阅兵


结语:每位军人都是潜在的大侠

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侠士精神一直深入人心,对我国的很多人来说,金庸先生的作品就是青春的回忆。而自从金庸先生仙逝过后,很多人称金庸已逝,江湖再无侠义。其实并不然,侠士依旧存在,不过换了一种身份与形式——军人。


"大侠"是什么?在小说中,展现的是锄强扶弱,乐于助人,敢于奉献的人,以平民百姓的弱小角度来看,人们往往把这种人称为大侠或者侠士。而如今我国的军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比如之前汶川大地震的时候,军人们视死如归,敢于奉献,拯救了千万生命,其实侠士精神就在我们身边,因为每一位军人都是潜在的大侠。


值得高兴的是,今年建国70周年的阅兵仪式上,我有幸见到了众多"大侠",他们威风凛凛迈着方步,伴随着铿锵有力的回答,无不昭示着他们对祖国和人民的那一份热爱。


文|结



参考文献:


《骑士精神》朱伟奇


《堂吉诃德》


《千古文人侠客梦》陈平原


《史记·游侠列传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