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宝城市记忆│消失了的灵宝故城!

文史通4年前历史故事知识916

半个世纪前,随着黄河三门峡大坝拦洪蓄水,豫西一座千年古城——灵宝老县城消失了。那昔日的繁华归于平静,现在只存在于人们的记忆里。老灵宝城的旧闻轶事、风土民情、地理地貌、名人名吃,也仅仅是口耳相传,极少文字和影像留存。


记忆是生命延续的意义,当我们走过的路渐渐消失,保存记忆,就成为了我们唯一能做的事。本文作者在闲暇之余整理的部分文字和影像,讲诉那些逐渐消失的过去。


三国时期,为了战略需要, 曹操命令许褚在弘农县境新辟道路。曹魏正始初年(公元241年),弘农太守孟康在新辟道路山口(现函谷关处)修筑关城,取名大崤关,即后来的魏函谷关。由于其重要的战略地位,这里也成为关中与中原之间的交通要道。久而久之,关前有了居民店铺,商旅往来,市面繁荣。


当时,人民为了寻求精神寄托,在关前的弘农涧河东西数千亩的开阔地上盖起了道教庙宇三清殿和老子故宅等建筑。隋朝开皇16年(公元596年)撤弘农县,新置桃林县,建桃林县城,并把早已存在的三清殿圈入城池。故有“先有三清殿,后有灵宝县”的说法。




桃林县名在隋朝用了22年,唐朝用了124年,共经历146年。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因在函谷关关令尹喜故宅掘得“灵符”,随将桃林县改名为灵宝县,灵宝之名沿用至今。


据《灵宝县志》载,明代景泰元年(1450年),知县夏永宁重建灵宝城池,城墙高2丈5尺,厚1丈7尺,城围3里60步(三里三),垛口一千个,更铺2座, 城门三座(东、南、北三座城门),每座城楼上都建有宏伟的城楼。城内主街道为T字形,南大街是县城内最繁华的商业街。城外有城壕,护城河。




灵宝县城是一座历史悠久、名扬华夏的古城,也是千余年来灵宝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灵宝故城古迹和供奉神佛,历史名人的庙宇星罗棋布,故城每一处地名,每一处景点,背后都有一段美好动人的故事和传说。


东城门内有三清殿和许家、荆家、杨家三所祠堂。东城门外建有罗师庙、娘娘庙、老爷庙、40军陵园(国民党第40军抗日阵亡将士墓地)、三官庙、骆驼场(驿站)、40多亩的东大体育场(是健身活动、体育竞技及物资交流大会的场所)、山神庙、关帝庙、直臣祠、接官亭、和尚塔。南城门内有文庙(孔子庙)、大佛殿(御题寺)、财神庙、张仙庙、岱王庙。南城门外建有药王庙、思乡娘娘庙、石子庙和玉皇庙。西北城角外建有禹王庙、咽喉庙。城北建有北庵庙、老子故宅、柏王庙。西城门外大同路有老君洞、老君庙,庙堂内铸有丈余高的老君铜像,堂山墙外有两道石碑,一曰“老子著经处”,一曰“犹龙真窟”。城中心偏西,庙门前北有规模宏大的城隍庙,东邻鲁班庙,南有火神庙。城内散落有五座石牌坊。城南蛇天岭上有魁星楼、石马院(明尚书许进)、三赑屃驮一碑、天神庙、挽船嶡,挽船嶡庞建有庙宇,还有一棵百年云柏。城北后地村有武则天在公元690年修建长安和洛阳之间的行宫(翠微宫)城墙遗迹。




灵宝城墙山水环抱,景色宜人。离城二三里的南郊,弘农涧河像一条弯曲的银带由南向北缓慢流去,穿过火车桥汇入黄河。这里莲池相连,芦苇片片,鱼塘成排。咆哮的黄河水从西向东到老虎头处受阻折向北奔流,河中白帆点点,往来船只随波荡漾。灵宝八景之一“弘农晚钓”时时呈现在这里。城北有千亩枣园林,站在枣园东西,观赏日出黄河或黄河夕照,更是引人入胜,黄河、红日、枣林,构成了一幅雄壮博大的画面。




老城清冽甘甜的小井水及泮池鲤鱼跳龙门石雕名扬天下。小井和泮池坐落在南城门外,水井上建有井亭,磨盘大小的井口,井水清澈见底,是大半个老城人的饮水之源。每到早晨,清冽纯净的井水几乎浸溢到井口,人们只需持桶弯腰就能汲漫一桶,真是“小井水越挑越旺,越吃水越甜”。早时,水源旺盛。水流成渠,穿过桥头,流入南城壕,汇入弘农涧河。


小井北,一路多隔的泮池有一亩多大,花墙彩雕,泉水喷涌,鱼群戏水,垂柳成行,百花争艳,彩蝶飞舞,实居灵宝一景。


老城南稍门往南有一温泉,叫做陈家潭,是妇女们一年四季洗衣的好地方,也是孩子们戏耍的好去处。




灵宝故城在南依秦岭,北濒黄河的函谷关前,地处洛阳,长安东西两京之间的交通咽喉,古代通往西域丝绸之路的崤函古道位居于此。通往山西省的老城黄河渡口贯穿南北,陇海铁路连接东西,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决定这块宝地自古就是商贾云集,货物繁阜的集散地。因此,灵宝故城四通八达的驿站、公路、铁路和码头,为这一地域带来了经济繁荣、文化活跃的美好生机。


灵宝故城有三条大街,店铺林立,繁花似锦,百味小吃,令人流涎,素有“小北京”、“小香港”之美称。




灵宝故城始建于隋朝开皇16年(公元596年),淹没于1960年,存世1364年。淹没前,城区面积2平方公里,居住人口1.14万人。


为了根治黄河,修建三门峡大坝,拦洪蓄水,灵宝人民为此做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一座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灵宝老县城被水库淹没,两万五千人迁徙他乡,文物古迹荡然无存,积蓄千年的故城文化逐渐被人们淡忘。由于三门峡大坝蓄水高程的下井,消失了的灵宝故城已被淤泥覆盖,成为一片滩地,仅有东城墙的一段遗迹和半封闭的12号火车涵洞能勾起人们对故城的回忆。